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高金波
-
2 # 海風飛揚LC
我在大型商業銀行工作5年,我來講幾句心裡話
一,網際網路金融,民營銀行在發展,銀行並沒有止步,信用卡現在都可以線上申請,銀行貸款網路自助申請自助放款,跟花唄,微信一樣的,但是為什麼很多人沒有看到銀行這麼方便的貸款呢?銀行不是做慈善的,肯定嫌貧愛富的,既然有得挑,所以只有有錢人,優質單位的人才會得到貸款,一般是看不到的,但是銀行在網際網路金融方面其實並沒有落後網際網路公司很多,只是各自的理念不一樣而已。
二,銀行有的是人才,雖然不排除有關係戶,但是大部分還是正規招聘進來的,做為銀行的零售客戶經理,我要做理財,基金,貴金屬,貸款,保險各種各樣的產品銷售,有各類產品的專業資格證書,比起外面小貸公司業務員,理財公司業務員,黃金公司業務員,保險公司業務員,銀行的客戶經理簡單個個都是人才,說話又好聽,整體來說,銀行工作人員在金融行業裡能力素質幾乎是最強的,有最好的人才,只要哪裡有變動,馬上跟上並不是什麼難事。
三,銀行有最雄厚的資金,我單位資產就有6萬億左右,世界銀行排名20左右,中國的商業銀行盤子已經很大很大了,資金實力遠比網際網路公司要強。
四,商業銀行會越來越大,網際網路金融也會越來越大,都不會消失。
-
3 # 就叫我蓋倫吧
當然有可能,2008年美國金融危機,達曼兄弟銀行宣佈破產,銀行壞賬,如果太多,錢收不回來,就容易破產,但是中國的銀行破產的可能性非常小,中國政府有能力保護銀行,比如股權質押,國家買股票,帶動股票上漲,股權質押風險就減小了,然後調整股權質押比例降低銀行風險。還有債轉股,將企業還不了的債轉換成股票,銀行再賣出股票,拿回現金,這樣也能大大減小銀行貸款風險。
-
4 # 揚州小子
今年3月份我發現有兩張很久不使用的中國銀行的儲蓄卡丟了,另外手裡還有一張,就打算去銀行櫃檯把丟了的兩張辦理銷卡,5個辦理個人業務的櫃檯只開了3個,排隊取號連辦業務花費近一個半小時,先讓掛失後交錢補辦銀行卡,交錢補交手機簡訊費,然後意思讓我不要銷卡,我本來就等的不耐煩,而且發現這卡不用丟了還產生了這麼多費用,就堅持要銷卡,然後櫃檯工作人員居然告訴我,考慮到安全問題得下週才能過來辦銷卡,然後第二週我還過去,又是拿號排隊1小時,完了櫃檯小妹說他們那邊有銷卡權利的領導暫時不在讓我下午再去。就這樣為了銷兩張儲蓄卡,我前後3趟一共花費了4小時連上交通時間一共將近8個小時,銷卡簡訊費汽車油錢近100元。我的天那!我這輩子都不想再去這家中國銀行了!這家銀行是中國銀行廣陵支行位於揚州市廣陵區文昌中路上靠近東區大潤發旁邊。話說難聽點,樓主說銀行人才多,但我進去這家銀行看到了一群業務弱智。
-
5 # 小白讀財經
隨著技術的不斷革新,人們的支付手段也出現了新的變化。第三方支付平臺、P2P等網際網路金融的出現且高速發展不斷威脅著傳統商業銀行的生存,漸漸地人們心裡就有產生了這樣一個疑問:傳統的商業銀行會消失嗎?
