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中國新派冷雁
-
2 # 冰刀冷箭
辛棄疾的詞,全都豪放嗎?
辛棄疾,南宋詞人,歷城(今山東濟南)人
。他的詞大多數豪壯奔放,只有少部份詞
作,屬於婉約型別。
下面就摘取幾篇辛棄疾比較有名的代表作品,讓我們共同欣賞。
釆桑子
書博山道中壁
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
愛上層樓。
為賦新詞強說愁。
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
欲說還休。
卻道天涼好個秋。
西江月
夜行黃沙道中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
稻花香裡說豐年。
聽取蛙聲一片。
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
舊時茅店社林邊。
路轉溪橋忽見。
青玉案
元夕
東風夜放花千樹。
更吹落,星如雨。
寶馬雕車香滿路。
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
笑語盈盈暗香去。
眾裡尋他千百度。
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
3 # 胖魚夫人
辛棄疾的詞很多,他是宋詞豪放派的代表,但並不是所有的詞都豪放。中國也沒人哪個詞人或詩人,所有的詞都是一個風格的。
所謂的風格,是在不斷的寫作探索中,逐漸形成的。是需要一個過程的。
辛棄疾的豪放詞寫的很好,代表作有《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永遇樂·京口北古亭懷古》《破陣子·醉裡挑燈看劍》。
當然,辛棄疾辭官歸隱的十幾年中,也寫了不少
1.描寫鄉村風光的清新恬淡之詞如《清平樂·村居》
茅簷低小,
溪上青青草。
醉裡吳音相媚好。
白髮誰家翁媼。
大兒鋤豆溪東,
中兒正織雞籠。
最喜小兒無賴,
溪頭臥剝蓮蓬。
這就是一首婉約詞。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
稻花香裡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
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頭忽見。
2.辛棄疾有一首惜春詞寫的也很好,雖透過戀春、嘆春、惜春抒發自己內心的苦悶,裡面引用漢武帝時陳阿嬌被冷落長門的典故。這首詞絕不是豪放詞。摸魚兒
更能消幾番風雨?
匆匆春又歸去。
惜春長怕花開早,何況落紅無數。
春且住。
見說道,天涯芳草無歸路。
怨春不語。
算只有殷勤畫簷蛛網,盡日惹飛絮。
長門事,準擬佳期又誤。
蛾眉曾有人妒。
千金縱買相如賦,脈脈此情誰訴?
君莫舞。
君不見,玉環飛燕皆塵土!
閒愁最苦。
休去倚危欄,斜陽正在,煙柳斷腸處。
3.辛棄疾還有一首大家都熟知的,抒發愁情的小令。也沒有豪放風格。醜奴兒
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
愛上層樓。
為賦新詩強說愁。
而今識盡愁之味,欲說還休。
欲說還休,
卻道天涼好個秋。
另外,辛棄疾還有著名的《青玉案·元夕》,風格清麗。
若想了解辛棄疾的詞,推薦看商務印書館出版的《辛棄疾詞賞析》
不但,辛棄疾,就連婉約派的李清照也有《漁家傲·天接雲濤連曉霧》這樣的豪放詞。
回覆列表
他是詩歌界真正的俠士
辛棄疾能文能武,才高八斗,胸懷強烈的愛國情懷,但又壯志難酬。他21歲參加抗金義軍,23歲獨領馬匹直闖敵營,是真正的俠客義士,然生不逢時,昏君當政,他只能把一腔熱血與豪情統統釋放於詩詞歌賦中!
我讀大學那時,才真正的知道辛棄疾當年寫的“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這首詞竟然是寫在我的故鄉。後來辭職下海,深刻體會到辛棄疾豪邁之後的雲淡風輕與灑脫飄逸、蕩氣迴腸!
再後來,陳彼得先生把《青玉案.元夕》這首詞譜曲唱得蕩氣迴腸,老淚縱橫,再次把辛棄疾的這首《青玉案.元夕》推向高潮!
