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皇家橡樹1972
-
2 # 老船舶老飛機研究所
相比起常規的反艦導彈,反艦彈道導彈的優勢就是在於射程遠,發射平臺安全,速度快,威力大以及難以攔截等等。
首先來說,彈道導彈相比起常規導彈,射程遠很多很多。這樣它的打擊範圍就遠遠超出許多武器的範圍。舉個例子,中國產的航母殺手“東風21D”反艦彈道導彈射程至少2000KM,遠遠超過了美軍航母戰鬥群艦載機的打擊範圍。使得發射平臺能夠遠離威脅。反觀前蘇聯反航母體系中的遠端轟炸機打擊體系,如TU-22M“逆火”和TU-95“熊”等,都需要面對美軍以F-14為首的截擊體系,難免會受到損失。
F-14“雄貓”和圖-95“熊”的相愛相殺,蘇聯的航空兵受到的威脅遠遠大於陸基反艦彈道導彈平臺
其次,彈道導彈擁有常規的反艦導彈無法比擬的打擊效果。它的打擊效果的優勢無論是在於突防能力上,還是在於打擊毀傷效果上都是遠遠好於常規的反艦導彈。
就從突防能力來說,正所謂“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彈道導彈的速度極大的增加了敵方攔截的難度。再入階段末端15馬赫左右的彈頭足以讓大部分攔截武器都望塵莫及。其次就是彈道導彈的機動變軌,中期難以預測打擊軌跡,末端提高攔截難度。
彈道導彈飛行中,透過固液混合發動機進行多次點火,可以在彈道中增加多個拋物線,不僅延長了射程,還使得“宙斯盾”系統難以提前計算導彈飛行軌跡,提高攔截難度。廣為人知的錢學森彈道和桑格爾彈道就是典型的代表。
末端普遍採用的機動變軌從而實現變質心彈頭攻擊讓現有的攔截武器無能為力。
再者,高速進入的彈道導彈所帶來巨大的動能能給航母戰鬥群進行極大程度的損壞,甚至擊沉航母也不是問題。
最後這張圖可是被打擊的航母的噩夢。
當然彈道導彈打航母的難度也是非常大的,問題就在於建立一套完善的如何發現並穩定跟蹤敵軍航母戰鬥群的系統。這個也是今後發展的方向。
-
3 # 軍武吐槽君
巡航導彈(主要在大氣層內飛行的導彈)在以前是反艦作戰的主宰武器,隨著各種新型導航技術的發展,彈道導彈(主要在大氣層外飛行,按照一定彈道打擊目標的導彈)已經能夠擁有不亞於巡航導彈的精度,並且還具備三個無可比擬的優勢,用於反航母作戰可以獲得巨大的不對稱作戰優勢!相信在未來的不久,反艦彈道導彈必將在反艦作戰中佔據重要地位,而不再是離經叛道的存在!
