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樂冰老師

    幫主來解答:

    從兒童發展心理學來看,0至1歲半的寶寶多半會對父母產生依戀感。如果到了這一年齡的寶寶,還沒有對家人產生依戀感的話,就會給寶寶未來的生活打上陰影。孩子不讓別人抱屬於正常現象,千萬不要強迫孩子跟別人抱,會給孩子帶來不安全感。

    嬰幼兒和母親之間溫暖、親密、連續不斷的關係---適度的依戀(也就是"粘人現象")不僅可以促使寶寶找到滿足感,而且還可以幫助寶寶享受愉悅感。適度的依戀有助於建立一個人的信賴度和自我信任感,將來能夠成功地與伴侶、後代和睦相處。如果在嬰幼兒時期,寶寶還沒有產生適度的"粘人性",將來就可能很難和別人溝通,影響他今後的社會生活和家庭生活。

     

    幫主再拓展一下,如果寶寶粘人有負面影響嗎?    

    是有的,如果再大一點孩子還是太粘人的話,說明這樣的寶寶不夠自信,因為他只粘媽媽在小朋友中不太合群,做什麼事情都擔心自己做不好,都要媽媽來幫助,自理能力也受影響,身體活動也不太積極,性格容易既暴躁又懦弱。這時父母就要加強引導了。

  • 2 # 杏媽育兒

    寶寶認生往往是因為寶寶記住了自己熟悉的人的面孔,因為這熟悉的人每天或者經常在他面前晃,這樣就會使寶寶記住,形成特有的記憶,當遇到陌生人時,寶寶就會搜尋記憶力是否有這麼一個人,沒有的話就會拒絕陌生人的接近。

    有些人可能會說寶寶認生不讓抱是不好的,老是依賴著媽媽,而且面對熱情的親戚朋友,寶寶排斥他們也不好,那麼寶寶認生是真的不好嗎?其實這也是寶寶的一種自我保護,害怕離開父母,害怕壞人,這是自我保護的一種本能,隨著時間,寶寶的意識的成長,以後就會分辯認知,認生的現象也會消失的。

    那麼,寶寶老依賴著父母也不是辦法,有些父母希望寶寶能和親戚朋友和平相處,那麼怎麼引導寶寶不認生呢?

    1.當寶寶處於一個陌生的場合或者環境中,面對一堆陌生人的時候,會表現出一些排斥行為,哭鬧或者想要離開,這時媽媽們不要說去刺激寶寶,不要催著寶寶快點融入這個環境,可以先抱著寶寶在旁邊看,告訴他這些都是親戚朋友,是不會傷害你的,帶著寶寶慢慢熟悉他們,這樣他就會慢慢有勇氣走出第一步。

    2.有些媽媽在寶寶認生哭鬧的時候後會罵孩子不懂事,甚至出手教訓孩子,這些都是非常不理智的做法,往往不能使寶寶消除認生情緒,更可能給寶寶心裡留下陰影。而是應該多安慰寶寶,正確的引導寶寶去接受周圍的人們。

    3.還有一種辦法是比較常被採納的方法。那就是平時多帶寶寶出去戶外走走,看看不同的事和人,寶寶往往會有好奇心理,會讓寶寶不停的到處看,這樣可以漸漸消除寶寶的認生情緒。

    4.寶寶生長的環境往往會影響到寶寶是否認生。性格內向的往往比性感外向的寶寶更容易認生;體弱多病家裡和寶寶一起生活的人少的也比較容易認生;平時經常宅在家的比經常出去玩的寶寶更會認生;經常由一個人撫養的比正常撫養的寶寶更容易認生。所以針對這些寶寶,寶媽們要有針對性的訓練寶寶。

    5.還有一點是不能為了讓寶寶乖乖聽話或者乖乖吃法就嚇唬寶寶說不乖會被陌生人抓走,這樣見到陌生人,寶寶自然是非常排斥的。

    認生是寶寶成長的一種正常現象,所以面對寶寶的認生媽媽們也不用太著急,慢慢的引導寶寶,這種事急不來。而對於完全不認生的寶寶也是不能太過輕心,完全不認生的,誰抱都好的寶寶要注意不要被陌生人抱走了,而且完全不認生的寶寶可能是不信任社會,和媽媽之間沒有依戀感,所以父母也該反思一下這種情況。

