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1179885804960

    全熟需要煮10分鐘。

    三分鐘,蛋白凝固幼嫩,蛋黃半熟。

    六分鐘,蛋白凝固,蛋黃半熟。

    雞蛋中容易帶有沙門氏菌,半熟狀態容易引起病菌,所以煮蛋的時間控制在8分鐘以上。

    蛋黃凝固的溫度為68-71℃,蛋清凝固的溫度為80℃以上,煮雞蛋時如果火太大,在蛋黃外面、凝固溫度低的蛋清就會迅速凝固並且變硬,從而阻礙熱量繼續向蛋黃內傳遞,影響凝固溫度較高的蛋黃凝固,使煮出來的雞蛋清熟而蛋黃不熟。

    如果煮的時間過長,蛋白質過度變性,雞蛋會變得很硬,既不好吃,又影響消化吸收。

    擴充套件資料:

    水煮蛋的訣竅:

    1、別用沸水煮蛋。

    首先,沸騰的水會讓雞蛋在鍋裡四下翻滾,很容易把蛋殼撞碎,甚至蛋白都露出來。

    其次,雞蛋中的蛋白質凝固變性,並不需要很高的溫度,通常60℃—87℃就可以,而沸水的溫度能達到100℃。

    如果用沸水煮,蛋白可能就老得跟橡皮一樣。所以煮蛋的時候,應該開蓋,讓水微微冒泡,而不是沸騰。

    2、煮的時間要短,煮後要冷卻。

    蛋白全熟,蛋黃也完全凝固的雞蛋需要煮10分鐘,可如果想要一個蛋黃嫩嫩的水煮蛋,大概6分鐘就可以了。如果雞蛋煮的時間過久,就會有難聞的硫的氣味。另外要注意的是,把雞蛋從鍋裡拿出來後要立即用涼水冷卻,否則殘餘的溫度會讓蛋繼續加熱而變老。

    3、陳一些的雞蛋更好剝。

    因為稍微陳一些的雞蛋反而更好剝。如果把雞蛋在冰箱裡儲存幾天,其pH值就會稍微升高,蛋白和內層蛋殼的黏合度會稍微變鬆。

    4、蛋黃外面變綠沒關係。

    如果雞蛋煮得太老,發現蛋黃外面有一層綠色。這是蛋黃中的硫化物和鐵發生了反應,並沒有任何危害。只要煮的時間別太長,就可以避免。

  • 2 # 使用者8430379037822

    雞蛋營養價值非常豐富,一般建議吃全熟的雞蛋。建議在開水中至少要煮十分鐘以上才能讓蛋黃完全熟透。這樣可以保證人體吸收蛋黃之中豐富的卵黃蛋白,吸收蛋清之中的卵白蛋白。可以有效的增強人體的免疫力,並且可以殺滅雞蛋汁中的細菌和寄生蟲。如果吃沒有熟透的雞蛋,不然的話有可能會導致身上出現全身性的過敏狀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哪些好用的,免費的團隊協作軟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