速度優勢,感受什麼叫防不勝防!目前美軍大部分航母都是以航母戰鬥群形式進行部署作戰,其中由兩到三艘阿利伯克級宙斯盾驅逐艦提供區域防空和反導防護,裝備了包括標準2遠端防空導彈、海麻雀近程防空導彈、密集陣近防系統在內的多重防空武器,能夠有效應對中高強度的反艦導彈飽和式打擊!現有的反艦導彈以俄印聯合研製的最新布拉莫斯反艦導彈為例,其末端突防速度不過4馬赫,不僅難以突破標準2的攔截,即使漏網也很可能最後被密集陣所擊毀!而對諸如東風21F和東風26之類的航母殺手而言,雖然它們的彈道沒有洲際導彈那樣能夠達到上千公里,但是數百公里的彈道頂點也足以讓它們的末端加速衝擊到10馬赫以上的速度,相比反艦導彈4到5馬赫的究極速度,這無疑意味著巨大的突防優勢!用100枚反艦巡航導彈才能達到飽和打擊效果,也許用10枚反艦彈道導彈就能夠做到!(彈道導彈反艦作戰示意圖)毀傷優勢,一發入魂瞭解一下!一般來說,導彈重量下越大,所能攜帶的殺傷部也就越大,毀傷能力也就越強!巡航導彈因為在大氣層內高速飛行,需要克服巨大的阻力,重量和速度往往是一個矛盾體,採用了經濟省油的渦扇發動機,可以達到戰斧1.5噸以上的重量,但是速度只有可憐的0.8馬赫!而如果採用爆發性好的火箭發動機,速度雖然可以超過4馬赫,但是耗油量劇增,射程可能只有飛魚導彈的不到一百公里。即使是反艦巡航導彈中離經叛道者——蘇聯SS-N-22“日炙”導彈,其採用了特殊的衝壓式噴氣發動機,綜合性能比較突出,速度達到2馬赫以上,重量也接近4噸,但是殺傷部也不過300千克,有效裝藥量只有150千克左右,只能做到一發癱瘓2000噸級護衛艦。(日炙超音速反艦巡航導彈)
相比於巡航導彈而言,彈道導彈多使用大推力、超高推重比的火箭發動機,起飛重量往往達到10噸以上,所能攜帶的彈藥量動輒以噸計算。以著名的東風21D為例,其彈體總重約15噸,除了可以將重量達到800千克的普通彈頭送入大氣層之外,也可以攜帶殺傷效果較強的子母彈和核彈頭,整體殺傷效果相當於三顆以上日炙反艦巡航導彈。
射程,千里之外取敵首級!遠端巡航導彈的最大射程通常也能達到2000公里以上,比如著名的戰斧、KH55、長劍10巡航導彈等,但是這些導彈有一個致命的弱點,那就是為了提高航程,普遍使用大展弦比彈翼加渦扇發動機的設計,全程都依靠彈翼浮力和渦扇發動機與空氣阻力相等的推力進行巡航飛行,最大速度通常不超過1馬赫!所以這類導彈雖然射程遠,但是速度慢,突防能力差,完全不能用於反艦作戰!現代反艦巡航導彈為了兼顧速度和射程,基本上都是採用亞超結合的攻擊方式,巡航段使用省油的噴氣式發動機推進,突防階段開啟火箭助推發動機進行衝刺,這樣做的結果就是目前最先進的鷹擊83導彈射程已經接近500千米,末端突防速度能夠達到3馬赫左右,而這已經是目前反艦巡航導彈的極限!(布拉莫斯導彈彈道)
對比彈道導彈來看,巡航導彈的這些資料簡直可以用慘不忍睹來形容,彈道導彈通常是陸基發射,可以透過不斷加大發動機功率和燃料重量將導彈的彈道不斷推高,從而獲得更大的射程,因此彈道導彈的射程理論上可以覆蓋全球。世界上最遠的彈道導彈為前蘇聯的R36M洲際導彈,其最大射程為1.6萬公里,可以覆蓋全球80%以上的區域。反艦彈道導彈雖然沒有洲際導彈那麼遠,但是射程往往也在1000公里以上,例如東風21D射程在1500千米左右,而東風26射程則超過3000千米。正是因為反艦彈道導彈的種種優勢,目前除了我們之外,伊朗、俄羅斯等國也紛紛展開該型別導彈研究,彈道導彈反艦的熱潮正撲面而來!(伊朗反艦彈道導彈)
-
4 # 東斯坦因
反艦彈道導彈,最早出現在冷戰時期。蘇聯在赫魯曉夫時代曾秘密研製過具有末端制導能力、可打擊移動目標的彈道導彈。由於此類彈道導彈主要針對移動在大洋中的航母戰鬥群,故稱為“反艦彈道導彈”。
而與反艦巡航導彈相比,使用反艦彈道導彈攻擊航空母艦具有一系列明顯的優勢:
