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偉心透明20轉好
-
2 # 牛彈琴
一個傳奇結束了。對華人來說,最熟悉的兩個美國外交家,也是與中國淵源最深厚的兩個美國外交家,一個是基辛格,另一個就是布熱津斯基。
作為總統國家安全顧問的基辛格,打開了中美關係的大門,但在布熱津斯基任上,中美建立了正式外交關係。這兩個人還都有一些共同點,都是猶太人,都著作等身、都是外交大師,但在美國,人緣也一般,都不乏批評。
但寫過《大棋局》的布熱津斯基,是一個現實主義者。去年特朗普跟蔡英文通電話,他就提出批評。他對媒體說,激怒中國,並不符合美國利益。“同中國對抗並非我們的利益所在。”
“只有在美國和中國合作的世界,才是美國可以發揮其最大影響力的世界。”
“如果我們透過一些愚蠢的比如給海峽對岸打個電話這種令人惱怒的行為而減少這類合作,試問我們還能取得什麼成就呢?”
基辛格、布熱津斯基這些來自歐洲的猶太人,奠定了二十世紀下半期美國的外交戰略。老一代猶太人對蘇聯有著發自內心的厭憎,而由於國民政府在二戰期間對猶太人的接納,對中國則頗存善意。布和基雖然都是從美國角度考慮問題,但始終無意引導美國與中國為敵,且一直在有意無意以現實主義的名義抵制華盛頓強硬派的反華衝動。如今這些老猶太精英日漸離世,中國也眼睜睜失去這個一度有巨大影響力的美國精英群體。年輕猶太人,不再有這個記憶。未嘗沒有一定道理!
-
3 # 生生不息鋼鐵俠
布熱津斯基不僅是一個偉大的思想家,也是實踐家。他為中美間友誼作出了突出的貢獻。其偉大著作有《大棋局-美國的首要地位及其地緣戰略》。對美國及世界格局有著指導性意義。其精彩論述:2015年左右美國將失去世界霸主的地位……等等。其中有關對中國的評論佔較大篇幅。對前蘇聯和中國的研究有獨到見解。值得一讀。他的離去是美華人民的一個巨大損失。布熱津斯基一路走好!
-
4 # 北海圖
一顆時代的啟明星落下了。
布熱津斯基是全球頂尖的地緣政治學者,他為美國所規劃的、透過地緣政治的合縱連橫來維持全球霸權的地緣政治戰略,到現在依然是全球無數國際政治學者的必讀課程。
茲比格涅夫·布熱津斯基出生于波蘭華沙,父親為波蘭外交官,布熱津斯基少年時期隨父到蘇聯生活,歷經斯大林“大清洗”時代和殘酷二戰,1945年二戰將結束時雅爾塔會議上,美蘇英的一紙協定將波蘭劃歸蘇聯的勢力範圍,使布熱津斯基難回祖國。這一段經歷對其影響極大,使其極其反感蘇聯的集權模式,為其日後對蘇聯的研究和地緣政治的深刻認識奠定了基礎,他曾在一次訪問中說道:
The extraordinary violence that was perpetrated against Poland did affect my perception of the world, and made me much more sensitive to the fact that a great deal of world politics is a fundamental struggle
“對波蘭的殘酷暴行確實影響了我對世界的看法,讓我更加認識到以下事實,即大量的世界政治事務就是從根本上的相互鬥爭”。
作為美國前總統卡特國家安全顧問和冷戰期間的重要戰略家,布熱津斯基成功預見了蘇聯的解體,併為美國設計了在全球與蘇聯相抗衡的地緣政治戰略。他曾親歷1978年9月以色列與埃及簽署戴維營協議、1978年11月中美雙邊關係正常化、1979年6月美國與前蘇聯簽署《第二階段限制戰略武器條約》等重大歷史事件,國際政治經驗十分豐富。
到21世紀,雖然國際政治研究中湧現自由主義、建構主義等一系列理論,但布氏對地緣政治格局的深刻理解、對地緣政治策略的拿捏之準確、視角之高遠,都遠超他所處的時代。冷戰結束30多年,世界依然沒有發生太大改變,美國的外交政策、亞歐大陸的力量對比仍然沿著布氏闡述的基本軌跡演進著。
-
5 # 盤古智庫
茲比格涅夫·布熱津斯基(Zbigniew Kazimierz Brzezinski),著名的波蘭裔美國國際關係學者、地緣戰略家、國務活動家、外交家。卡特政府的國家安全顧問,美國國家安全事務助理(1977~1981),美國重量級智囊之一。
1977年任J·卡特政府國家安全事務助理,為中美關係的發展做出重大貢獻,支援中美建交。1981年後,任哥倫比亞大學政治學教授、喬治頓大學戰略與國際問題中心高階顧問。1987年3月起任美國-中國協會副主席。曾獲總統自由勳章。