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
[ 宋 ] 辛棄疾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稻花香裡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橋忽見。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這是辛棄疾中年時寫的一首詞。宋孝宗淳熙八年(1181 ),辛棄疾因受奸臣排擠,被免罷官。
在此之前,辛棄疾還寫了一首詞《青玉案.元夕》名垂千古!
辛棄疾的這首《西江月》,“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表面看來,寫的是風、月、蟬、鵲這些極其平常的景物,然而經過作者巧妙的組合,“驚鵲”和“鳴蟬”兩句動中寓靜,把半夜“清風”、“明月”下的景色描繪得令人悠然神往。接下來“ 稻花香裡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是多麼的接地氣啊!繁華落盡,歲月滄桑,唯有一顆心不死!
從表面上看,這首詞的題材內容不過是一些看來極其平凡的景物,然而,正是在看似平淡之中,卻有著詞人潛心的構思,淳厚的感情。那縷縷清風拂去歲月的塵埃,那淡淡的月光灑落些許寧靜,此時的一切都是那麼的恬淡包容,包容慰籍了一顆滄桑的靈魂!所謂高處不勝寒,山窮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此時的辛棄疾已然歸心於鄉野,超然物外!
這便為我們理解他的另一首詞《青玉案.元夕》提供了思路,我想在那一刻,他的心在哭泣!
---------------------------
驚魂一夢: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青玉案·元夕
宋代:辛棄疾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
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
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這首詞作於南宋淳熙元年(公元1174年)或淳熙二年(公元1175年)。當時,強敵壓境,國勢日衰,而南宋統治階級卻沉湎於歌舞享樂,以粉飾太平。洞察形勢的辛棄疾,欲補天穹,卻恨無路請纓。他滿腔激情、怨恨,交織成了這幅元夕求索圖。
此詞的上半闋主要寫景。好一句“東風夜放花千樹”,那滿城燈火,眾人狂歡的景象肆意漂流。詞中“寶”、“雕”、“鳳”、“玉”,這些絕美的用詞,可以說正是辛棄疾的獨具匠心之處,正反襯出他此時的內心惆悵落寞。
因此在下闋,由景及人。那上闋的燈、月、煙火、笙笛、社舞、交織成的元夕歡騰,巧妙地托出詩人孤寂彷徨的內心世界。元夕之夜燈火輝煌,遊人如雲的熱鬧場面,正好映襯出那不慕榮華、甘守寂寞的一位美人形象。此處,美人形象便是寄託著作者理想人格的化身。此刻,詞人是多麼的需要一顆心與另一顆心的溫暖、碰撞、相融!
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作為一首看似婉約的詞,許多人拿這首《青玉案》與北宋婉約派大家晏殊和柳永相比,其實本人以為值得商榷。辛棄疾自身所具有的英雄的胸襟和氣度,更加上平生的不凡經歷及不幸遭遇的互動激盪,造成其詞的意境得以突破傳統。所以辛詞對傳統的突破,可以說是其人與其世相結合而造成的必然。這首《青玉案》看似婉約,卻婉約中透著豪情萬丈、滄桑橫流,蕩氣迴腸!
這正是辛棄疾人生與個性的真實寫照!
他善於捕捉藝術形象,寥寥數筆,即勾勒出生動形象的一幅畫面,猶如傳神的簡筆速寫,可謂詞中有畫。
本詞中的畫面感十足,燈火闌珊處,伊人猶抱琵琶半遮面、千呼萬喚始出來。
此時燈火輝煌、人聲鼎沸、寶馬雕車、暗香浮動,詞人卻落寞惆悵、孤獨彷徨,這種強烈的反差,他的情思在瞬間被無形的力量碰撞、噴薄而出的“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亦真亦幻、亦虛亦實、亦喜亦悲!
只一句“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何等的激盪人心、何等的悲愴飄逸、何等的欣喜若狂?又是何等的孤獨彷徨、何等的落寞惆悵、何等的欲哭無淚?!
那一刻,他的心在哭泣!驀然回首,燈火闌珊處,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