首先,反艦彈道導彈的射程,是傳統反艦巡航導彈的數倍,不但威懾範圍更大;還不必像傳統反艦巡航導彈的發射平臺那樣,需要冒死抵近航母戰鬥群發動進攻,降低戰損的同時,還提升了進攻效率。航母戰鬥群採用由預警機、艦載攻擊機、戰鬥機 、偵察機、艦載相控陣雷達系統、攻擊型核潛艇以及偵察衛星組成且密切協同的空艦一體化,防禦圈能達500公里以上。反艦彈道導彈的射程可達數千公里,使得反艦彈道導彈的發射平臺完全可以從容發射,發動攻擊。而反艦巡航導彈,射程往往只有幾百公里,對航母戰鬥群發動進攻時,往往需要反艦巡航導彈的發射平臺進入航母戰鬥群防禦圈,很可能還沒能把導彈發射出去就被航母戰鬥群的防衛力量擊毀,就算成功發射也很可能逃脫不了追擊。
其次,反艦彈道導彈在外大氣層高度以高超音速飛行,是反艦巡航導彈的幾倍。就算是號稱世界最為先進的美軍導彈防禦系統,對彈道導彈的攔截成功率其實也並不高,美軍號稱有50%,但實戰時能達到多少就不好說了。而美國航母戰鬥群的防空反導核心,宙斯盾艦在最好的情況下 ,僅能發現300~400公里內處於飛行軌跡下降段 ,也就是飛行末段的來襲導彈 ,而此時已經太晚了,因為這個時候 , “從天而降”的東風-21D導彈動能巨大,速度很快(末段突防速度3-5馬赫)。指望防空導彈或者近防系統(如,密集陣),在不到5分鐘的時間內對其進行攔截,幾乎是一項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而航母戰鬥群對反艦巡航導彈的防禦,發展到今天已經比較成熟。航母戰鬥群會使用,艦載防空導彈武器系統、近防武器系統(如,美國密集陣)以及電子戰系統,對突襲而來的反艦導彈目標進行干擾和截擊。甚至到了緊急時刻,航母戰鬥群中的其他艦艇甚至會“挺身而出”,拿自己的艦身做肉盾為航空母艦“擋子彈”,來保全航母的安全。
總體看,防禦攔截反艦彈道導彈的難度,相較反艦巡航導彈攔截難度要難了幾個檔次。
其三,反艦彈道導彈在命中艦艇時帶有巨大的動能(過載可以達到幾十萬G)。碰撞艦船的動能殺傷威力高達反艦巡航導彈的10倍以上,而且採用大角度俯衝的灌頂攻擊,其破壞威力是致命性的。再配合高效能的戰鬥部。因此只要命中,最起碼也能讓美國的重型航母喪失作戰能力。而如果再在彈頭上裝備延時觸發引信,侵入目標內部爆炸,貫穿其甲板直至龍骨,擊沉機率將更大。就算最後無法實現擊沉,恐怕航母也已經完全失去戰鬥力了,比一塊浮在海面上的鐵強不了多少,根本無法繼續戰鬥。甚至可能都沒有維修價值,直接就報廢了。
反艦巡航導彈,受限於體量和飛行速度,破壞威力則要偏弱一些,有時就算命中敵艦,也很難做到一枚“敲掉”一艘敵艦,特別是對航母這樣的大型艦艇。
總體來看,反艦彈道導彈在進行反航母作戰中還是有很突出的優勢。不過現代戰爭,不再是單個武器或者單個平臺的單打獨鬥,需要的是基於體系的協同作戰。反艦彈道導彈與反艦巡航導彈等其他反艦武器強強聯合。形成高低空、多方向的協同打擊,才是更有效的作戰模式。
就到這裡,各位對此,是否還有其他高見?或者你們還有哪些補充,一起來探討。
-
5 # 老勝754
首先,彈道導彈一般是10倍音速,一般是戰區防禦系統才能攔截,,但反艦彈道導彈有終端機動,基本成功率只有百分之三十
其次,彈頭一般達噸級,動能大,垂直命中後可以貫通所有甲板,爆炸或直接穿孔沒有哪艘航母受的了
第三,射程遠,速度快,加上轟六也能帶,基本上除了直接搗毀發射平臺,沒有什麼能阻擋火箭軍的咆哮
彈道導彈反航母只要解決目標跟蹤和打的準,沒有不瑟瑟發抖的航空母艦
-
6 # 潛望鏡kangjixiang
彈道導彈打運動的船隻,主要是依靠衛星提供的方位,而巡航導彈打航母是雷達或無人機提供的資料,衛星提供資料的導彈優勢明顯,再加上彈頭未端制導,往哪裡跑!百發百中。
-
7 # 鋒芒FM
相比於反艦巡航導彈,反艦彈道導彈的優勢有兩個:速度快、射程遠!
