回覆列表
  • 1 # 恬然滋味

    這兩個人太容易混淆了。多少人都看暈了。第一,兩人本名都叫韓信。發達前大家知道其事蹟的是淮陰侯。二,兩人都是劉邦的將領。應該都牛,淮陰侯屬於太牛。戰無不勝的那個是淮陰侯。這樣你就知道,“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獻這個計的是太牛逼的那一個,戰無不勝的那一個——淮陰侯。第三,兩個人都被劉邦封王。所以說都比較牛呢。當然,淮陰侯先封齊王,再封楚王。然後被削王奪兵降為淮陰侯,然後就是被呂后給幹掉了。那一個被封韓王。所以太史公稱韓王信。後來和陳浠和謀造反,(韓信和陳浠謀反,淮陰侯最後的大黴就在這裡,冤啊)並直接投降了匈奴,領匈奴兵攻漢,戰鬥中被殺。遺禍不小。 韓王信本是太史公拿來區別兩個韓信的,結果造成更大的混淆。也是有趣。

  • 2 # 秉燭讀春秋

    明修棧道,暗渡陳倉乃淮陰侯韓信提出並實施的一條妙計,他為劉邦開建立立漢朝功不可沒。這計策和韓王信沒任何關係。

      具體過程是這樣的:漢元年(公元前206年)四月,眾諸侯齊心協力推翻了暴秦,本來是劉邦首先攻入咸陽,按楚懷王事先約定:“先入為王”。劉邦功績甚偉,但項羽嫉賢妒能,唯恐劉邦以後做大做強不好對付,不但沒有嘉獎劉邦,反而把他封在當時的不毛之地 ——漢中。並把其10萬軍隊奪其三分之二,只給了他3萬人馬,同時拆散劉邦和張良最佳拍檔,張良回南韓,仍去輔佐韓王成。 

      劉邦就統領這些人馬兵丁,高舉寫有“漢”字的旗幟,從今長安縣杜陵以南進人蝕中,即子午谷之子午道,經寧陝、石泉、洋縣等地,到漢中就國。張良本是給韓王成請的假來送劉邦的,他當時沒有權利隨劉邦入漢中。

      張良瞭解劉邦志向遠大,屈居人下只是權宜之計,劉邦以後必成大業,張良藉此次送劉邦勘察下漢中山形地貌,就是為劉邦再次出謀劃策。

      張良同劉邦一起沿漢中盆地北緣,順秦嶺山脈南麓而行,繞道漢中城不進,卻先到了漢中城西的褒中。張良看到山中棧道說:“若不燒掉這條道路,它的北口就在雍王章邯的大門上!你還沒有打出去,他就打進來了。”張良接著說:“項羽不是懷疑你會再進攻他嗎?燒掉了這條棧道,就等於向項羽表明你無能力抵抗他的進攻,也不準備再打回關中和他 爭奪天下 。這樣就可以麻痺項羽,使他解除戒備。然後大王以漢中這塊地方為基地,屯兵養馬,廣積糧草,養精蓄銳,再圖來日。”

      劉邦聽後,恍然大悟,連連稱讚張良真是深謀遠慮,遠見卓識。就命張良從這條褒斜棧道返回去侍奉韓王成的時候,於路途之上邊走邊燒,把這條人稱“五百里”的褒斜棧閣之道化為了灰燼,只留下一些懸崖陡壁上的石樁石窟窿。

      張良燒絕褒斜棧道的事,被項羽、章邯知道後,心中大喜。他們料想劉邦不會東山再起,從此可以高枕無憂了,放鬆了對劉邦的警惕。

      漢元年(公元前206年)八月,韓信派樊噲、周勃率領老弱病殘一萬餘人,去修復褒谷口的褒斜棧道。樊噲接受軍令後,不知是韓信的妙計,只是在內心埋怨張良:早知今日重修,何必當初燒燬?沿途艱難險阻太多,他二人信心不足,因此修築進展緩慢。章邯心內暗笑:這要修到猴年馬月了。

