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景家巷王貳姐
-
2 # 孤獨路人123456
張嘉譯演戲認真,對每個角色都有自己不同的演繹,不緊不慢,沉穩大氣,不能用老戲骨來形容他,應該是演員的楷模。看的他的第一部劇是《心術》,最喜歡的是《生逢燦爛的日子》,劉晨曦,楊樹,房慶隆,郭老二(覺得他真的把老二演活了),白嘉軒,被他演的郭家老二圈粉,敢闖敢拼,有情有義,感情專一,看似吊兒郎當,其實心思細膩
-
3 # 一帆說電影
張嘉譯確切的說是從今年才開始爆紅的,幾部劇輪番轟炸,而且每部都收拾火爆,這是很難得的《急診科醫生》《我的體育老師》《白鹿原》《生逢燦爛的日子》,而且張嘉譯聰明的地方在於接不同風格的戲,以免讓人視覺上的疲勞,在風格的轉換上讓觀眾一直感到新鮮不膩,加上幾部劇的製作精良,情節是適應時代的潮流,想不火都不行
我認為,張嘉譯的魅力在於他對事業的堅持。
眾所周知,1991年,張嘉譯從北電畢業,遍地是機遇的北京對這個來自西安的男孩並不友善,沒有單位願意接收他。無奈之下,張嘉譯只好服從學校分配,沮喪地回到了西安電影製片廠。
那年他21歲,血氣方剛,對生活中的不公看不慣,覺得人生很迷茫,不知道自己當初選擇學影視表演,到底是對是錯。焦灼的時候,遠在西安的張父聽說此事,著急火燎地來到北京,父親輾轉託關係跑工作,終於認識了一位相關領導。那天,父親帶著張嘉譯上門去求那位領導,請他給兒子一個飯碗,對方卻出言不遜。父親一輩子沒求過人,那天卻為了自己低三下四地求人,這讓他羞愧難當。
年輕氣盛的張嘉譯,不願意看到父親為了自己點頭哈腰,他告訴父親,要回西安發展。他堅定地認為,即便離開了機會滿地的北京,回到西安,並不會影響自己繼續這份職業。
在命運面前,他選擇了暫時退讓,但並沒有選擇退縮。為了尋找機會,他回到西安後,一蟄伏就是整整9年!他說:“我心裡知道我要做什麼,想做事情,不在於你在哪兒,從哪兒開始。”
他一直很堅定地行走在做演員的這條道路上,從未言棄。
22歲,張嘉譯在西影廠主動請纓參演金音導演的《殘酷的夏日》,他告訴導演,拍打戲自己不用替身,各種危險鏡頭他都能做。他這麼說,也這麼做了,有股拼命三郎的勁兒。
命運卻彷彿要給他足夠的折磨,不然不足以磨成利器。25歲,張嘉譯被確診患了強直性脊柱炎,他的演員夢因此而差點破碎。那時他正在拍戲,為了不影響劇組,他每天比別人早起一小時,為了把睡了一晚上僵硬又劇痛無比的背部衝開,他拿一桶熱水從頭澆下去。當他了解到他的病也許會最終致殘後,壓力一下子來了,他怕不能再繼續自己的演員夢。
然而,疾病並沒有把他打倒,他一直在帶病堅持。所以,當我看到彈幕上有些人發表的一些言論,說什麼張嘉譯總是駝著背怎麼怎麼的,覺得很難過。他一個這麼好的演員,因為疾病帶來的身體方面的原因,我們應該理解他,如果喜歡張嘉譯,是不是更應該心疼他?
2009年深冬,《蝸居》引發收視狂潮,張嘉譯一炮而紅,這年,張嘉譯四十不惑,一夜之間炙手可熱。很多人說張嘉譯大器晚成,但他卻說:“我從來沒有承認過我是大器晚成,我年輕的時候就很好,一直很自信。”
在對待事業上,張嘉譯是個踏踏實實的實幹家,堪稱演藝界典範。如今的張嘉譯,渾身充滿了滄桑中的嫵媚,低調中的性感。他就像一罐醇香的酒,在歲月裡緩慢發酵,幹冽爽口、醇香愈濃。
關於婚姻,我很欣賞張嘉譯的這段話:女人應該找一個像父親一樣呵護你的男人,而不是找一個還要你去遷就的兒子,真正愛你的男人最高境界就是把你當女兒養,而不愛你的男人把你當媽用,不好的男人讓你變成瘋子!好的男人讓你變成傻子!最好的男人讓你變成孩子!
張嘉譯不急功、不近利,這種品質難能可貴。他在一檔節目中說:“一路走過來,沒有想過成為一個多麼了不起的人,所有一切的動力,都是源自對事業的初心。”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歲月無恙,時光修身。
十年磨劍,五陵結客,歲月不會辜負任何的努力。我想,張嘉譯的魅力就源於對事業孜孜不倦的堅持,以及他身上自帶的光芒吧。總之,很喜歡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