通常所說的反艦導彈實際上就是巡航導彈的一種,顧名思義,反艦巡航導彈的打擊目標就是水面艦艇,與戰斧這類專門打擊陸地固定目標的遠端巡航導彈截然不同。反艦巡航導彈主要有空基型和海基型,海基型又分為水面艦艇和水下潛艇兩種不同的發射平臺,此外還有陸基型的岸艦巡航導彈。
反艦巡航導彈的作戰方式很簡單,哪一方的反艦巡航導彈射程更遠、速度更快、打擊精度更高,就會在海戰中佔據絕對優勢,不過從反艦巡航導彈問世到現在長達半個多世紀的時間裡,反艦巡航導彈在航空母艦面前一直處於劣勢,因為航母的艦載機作戰半徑遠超反艦巡航導彈的射程。
最早的反艦巡航導彈射程只有幾十公里,與艦炮相差無幾,當時反艦巡航導彈與艦炮相比優勢就在於打擊精度高和威力大。隨著不斷髮展反艦巡航導彈的射程越來越遠,上世紀80年代蘇聯海軍就已經裝備了射程超過500公里的重型反艦巡航導彈,不過這種重型反艦導彈在航母面前依然處於劣勢,因為航母艦載機的作戰半徑還是大,依靠水面艦艇攜帶這種重型反艦導彈對抗航母勝算不大。
如今反艦巡航導彈在速度和精度方面又有了很大提升,但射程一直沒有大的突破,如果反艦巡航導彈的射程超過了航母艦載機的作戰半徑,那麼在作戰中反艦巡航導彈就會有絕對優勢,一次齊射十幾枚就看航母能不能攔得住,但至今反艦巡航導彈的最大射程依然在600公里之內,不過此時反艦彈道導彈出現了。
反艦彈道導彈的優勢之一就是射程遠,以DF21D為例,其射程達到了1500公里,遠超F/A-18和F35C艦載機,這兩款艦載機在掛載導彈的作戰狀態下作戰半徑都低於1000公里,在反艦彈道導彈面前,航空母艦隻能被動防守沒有還手或攻擊的機會,雖然航母戰鬥群中的護航艦艇攜帶射程1500公里的戰斧式巡航導彈,但我們還有一款射程達3000公里的DF26型反艦彈道導彈,在這款導彈面前戰斧也沒有用武之地。
反艦彈道導彈的另一個優勢就是速度快。普通反艦巡航導彈的最大速度也不超過4馬赫,而且這只是末端攻擊速度,巡航過程中的速度會遠低於4馬赫甚至很多反艦巡航導彈只能亞音速巡航,但反艦彈道導彈的末端攻擊速度會超過10馬赫,再加上反艦彈道導彈垂直攻頂的作戰方式,目前的艦載防空系統很難攔截。
航空母艦為什麼難打?就是因為搭載的艦載機作戰半徑大,它能打到你你卻打不到它,有大威力的反艦巡航導彈也沒用,因為連發射機會都沒有,反艦彈道導彈則徹底扭轉了這一局面。航母戰鬥群已經進入反艦彈道導彈的打擊半徑,但航母艦載機此時卻發揮不了作用,因為目標依然在艦載機最大作戰半徑之外,反艦彈道導彈的出現,實際上就是讓航空母艦在中近海失去了用武之地,如果未來技術突破能夠把反艦彈道導彈搬到水面艦艇上,那麼深海中的航母也只有捱打的份!
