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這使用者不怎麼樣
-
2 # 莊子天涯
應該說有經濟上的原因。由於世界經濟瀟條,1998年金融風暴後,香港的經濟也不可避免的跌落低谷,若不是內地支援香港,香港的經濟就更慘了。因此,也影響到香港的電影業,首先是票房慘淡;其次是編劇人員江郞才盡;第三,水平高的編劇導演紛紛回內地發票,這樣,就造成了大陸電影市場繁榮,而香港的電影質量沒以前高的情況了。
-
3 # lsh96121
首先說說為什麼我們會覺得以前的香港電影質量高?首要原因,我覺得跟時代背景有關。我們早期接觸香港電影電視劇,大概是在80年代末錄影廳大量興起於城鄉之後,然後是90年代中後期VCD/DVD的興起,再然後是進入21世紀後網路下載成了主力。在當時文化飢渴、娛樂休閒方式極度匱乏的年代,香港電影是“資產階級”的,是非主流的,是進不了電影院的,只能在錄影廳看,或者租碟片看,或者網上下載來看。這種觀影體驗反而會讓當時的我們對看香港電影有一種莫名的嚮往。所以我們對那時候的香港電影的所有記憶幾乎是一邊倒的讚譽和懷念。而現在,我們想看什麼電影就能看到什麼電影,美國的歐洲的印度的日韓的香港的臺灣的內地的,哪裡的好電影好電視劇我們都能看得到,畫面巨大清晰到演員的毛孔都能看得一清二楚,色彩豔麗,音響效果如身臨其境。這就像朱元璋“珍珠翡翠白玉湯”的傳說一樣,當年的美好,是現如今再也找不回來的。我曾經專門重看過一些記憶中的經典電影和電視劇,從現在的眼光來看,也會發現許多劇情上的漏洞、對白上的雷人、演員表演上的不足等等。而我們也可以想像一下:如果把現在拍的我們認為的爛片拿到80-90年代去放映,是不是也能成為經典?如果以這種標準來看,我們可以說,香港電影的水準其實一直在進步,只不過相比起我們電影觀眾觀影水準和口味的迅猛提高來說,她的進步顯得太慢了。
其次,香港電影的質量是從什麼時候開始,讓人覺得沒以前好了?應該是90年代中期開始,香港電影的年產量、票房和質量就一直在持續下挫。原因呢,一是好萊塢大片的衝擊,二是盜版VCD/DVD和網路下載方式的衝擊,三是人才外流,優秀導演/演員及其他電影從業人員紛紛轉戰好萊塢或北上內地發展。隨著香港政府對電影行業發展的重視和加大對盜版侵權的打擊力度,以及行業內外版權意識的提高,加上內地電影市場的開放和迅猛發展,與內地電影行業的全面交流和合作,只要香港電影屆能耐得住寂寞、多沉澱、多積累,不要跟風趕潮流,要靜下心來拍真正好的電影,多嘗試、多探索,相信香港電影還能回覆當年榮耀。
第三,我想說,“香港電影”這個概念,應該再擴充套件些了。現在的香港電影,很大程度上是靠內地在支撐:拿著內地的投資、賺著內地的票房、在內地取景、用著內地的主創人員,越來越多的香港電影人和內地電影人相互參與到對方的電影創作中……現在“香港電影”的概念,只能擴充套件為:由香港電影人主導創作的電影。完全香港本土化的電影,應該說,已經比較小眾了。在這個擴充套件的概念下,香港電影金像獎,這個曾經笑傲江湖、引領華語電影風潮的專業獎項,在入圍標準上,仍然設定了區域性障礙,使得一些口碑和票房很好的華語片都沒有資格參與競選,未免會讓人覺得香港電影金像獎過於本土化和區域保護化,會失去其公允性及影響力。近幾年,華語電影另一重要獎項––臺灣電影金馬獎,在影響力上逐漸趕上和超越了香港電影金像獎,前者不設地域限制、評選物件面向所有華語電影和華語電影人的評選標準,無疑比後者自己跟自己玩的評選標準要更有利於電影行業的發展。
-
4 # KBOX溫胖
感謝邀請;作為80後的廣東人應該是可以用最直觀的感受來評價一下;中國政府在上世紀80年代改革開放;慢慢的開啟國門對各個行業;廣東省作為改革先鋒;首當其衝接受了最多當時西方和港臺地區地區的潮流文化;包括影視文化;加上因為語言相通;更讓影視作品流通的更快在廣東省;80年代是港產片的鼎盛時期;這得益於中國內地潮流商業影視文化處於癱瘓狀態;讓華語市場的需求成就了香港電影;港產片的消費市場除了內地臺灣;日本南韓東南亞也是他的主戰場;因為有龐大的消費市場存在;加上70年代粵語長片功夫片的作為流行電影的觀影基礎;確定了一種電影的流行方向;催生出李小龍;成龍;狄龍為典型的電影代表作;有了前輩的開山之作;80年代更是湧現出大量的經典影視作品;周潤發;成龍;李修賢等大師級別的作品更是風靡亞洲;讓香港在90年代奠定了東方好萊塢的地位;是出現了錦上添花的人物:周星馳;梁家輝;梁朝偉;劉德華等等偶像實力明星;90年代的內地商業電影剛起步;張藝謀;馮小剛;姜文等大導演才剛起步;到了90年代末期;香港電影開始出現青黃不接的尷尬時期了;題材陳舊難有新作;偶爾一部大片還是大師級別的作品;例如:劉德華;梁朝偉;成龍等人的作品;加上內地市場開始引進好萊塢西方大片衝擊港產片市場;我個人是在無間道系列電影以後感覺到香港電影的沒落;最主要的是沒有後發的年輕一輩演員扛大旗;另外一方面內地電影開始精工大水準的製作電影;對比之下;港產片暴露出太多侷限性;地區性文化的通病電影製作;沒有辦法流通大陸北方市場;隨著大家對大片和演技水準的要求提高;以前粗線條的香港電影已經很難有市場;無論怎麼樣現在的大電影大製作無法超越陪伴我成長的港產錄影帶電影;VCD電影時代;無法超越周潤發;梁朝偉;周星馳;劉德華;任達華;梁家輝等人帶給我們80一代的英雄夢;以上為個人觀點;有不到之處見諒;謝謝
回覆列表
這是假命題啊,香港電影無論是從數量和質量上都是比以往提升的。只是以往的好片都儲存下來了,爛片沒人翻出來而已。你要單拿一年或者幾年的電影和以往幾十年的比。現在科技發展了,人的思想也提高了。電影的製作水平也是每年提高了。就像大家都說86版西遊記沒法超越一樣,本身就是個假命題。用現在的技術看來它不值一提。可它帶來的影響是一定的,可不能因為這個而否定以後的西遊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