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fF青cc
-
2 # 旺寶家
我們總會在醫院裡碰上很多寶寶在打針的時候哭鬧不止,好幾個大人都按不住~其實這都是孩子對恐懼和疼痛的正常心理反應,但我們還是有很多的方法引導寶寶正確面對打針的。在這裡也分享下我們家旺寶的打針經歷吧~
✎元旦假期,我家旺寶遭遇了來勢洶洶的紙老虎——幼兒急疹,儘管不是第一次發燒,也儲備了相關知識,但是紙老虎畢竟也是很唬人的,反反覆覆上40℃,為了排除其他風險疾病,還是上醫院驗個血比較放心。
驗血是常規體檢和疾病檢查的重要手段,旺寶還小,還沒有對抽血形成特定的恐懼,但是也有過幾次經驗了,小傢伙被爸爸按著手指就感覺不對了,使勁往回縮手,醫生扎破手指開始擠血,旺寶疼得看著我嚎啕大哭,趕緊給他愛的抱抱,塞給他一口心愛的小零食,小傢伙馬上就不哭了。
但是,排在我們之前的四五歲的小哥哥抽血就比較悲情了。一來到抽血視窗,就一直在反抗哭鬧,像一根堅韌的彈簧,一個大人完全摁不住,最後兩個家長強摁著手,外加醫生輔助才給孩子抽了血,事後孩子哭得更兇了,癱坐在地上怎麼哄都不行,本就在生病的孩子幾乎是使出全身力氣在向父母表示不滿,此刻他憤怒的恐怕並不是疼痛本身。
打預防針、體檢、生病都可能打針或者抽血,這是每個孩子都繞不開的疼痛體驗,疼痛本身是短暫的,但是父母不妥當的處理卻可能給孩子留下更深刻的心理疼痛,導致不信任父母甚至憎恨父母,稍微改變下我們的做法,或許孩子和我們都能感覺好一些。
❶平時不拿“打針抽血”嚇唬孩子
“不乖我就帶你去醫院,讓醫生/護士給你打針抽血”這類的恐嚇看似無意,卻是在妖魔化醫院和醫護人員,強化了孩子對打針抽血的恐懼感。
❷強調“打針抽血”的意義
結合生活場景或者繪本故事給孩子描述醫院和醫護人員的工作,強調打針抽血對身體健康的意義,在科普健康知識的同時弱化孩子對打針抽血的排斥。相關的繪本比如:《哈利去醫院》、《噼裡啪啦細菌來啦》、《張恩萊兒童健康繪本》、《貝爾熊生病了》、《我也想生病》、《你好,安東醫生》、《打預防針,我不怕》、《醫院不可怕》、《不得了的病菌》、《別輸給感冒啊》、《我可不怕打針》、《獅子不怕打針》、《第一次打針》......
❸告知打針的步驟
告訴孩子打針抽血的步驟,可以在平時和孩子玩打針抽血的遊戲,讓孩子扮演醫生護士,家長和玩偶都可以充當病人,讓他們熟悉打針抽血的流程,真到了打針抽血的時候更容易接受。
孩子生病了,家長擔心是在所難免的,但是不要把擔心寫在臉上,把情緒傳遞給孩子,我們憂心忡忡的樣子對孩子來說就是一個“情況很糟糕”的訊號,孩子很多時候都是透過大人的反應來感知一件事情的嚴重程度的,對病情不好的預期對孩子的康復毫無幫助,反而增加太慢的精神負擔。
在孩子生病的時候,除了調整必要的照顧程式,儘量不要打破平時的生活規律,孩子精神好,想跑想跳也不必強制休息,儘量讓他們保持心情愉快,當孩子感覺好一點的時候,他們的身體也確實能好一點。研究表明,尤其對於一些身心疾病,適當的心理干預,自我心理調適甚至比藥物更加重要。如果患者能得到及時的心理干預,或自覺地自我心理調適,努力消除對疾病的恐懼感、煩惱感,以及對遇到的各種矛盾衝突的焦慮感,就會大大促進治療效果。
從小培養樂觀的心態,從應對生病開始吧。
打針抽血到底疼不疼?對大部分孩子甚至大人來說真相都是“疼”,但是不少家長習慣於哄騙孩子“打針一點也不疼”,有經驗的孩子已經知道家長是在騙人了,而經驗不足的孩子也會在打完針抽完血之後馬上就知道家長是在騙人,這種馬上就打臉的“謊言”很容易導致家長的信任危機,給孩子的感覺就是家長是不值得信賴的,這對以後家庭教育的權威性是一種打擊。
還有的家長騙孩子要去遊樂場卻把孩子帶到了醫院,或者事前承諾打完針抽完血給孩子兌現某些承諾,但是事後卻不履行同樣也是在欺騙孩子,看似解決了一次打針抽血問題,但是卻給以後的教育埋下巨大的障礙。