      章邯哪裡知道,當樊噲率領修復棧道的隊伍進入褒谷不久,韓信和劉邦卻統帥十萬大軍,悄悄地繞過褒水,然後分為兩支進軍。一支從今勉縣百丈坡入口,經土地梁、火神廟、九臺子、鐵爐川(今留壩縣閘口石),翻箭鋒埡到大石崖(今鳳縣瓦房壩),北出陳倉溝口的連雲寺等地,日夜暗行。當韓信的精銳部隊神不知鬼不覺地到了陳倉(今陝西省寶雞東),進入關中平原的時候,雍王章邯才大吃一驚,知道中了韓信聲東擊西之計。慌忙準備應戰,卻已經措手不及了。先在陳倉兵敗,退到廢邱(興平)。這時劉邦的軍隊也已趕到,多路進攻,佔領了廢邱,奪得了雍地。章邯節節敗退。漢軍再到咸陽,遣諸將略定威陽以東的塞地(今臨潼一帶),再至上郡(今延安),這時樊噲也率軍攻甘肅一帶至西縣(天水境)一舉平定了雍、塞、翟三秦大地,為以後劉邦打敗項羽開闢了新的根據地。

      

  • 3 # 平庸60

    淮陰侯出身於一介布衣,從“一飯之恩”的典故中就不難看出。淮陰侯韓信的故事,就是一個一步登天的古代勵志故事。

    相傳淮陰侯韓信師從於尉繚,尉繚先生原是秦國宰相,著有《尉繚子》一書。其軍事才能和政治才能堪稱一代豪傑。尉繚,生卒年不詳,魏國大梁(今河南開封)人。秦王政十年(公元前237 年)入秦遊說,被任為國尉,因稱尉繚。

    亦有傳言他從師賬下謀士李左車(ju),但是與邏輯不通,如若從師其賬下之人,他如何成為將軍?還有說其自學成才的?筆者認為那都是世人為了神化某人的胡扯罷。

    韓王信與淮陰侯韓信同名,史學家為了區分二人,稱韓王韓信為韓王信。

    韓王信比淮陰侯出身要高些,他是韓宣王的孫子,算是一個貴族。

    可惜韓王信生不逢時,趕上南韓被秦所滅,只得屈尊為破落貴族。於是一個一介布衣 ,一個破落貴族兩個韓信同時出現在了一個紛亂的歷史舞臺上,更巧的是兩個韓信同在劉邦賬下,最後又都封王了!同時兩個韓信也都是不得善終——淮陰侯死在了呂后之手;韓王信則是向匈奴投誠,成為叛將,最後死在漢軍之手。

    “暗度陳倉”的故事發生在楚漢相爭時期,也就是公園前206年,計謀出自淮陰侯韓信,與韓王信無關!

  • 4 # 商世好

    一是據《史記、高祖本紀》記載,劉邦被項羽封為漢王,從關中往漢中行進時,依張良之策,沿路把棧道(古代在山崖上用木材架起來修成的道路)燒燬,以示自已無意東歸,麻痺項羽。不久(楚漢戰爭時),劉邦釆用韓信(漢初諸候王,淮陰″今江蘇西南"人,初屬項羽,繼歸劉邦,被任為大將)之策,"明修棧道,暗度陳倉"攻佔關中。當時,劉邦在滎陽、成皋間與項羽相持(峙),韓信建議劉邦表面上又整修棧道,自已帶兵出西面的陳倉(現在陝西省寶雞市東)抄襲項羽後路,破趙(國)取齊(國),佔據黃河下游之地。劉邦封他為齊王。之後不久,韓信率軍與劉邦會合,擊滅項羽於垓下(今安微省靈壁南)。漢朝建立(東西漢420餘年),劉邦改封韓信為楚王。後有人告韓信謀反,降為淮陰候。又再被告與陳稀勾結在長安謀反,為呂后所殺。淮陰候韓信善於用兵,自稱"多多益善",著有《兵法》三篇,今佚。