未來會出現無限種可能,說不定商業銀行就一不小心消失了呢?但是!小白想說的是:商業銀行的的確確是難以消失在人們的視野中。
為什麼?且聽小白分析:
首先第一點,商業銀行雖然沒有像網際網路金融那樣,充分利用網際網路思維,但商業銀行也不是傻子,眼睜睜看著網際網路金融不斷做大,蓋過自己,在知道網際網路思維模式帶來的厲害相關後,也開始著手利用網際網路思維來發展提升自己。之前北京農商銀行行長助理田暉在金博會表示:其實銀行應該是有一個內在的轉型,而不會已一個消失的方式呈現。
第二點,商業銀行本身的歷史淵源長久,客戶資源多,資金、實力雄厚。從1979年中國銀行、中國建設銀行的獨立,開始了商業銀行的建設體系,之前幾十年的經營給商業銀行吸收了不少的客戶存款,也不斷積累了資金基礎。其實商業銀行就像是一個有著一定人生閱歷、經驗和資金的中年男人,一開始完全不瞭解現在年輕人(網際網路金融)的新潮,不懂現在年輕人的時尚和想法,並且一直堅持著自己原有的想法,但事實上年輕人的想法和新潮確實是不錯,於是就開始去了解年輕人的想法並且改變自己。
第三點,商業銀行在人們的觀念裡其實是根深蒂固的,從平時我們使用的銀行卡就可以折射出來。銀行卡作為商業銀行發行的信用支付工具,普及度太高,用處也廣(方便於國外旅遊、兌換外幣等),身邊的朋友、親人差不多都會持有銀行卡。
最後一點,也是最重要的一點,論現今金融服務和支付中介職能的擔當者非商業銀行莫屬。市場經濟的執行少不了金融服務和支付中介,但短期內網際網路金融是無法作為金融服務和支付中介職能的擔當機構的,就目前來看,商業銀行是最好的擔當機構。
總結:基於上面的分析,小白認為商業銀行消失的可能性不大,因為商業銀行仍有很大的不可替代性。
回覆列表
商業銀行會消失,原因:
一、面向未來的科技公司不需要銀行貸款
商業銀行為市場提供:一套基於人工記賬的會計準則 + 資料處理網路,智慧化使舊有的人工記賬的會計準則正在失效。表現在:商業銀行被阻擋在投資科技公司的大門之外,沒有一家科技公司是靠銀行貸款發展起來的。未來,科技公司的融資途徑同樣不會選擇商業銀行貸款。商業銀行正在失去配置社會資源(投資)到高效率部門的能力。也就無法分享高效率部門帶來的未來利潤。我們都清楚,商業銀行的主要盈利方式是透過將資金投資(貸款)給高效率部門獲利(貸款利息),其自身並不直接創造價值。因此,一旦市場放棄商業銀行的配置資源功能,那麼,商業銀行自身也就失去了價值。造成這種結果的根源在於:銀行是吸收公眾存款,再貸款給高效率部門。新興的科技公司擁有和銀行一樣的吸收公眾存款的網路,根本不需要商業銀行這個中介結構。騰訊、阿里比商業銀行擁有更多使用者資源,擁有更強大的資料處理網路。
二、商業銀行過去的貸款物件正在被市場顛覆
以石油為核心的傳統產業鏈(石油-內燃機-車輛-工程機械-機械)正在加速被以電力為核心新興產業鏈(電力-電池-電動汽車-無人駕駛-智慧機器)所顛覆。商業銀行的傳統放貸物件正在失去償還貸款的能力。以中國為例,商業銀行百萬億級別的貸款主要指向重化工業企業,而這些企業恰恰是被顛覆物件。顛覆者是不需要銀行貸款的新興科技公司。
三、商業銀行自身沒有認識到市場的質變
奇點已經出現。
車子越用越舊(貶值),軟體越用越新(升值)。
[人工體系]免費是實體的上限;[智慧體系]免費是資訊產業的底線。
壟斷者最終會壟斷自己。
商業銀行認為:投資一定是有風險的(風險一定要別人承擔),等創新企業獲得市場認可,商業銀行才跟進放貸,坐收漁翁之利。這套法則在實體市場成立,但在資訊市場則完全失效,因為獲得市場認可的高科技公司都是提款機,根本不需要銀行貸款,投資機構只有早期介入一個途徑,但商業銀行的固有認知鎖死了自己的手腳。簡言之,智慧化的終點是一定的(無風險的)。如果商業銀行打破投資一定有風險的固有認知。商業銀行先在雲端準備出充足資金,反向招募各個領域的創新團隊與企業,那麼,所有領域都可以十分迅速的實現智慧化。以汽車為例:假設商業銀行拿出1萬億,很容易在一個區域實現:A、道路無線充電+無人駕駛+電動汽車=24小時免維護為居民提供服務。B、道路無線充電+無人駕駛+電動卡車=24小時智慧運輸體系。這兩個體系都是可以向全球輸出的技術解決方案=汽車領域的2個蘋果=2臺提貨機。BUT,長期忽悠投資有風險,最終自己忽悠了自己。
四、商業銀行讓公眾失去投資未來的機會
商業銀行一面按照工業社會經驗,嚇唬自己投資有風險,錯失未來。
另一面透過各種法規限制大眾參與未來投資,讓公眾錯失未來。
這帶來的結果是公眾存款只能錯配到低效率部門(炒房),坐等高效率部門的顛覆。
央行資料,2017年8月末,境內居民住戶存款總量63.22萬億元。住戶貸款總量達38.37萬億元。兩相抵消,8月末全國住戶淨存款24.85萬億,人均已經不足2萬元。資源錯配是公眾存款飛速流失的根源。
零售幹掉金融,跨界出擊進行中信任是種,貿易是樹,金融是果。
新零售平臺內天然擁有新金融功能(資料處理網路),而商業銀行網路內則不具有零售功能。因此,商業銀行的顛覆者不在金融領域,而在零售領域。當商業銀行發現威脅,這種威脅會長期伴隨商業銀行左右,直至低效率模式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