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扎西老媽

    這個看您怎麼理解了。

    其實今年課本改革,比往年的課本還簡單。一二年級主要是培養孩子的學習習慣,比如上課專心聽講,回家按時完成作業。習慣比成績更重要。老師留作業也是希望家長配合老師,督促孩子抓緊完成。養成習慣後,升入三四年級,就不會再因為作業出現問題。

    您覺得孩子學的比較難,不知道您是哪裡的。就帝都而言,真心不難。但是像山東、河南、江浙等高考大省,學習難度有目共睹。

    減負這事,看家長怎麼理解。各地情況完全不同。因為我在帝都,只能以帝都為例,偏頗之處見諒。

    從來沒有真正意義上的減負。所謂減負,實際上是分層教育。

    如果家長簡單的從字面理解,快樂教育、減負、小升初免考,認為可以輕鬆應對學習的話,只怕會耽誤孩子。雖然小升初免試,但中考、高考依然存在。而且,小升初免去大規模的考試,學校還有分班考試,尖子班和普通班的師資安排、教學進度、涵蓋範圍不一樣,升入更好的學校的機率也不一樣。

    正如公號小石頭侃升學石頭老師所言,很多單純的家長還覺得自己的孩子經歷了一個更美好的時代,比起自己當年辛苦地應試,這一代孩子他們更快樂更素質,然而,事實恰恰相反。素質教育,才是最大的挑戰。

    文中舉出美國的錄取競爭係數評價方案。

    而我們目前沒有任何官方公佈的升學評價方案。自主招生、隨機排位,深如黑洞。

    素質教育,並不等於學業不重要,相反,是在有限的課業負擔之內增加很多額外的東西,比如興趣愛好……

    官方的教育投資不能保證素質教育。

    教育上的投入佔GDP的比例從2012年邁入中低收入國家行列,仍排在世界百名以外。2012年公共財政教育經費支出佔GDP 的比重約為4.08%,“教育支出佔GDP4%”的承諾首次得以實現,只能算“貼地飛行”。

    也許有的家長還沉浸在哈爾冰初中生完勝丹麥九年級的喜悅裡,但是,丹麥一個國土面積不及一個省的小國,卻培養出十多位諾獎獲得者。天朝上國有幾位。

    課業外的興趣愛好等等及其他,靠現有的師資和教育投入來完成,無異天方夜譚。對於普通家庭來說,孩子的補習班、課外班、興趣班將是家庭第一大開支,至少在我家是這樣。即便在淘寶上買衣服,也是比來比去,只選便宜的。現在身上這件兔羊毛毛衣,桃紅色35元,天藍色80元,儘管一向喜歡藍色,還是毫不猶豫的選擇促銷的桃紅色。老媽我可是四十好幾的準大媽喲。

    如果是希望孩子能進入好學校,升入好中學,繼而考入好大學,就別惦記減負這回事。

  • 2 # 寵著玥寶寶

    越減越重是現實,

    想減難減很難尷。

    要說問題出哪裡?

    人性多私慾難填。

    減負問題多年以來,一直是個社會焦點問題,全社會都極為關注,也極為重視,國家也一直在積極努力,卻一直無法有效根冶此問題。究其原因,雖眾說紛紜,莫衷一是,好象複雜至極,深奧無比,但其實也只不過是個藥不對症的問題。

    和人冶病一個道理,若診斷有誤或用藥不對,再怎麼折騰也是瞎花錢,白費力,不僅難以如願康復,弄不好還會延誤治療,加重病情,甚至送掉性命。故不能明,不能不慎。

    減負之所以減了這麼多年,卻一直成郊甚微。學生累,家長累,老師累,領導累的難題也一直難解,。甚而有越演越烈之勢,導致家校關係日趨緊張,惡劣,各種予衝突越來越多,甚至由至還釀出了許多的悲劇。……個人認為,關健是沒有找到問題的病根,所以不能對症施冶,自然也難以藥到病癒。

    要把減負落到實處,首先要知道負從何來。一直以來,大家都只在教育範圍內找問題,想辦法,認為是教育制度的問題,將其歸罪於高考,歸罪於應試,歸罪於唯分數,唯成績的教育制度和模式,以為仿效英美,改為素質教育便沒有了問題。

    對比看法,本人實難苛同。因為應試在中國已有數千之歷史,為什麼過去一直沒太問題。而且,當今世界,無一國,無一處,在人材的選撥上不採用應試之方法。雖標準,方法略有不同,本質卻無不同。連英美的總統選舉,在實際也採用的是應試。硬說應試不對,請問道理在哪裡?實事在哪裡?

