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土地論壇
-
2 # 選擇沉默2
日前農民溫飽問題剛剛解決的農民不是不想把分散的土地歸_塊、而是沒有合理有效的辦法歸一塊。比如若能解決了水井,地的高低,好壞等。有的農戶回建房修路等原因把土地挖成了大坑,這樣的地塊誰願意調給自已,有的地塊因河,渠等造成土地高低不平,澆水無井,難澆,。土地對作物的產量高低等這些問題若能合理有效的解決,農民是願意歸一塊地的,前題是土地各人還是各人的,但也可再次統一分配也是可以的。
-
3 # 聆聽者145809866
在八十年代開始土地包產到戶,也是一個質的飛躍,打破了農村大鍋飯的飯碗,初步改觀了農村貧窮落後的面貌,符合當時的民情國情,土地單產從生產隊種植的三百斤逐年提高,農民重視了平整土地、施用化肥,懂得了有投入就有回報,加大了對土地的投入,村民從以前的生產隊出工,一個工幾角錢的收入發展到二千年的萬元戶,產值達到了歷史最高點。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農業機械現代化的普及,小塊地跟不上需要了,需要整合,這就需要鄉鎮政府和村幹部的努力和工作方法,做宣傳,講政策。方式有三種,一:村上出面把土地整合,根據一家一戶的確權面積和土地優劣,把土地重新劃到一塊。二:村上牽頭搞起合作社,村民以土地入股的形勢入社,然後整合土地。三:有種糧大戶和家庭農場出面整合,經營權流轉合同定為十五年左右為好,便於種糧大戶和家庭農場心理穩定和土地整合投資。
-
4 # 至深致遠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農村土地制度經歷兩輪土地承包和到現在土地確權都是維護農民利益,保障農民權益,促進農村和諧穩定發展的一項重要舉措。特別是土地確權是依法確認和保障農民的土地物權,形成產權清晰、權能明確、權益保障、流轉順暢、分配合理的農村集體土地產權制度。它對於加強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管和服務,發展適度規模經營有著重要的意義。它也為如何把分散土地歸屬一塊,提供了政策和法律依據。
農村現在土地分配基本上是按村集體所有土地總數,以每戶人數根據土地不同等級平均分配的。這樣就造成土地分塊不均,很難規模化機械化經營,也制約了農業生產的發展。如何把土地集中流轉搞規模化經營是農業生產發展的重要課題。我以政協委員身份,曾對農村土地流轉情況作過調查,在調查中發現如下問題一、土地流轉手續不完善。大多數是村民之間口頭或簡單簽約,由種田大戶耕種。這些放棄土地耕種的人,大都是長期在經商辦企業的人。由於手續不完善帶來了時間的不確定和土地農業生產不穩定。二、土地流轉中也有“釘子戶”。由於釘子戶出現,使得集中流轉失敗。三、土地附著物或種植少量果樹評估處理難,加大了流轉成本。四、土地流轉集中地與未流轉地之間水利設施無法統一規劃,集中使用。這些問題的存在,加大了土地流轉集中難度,也是造成規模化經營進展緩慢的原因。針對這些特提以下建議一、在自願平等互惠前提下,充分發揮村級基層組織作用,選好專案,引導村民積極參與,做好土地流轉中協調、規劃工作。二、積極尋求大公司合作,做到公司十農戶十基地合作模式。以某村成功事例看這不失是一條路子,有一村和一公司合作由村委組織將土地每畝以適當價格,集中連片全部流轉到該公司,該公司全部種植綠色西蘭花,由農民打工,該村成為公司基地,產品銷路很好遠銷香港等地。三、摸清所在村長期在外經商辦企業或打工者,基本上離土又離鄉無法耕種的人數和土地畝數,由種糧大戶集中耕種。四、對利用流轉土地種植大戶資金投入和政策上予以支援,權益上予以保障。總之搞好土地流轉工作需要做的工作還很多,只要能達雙贏,一切都不是問題。
-
5 # 春昭海譽
土地流轉是大勢所趨,畢竟種地的大部分都是老年人,再加上近年來農產品行情不好,種地效益不高。有合適的價位,大部分農民也願意流轉出去,如果看好某一塊土地,想要歸屬一塊,還需要當地有威望的人,或者村長書記給跑腿,商談。畢竟是一個涉及面廣,農戶多,眾口難調,只有透過多跑腿,一戶一戶公關。
-
6 # 難得糊塗152513616
由於歷史原因,在分地時我們這裡把土地分為3個級,l級地每戶分一塊2級地每戶分一塊,3級地每戶分一塊。也就只每戶總共有三塊地。這樣土地十分零散,機械化耕作很不方便。要想零散的地成為大塊。一國家統一收回土地,以一萬畝為單位統一種植。給農民適當的補助,當然必須符′合大多數農民的利益。辦成農廠式,當然形式屬國家農民共同所有。二,統一犁耙統一施肥統一種植統一收蕕,按畝分配利益。
-
7 # 退休大叔唱低音走四方
父女二人還是將土地流轉給大戶吧!目前農產品的主流是轉基因和超級雜交品種,捆綁著化肥農藥新增劑及種業等太多附加的東西,只適合規模化種養。再說國家已加大了進口力度,未來十年二十年是休耕養地實施綠水青山戰略階段。父女二人如果不願進城,可以因地制宜種養自留種產品!
回覆列表
由於歷史原因,家庭承包的農地往往被分割成小塊。在小農經濟時代,一家一戶的生產方式有助於提高農戶的生產積極性,但在農業轉型的當下,中國農村土地過於分散,是很多農業經營者無法實現農業生產規模化和機械化的癥結所在。
在國家還沒有提倡土地流轉之前,已經有不少農戶透過口頭轉包、互換等方式,把分散的土地集中起來,但這樣做的風險較大,一旦發生糾紛,由於沒有正規合同,法律也不承認,維權將非常困難。
2008年左右,國家政策逐漸鼓勵土地流轉,開放農村土地流轉二級市場,使得集中分散的土地有了正規渠道。
如今,很多地方政府成立了農村產權交易中心,逐步建立起全國化的土地流轉市場。不過,由於各地資訊互通有限,加上不同農戶流轉意願不一,很多分散的土地仍然無法集中成片,市場化力量的介入勢在必行。
透過“政企合作”模式,土流網等網際網路土地流轉機構與地方政府密切合作,利用網際網路技術,租地方可以快速瞭解到全國各地的土地資訊,有意出租土地的農戶也能將土地資訊展現給全國各地的網際網路使用者,雙方各取所需,都能得到各自滿意的回報。由於資訊透明度的提高,農民對於土地流轉的意願也更強了。加上地方政府的協調與監督,確保農民的權益與土地流轉合同的公正合理,企業與政府優勢結合,集中土地的效率大大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