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耿碩說骨
-
2 # 嗨皮呀
什麼是全膝關節置換術?
山東省立骨科副主任醫師 袁林 總結到:
全膝關節置換,是用人工生物材料置換膝關節中已被破壞的骨和軟骨。
人工膝關節假體有三部分組成:
(1)金屬材料鑄成的股骨髁假體。
(2)金屬的脛骨假體底盤和表面襯墊。
(3)超高分子聚乙烯的關節面假體。
股骨髁假體與關節襯墊表面的形態完全匹配,由此產生伸屈運動。
目前每年在全球進行的人工全膝關節置換手術已經超過60萬例。
全膝關節置換手術適應症:
1、膝關節的各種炎症性關節炎(退行性骨關節炎、類風溼關節炎、血友病性關節炎)
2、創傷性關節炎
3、脛骨高位截骨術後的骨關節炎
4、靜息性的感染關節性關節炎(包括結核、化膿性感染)
5、缺血性骨軟骨壞死性病變
袁林醫生對於全膝關節置換術後康復常見問題的解答:
1.置換後的關節總是腫脹?
答:全膝關節置換術是骨關節手術損傷較大的手術之一,需將原來磨損的骨和軟骨全部切除,並裝上假體,術後存在腫脹是比較常見的現象,不要因此而焦慮。可根據醫囑服用止痛和改善迴圈的藥物,術後早期進行冰敷、抬高患肢、加壓包紮(彈力襪)、減少活動、踝泵練習來改善腫脹情況。進行康復鍛鍊過程中也會有腫脹發生,冰敷及休息後腫脹能夠消除則說明腫脹為正常現象。
2.置換術後關節彈響、發熱、面板麻木等問題
全膝置換術是用金屬假體替代膝關節表面軟骨,假體與自身組織需要一定的磨合,故彈響及發熱是正常現象,隨著組織的適應症狀會有所改善,若關節持續腫痛且伴有身體發熱症狀,需至手術醫生就診。術後外側區域性面板麻木也是術後常見現象,手術切口切斷了區域性皮神經,需3-6個月恢復,不應因此而擔憂。
3.膝關節關節活動度問題
骨性關節炎患者手術之前往往就存在膝關節活動受限的現象,手術後一般能夠恢復正常的伸直和正常活動範圍內的屈曲角度,因此手術後需及時鞏固膝關節的活動度。特別需加強膝關節伸直訓練,若術後存在屈膝攣縮,會導致術後的步態異常,消耗更多的能量;增加術後疼痛,肌肉無力,術後滿意度下降的可能性。且伸膝訓練儘早訓練效果良好,故術後應避免在膝關節下方墊軟墊,每天進行2-3次的伸直訓練。膝關節屈曲練習可以透過垂床練習或者抱膝練習來逐漸增加屈曲角度。
4.支具使用問題
術後使用支具因人而異,年齡偏輕且力氣較大者可使用柺杖,而年老力弱者可使用步行器。
-
3 # 不忘初心醫路修行
什麼是人工膝關節置換?