  • 3 # 積木育兒

    通常孩子認生,是從6個月之後開始的,主要出現在八九個月——2歲左右,之後會慢慢消失。

    我們詳細來看:

    6個月前的孩子,認為自己與媽媽是一體的,他們與父母是共生關係,他們的成長是完全依賴於父母的。

    父母既是孩子生理需求的滿足者,也是孩子心理能量的提供者,同時父母還是孩子的鏡子,孩子會透過此來檢閱自己的成長,發現自身的力量。

    對這個階段的孩子來說,母親是附屬的自我,母親的存在就是我的存在,母親的疼痛就是我的疼痛,這個階段的孩子不能很好地把自己和母親分開……

    母親與嬰兒的共生關係,對一個孩子的人格發展、心理狀態、情緒狀態和行為模式,起著至關重要的、決定性的影響。

    母親對孩子的關注、孩子對母親的依賴,是一個人一生中一切人際關係發展的基礎。

    如果孩子得不到關注,和固定撫養人的穩定迴應,就無法形成對某個個體的固定依賴,那麼他的心理發展就會出現無法彌補的缺陷或問題。

    我們發現,有的人窮其一生都在尋找生命中的重要他人,以求修通這個發展缺陷。

    ▌6個月~3歲的孩子,需要逐漸與父母剝離、走向自我的獨立。

    此階段的孩子,已經能意識到自己與照顧者(母親)不是一體的,由此孩子開始邁出獨立的第一步。

    這時的他看到母親會笑,看到陌生人會緊張,因此我們看到,半歲小孩會認生。

    他還會想要掙脫母親看世界、開始探索周圍的環境並與之發生關係,但同時他又會在需要時,迫切想要撲回母親的懷抱尋求安慰、獲取支援。

    此時,媽媽們接納孩子的反覆、情緒化、粘人等行為,對孩子形成穩定的、可操控的快感、自我認同和價值感、以及自尊等非常重要。

    這就要求父母既要容忍孩子的脫離、鼓勵孩子的探索,也要在孩子需要充電時,積極敞開懷抱,給予孩子支援和鼓勵,並且要由孩子來決定何時離開還是回來。

    很多父母的錯誤做法,要麼是不捨得放手讓孩子獨立,各種阻攔和各種替代,要麼會在孩子想要重回父母懷抱的時候,給以嘲諷,或者批評指責。

    前者會讓孩子成為一個小寶寶,永遠無法真正獨立,後者同樣會讓孩子終其一生,尋找早年丟失過的關注、肯定與愛,並反覆將自己的親密關係親手推入艱難的境地。

    孩子認生是正常現象,父母正常處之即好,也就是說,不要慌張,也不要放任不管,怎麼做?孩子認生時,緊緊抱著他,給予他支援和溫暖,但同時熱情地向孩子眼中的陌生人打招呼,向孩子介紹對方。父母是孩子的社會參考,父母怎麼放鬆,孩子自然也不害怕。

  • 4 # 父母世界

    由於嬰幼兒身心發展的特有規律和特點,年幼的寶寶與人交往會出現特定的障礙。這時,他們最需要父母給予正確的指導和練習,來克服人際智慧發展中的困難。

    0到1歲寶寶的人際交往智慧中的障礙——對寶寶的體態語言反應不敏感

    人際交往特點:此階段的寶寶多用體態語言開始學習人際交往的技能,比如5到6月以前的嬰兒,情緒是主要的交流方式,他用哭聲來吸引媽媽的注意,從而得到無微不至的照顧和情感滿足,也用甜美的微笑吸引父母更多的愛撫。

    遭遇的障礙:如果父母對寶寶的體態語言反應不敏感,寶寶在早期發育階段得不到親人充分的關愛,那麼正常的人際智慧開發將會受阻。

    爸爸媽媽這樣做:父母既要對寶寶的體態語言細緻觀察,敏感反應,也要讓寶寶(6個月以後)理解大人的表情,如讚許的、不同意的、生氣的表情。教還不會說話的寶寶早早地“察顏觀色”,這能讓他的社會交往能力迅速發展。

    溫馨提示:0到1歲時期,寶寶的人際智慧發展相對於其他智慧發展而言,是較晚的。人際智慧不像其他智慧(如身體運動智慧)能透過單純的刺激(某些動作的訓練)就可以得到提升。特別提醒爸爸媽媽注意的是,人際智慧的發展與其他智慧的發展是相互聯絡、相互作用的,肢體運動、音樂、語言智慧都對人際智慧有很大的影響,尤其是嬰幼兒時期語言的刺激對於人際智慧起著巨大的推動作用。因此,O到1歲寶寶人際智慧的培養要與其他智慧的提升相結合。

