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微麥思057182139120

    19世紀自然科學三大發現:

    1、細胞學說

    主要內容是:細胞是動、植物有機體的基本結構單位,也是生命活動的基本單位。這樣,就論證了整個生物界在結構上的統一性,細胞把生物界的所有物種都聯絡起來了,生物彼此之間存在著親緣關係。這是對生物進化論的一個巨大的支援。細胞學說的建立有力地推動了生物學的發展,為辯證唯物論提供了重要的自然科學依據,恩格斯對此評價很高,把細胞學說譽為19世紀自然科學的三大發現之一。

    2、生物進化論

    1859年,英國生物學家和生物進化論的奠基者達爾文,在其鉅著《物種起源》中提出了生物進化的自然選擇學說。該學說的要點是群體中的個體具有性狀差異,這些個體對其所處的環境具有不同的適應性;由於空間和食物有限,個體間存在生存競爭,結果,具有有利性狀的個體得以生存並透過繁殖傳遞給後代,具有不利性狀的個體會逐漸被淘汰(達爾文把自然界這種留優汰劣的過程稱為自然選擇);由於自然選擇的長期作用,分佈在不同地區的同一物種就可能出現性狀分歧和導致新物種的形成。

    3、能量守恆和轉化定律

    能量守恆和轉化定律,是19世紀自然科學的一塊重要理論基石。能量守恆的意義首要的是建立物質運動變化過程中的某種物理量間的等量關係。對此,我們無需知道物質間實際的相互作用過程,也無需知道物質運動變化過程中的能量間的轉化途徑,只要建立和物質運動狀態相對應的能量與物理量間的關係,就可以對物質運動變化過程中得初狀態和終狀態間建立一種等量關係,這樣便於對物質運動變化過程的量求解

    三大常用的守恆.

    質量守恆

    自然界的基本定律之一。在任何與周圍隔絕的物質系統(孤立系統)中,不論發生何種變化或過程,其總質量保持不變。18世紀時法國化學家拉瓦錫從實驗上推翻了燃素說之後,這一定律始得公認。20世紀初以來,發現高速運動物體的質量隨其運動速度而變化,又發現實物和場可以互相轉化,因而應按質能關係考慮場的質量。質量概念的發展使質量守恆原理也有了新的發展,質量守恆和能量守恆兩條定律透過質能關係合併為一條守恆定律,即質量和能量守恆定律。

    質量守恆定律在19世紀末作了最後一次檢驗,那時候的精密測量技術已經高度發達。結果表明,在任何化學反應中質量都不會發生變化(哪怕是最微小的)。例如,把糖溶解在水裡,則溶液的質量將嚴格地等於糖的質量和水的質量之和。實驗證明,物體的質量具有不變性。不論如何分割或溶解,質量始終不變。

    在任何化學反應中質量也保持不變。燃燒前炭的質量與燃燒時空氣中消耗的氧的質量之和準確地等於燃燒後所生成物質的質量。

    能量守恆

    能量在量方面的變化,遵循自然界最普遍、最基本的規律,即能量守恆定律。

    能量守恆定律指出:“自然界的一切物質都具有能量,能量既不能創造也不能消滅,而只能從一種形式轉換成另一種形式,從一個物體傳遞到另一個物體,在能量轉換和傳遞過程中能量的總量恆定不變”。

    能源在一定條件下可以轉換成人們所需要的各種形式的能量。例如,煤燃燒後放出熱量,可以用來取暖;可以用來生產蒸汽,推動蒸汽機轉換為機械能,推動汽輪發電機轉變為電能。電能又可以透過電動機、電燈或其它用電器轉換為機械能、光能或熱能等。又如太陽能,可以透過聚熱氣加熱水,也可以產生蒸汽用以發電;還可以透過太陽能電池直接將太陽能轉換為電能。當然,這些轉換都遵循能量守恆定律。

    電荷守恆定律

    電荷的總量既不能創造,也不能消失,只能從一個物體轉移到另一物體,或者從物體的一部分轉移到另一部分.這就是電荷守恆定律,也就是說:在與外界沒有電荷交換的一個系統內,總電荷量不變(電荷的代數和不變).電荷守恆定律是物理學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坐月子為什麼不能梳頭,梳頭會落下月子病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