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書畫中和堂

    個人認為梁山有三條路可走,第一是自佔地盤同朝廷抗衡,但絕對不是水泊梁山那個彈丸之地,就像三國蜀。第二讓朝廷招安,但是那些沒有文化沒有政治意識的梁山弟兄們如何做得了大宋的官員?在當時的政治環境下結果是必死無疑,第三原地佔山為王,最終的結局就是被朝廷圍剿,最終散攤子。所以第一天路才是首選,結果宋江選了一條不歸路,枉送了弟兄們的性命,所以水滸越看越沒勁越看越生氣,宋江才是傻逼一個

  • 2 # 手機使用者50046213321

    招安歸順朝庭是正道,家裡或家族裡的人可以抬起頭,也可以與當時社會享有平民享有的權利和義務(比如參加科考、家族及社會活動)。如果當個一官半職,還可以光宗耀祖。(這是當時人的價值觀)。

  • 3 # 就你話多57927174

    施耐庵大約生於1296年,是為崖山海戰後17年。元滅金、宋後廢止科考,直到延祐復科,造成隋朝立科以來最長的一次科舉中斷。施耐庵復科前5年入塾讀書,復科第二年19歲時中秀才,29歲中舉人,35歲與劉伯溫同榜中進士,授任錢塘縣事。 仕元三年後,施耐庵棄官歸家。此時義軍四起。鹽商張士誠造反,請出施大爺當軍師。施耐庵花甲之年了。或許是施耐庵當時目光深遠,此次謀反已看不見勝利的曙光,所以便及時退出。張士誠最終被滅掉,施大爺有可能是為了躲避人家秋後算賬吧,選擇了隱居,當起了作家。 《水滸傳》一書或許是施耐庵老爺子把心中所有的抱負,俠義之情都刻進了書裡,託物言志。

    至於《水滸傳》的結局:招安,死的死傷的傷,僅存30人,而且活下來的多是會一門技術的,如:玉臂匠,鐵叫子,聖手書生,神醫等等。 說到這,我個人的意見是:反賊終究還是反賊,即使替天行道,高舉義旗,官方也不會承認他們是英雄,是俠士。而且如果寫梁山好漢不被招安,寫宋江等人謀反成功等等,不知道當時的朝廷會不會把年邁的施老爺子抓進大牢,一本曠世奇書會不會也隨之成為禁書。也許,梁山好漢最終的歸宿多是作者對自身現狀的不滿,從而抒發滿腔的悲憤與怒火吧。 最後,希望讀者能夠原諒我妄自揣摩作者的意圖與想法。謝謝。

  • 4 # 半五近三

    一:梁山的地理環境與軍事佈局

    可以藉著林沖上梁山時看個究竟:

    林沖看見四面高山,三關雄壯,團團圍定;中間裡鏡面也似一片平地,可方三五百丈;靠著山口才是正門;兩邊都是耳房。

    梁山四面環水,四面又被大山圍著,梁山泊就是這四面大山包圍下的一塊兒平地。

    早先進入梁山的路只有一條,那就是先靠著朱貴水路接引到達金沙灘,然後再經過幾個山前關口,才能到達梁山,後來顧大嫂孫二孃上山後,形成了東南西北四家酒店,接引投靠人員,但是進路還是隻有金沙灘這一條。

    魯智深武松等人上山時,梁山再次擴大:

    山邊四面築起墩臺,重造西路二處酒店,招接往來上山好漢,一就探聽飛報軍情。顧大嫂夫婦看守;山東路酒店依舊朱貴,樂和;山北路酒店還是李立,時遷。

    人員眾多,但是那個時候還是晁蓋坐第一把交椅,宋江不好過於顯擺自己的才能,等到晁蓋死後,宋江立刻改變了山中佈局。

    宋江便說道:小可今日權居此位,全賴眾兄弟扶助,迴心合意,共為股肱,一同替天行道。如今山寨人馬數多,非比往日,可請眾兄弟分做六寨駐紮。聚義廳今改為忠義堂。前後左右立四個旱寨。後山兩個小寨,前三座關隘,山下一個水寨,兩灘兩個小寨,今日各請弟兄分投去管。

    盧俊義上山後,梁山先後打了曾頭市、東平府、東昌府,人馬規模再次擴大,形成了最大規模。

    梁山四面環水,又四面環山,只有一條進路的局勢,造成了梁山進可攻,但是退不可守的局面。假若朝廷大軍陳兵百萬,並不是進攻,而是在四面一圍,梁山若是出來,就要遭受迎頭痛擊,守下去吧,梁山人馬眾多,糧草就成了問題。

    而且梁山四面環山,一把火就可以讓苦守之勢頭土崩瓦解。

    二:梁山的主旨定位

    梁山早期的定位比較模糊,時常變換。

    1.反貪官,不反朝廷。起到啄木鳥的效用,替朝廷捉出害蟲,醫治腐朽的枝幹。比如阮小五在對付何濤時唱到:

    打魚一世蓼兒窪,不種青苗不種麻。酷吏贓官都殺盡,忠心報答趙官家!