    1到2歲寶寶的人際交往智慧中的障礙——怕生、怕害羞

    人際交往特點:1歲以後的寶寶開始對同伴有了興趣,出現了互相注意、“對話”、給取玩具、模仿動作,甚至還會出現合作、互惠行為,但多數情況下寶寶還是各玩各的。此階段的寶寶玩的遊戲多為個人遊戲。

    遭遇的障礙:此年齡段的寶寶會出現怕生、害羞等交往障礙。寶寶黏著熟悉的親人,不願去接觸父母以外的人。

    爸爸媽媽這樣做:對於怕生的寶寶,爸爸媽媽最好多帶他到有小朋友的遊戲場所,讓他習慣多人交往的行為模式。在最初的交往中一定要寶寶自願,不要強迫,一次和一個新朋友玩即可,玩的時間也不宜過長。父母在平時還要“以身作則”,樂於和朋友交流,給寶寶一個好的示範。

    溫馨提示:不要給寶寶定性,也不允許別人給寶寶定性。任何寶寶的社會特性都不應該被描繪成固定的模式,如說一個寶寶害羞、遲鈍或者不善於交往。任何定性的描述往往逐漸成為固定的行為,成為永久的性格。

    2到3歲寶寶的人際交往智慧中的障礙——交往中出現摩擦

    人際交往特點:2到3歲的寶寶不但會用體態語來表達自己的情緒,也開始用一些簡單的語言來開展人際交往活動。此年齡段寶寶開始與他人有真正意義上的接觸和交往,並會受到外人的影響。但是,此階段的寶寶心理發展特點為“自我中心”,所以並不能有的放矢地組織遊戲和活動。

    遇到的障礙:由於寶寶自我為中心的心理特點,他們不能站在別人的角度來考慮問題,也很難理解別人的感受,因此在與同伴的交往中會出現一些摩擦甚至“暴力”行為。

    爸爸媽媽這樣做:爸爸媽媽可以和寶寶玩交朋友的遊戲,告訴他一些交朋友的基本技巧,比如學會禮貌用語,有了不愉快可以尋求大人的幫助等。

    溫馨提示:千萬不要等上幼兒園才開始重視交往。3歲前的寶寶如果不和別的孩子交往,就會處於比較孤獨的狀態,等上幼兒園就會有很明顯的不適感。在集體生活中,寶寶如果既不習慣和別的小朋友共享玩具、配合行動,也不善於遵守交往規則,慢慢地就會像個多餘的人。因此,為避免寶寶形成不合群的性格,父母在寶寶上幼兒園前一定要讓他接觸更多的人和事。

  • 5 # 濟州運河印象

    正常小兒在發育過程中都有一個認生的階段。一般從生後5-6個月開始認生,8-9個月逐漸明顯,12個月達高峰,並持續一段時間,所以1歲以後的小兒顯得更認生了。隨著長大,幼兒增加了與成人和同伴的交往,認生的情況漸漸好轉。

    不同的嬰幼兒認生的程度有很大差異。有的見到生人,只是愣一下神兒,或有片刻的安靜;有的表現出拘謹、退縮;而有的見到生人就恐懼地哭起來。這是由於小兒的先天氣質(神經活動的型別)所決定的。比較內向的,情緒易焦慮的小兒,對陌生環境適應能力較差,認生的持續時間較長,程度較重。有些父母並不瞭解這一點,當在客人面前表現出害羞、退縮的時候,父母則認為“沒出息”,斥責孩子,極大地損傷了他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加重了焦慮和緊張。時間長了,有可能真的變成沒出息了。

    因此,當您有一個比較認生的孩子時,要注意照顧他的心理特性,給一個愉快、寬鬆的環境,減少不必要的緊張情緒。當家裡來客人時,允許他慢慢與客人接觸,鼓勵他向客人問好,而不要逼著他在陌生人面前做這做那。透過恰當的誘導和鼓勵,認生問題就能逐漸克服。

  • 6 # 時尚育兒圈子

    寶寶認生是正常現象嗎?