布熱津斯基與基辛格對蘇聯和中國的研究有獨到見解,在美、蘇、中大三角關係中,力主聯華制衡蘇聯。其對國際體系的變革及發展具備前瞻思維和戰略視野,善於綜合其他學科對國際關係發展在哲學層面提出深層次的觀點。
布熱津斯基在其名著《大棋局》及《大抉擇》中,繼承併發揚了地緣政治學鼻祖麥金德於《歷史的地理樞紐》中闡發的地緣政治思想,明確提出亞歐大陸是最重要的地緣政治中心的觀點,認為美國要繼續保持世界領導地位,必須控制亞歐大陸,尤其是“全球巴爾幹”(Global Balkans)地區。(全球巴爾幹地區西起埃及西奈半島,東至中國新疆,北抵俄羅斯南部邊境,南臨巴基斯坦南部印度洋沿岸,包括整個中亞及中東,是世界宗教,種族,人口不斷髮生衝突碰撞,但擁有巨大自然資源的地區)。在2008年美總統大選競選期,是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參議員巴拉克·奧巴馬的支持者。
布熱津斯基是美國前國務卿馬德琳·奧爾布賴特(1997-2001在任)在哥倫比亞大學攻讀博士期間的導師;美國現任國防部長羅伯特•蓋茨曾為布熱津斯基的行政助理;現任總統奧巴馬據傳在哥倫比亞大學求學期間亦曾受過布熱津斯基的教誨。
主要著作:
《永恆的清算——蘇聯極權主義下的政治》(The Permanent Purge: Politics in Soviet Totalitarianism)(1956)
《蘇聯集團——統一和鬥爭》(Soviet Bloc: Unity and Conflict)(1961)
《兩個時代之間》(Between Two Ages : America"s Role in the Technetronic Era)(1970)
卡特總統,布熱津斯基和萬斯國務卿《實力與原則——布熱津斯基回憶錄》(Power and Principle: Memoirs of the National Security Adviser)(1983)
《競賽方案(運籌帷幄)--進行美蘇競爭的地緣政治綱領》(Game Plan: A Geostrategic Framework for the Conduct of the U.S.-Soviet Contest)(1986)
《大失敗--二十世紀共產主義的興亡》(Grand Failure: The Birth and Death of Communism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1989)
《大失控--解讀新世紀亂象》(Out of Control: Global Turmoil on the Eve of the 21st Century)(1993)
《大棋局--美國的首要地位及其地緣戰略》(The Grand Chessboard: American Primacy and Its Geostrategic Imperatives)(1997)
卡特、布熱津斯基和伊朗前國王巴列維《大抉擇-全球統治或全球領導》(The Choice: Global Domination or Global Leadership)(2004)
《第二次選擇》(Second Chance:Three Presidents and the Crisis of American Superpower) (2007)
《美國與世界:關於美國外交政策未來的對話》(與布倫特·斯考克羅夫特合著,大衛·伊格內修斯 編輯)(America and the World:Conversation on the Future of America Foreign Policy) (2008)
布熱津斯基被視為美國外交政策制定方面最有影響力的專家之一,也是極少數從一開始就公開反對美國前總統小布什發動伊拉克戰爭的外交戰略重量級學者之一。
在擔任卡特的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前,他曾任前總統肯尼迪的外交政策顧問,也是前總統約翰遜的科學顧問。
回覆列表
雖然不知道他的一切,但只要是學者.視覺總是站在全人類共同的利益上,帶著和平的原則,去從事學究和工作的,都值得崇尚和悼念,他的正義和理念與世常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