    注:青苗法本是王安石主張,有益於農民利益,算得上是真知灼見。但是未曾聯絡到當時官員對底層剝削的屬性,所以沒能起到應有的效用,導致變法失敗。

    2.與朝廷井水水不犯河水,相當於劃疆自治。如阮小二對何濤說:

    阮小二提將上岸來,指著罵道:“你這廝是濟州一個詐害百姓的蠢蟲!我本待把你碎屍萬段,卻要你回去對那濟州府管事的賊說∶俺這石碣村阮氏三雄,東溪村天王晁蓋,都不是好撩撥的!我也不來你城裡借糧,他也休要來我這村中討死!倘或正眼兒覷著,休道你是一個小小州尹,也莫說蔡太師差幹人來要拿我們,一一便是蔡京親自來時,我也搠他三二十個透明的窟籠!俺們放你回去,休得再來!傳與你的那個鳥官人,教他休要做夢!這裡沒大路,我著兄弟送你出路口去!”

    3.忠義為主

    這是宋江在晁蓋死後提出的想法,先是將聚義廳改為忠義堂,後又打出了替天行道的幌子。這個提法,一方面是基於梁山的大部分人馬是由朝廷投降官兵組成。第二方面則是給一些對功名有慾望的人畫一個餅。

    三:梁山的出路

    梁山的不合法屬性,導致梁山只有兩條出路,要麼造反,要麼投降,不存在僱傭關係。所以梁山可供選擇的餘地只有以下幾個方面:

    1.起兵造反,自立為王。黃天無道,貪官專權,民不聊生,取而代之。打出替天行道的旗號,起兵造反。到那個時候就真的如同李逵說的那樣,哥哥做皇帝,盧員外做丞相。這是一個辦法,但是沒有一點勝算。先不說投降官兵同意與否的問題。與整個國家比起來,國家好比一座萬仞高山,而梁山只是一粒小小的石子兒。想攤牌,先稱稱自己的斤兩。

    2.南下聯絡方臘。這也是一條出路,但是不切合實際。第一,南下順利,假如一路打過去,遇神殺神,遇佛殺佛,又收服了十倍人馬,那就不是投奔方臘了,而是去搶佔方臘的地盤。第二:南下不順利,一路遇到了挫折,元氣大傷,只餘下一點殘兵剩勇,那麼梁山對於方臘更沒有價值了。第三:權利歸屬問題,到了江南,不可能與方臘都坐第一把交椅。必須要分出個高下。聯絡方臘的變數太多,沒有冒險價值。

    3.與遼國結盟。在徵遼時,宋江打了幾場勝仗,遼國害怕了,派人來和宋江結盟。吳用建議到:

    宋江卻請軍師吳用商議道:適來遼國侍郎這一席話如何?吳用聽了,長嘆一聲,低首不語,肚裡沉吟。宋江便問道:軍師何故嘆氣?吳用答道:我尋思起來,只是兄長以忠義為主,小弟不敢多言。我想歐陽侍郎所說這一席話,端的是有理。目今宋朝天子,至聖至明,果被蔡京,童貫,高俅,楊戩四個奸臣專權,主上聽信。設使日後縱有成功,必無升賞。我等三番招安,兄長為尊,只得先鋒虛職。若論我小子愚意,棄宋從遼,豈不為勝,只是負了兄長忠義之心。

    吳用的建議是放下忠義之心,與遼國結盟,再反攻大宋,將梁山的利益最大化。但是好在宋江還有一絲清明,做強盜可以,最多是留個強盜頭子的罵名,慷慨赴死,也能留個好漢的傳說,但是做了漢奸,那千古的罵名就背定了。(其實遼國也不見得有多清明,內部並不是鐵板一塊兒,後來被完顏阿骨打抓住了機會,一舉滅了)而且還有一個重要的問題,那就是梁山的其它成員會不會同意宋江吳用這樣做?不用想,朝廷投降官兵肯定是第一個站出來反對。

    4.享受朝廷招安。這是最好的出路,也是最壞的出路,符合梁山大多數人的心理預期。第一:梁山的人員結構中朝廷官兵佔了絕大多數,大多數人上梁山,為的就是以後能享受招安,到了邊關上,一刀一槍,博取一個封妻廕子光耀門楣的機會。第二:取得了合法存在的正當理由。但是同時也是一條最壞的出路,因為選擇了這條路,就成為了朝廷手中的一把槍,指哪兒打哪兒,槍壞了,還可以再換一把,朝廷還是那個朝廷,但是梁山在選擇這條出路的那一刻,就已經不是那個肆意揮灑的梁山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誰知道oppo手機怎麼截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