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司徒伯雷
-
2 # 城市競爭
父母把你帶到世上是一種偶然。然後含辛茹苦把你帶到。在後來你就成家立業又結婚生小孩啦。人類就這樣生生不息,一代又一代。那是一種血濃於水的關係。人是高階的感情動物。父母把你養的養大,你把父母養老,這就是一種感情的維繫。
-
3 # 小宇宙調頻工作室
我們和父母有什麼關係,父母又是如何影響我們的生活呢?想回答這個問題,我們要回到原生家庭這個議題上來。
和自己的父母兄弟姐妹組成的家庭是原生家庭。爸爸、媽媽是原生家庭裡的重要成員。作為子女,長大後的我們不可避免地成為我們的爸爸或媽媽,我們想要的另一半也大多就是自己的爸爸或媽媽。這樣的一樣或相似,不是表面上的,而是內心深處的無法意識到的。在此基礎上,我們探討和父母的關係。
1.一生都在認同父母的路上。
不管是嬰幼兒還是兒童少年,都是透過模仿大人的行為習慣來學習的。這是一種學習,同時也是一種認同。也許有人奇怪,有個暴力的父親,自己並不認同他的做法。是的,你竭力地避免自己變成暴力的父親,可能你在換個方式暴力,比如冷暴力或者不回家,或者在其他方面使用暴力。因為你的父親是這樣的,你會認同他整個人,好的壞的。
再比如媽媽是強勢的媽媽或妻子,你不想變成強勢的,想做脾氣好的媽媽或妻子,所以你總是忍氣吞聲,有天你忍無可忍就會大發脾氣,在丈夫或孩子眼裡,依舊是脾氣不好的。
出於愛,我們認同我們的父母,我們變得和父母一樣。
2.父母對我們的要求,使得我們變成了今天的樣子。內化成我們對自己的要求
我們的良知最初的形成始於討好父母,讓父母高興。看到父母不高興了,小孩就會避免做那樣的事情。有時父母吵架了,小孩就會變得特別乖,他希望父母開心。
父母要我們完美樣樣表現好,不能有缺點,我們對自己的要求也是趨向完美,對別人的要求尤其親近的人也會有這樣的要求。一旦不完美,嫌棄自己,也嫌棄親近的人。
父母對我們的希望,我們努力去做。這慢慢演化成了我們日後的思維模式和信念系統。同樣,這也是出於對父母的愛。
3.看到自己,看到父母,分清界限,彼此尊重。
我們對父母的愛和認同,遠遠超過我們的想象。只是我們表現出來的百般不同。想改變父母對我們的影響,很難。我們應保持覺察,劃清界限,看到自己的需求,看到父母的需求。
做自己的內在父母,自己照顧自己,不斷覺察看到早年父母帶給的信念系統,讓人生掌握在自己手上。
孩子是父母的影子,父母是孩子的鏡子。愛或者不愛,這麼愛或那麼愛,就在普通的每一天,每一句話,每一個眼神裡。
-
4 # 淅錡寶貝成長季
以前的社會,因為經濟不那麼發達,沒有保險金融等工具,人的壽命也比較短,所以養兒防老,一個家族互相支援協調,所以孝道就非常的重要,保證父母在你小的時候的投入,足以讓他們老來得到孩子的贍養。所以孝順就非常看重。但是現在社會飛速發展,物質足夠豐富,反而父母需要的是精神的陪伴。作為80及以後的人,壽命會更長,自己的孩子更會遠走高飛,並且獨生子女,家裡的孩子也沒那麼多,跟父母更是一種親情的聯絡,孝順已經不是很重要了,更多的愛和家庭理念。
-
5 # 親子成長手冊
每個家庭的情況不同,每個家庭父母和自己的關係不一樣,父母賜予我們生命,養育我們長大。
和父母產生分歧,因為時代不同,遇到的問題不一樣,所受的教育不一樣,很正常,如果可以溝通就溝通,如果溝通不了,就做到平靜如水的,畢竟不是每一個孩子和家長都可以做成好朋友的程度。
但是是長著還是要尊敬,還是要孝敬吧!這是人之常情哦。
-
6 # 不斷成長的安妮媽
我們和父母之間的關係其實很微妙,我也經常在考慮這個問題,父母對於我們是什麼。自己當了母親之後,我對母女關係。父女關係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家長與子女之間是一種既相互獨立,又相互牽掛的關係。孩子是獨立的個體,
父母在孩子小的時候有義務監護好孩子、給孩子最好的保護、給孩子全部的愛,而當孩子逐漸長大後,父母要適應孩子慢慢獨立、去過孩子自己的生活。
而作為孩子,父母的養育之恩真的是無以報答,就算是父母跟我們有些時候會觀點不同,我認為也應該要能夠接受別人的不同意見,求同存異。父母養育一個孩子付出了多少金錢且不說,需要付出多少的愛和精力呀?所以,要對父母有足夠的耐心,不要對父母不耐煩,更不要大吼大叫。父母年紀大了,需要我們的愛、關心和呵護,更需要我們的陪伴。
-