-
8 # 探陣推道
反艦巡航彈在搜尋中具有躲避對方雷達和高低互相配合、形成打擊,但速度方面一旦暴露,被火力壓制,便失去優勢,可以從數量上取勝;彈道導彈射程較遠高度,精度,速度方面和慣性制導優於反艦巡航彈,有很大的殺傷力,且彈頭,自身重量也比巡航導彈多出幾倍或十幾倍,打擊靈活,殺傷力覆蓋面積大,適用遠端攻擊,造價比高,戰爭中,遠近還是要有一定衡量用法的。
-
9 # 袁夢爺也
先說反艦巡航導彈的優勢和不足之處。巡航導彈具有突防能力強、機動效能好、命中精度高、使用費用和導彈相比比較低等優點。飛航式反艦導彈也屬於巡航導彈。但它也有缺點,那就是巡航導彈一般是在大氣層內飛行,而大多數對艦的巡航導彈還是貼著海面飛行,它的動力一般是渦噴或渦扇發動機(尤其是遠端巡航導彈),因此它的飛行速度較低,容易遭到艦載反導武器的攔截。而反艦導彈呢,有些優勢是巡航導彈所不具備的。反艦導彈有約一半的時間是在大氣層外飛行,飛臨目標上空時開始以4-5馬赫高速俯衝攻擊目標。留給艦艇防禦的時間非常短。特別對付導彈的飽和攻擊更是難上加難。這是反艦導彈比巡航導彈攻擊艦船的最大優勢。但反艦導彈的的最大劣勢是它的使用成本比較高。而成本較低一些是巡航導彈的最大優勢。而攻擊成功率高是反艦導彈的最大優勢。
-
10 # 長空雄鷹46
前幾天有問題說兩者之間的速度差異,其實這就是彈道導彈的優勢。
因為彈道導彈需要進入外太空,所以至少要達到第一宇宙速度,這個速度是普通巡航導彈所無法匹敵的。換句話說,至少相對普通巡航導彈,彈道導彈不能攔截。
其實,如果知道飛行後期軌道依然可以攔截,只不過速度太快,對於攔截導彈的發射視窗要求極高,本來具備這個技術的國家就沒有幾個,加上雷達跟蹤技術要求更高,這就好像已經沒有誰可以攔截了。現在又出現可變軌彈道導彈,這一來,更不用想攔截。
至於反艦巡航導彈就是另外一回事,首先是速度慢很多,因為只需要比對手快就行。這玩意本身只是戰術導彈,和戰略導彈自然不能比。另外作戰部構成也不一樣,巡航導彈因為作戰內容簡單,所以不需要太多品種,而彈道導彈就複雜多了。
-
11 # 永遠的053
打航母最近比較的火啊,可實際上,如何在茫茫大海之中發現航母,並可以穩定跟蹤鎖定卻是最難的事情!這需要一整套天基衛星系統,電子偵查系統,全球衛星定位系統等等,總之這是一個非常複雜的問題。而如何打擊就只是選擇題了。
彈道導彈相對於巡航導彈來講,一個是快,動輒就是10馬赫,只要鎖定,幾乎無法攔截。兩一個就是狠,戰鬥部威力大大高於巡航導彈,對大型水面戰鬥艦艇可以做到一發入魂。是真正的大國重器!