    二是後人用"明修棧道暗度陳倉"比喻表面這樣做,為的遮人耳目,實際上卻另有打算。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9回"自已不好開口,卻明修棧道,暗度陳倉,先說定了我的事"。

    三是韓王韓信與淮陰候韓信沒有關係。雖然是同名同性也同時代,但淮陰候韓信就是淮陰候韓信,韓王韓信是韓王韓信,況且韓王韓信與淮陰候韓信的"明修棧道暗度陳倉"之策沒有關係,不述了。

    管見了。

  • 5 # 煮史問道

    “明修棧道,暗渡陳倉”是淮陰侯韓信被漢王劉邦拜為大將之後所提出重回關中的戰略戰術。

    淮陰侯韓信與韓王信,倆人因為同名很容易被誤解,下面重點說明一下韓王信的歷史。

    韓王韓信是原來韓襄王的庶出孫子,身材魁梧,一表人才。

    到了項梁擁立楚王的後代楚懷王的時候,燕國、齊國、趙國、魏國都早已自己立下了國王,只有韓沒有立下後嗣,所以才立了南韓諸公子中的橫陽君韓成為韓王,想以此來佔據平定原南韓的土地。

    項梁在定陶戰敗而死,韓成投奔楚懷王。

    劉邦帶軍隊進攻陽城時,命張良以南韓司徒的身份降服了南韓原有地盤,得到韓信,任命他為南韓將軍,帶領他的軍隊隨從劉邦進入武關。

    劉邦被立為漢王,韓信隨從沛公進入漢中。

    (上圖為陳倉古道風景)

    漢王回軍平定三秦時,就答應將要韓信為韓王,先任命他為韓太尉,帶兵去攻取南韓舊地。項羽所封的諸侯王都到各自的封地去,韓王韓成因沒跟隨項羽征戰,沒有戰功,不派他到封地去,改封他為列侯。

    漢高祖二年(前205),韓信平定了南韓的十幾座城池,劉邦就立韓信為韓王,常帶領韓地軍隊跟隨漢王。

    漢高祖三年(前204),劉邦與項羽對陣拉鋸於滎陽時戰敗,撤出了滎陽留下韓王韓信等人駐守滎陽,韓王信不敵項羽,兵敗投降於項羽。

    投降不久之後的韓王信找了機會溜了,並重新投奔劉邦,但是這卻在劉邦心中形成了一個解不開的結。

    劉邦於垓下滅了項羽之後,正式封他為韓王,封地在潁川。

    (上圖為陳倉古道)

    韓王信被封王后的次年,也就是前201,劉邦認為韓信雄壯勇武,封地潁川北靠近鞏縣、洛陽,南逼近宛縣、葉縣,東邊則是重鎮淮陽,這些都是天下的戰略要地,就下詔命韓王韓信遷移到太原以北地區,以防備抵抗匈奴,建都晉陽。

    此時,我們難免懷疑劉邦是要借刀殺人,解除對自己不夠忠實的韓王信的兵力。

    終於,匈奴冒頓單于統帥優勢兵力重重包圍了韓信,韓信多次派使者到匈奴處求和。漢朝派人帶兵前往援救,但懷疑韓信多次私派使者,有背叛漢朝之心,派人責備韓信。韓信害怕被殺,於是就和匈奴約定好共同攻打漢朝,起兵造反,把國都馬邑拿出投降匈奴,並率軍攻打太原。