7 # 博士媽媽研究所
《你的孩子其實不是你的孩子》
你的孩子,其實不是你的孩子, 他們是生命對於自身渴望而誕生的孩子。 他們透過你來到這世界, 卻非因你而來, 他們在你身邊,卻並不屬於你。 你可以給予他們的是你的愛, 卻不是你的想法, 因為他們自己有自己的思想。 你可以庇護的是他們的身體, 卻不是他們的靈魂, 因為他們的靈魂屬於明天, 屬於你做夢也無法達到的明天。 你可以拼盡全力,變得象他們一樣, 卻不要讓他們變得和你一樣, 因為生命不會後退,也不在過去停留。 你是弓,兒女是從你那裡射出的箭。 弓箭手望著未來之路上的箭靶, 他用盡力氣將你拉開, 使他的箭射得又快又遠。 懷著快樂的心情, 在弓箭手的手裡彎曲吧, 因為他愛一路飛翔的箭, 也愛無比穩定的弓。
-
8 # 牛一教育
首先要明確了我們和父母的關係了,才能合理的處理我們和父母直接的分歧。
子女和父母的關係,因為涉及到雙方,所以本質上是一種“雙向”的關係:父母對於子女,是負責的關係;而子女對於父母,是一種感恩、回報關係。
1、為什麼說父母對女子的負責關係?因為孩子是無法選擇自己要不要來到這個世上,父母卻有選擇是否生下孩子的權力,父母一手創造了孩子,父母對孩子負有責任,因此,我們在生活中,經常看到父母為了孩子,可以任勞任怨,可以忍飢挨餓,乃至可以為孩子付出生命,這些是由於父母子女之間這種負責與被負責的關係造成的。父母如果沒有為子女盡到養育、教育、關愛責任,就是喪失了父母的責任。
2、而子女與父母的關係,是一種感恩、回報關係,因為子女的一切,包括生命、語言、學識、乃至長大成人以後的一切,都是父母給與的,沒有父母,就沒有孩子的一切。所以,孩子對於父母,要有無條件的感恩的心態和行動,如果子女對父母沒有了感恩的心態和行動,就是喪失了子女的責任。
從這裡可以看出,當父母與子女產生了分歧,這個只是思想上的分歧,只要父母有盡到對子女的教育、養育,盡到了父母的責任,那麼作為子女,也要盡到自己的責任,也就是,要感恩父母:即便自己的觀點是真正的正確,真正的“卓見”,也要跟父母好好溝通,我相信天下父母都是為了自己子女好,如果你的觀點,你的情緒,能感染到父母,他是願意採納子女的觀點的。
即便有些父母無法理解到子女的觀點,子女也不要跟父母硬槓,這時,可以採取淡化或者避而不談的方式來跟父母相處。——很多時候,父母並不是不願意聽孩子的,而是認為孩子還不夠成熟穩重,但有朝一日父母發現兒子成熟後,他會作出讓步的。
回覆列表
瀉藥!
現代社會,孩子從出生開始,就應該被視為獨立個體,應該擁有自己獨立的思想,孩子和父母不應該是依附關係和從屬關係。
所以我覺得,成年以後,孩子和父母要改變相處模式,大概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第一,不住在一起。孩子成年後,應該能夠決定自己的生活愛好和生活方式,與父母不必保持一致,但要實現這個目的,就必須擁有獨立的生活空間。要做到這一點,孩子應該自立自強,起碼能養活自己,不要成年後還啃老。當一個孩子能夠做到經濟上獨立時,他將逐漸獲得話語權,在家庭內部的地位也會發生變化。
和父母住在一起,因為生活習慣和生活理念的問題,難免發生矛盾,甚至造成衝突,而華人的特點是發生衝突後誰都不願認錯,長此以往,感情必將梳理,避免這種問題發生的最好辦法就是不與父母住一起,特別是成家立業後,更不要和父母住一起。
第二,保持獨立的思想。每代人有每代人的事要做,孩子這一代有孩子這一代的責任,過自己的生活,就應該有自己對這個世界的認識和看法,不能唯父母之命是從。換個角度說,父母生活的年代和我們當下的時代很不一樣,父母的許多經驗與看法,其實是過時的,沒有指導意義,所以我們不必要按照父母的經驗生活。
另一方面,我們有自己的人生,要自己去體味,不能寄希望於依靠父母的經驗,就能過好這一生。
第三,對父母保持尊重。尊重父母,並不是因為天生的血緣關係,而是尊重父母對你的撫養和教育之恩,如果你們父母沒有做到這兩點,那這樣的父母也是不值得尊重的。
同時,你要注意,尊重不是“孝道”,尊重是基於兩個獨立平等的個體而言,不存在誰比誰高一等的說法,父母雖是你的父母,但父母不是所有事情都正確,正確的事情你要尊重,不正確的事情你要衡量,實在不能說服父母,你就要按自己的想法去做,但千萬不能愚孝。
總結一句:愛父母,比孝敬父母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