-
12 # 森林狼6
前者只保持預定的航向和不可改變同時其末端速度已超人類科技的極限,然而在大氣層外飛行(末端)達到不可攔截。後者是巡航狀態在大氣層內飛行的飛行器,末端速度相比前者慢了一兩倍,可攔截,這就是彈道導彈(圖1)相比反艦巡航導彈更有優勢。
要是彈道導彈對付航母戰鬥群,如果需要飽和式攻擊的話,僅需要十多枚彈道導彈即可,如果使巡航導彈的飽和攻擊,那麼要三位數的巡航導彈,兩者相比,巡航導彈稍為遜色不少,尤其彈道導彈末端10馬赫以上速度使得當今科技是無法攔截,如巡航導彈末端加速時也只有4馬赫左右,一個最後防守的近防炮也能讓其墜海,更何況航母戰鬥群有遠、中、近三層防空網,足以令其不能得逞。
如1.6噸以上的BGM-109巡航導彈(圖2、3)第一階段速度只有0.8馬赫,再到末端時也只有4馬赫速度,其很難突破對方的遠中程防空網,因此巡航導彈參與伊拉克戰爭還是起很大作用,無論海灣戰爭或者伊拉克戰爭都是巡航導彈衝頭,這是不對稱戰爭才體現巡航導彈的作用,如果兩國科技是同一個等級,巡航導彈來襲不一定得手,被對方攔截的機率大。不過兩者有共同特點是可以攜帶核彈頭。
-
13 # 水井土城
反艦彈道導彈最大的優勢在於利用高彈道、高速度、高射程的優勢,突破了航空母艦的外圍防空圈,令航母編隊大部分的攔截手段徹底失效,從而直接威脅航母自身安全。此外,反艦彈道導彈巨大的動能和大威力戰鬥部能對航母結構造成重大破壞。
用簡單的話概括來說就是反艦彈道導彈更高、更快、更強。
更高的飛行彈道
傳統反艦巡航導彈在飛行中需要依靠氣壓差提供升力,因而導彈的飛行高度必須在大氣層以內。
這就從根本上限制了反艦巡航導彈的飛行高度的上限,在飛行中段幾乎無法避開防空導彈的攔截。
目前,絕大部分反艦巡航導彈的飛行高度都在20000米以內,而各國的遠端防空系統射高均不低於30000米。可以說,現有的反艦巡航導彈很難避開防空導彈的攔截。
雖然,反艦巡航導彈又另闢蹊徑的發展出了掠海飛行以躲避防空系統的偵察,可也付出了射程大規模縮水的代價,仍是治標不治本的方法。
反艦彈道導彈則脫離了大氣層的束縛。
反艦彈道導彈直接依靠火箭發動機產生的推力飛出大氣層(上升段),然後在預定地點再重返大氣層,對目標搜尋後實施打擊(末段)。
在這個飛行過程中,反艦彈道導彈除了上升段和末段在大氣層以內,整個飛行中段全部處於外太空。飛行彈道高達數百千米,遠遠超出防空導彈的攔截高度,有效規避了常規防空系統的絕大部分攔截區域。
也就是說,反艦彈道導彈在作戰過程中,除末段外基本上不會遭遇任何阻擋,整體突防能力獲得了重大突破,遠強於反艦巡航導彈。
更快的飛行速度
反艦彈道導彈的第二個優勢是飛行速度極快。
受空氣阻力影響,絕大部分的反艦巡航導彈都將飛行速度維持在高亞音速狀態,即300米/秒的水平,以此提高反艦導彈的射程。
但是,反艦巡航導彈過低的飛行速度直接拉長了整個反艦作戰的流程。即便攻擊500公里外的目標時,反艦巡航導彈的飛行時間也超過了30分鐘。而且,過低的速度也不利於導彈突防,給目標留下了大量的反應時間。
根據統計,除去對反艦導彈飛行中段的攔截外,即便在最後40公里的衝刺階段,現代艦艇對於高亞音速目標仍可進行4-5輪攔截,命中率超過80%。
雖然部分反艦巡航導彈具備了2-3倍音速的超音速飛行能力,但付出的代價也相當巨大。
導彈的技術難度更高,體型尺寸更大,飛行射程更短,隱蔽性更差,組織難度更大等不一而足,實際的反艦作戰效能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突出。