    公元前200冬天,劉邦親自率軍前往攻打韓王信以及匈奴,在銅鞮擊敗韓王信的軍隊,韓王信兵敗逃跑投奔匈奴,並自此以後就成為了匈奴的帶路黨,不斷騷擾漢朝。

    劉邦此次用兵就是歷史著名的“白登之圍”。

    公元前197年,韓王信進一步策反了漢朝的將領陳豨,公元前196年,韓王信在與漢朝的對抗過程中兵敗被殺。

    韓信投靠匈奴的時候,和自己的太子同行,等到了頹當城,生了一個兒子,因而取名叫頹當。韓太子也生下一個兒子,取名為嬰。

    漢文帝十四年(前166),韓頹當和韓嬰率領部下投歸漢朝。

    漢朝封韓頹當為弓高侯,韓嬰為襄城侯。

    在平定吳楚七國之亂時,韓王信的後人還立下了軍功。

    韓頹當庶出的孫子韓嫣,地位尊貴,很受漢武帝寵愛,名聲和富貴都榮顯於當世。其弟弟韓說,再度被封侯,並多次受命為將軍,最後封為案道侯。

  • 6 # 遙望燕園

    不不不,你細讀《史記》,發現真實情況是根本就不存在什麼「明修棧道」,甚至也不存在「暗渡陳倉」,所以根本就談不上到底是淮陰侯還是韓王信提出的「明修棧道暗渡陳倉」了。

    綜合太史公司馬遷所著的《史記》分析,從劉邦被封漢王到劉邦還定三秦,情況大致是這樣的四步:

    ①劉邦聽張良的話,燒燬棧道,向以項羽為首的諸侯示弱。

    鴻門宴前,劉邦一直沒有真正搞清自己的軍事實力,以至於在鴻門宴前後,害怕項羽對自己採取軍事行動,所以一個勁地示弱。

    待到項羽分封天下的時候,劉邦算是看明白了,鴻門宴前的項羽,雖然戰鬥力依舊彪悍,但糧草不濟,自己錯過了跟項羽一爭高下的時機。

    此時的項羽,已在咸陽透過燒殺搶掠補充了物資和糧草,劉邦只得避開項羽的鋒芒,聽命項羽的分封,離開關中,率軍從棧道進入漢中和巴蜀。

    為了麻痺以項羽為代表的諸侯軍,劉邦採納了張良的建議,燒燬棧道,以示無東歸之意,也防備諸侯軍從後方偷襲自己。

    ②劉邦採納韓王信等人建議,意圖率眾東歸。

    但劉邦等人皆不甘心,韓王信更是直接建議劉邦往東打,韓王信跟劉邦說:

    項王王諸將近地,而王獨遠居此,此左遷也。士卒皆山東人,跂而望歸,及其鋒東鄉,可以爭天下。

    韓王信的意思很明確,項羽主持分封,不公道。

    其他諸侯的封地,都在諸侯的家鄉,只有漢王劉邦被封到了距離故鄉幾千裡之遙的地方,這不是封,而是降!

    劉邦的兵卒,都是東邊的人,戰爭結束了,都想回到家鄉跟老婆孩子團聚,如果利用好士兵想家的心理,率軍東進,可以爭奪天下。

    可以說,韓王信看問題,還是有一定高度的,劉邦也認為韓王信言之有理,漢軍的首腦們開始商議東歸之計。

    登壇拜將儀式後,劉邦問計淮陰。

    淮陰指出,項羽的強大,是表面的。

    項羽吝惜賞賜,長此以往,必將失軍心;項羽定都彭城而非關中,等於主動放棄地利;項羽又公然違背義帝之約,失信於天下;項羽殘暴,所過之處無不殘滅,大失民心。

    總得來說,項羽不懂籠絡人,還不夠聰明。這樣的項羽,雖然強大,也只是匹夫之勇,無可懼。

    只要劉邦能反項羽道而行,對天下有才能之輩,極盡籠絡,再施仁政,漢軍便會迅速地強大起來。

    具體到出漢中定三秦,淮陰的建議是:三秦民心在漢不在三秦王,只要漢軍趁三秦王立足未穩,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出漢中,三秦可傳檄而定。