    我一直認為,中國的學生之所以壓力大,與教育制度,與老師,與學校都並無太大的關係,與高考和應試關係也不太,因為,孩子的壓力主要是來自於父母,由家長的急躁,恐慌,憂慮引起,而家長的焦慮和恐慌,則主要是由於在這個競爭激烈的社會中大家都失去了安全感而引起。貧富不均,生存艱難幾乎讓所有人對未來都失去了信心,再加上受傳統文化的影響,所有的父母,無論自身條件如何,又都想讓孩子成龍成鳳,成為人上人,明知不可為亦要強為,無法理智地對待此問題,接受孩子的平庸和平凡,便只能拚命給孩子加壓,。這諸多的因素疊加到一起,都壓在孩子的學習上,孩子又怎能無壓力,減負又怎能減下去。

    不能給孩子一個有出路,有希望有安全感的明天,減負之路恐永將難如登天。畢競,沒有多少有責任心,有愛心的父母,肯以孩子的終生幸福為賭注去進行冒險,嘗試從這種瘋狂競爭中率先退出來。

    綜上之論,個人認為,若社會環境不能有大的變化,家長不能恢復理性,減負問題恐真的無解。

  • 3 # 象山易學堂

    日前釋出的《中國中小學寫作業壓力報告》顯示,中國中小學生日均寫作業時長是全球的近3倍。近年來,教育管理部門和社會各界一再要求減負,中小學生卻“越減越累”。教育專家和家長希望教師佈置作業更加“精心”,減少不必要的“重複勞動”;教育管理部門也應完善相關的監測機制,進一步將減負落到實處。

    每天做作業到凌晨 孩子疲憊家長無奈

    “小學是培養孩子養成良好習慣、樹立信心、德智體全面打好基礎的重要階段,但大量的課後作業卻奪走了孩子的時間。”長安一小一位家長給本報記者反映,孩子所在學校的語文和數學老師,經常給孩子留大量的課後作業,四年來小孩每一個學期都用掉20多個大本子。這位家長說,還不算老師讓列印的模擬卷子,為此班上的大部分家長都買了印表機,專門列印老師佈置的作業。“小孩每天重複寫漢字拼音,每課的生字最少組三個詞;每週除了寫新學的,還要寫以前學過的內容。寫完作業,還要讓家長檢查閱卷。為此,我孩子的媽媽專門辭了工作,在家帶小孩,輔導檢查作業。”這位家長無奈地表示。

    家住蓮湖區一位姓王的家長,孩子今年上初二。自從今年9月開學以來,他發現笑容漸漸從孩子的臉上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句話——“爸爸,我好累呀!”這位家長說,有一天晚上已經12點多了,孩子剛寫完作業,他不斷催促孩子趕緊刷洗睡覺,但孩子卻不停地跟他說這說那。“我脾氣一下上來了,大吼一聲: 都幾點了還不睡覺! 孩子含著淚說: 這幾天我都沒時間跟你說話。 我瞬間就淚奔了!”說到這裡,這位家長的眼眶溼潤了。他告訴記者,孩子每天6:20起床,7:15到校,晚上7:00左右才到家,吃完飯就開始寫作業直到凌晨,最早11:00左右,最晚凌晨2:00,大部分在12:00左右。“一門作業至少需要1小時,最多時有過一門作業就寫3小時。每天至少4門作業,多時6門。這樣真的能提高學習成績嗎?”他搖搖頭,無奈地說。

    陪寫作業已成為親子關係一大殺手

    就在本月,中小學人工智慧教育平臺阿凡題釋出的《中國中小學寫作業壓力報告》(報告樣本來源於平臺線上近億註冊使用者和線下近百家實體店使用者的調研資料),再次掀起了全民關於中小學教育尤其是寫作業的熱議。這份《報告》顯示,過去三年時間,中國中小學生日均寫作業時長由3.03小時降低為2.82小時。但即便如此,今年的最新資料仍是全球水平的近3倍。比如,同為亞洲國家,中國中小學生寫作業時長是日本的3.7倍、南韓的4.8倍;而與其他歐美國家相比,差距也比較明顯。

    報告還顯示,在中國,91.2%的家長有過陪孩子寫作業的經歷,其中每天陪寫的家長高達78%。陪寫作業已成為親子關係的一大殺手,陪寫作業成為幸福感下降的原因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報告沒有忽視老師群體,寫作業不只是學生苦、家長累,老師同樣有苦說不出。中國老師每週工作近55小時,但平均分配給每個學生的時間僅有5分27秒。從這一報告資料看,因為中國中小學生班級人數較多,老師即使超長工作,時間也比較有限,這也使學生寫作業、家長陪寫輔導成為“必要”。此外,報告顯示,老師花在重複批改作業上的時間佔比40.37%,課堂教學佔比僅為22.23%。可見,被作業束縛天性的不只是學生,老師們也需要從批改作業的大量繁重勞動中解脫出來。