這也是為何超音速反艦導彈並沒有風靡全球的原因。
反艦彈道導彈的出現則徹底彌補了常規導彈飛行速度慢的缺點。
更快的飛行速度代表著導彈作戰過程更短,留給目標的應對時間和手段也就更少,也就代表著導彈命中的成功率更高。
以東風-21D反艦彈道導彈為例,該導彈採用二級固體助推火箭,火箭發動機燃燒完畢時的最大速度高達4000米/秒,導彈再入大氣層時超過10倍音速。
根據計算,當東風-21D導彈攻擊2000公里外的目標時,從發射到命中目標,全程用時不會超過20分鐘。即使目標以30海里/小時的最大速度進行機動規避,最多也就行駛不到20公里,根本逃不出導彈制導系統的搜尋範圍。
最終結果,目標要麼依靠自身的防禦系統抗下導彈攻擊,要麼被反艦彈道導彈擊沉到海底。
更強的毀傷能力
反艦巡航導彈受載具影響,在體型上有著嚴格的限制,因而整體尺寸相當剋制和緊湊,內部空間也相當有限。而且反艦導彈上還需要安裝一套制導系統,更加擠佔原本侷促的內部空間。
這就導致反艦巡航導彈難以裝填更多的高能炸藥,直接制約了導彈戰鬥部的毀傷效能,無法對大型艦艇造成嚴重破壞。
比如美國最新型的LRASM遠端反艦巡航導彈,該長4.26米,寬0.55米,戰鬥部幾經改進才增加到454公斤(內部裝藥也僅有200多公斤)這種導彈單發可破壞4000噸級的艦艇,2發才能重創8000噸級的艦艇。
反艦彈道導彈的毀傷能力有了質的提高。
反艦彈道導彈脫胎於常規的彈道導彈,外形尺寸與發射重量具有天然優勢,因而導彈的內部空間相當充裕,既能夠安裝更大的制導系統以增強搜尋和抗干擾性能,又可以設定更大的戰鬥部,對艦艇造成致命損傷。
除了戰鬥部更大以外,反艦彈道導彈的速度還非常快,從而也具有更大的飛行動能。在命中目標時,擁有巨大動能的戰鬥部可以輕易撕開艦艇表面,深入到艦體內部再爆炸,增強反艦彈道導彈的毀傷效果。
具體效果,可以看看東風-21D反艦彈道導彈。
東風-21A導彈發射重量超過12噸,彈體直徑1.4米,有效荷載高達1.5噸,戰鬥部重量不小於1噸,命中目標時速度不低於5馬赫。在實彈試射時,曾直接擊沉過排水量1.2萬噸的靶船。
結語
當然反艦彈道導彈的優勢還不止於此,更遠的射程,更強的制導系統和抗干擾能力,也是反艦彈道導彈的長處。
不過,更高的彈道,更快的速度與更強的毀傷能力才是反艦彈道導彈的核心優勢,直接從根本上拉開了與反艦巡航導彈的差距。
未來,反艦彈道導彈還將進一步向尺寸小型化,發射靈活化,載具多樣化等方面繼續發展。預計在不久的將來,我們可能將會見到各種更加新穎靈巧的反艦彈道導彈。
-
14 # 戰備雄風
反艦彈道導彈是中國首創的一種反艦手段,並且發展出“東風-21D”,“東風-26”以及“東風-17”多種型號的反艦彈道導彈,相對於傳統反艦導彈,彈道導彈“從天而降”的攻擊更加難以攔截!
首先彈道導彈就是速度快,射程遠,破壞力大,中國的“東風-26”最遠射程可達5000公里,可搭載600千克的彈頭,一枚足以讓一艘航母喪失戰鬥能力,其次“東風-26”在飛出大氣層再到目標上空,在慣力加速度的加持下末端速度可以輕鬆的達到20倍音速以上,這樣就極大的縮短了敵方防禦系統的反應時間。
反觀反艦巡航導彈雖然也有超音速的能力,但是最高也就3-4馬赫左右,俄羅斯的“鋯石”高超音速導彈最大飛行速度也就8馬赫,且射程只有1000公里,遠遠達不到反艦彈道導彈的效果。
彈道導彈因其射程遠完全可以在目標防空範圍外進行攻擊,無需過近的靠近目標區域,所以生存能力強轉移速度快!不過傳統的反艦巡航導彈也得到了增強,如導彈的隱身射擊以及增強的抗干擾能力,使目標更加難以攔截!