    可以說,比起韓王信的建議,淮陰侯的建議既有高度,又有較為具體的方略,非常之棒。

    可漢軍該如何走出漢中呢?畢竟棧道已經燒燬了。

    不妨事的,漢中與關中,肯定不會有一條通道,拿出蕭何從大秦中央政府蒐集的資料查一查,便知道,是否還有別的路了。

    ④章邯軍堵住漢軍進軍關中的通道,須昌侯趙衍指出還有別的路可出陳倉。

    漢二年八月,劉邦使用淮陰侯的計策,率軍出漢中。

    不巧,漢軍選的這條路,雍王章邯也知道,漢軍被章邯的雍軍給截住了。

    據記載,章邯率秦軍出關跟起義軍拼殺前,官職是少府,少府的主要職責是管理皇室的財政,這樣的章邯,當是接觸過蕭何所蒐集到的資料中的一部分,恰巧知道出漢中的通道。

    劉邦打算返回漢中,再做計宜。

    這時候,趙衍向劉邦獻計,說自己還知道另一條路,這條路可以出陳倉。

    於是,趙衍化身帶路黨,帶領漢軍出了陳倉,漢軍跟章邯的雍軍展開激烈的戰鬥,雍軍不敵,節節敗退。

    漢王遂還定三秦。

    按照司馬遷的記載,這一段史實是清楚的,韓王信提出的是利用士兵思鄉的心理東進,但無具體操作之法;淮陰侯提出的是戰敗項羽決勝天下的策略,該策略既有長遠的規劃,又有近處的實施綱領,而從哪一條道去關中,根本就不重要,修棧道這事,跟是沒必要。

    而後,隨著時間地推移,這一段史實被搬上歷史舞臺,觀眾並不能理解淮陰侯計策之高之妙,劇作家只能創作更具戲劇性的「明修棧道暗渡陳倉」的細節來取悅觀眾,也正是因為劇作家的加入,觀眾的G點被挑動,「明修棧道暗渡陳倉」的情節才逐漸流傳開來。

  • 7 # 楷書

    淮陰侯韓信。韓信早年投奔項羽帳下,當了一名下級武官,叫執戟郎,很不得志。後遇到劉邦手下謀士張良,便舉薦給劉邦。劉邦也沒重用,後發生“蕭何月下追韓信”的故事,劉邦才拜韓信為大將。韓信拜將以後,立即命樊噲帶三千步兵修復四川通往內地的棧道。

    楚霸王派到關中監視漢王劉邦的守將司馬欣等,聽說韓信只派了三千人馬修復棧道,絲毫沒有警惕。在他看來,三千人要想把燒燬的棧道修復,非三年五載不可,於是放鬆了防守。

    韓信派人修棧道,意在迷惑項羽及他手下大將,暗中卻集結重兵直取四川通往陝西的門戶陳倉郡。這條“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的計策不但項羽沒有看出韓信的真正意圖,連漢王劉邦都被蒙在鼓中,不明真相。

    韓信完成軍事部署,立即把樊噲調回,任命為先鋒,攻取陳倉,為漢王進取中原開啟通道。韓信佔領陳倉,迅速取下長安附近的軍事重鎮,揭開楚漢大戰的帷幕,這時項羽才認識到形勢的嚴峻,但為時已晚。

  • 8 # 不死神扎馬斯

    個人認為這個很扯,為什麼要明修棧道?直接暗渡陳倉不就好了,明修棧道再蠢的對手也多少會做些準備,事實上現實中你做出一些不正常的舉動會讓對手更加警覺,直接暗渡陳倉是最佳的選擇,敵人處於準備最不充分的狀態。所以我認為明修棧道,暗渡陳倉不是個好計策,是後話,是打完仗後想出來的,為了掩蓋不宣而戰的行為,意思是在說,我準備打對手是知道的,只是對手不相信,所以才沒準備和我們對抗,我們不應該被史書忽悠,這一條確實不是好計策。

  • 9 # 風雨中的梅雲

    明修棧道,暗渡陳倉是張良提出來的。他給了劉邦一個錦囊,裡面裝的就是明修棧道,暗渡陳倉這八個字。並且對劉邦說,日後誰提出這條建議,誰就是滅項羽的大將軍。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林徽因是一個怎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