    如果你的寶寶在不同的階段產生與下面相似的表現,應該說他的“認生”屬於“成長型認生”,是寶寶健康成長必須經歷的階段。

    0~6個月 見到陌生人態度比較友好,從開口笑到微笑到羞澀地笑,總之不害怕、不迴避。

    6~7個月 開始害怕陌生人,表現為不願意對看、低頭、表情突然不開心、哭泣、尋找熟悉的人等等。

    8~10個月 認生的表現達到頂峰。

    1歲以上 認生的程度開始緩解。

    3歲左右 害怕生人的症狀基本消失,能夠自如地和陌生人互動。如果你寶寶的“認生”情況出現過早、結束時間延長,或者你覺得程度遠遠超過鄰居家同齡的孩子,那麼有可能是“非成長型認生”,可能有其他特殊的環境或個人原因存在。

    寶寶為什麼會認生?

    有“眼力見”了 寶寶不是一出生就認識自家人的,因為他沒有“熟悉”和“陌生”之分,然後有一天,他發現那一刻他看到的那張臉原來是“陌生的”,區別於自己身邊的家人,這其實是一種嬰兒認知能力的發展,也是一種很重要的智商哦!

    學會“愛”了 如果只是能夠區分自家的椅子和別人家的椅子,並不會讓寶寶焦慮,為什麼面對不同的人,卻會焦慮呢?因為寶寶已經和某些人建立起了“依戀”關係,體會到“愛”,才知道啥叫“陌生”,這也是一種“情商”啊!

    寶寶情感“豐富”了 最開始寶寶只會為餓、冷、尿褲子等生理的難受而哭鬧,當他會為見到一個陌生人而害怕、哭泣時,說明寶寶的“情緒倉庫”無疑變得豐富而複雜了,人類最複雜的就是情感,所以這從側面印證了寶寶的成長。

    看得越多,越“小心” 6~7個月對寶寶是很重要的階段,因為能夠做了,想象一下,從一直只能躺或趴,到能坐起來,那個視野會有多大的變化!就像一個一直待在小山村的人一下子到了大城市,除了激動,是不是還有突然增加的緊張、警惕和小心?所以“焦慮”也是一種能力哦!它保護寶寶減少從不友好的陌生人那裡受到傷害的可能性。

  • 7 # 孩子王育兒顧問

    其實寶寶認生是個很正常的事情呀,千萬別認為自己的寶寶有什麼毛病。認生是寶寶成長過程的一步,這代表一種成長,幾乎每個寶寶都會經歷一段“認生期”。

    很多爸爸媽媽會因為寶寶的這個現象焦慮和緊張,甚至定義小寶寶是膽小。寶寶心裡苦啊,寶寶說:“其實你不懂我的心!”讓我來告訴你們吧——大多數小寶寶在週歲內都要經過“認生”的階段,媽媽們並不需要為此焦慮和緊張,它是嬰兒生長髮育的必然階段,恰恰反映你的小寶寶在成長。

    不同年齡段寶寶認生的表現有哪些呢?下面我來詳細說說。

    5-6個月寶寶

    5-6個月寶寶會出現這樣的現象:

    寶寶從5個月開始識別能力就已經很強啦,可以區分親人和陌生人,他會對最親、常照顧自己的人,尤其是麻麻特別依戀,對生疏的人表現出陌生感、膽怯、排斥的樣子,甚至恐懼、害怕。這就是咱們經常說的“認生”。

    8-12個月寶寶

    這段時期的寶寶開始進入“聯絡期”,會對家人非常依戀,一旦遇到從未見過的人和物,就可能表現的很膽怯,認生現象更為頻繁。

    等到12個月寶寶才能逐漸信任他身邊的“聯絡人”,只要麻麻守護在寶寶身邊,寶寶就對陌生事物沒那麼害怕,“認生”現象會慢慢消失。

    最後,提醒各位寶媽:不要因為寶寶認生就隨便給寶寶貼上膽小、害羞的標籤哦,更不要強迫寶寶與陌生人交流甚至討好陌生人,這反而會使寶寶更加排斥。

    Hi,我是孩子王首席育兒顧問,持有國家高階育嬰資格證,在孩子王有近5000名和我一樣的育兒顧問為寶媽們提供嬰兒撫觸、產婦催乳、寶寶理髮、營養指導、母嬰護理、成長培育等服務,讓當媽媽變得更簡單!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rsi指標的使用方法與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