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何鄉野

    謝謝您的邀請,孩子在這個時期出現判逆期很正常,我說一下對於我家孩子判逆期過程和關於自己的一些方法,拱您去參考。教肓過程中我發現孩子是在二年級下半年開始出現這種判逆期的,當時最為表現在,每次做完作業時,拿給我檢查時候一看根本就沒有完成,有時我就會發火,說你沒有做完為什麼來騙爸爸呢?說多了孩子還嘲我翻白眼,變得很難跟孩子進行語言上的溝通,當時的我百思不解。

    最後自己想想是不是哪裡做錯了什麼,怎麼自己的孩子會對我那麼的反感呢?最後我想了一招我要改變他這個壞習慣,學校每次放學時間16:50分,每次我都會很準時接孩子回家,那次過後我特意推遲半小時去接,我記有一次星期三的時候,一放學孩子在學校門口找來找去就是找不到我,看著他著急的樣子,當接到孩子時,他第一句就問我說:老爸你為什麼說好了一放學就來接我的,為什麼騙我呢,就這樣連繼一週下來,我找到和孩子進行了溝通,你否知道爸爸為什麼要騙你呢,說:你作業沒有做完騙爸爸做完了,讓你也嘗試一下被騙的時候是什麼感受,當時孩子就當著我保證以後不會了,現在我家孩子上三年級每次都能認真的完成課後作業。不知對於你家的孩子能否有所幫助。

  • 2 # 扎西老媽

    我家娃,一個三年級、一個四年級。

    老話說,七歲八歲討人嫌,九歲還得饒一年。老大剛過,老二姑娘怎麼也好點。

    很多家長希望孩子聽話,七八歲的孩子逆反,不再願意依附和順從媽媽,是自我認知、自我意識的覺醒,說明孩子長大了。

    由於我個人比較二,不覺得孩子有自主意識不好。

    孩子會覺得自己是個小大人了,可以自己做決定,極力想掙脫父母的掌控,變得處處喜歡跟大人“唱反調”。但另一方面他們還是非常需要大人,會在父母面前撒嬌,希望父母來為自己解答令自己困惑的事情。

    既然孩子變化了,父母的教養方式跟著變,應該更多以互動的方式溝通,傾聽孩子的想法和觀點,再來進行評論。適當下放權力,有些事情孩子能做主的,不妨讓他自己做主。讓他充分的感覺被尊重被肯定。比如對於興趣愛好的培養,孩子不喜歡彈鋼琴,媽媽可以和孩子商量:是不是有別的愛好、是否想要發展這方面的愛好等,沿著孩子的興趣方向培養。

    父母希望有個聽話的孩子,本源在於父母對孩子的控制慾。自古以來,教育方式強調孝、順。何為孝,遵從父母的意志;何為順,順從父母。孩子剛上學時,我給他們講過弟子規,學校也要求背。而到了“親有過 諫使更 怡吾色 柔吾聲,諫不入 悅復諫 號泣隨 撻無怨”這幾句時,我講不下去了。親有過,諫使更,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做父母的有不對的地方被孩子指出來是好事,說明孩子明事理或有見識,為何要堅守錯誤、固執己見,不僅如此居然要求孩子“號泣隨 撻無怨”。是愚孝。

    24孝故事,簡直是封建糟粕、悖人倫、滅人性,尤其郭巨埋兒和湧泉躍鯉。按照北大心理學家武志紅老師的說法,華人普遍心理年齡較低。童年時缺少來自父母的陪伴和愛,尤其母親。在孩子尚是小嬰兒的時候,會覺得自己跟媽媽是一體的、共生的,這時雖然孩子沒有記憶,但是如果有媽媽的陪伴,孩子的心理是滿足的。而如果媽媽離開他或對他的要求不予迴應,孩子會覺得整個世界都坍塌了,從而使孩子產生恐懼,成年後缺乏安全感。

    而成年人雖然生理上已經長大,心理上還會抱有幼年時的陰影,渴望與某人共生,以修復嬰幼兒時期受到的心理創傷。一般來說,這個人最可能是自己的配偶,或者孩子。尤其孩子,更容易支配。孩子小時候,完全依賴媽媽。逐漸孩子長大,企圖離開媽媽,走向自立。此時媽媽卻不願承認孩子是具有獨立人格的人,控制慾就是要完全掌控對方,不把對方當做獨立的人來對待,不在乎對方的感受,甚至認為對方沒有感知。面對失控,有些父母會做出極端的舉動,比如虐打孩子。而這些父母往往給虐待冠以愛的名義,一邊說我這都是為你好,一邊施虐。目的只有一個,要孩子放棄自我認知、獨立思考的能力,完全順從父母的意志。

    孩子逆反,是自我意識的覺醒。對此,父母應該感到欣慰,因為孩子長大了。縱觀生物界其他物種,沒有那個生物孩子長大後依賴父母生存。孩子大了還跟父母黏在一起的,已經被冠以啃老的美名。人類並沒有比其他物種高階多少,遵循生物的成長規律,接受孩子長大的事實。斷奶不只有生理上的,對孩子的共生依賴需要心理斷奶。

    只有父母成長了,孩子才能更好地成長。

  • 3 # 九鬥學生心理

    是不是我們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和機器人一樣,不需要也不應該具備自己的任何情感,完全根據家長的指令行動,在家長的要求下學習、交友,根據家長的要求只有在家長同意時哭或者笑?

    我想,如果我們的孩子真的是這樣,家長是不是又開始有新的焦慮了呢?對於二三年級的孩子,大概在八九歲的年齡,正是躍躍欲試的想要長大的年齡,他們希望獲得父母的認可,希望自己能夠和父母平等的對話,希望自己的觀點得到父母的認可,所以在和父母溝通的過程中會一次次的挑戰父母所謂的權威,一次次的抗拒父母的命令,一次次的拒絕父母安排的一切貌似合理的學習任務,甚至透過更為激烈的方式表達自己的存在感。

    而我們的父母,什麼時候才能真正的平等的對待我們的孩子呢?把他們當成一個獨立的個體,平等的進行溝通,給他們意見和建議,聽他們的內心的真實的聲音,聽他們說話,看他們可笑的想要長大的樣子?

    也許當父母真的能夠把自己的孩子當成一個獨立的個體,而不是自己的附屬物時,我們的孩子就不需要用和父母對抗的方式來彰顯他們的存在感,父母說話他們會好好聽,父母的意見和建議他們會分析判斷,甚至父母讀一些苦衷他們都能理解,那該是多麼和諧而美好的家庭生活場景!

    你不期待嗎?把孩子當人看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一建考啥,有啥要求,有什麼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