人工膝關節置換目的是減輕疼痛、矯正畸形及保持膝關節運動和穩定性。一般來說,病人年齡在50歲以上,經其他治療方法無效或復發而病人迫切要求手術者,則可考慮進行全膝關節人工膝關節置換。 急性及慢性化膿性膝關節感染為手術禁忌證。
膝關節是全身最大、結構最複雜的關節,運動功能要求較高。人工膝關節置換後,要求達到負重、伸屈、外展及旋轉活動,穩定性好。
人工膝關節分為三部:金屬股骨假體、超高分子聚乙烯襯墊,脛骨假體。
金屬股骨假體的關節表面由兩部分弧度組成,前部負重面弧度直徑較大,後部股骨髁的弧度直徑較小。前側面有饌股關節面,中央有髁間凹。
脛骨假體呈T形,超高分子聚乙烯的平臺部分的兩側有淺槽關節面,與股骨假體關節面相接觸。起到穩定關節的作用。
全膝關節置換術後有哪些常見的問題?1. 深靜脈血栓
深靜脈血栓形成是全膝人工關節置換術後最嚴重的併發症之一,並可繼發危及生命的肺栓塞。
預防深靜脈血栓形成的方法包括機械性壓力腿套或足泵,藥品有低分子肝素,CPM對深靜脈血栓形成的預防預防起到一定的作用。
2. 感染
全膝置換術的感染率為1%〜2%。 感染的來源可來自血源性或手術感染。膝關節感染的臨床表現很不一致,有些表現為急性感染症狀,如高熱、關節腫脹、充血等,也可表現為長時間的關節疼痛,竇道形成而區域性腫脹不明顯,關節疼痛是膝深部感染的重要指徵。 示膝部有急性炎症或慢性炎症引起假體鬆動。
4. 假體鬆動
術後膝關節平面中常可見在骨水泥- 骨交介面出現透明帶。如透明頻寬度不斷增加, 病人出現關節負重時疼痛逐步明顯,才可考慮有鬆動發生。在體重大、活動較多的男性骨關節炎的患者,膝關節假體鬆動率明顯增加。
5. 假體周圍骨折。
6. 腓總神經損傷,多數可經非手術療法 逐步恢復。
回覆列表
膝關節置換術是一種治療嚴重關節炎及膝關節晚期疾病的非常成熟和有效的手術,在全世界已經幫助千千萬萬的患者解除了痛苦。
膝關節置換術中操作複雜,對患者創傷較大,因此也有越來越多的患者關心膝關節置換後會不會有什麼後遺症?中國患骨關節炎和類風溼關節炎的病例數已達4000萬,並且每年新增數量不少於30萬,且隨著人口老齡化的進展,需要進行人工全膝關節置換術(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並可以從中受益的病人將越來越多。
膝關節是人體最複雜的負重關節,由股骨、脛骨和髕骨構成,也是最易損傷的關節之一。研究表明,平躺時膝關節的負重幾乎為零,站起來和下平地走路時負重是體重的1~2倍,上下坡或上下梯時是3~4倍,蹲和跪時承受的壓力達到8倍。
作為骨科領域較為複雜的手術之一,膝關節置換的療效和術者的手術技術,假體設計和製造工藝,患者的自身情況及康復鍛鍊都有一定的關係。膝關節置換術後的早期併發症有腓總神經損傷、傷口癒合不良、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關節不穩、畸形殘留、感染等。這些併發症大多數和手術操作有關,有經驗的術者可以大大降低這些併發症發生的機率。但也要求患者住院期間一定要遵醫囑進行相關的功能康復鍛鍊。
膝關節置換術後的中遠期併發症或者說後遺症有肢體腫脹、疼痛、假體周圍骨折、關節活動度受限、肌力下降、站立平衡及本體感覺能力下降、功能性活動耐力差、行走、上下樓梯、爬山等日常生活活動受限。
但是,我們綜合國內外的一些文獻來看,膝關節置換術後患者整體滿意度約為70%-80%。為了儘可能降低膝關節置換併發症的發生率需要醫生和患者的共同努力。首先膝關節置換應當選擇假體設計良好並經過長期臨床隨訪效果良好的假體。而在手術醫生完美實施手術後,患者的康復鍛鍊也可以幫助減少術後併發症的發生。
對於膝關節置換來說,這是一個很成熟的手術。隨著手術理念的不斷完善,手術技術的不斷提高,以及假體材料的不斷進步和製造工藝的不斷前進;關節假體的使用壽命也較以前大大延長。
最後還是要跟各位說,上醫治未病,在此提醒大家好好地保護我們的膝關節,運動前要進行充分的熱身,儘量避免過於劇烈的運動,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損傷。覺得內容不錯,歡迎點贊、評論和轉發,衷心祝願您與您的家人健康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