回覆列表
使用中程彈道導彈去打擊航母並無太多的優勢,反而是需要更多也更高的科技水平,比如說:需要海洋衛星實時對航母戰鬥群進行監控、全球定位衛星系統對飛行彈道進行彈道修正、需要中繼通訊衛星進行人與導彈之間的資訊溝通,僅衛星這一項就需要鉅額的資金和極高的技術支撐,試想一下導彈從幾千公里之外去打擊一個散佈在上千平方公里內的目標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蘇聯在鼎盛時期都沒做到,到現在世界上也僅有我們國家初步實現,這說明這個技術的掌握是困難重重的。
蘇聯“奧斯卡級”巡航導彈核潛艇,當年“飽和攻擊”航母戰鬥群的重要一環,發射射程550公里的SS–N–19巨型反艦導彈,潛艇隱蔽性高於戰艦和中程轟炸機,對航母戰鬥群的威脅性也最大。
使用彈道導彈去攻擊航母的本意,就是因為航母戰鬥群的戰鬥力過於強大,艦載機再加上護衛艦艇構成了綿密而有效的進攻與防禦體系,絕大多數國家使用海軍和空軍常規力量去硬懟是非常難以做不到的,比如說:蘇聯在1980年代提出了“飽和攻擊”方式去突破航母的防禦,就是使用遠端轟炸機、巡航導彈核潛艇和水面艦艇發射遠端反艦導彈,在間隔極短的時間內向航母戰鬥群發射至少78枚(一說是96枚)巨型反艦導彈,力求突破“宙斯盾”防空系統,有4~5枚突防成功擊中航母…這個戰法算是比較可行的,但蘇聯解體之後俄羅斯做不到了!因為武器裝備構成的打擊鏈條因為沒有了資金支援已經開始斷裂了,隨著科技水平的提高,原來的1980年代技術水平的遠端反艦導彈在更新的防禦體系面前變得落伍了…所以“飽和攻擊”的戰法有效性開始貶值…因此要發展飛行速度更快的彈道導彈對航母戰鬥群進行超高速打擊。
美軍驅逐艦釋放導彈誘餌,據說能對抗反艦彈道導彈和巡航導彈。
從發射器彈射出去之後開始自動充氣,形成一個多稜形氣囊,裡面有一些電子器材,可發射比軍艦更強烈的電磁訊號來模擬軍艦,這個誘餌可以用纜繩拖曳,牽引距離10公里,也可以回收多次使用。
由於彈道導彈的末端攻擊速度達到8~16馬赫,對航母的反導系統構成了很大的壓力!因此有技術條件的國家才開始往這個方向發展,但需要突破的技術太多了,目前可以打擊航母的反艦彈道導彈也就那麼兩三個型號,品種有些偏少,並且航母防禦的一方也不會坐以待斃,不但深入研發電磁軟殺傷,還會發展出射程更遠、飛行速度更快的防空導彈加以應對,過於固定的飛行彈道會被其最終攔截。
已經擁有反艦彈道導彈的一方,要加緊技術再提高,使用彈道導彈彈體加上乘波體彈頭,在末端超高速機動變軌來干擾艦載雷達的彈道測算和防空導彈的攔截飛行彈道,只有這樣才能確保目前擁有的技術優勢。
同時對高超音速反艦巡航導彈的研製也不能放棄,畢竟巡航導彈是應用最多的戰術武器,圖片上的俄羅斯3M22“鋯石”乘波體導彈,末端速度也到達了12馬赫以上,也對航母戰鬥群構成了巨大的壓力。
總之,打航母不能將“寶押在一種武器身上”,需要彈道導彈和巡航導彈相結合,要從不同方向、不同的彈道飛行軌跡幾乎同時攻擊才行,這樣才能堵塞艦載防空雷達的火力通道,讓其首尾難顧甚至顧此失彼,最終贏得反航母的戰役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