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中的花卉應該是我們通常所說的:木繡球
學名:繡球莢蒾(拉丁學名:Viburnum macrocephalum Fort. )是忍冬科,莢蒾屬落葉或半常綠灌木,高可達4米;樹皮灰褐色或灰白色;芽、幼技、葉柄均密被灰白色或黃白色簇狀短毛,後漸變無毛。葉紙質,卵形至橢圓形或卵狀矩圓形,邊緣有小齒,側近緣前互相網結,聚傘花序,全部由大型不孕花組成,花生於第三級輻射枝上;萼筒筒狀,萼齒與萼筒幾等長,花冠白色,輻狀,裂片圓狀倒卵形,花葯近圓形;4-5月開花。分佈於中國江蘇、浙江、江西和河北等省均見有栽培。落葉或半常綠灌木,高達4米;樹皮灰褐色或灰白色;芽、幼技、葉柄及花序均密被灰白色或黃白色簇狀短毛,後漸變無毛。葉臨冬至翌年春季逐漸落盡,紙質,卵形至橢圓形或卵狀矩圓形,長5-11釐米,頂端鈍或稍尖,基部圓或有時微心形,邊緣有小齒,上面初時密被簇狀短毛,後僅中脈有毛,下面被簇狀短毛,側脈5-6對,近緣前互相網結,連同中脈上面略凹陷,下面凸起;葉柄長10-15毫米。聚傘花序直徑8-15釐米,全部由大型不孕花組成,總花梗長1-2釐米,第一級輻射枝5條,花生於第三級輻射枝上;萼筒筒狀,長約2.5毫米,寬約1毫米,無毛,萼齒與萼筒幾等長,矩圓形,頂鈍;花冠白色,輻狀,直徑1.5-4釐米,裂片圓狀倒卵形,筒部甚短;雄蕊長約3毫米,花葯小,近圓形;雌蕊不育。花期4-5月。園藝種,江蘇、浙江、江西和河北等省均見有栽培。模式標本採自上海鳳凰山。
圖片中的花卉應該是我們通常所說的:木繡球
學名:繡球莢蒾(拉丁學名:Viburnum macrocephalum Fort. )是忍冬科,莢蒾屬落葉或半常綠灌木,高可達4米;樹皮灰褐色或灰白色;芽、幼技、葉柄均密被灰白色或黃白色簇狀短毛,後漸變無毛。葉紙質,卵形至橢圓形或卵狀矩圓形,邊緣有小齒,側近緣前互相網結,聚傘花序,全部由大型不孕花組成,花生於第三級輻射枝上;萼筒筒狀,萼齒與萼筒幾等長,花冠白色,輻狀,裂片圓狀倒卵形,花葯近圓形;4-5月開花。分佈於中國江蘇、浙江、江西和河北等省均見有栽培。落葉或半常綠灌木,高達4米;樹皮灰褐色或灰白色;芽、幼技、葉柄及花序均密被灰白色或黃白色簇狀短毛,後漸變無毛。葉臨冬至翌年春季逐漸落盡,紙質,卵形至橢圓形或卵狀矩圓形,長5-11釐米,頂端鈍或稍尖,基部圓或有時微心形,邊緣有小齒,上面初時密被簇狀短毛,後僅中脈有毛,下面被簇狀短毛,側脈5-6對,近緣前互相網結,連同中脈上面略凹陷,下面凸起;葉柄長10-15毫米。聚傘花序直徑8-15釐米,全部由大型不孕花組成,總花梗長1-2釐米,第一級輻射枝5條,花生於第三級輻射枝上;萼筒筒狀,長約2.5毫米,寬約1毫米,無毛,萼齒與萼筒幾等長,矩圓形,頂鈍;花冠白色,輻狀,直徑1.5-4釐米,裂片圓狀倒卵形,筒部甚短;雄蕊長約3毫米,花葯小,近圓形;雌蕊不育。花期4-5月。園藝種,江蘇、浙江、江西和河北等省均見有栽培。模式標本採自上海鳳凰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