打針抽血對我們大部分大人來說都只是一件小事,但是對孩子來說卻是一件非常可怕恐怖的事情,看孩子們在這件事情上爆發出的對抗力就不難想象他們有多害怕,面對孩子對打針抽血的恐懼,如果我們告訴他們“你看人家多勇敢、勇敢的孩子是不會哭的”,這些看似鼓勵的話對孩子來說卻可能變成負擔——“我很害怕,我不想打針,我是不是就不勇敢,爸爸媽媽是不是就不喜歡我了”,有的孩子為了討好父母壓抑著自己的恐懼,有的孩子則以更激烈的對抗向父母表示“我就是不勇敢”。
在充分理解孩子恐懼的前提下,我們也應該包容孩子此刻的脆弱,尤其是當孩子還生著病,他們不需要勇敢,他們更需要理解、包容和關懷。更好的表達是“寶貝,媽媽小時候和你一樣,也有些害怕打針,打針是會有一些疼,但是不會很疼,而且就疼一會兒,如果你覺得疼,你也可以哭出來,沒關係。”
疼痛存在的意義是一種自我保護機制,比如燙到疼就會本能地縮回手,沒有疼痛感反而容易被燒傷得更嚴重,疼痛是幫助我們規避危險,並不是鍛鍊勇氣的工具,減少孩子打針抽血時的疼痛能幫助他們克服恐懼。比如以下幾種方法:
❶甜味劑
對小寶寶,打針抽血前給孩子哺乳或者適當給予科學配比的甜味劑,能幫助孩子應對疼痛,對小寶Bora說,甜味劑不是一般糖水,而是24-50%的蔗糖溶液或者5%的葡萄糖,具體劑量視寶寶月齡而定,最好諮詢醫生。
大一些的孩子一顆糖果就能夠緩解痛感。
❷安撫物
打針時讓孩子吮吸奶嘴或者抱著他的安撫物同樣能減輕孩子的疼痛感,安撫他們的緊張情緒。
❸轉移注意力
孩子打針前,很容易被別的小朋友打針抽血時的恐怖表情或者哭鬧情緒感染,放大對打針抽血的恐懼,這種場景儘量選擇避開,或者透過別的方式轉移孩子注意力,比如看會兒繪本、看會兒動畫、玩下玩具。
孩子打針的時候,轉移注意力也能減輕疼痛感,美國加州的“山姆診所”將VR眼鏡引入孩子打預防針的過程中,沉浸感很強的影片分散了孩子的注意力,結果75%的孩子表示感到疼痛減輕,71%的孩子則不像以前那麼害怕打針。雖然VR在打針方面的應用還沒普及,但是轉移注意力的方法卻被證實是有效的。
孩子在打針抽血的時候表現很好,當然不要吝嗇我們的鼓勵,給他一個愛的抱抱“寶貝打針的時候都沒有動/沒有哭,真的很厲害呢,真勇敢,媽媽為你驕傲”,也可以給寶貝準備一個英雄臂章,鼓勵他的勇敢表現,事後的正反饋能激發孩子的自信心,會讓他們下次更加勇敢。
而如果孩子這次的表現還不是很讓人滿意,同樣值得我們的鼓勵,一點進步都應該肯定“這次這麼快就不哭了,很棒哦”,即便是孩子一點進步都沒有,我們也不該奚落嘲笑孩子“你看人家都不哭,就你哭,真丟人”,哭並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情,但是孩子的自尊卻極其寶貴,一個被充分尊重的人格和寬容的環境才是孩子成長的養料。
回覆列表
最好不要強行打!會增加寶的恐懼感1.提前做“情景模擬”
寶寶半歲大以後,可以事先把打針的情景和他模擬幾遍,告訴他打針的時候,都是這個樣子,不要太害怕,讓他有心裡準備,使寶寶逐漸接受,就可以慢慢減少打針時的恐懼感。
2.多多鼓勵孩子
打針時,可以多鼓勵寶寶,和他說說別人家的寶寶都很堅強,都沒有害怕打針。你也要做個堅強的寶寶,打針進不哭不鬧才是個乖寶寶。
3.選一個安靜的環境。
給寶寶打針時可以選一個安靜的環境,如果看到注射室裡的孩子特別多,就換個地方或等人少時再來。打針時別的孩子哇哇哭叫時會影響寶寶的情緒,因為寶寶哭鬧和現場環境也有很大關係。
4.給寶寶最好吃的。
寶寶平時最喜歡吃什麼,可以事先準備好。打針之前,告訴他好好打針不哭不鬧,就把這個最好吃的東西給他。這時寶寶為了得到好吃的,往往會乖乖的接受打針。
5.用手捂著寶寶的眼睛。
寶寶抗拒打針,往往是看到醫生拿針要扎自己時所產生的恐懼感。所以,可以在打針時用手捂住寶寶的眼睛,使他看不見醫生拿著針頭要扎自己的情景,他心裡的恐懼就會好一些。
6.打針時速戰速決。
打針時,不拖拉時間,可以採取速戰速決法,醫生一來就打針,用最快的速度給寶寶打完。在他還不知道怎麼回事的時候,就解決完了,使他來不及哭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