    加強監測 減少無意義的重複訓練

    陝師大附中高階教師馬新懷認為,現在的學校教育越來越僵化,統一備課,統一作業,方便檢查評比,失去了作業促進學生學習的意義。沒有人能比一個充滿好奇心的學生更努力。“作業不在量,在於做什麼。過量的作業,使學生對知識的重複學習失去興趣。在一定意義上,刷題學習模式就是把學生當學習機器,用作業毀了學習的興趣。我覺得找到答案的根本意義是為了提出更多的問題,引發更多的思考。我們簡單統一甚至自以為標準的答案,阻礙了愛思考的學習模式。”他說。

    “我建議,破解學生作業負擔過重的困境,首先學校要尊重教師教學自由權,不要過度干涉、統一要求,允許教師根據學生學習情況自由安排;減輕學生作業負擔,教師責無旁貸,要精心安排作業,儘量減少無意義的重複訓練強化。教師還應該巧妙設計,安排開放性、研討型、體現學生創造性的作業。學生不喜歡作業,更多的責任是教育管理體制的僵化、教師的懶惰造成的。當然,學生提高完成作業的效率也很重要。另外,建議教育部門能夠出臺行之有效的監測機制和詳細政策,切實有效監測中小學生的課業負擔情況,還可以給予做得好的學校和老師一些獎勵機制,成功經驗在全市推廣,逐步扭轉我市中小學生課業負擔過重的情況。”馬新懷說。

    改變對人才的要求標準和教育功利心態

    “雖然省、市都出臺了相關政策,要求小學一、二年級不留課外作業,其他年級課外作業量控制在1小時之內,初中一、二年級課外作業量控制在1.5小時以內。但是,能夠按照要求做到的學校少之又少。”我市東郊一所中學姓田的老師坦言:“其實,我們老師也不願意給孩子佈置過多的作業,但老師的績效和孩子的成績是掛鉤的,老師之間也會橫向比較,課堂時間有限,只能督促孩子課後用功。同時,家長們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期望過高,老師不佈置作業了,有的家長還會說你不負責任。”

    田老師說,他們班就有家長覺得老師佈置的作業不夠,而在課外輔導機構繼續給孩子報班學習的。“孩子們每天在學校學習的時間已經夠多了,還得上課外輔導。不得不說,校園內減負引發的家長對於學校教學質量的擔憂,加劇了群體焦慮感。擔心孩子課堂上 吃不飽 ,只好課後開小灶,上各種輔導班。這樣下來,不但學生負擔沒減輕,家庭教育成本更是成倍增長。”她說。

    田老師表示:“其實,中小學生課業壓力較大是一個全國性的普遍現象,有著歷史、國情、教育體制等方面的深層根源。我覺得只有改變教育體制,才能打破這種 週而復始 的情況,學生們現在課業壓力大,以後走上社會競爭壓力大。只有改變我們對人才要求的標準,才能真正改變這一現象。家長們也需要改變自己的心態,不要用唯一的成績來要求孩子,而要看待孩子多方面的才能,培養孩子的興趣,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改變對教育功利的想法,本著有利孩子成長的道路,才能培養出未來真正需要的人才。”

  • 4 # 跟火鳥老師學英語

    1)所謂的減負,並沒有增加學生的學習效率和學校的教學質量,貌似只是一種形式和任務!

    學生的學習效率上不去,減負就是一個雞肋,所以,應該抓學生的學習效率和學校的教學質量!

    2)完全是起反作用的,表面上減負了,還是減少不了學生、家長、學校的焦慮!

    所以,學生還是會因為各種原因去拼命的學習,家長也不會不顧孩子的成績的事情,還是會選擇該怎樣就怎樣,所以,減負只是形式上的!

    3)大部分孩子受電子產品(手機、電視、遊戲)的影響,更願意玩這些東西,而不是出去參加更多的活動,或者玩點接地氣親近大自然的遊戲(爬樹幹啥的)!

    所以,他們的心智模式,是受了很大的影響的,自然學習效率很難上去!

    教學方法,體系,競爭體系,晉升等體系,都需要去考慮!

    否則,越減越重!

    只會成為一種負擔!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客觀的評價fate系列的金閃閃以及閃廚閃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