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叮叮噹噹52

    這是兩個相連相似但有本質不同的兩個角度。按照前者的邏輯,“我們要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彷彿“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是“我們”能“要”出來的,這顯然是不成立的,因為孩子有他先天的氣質,有他自己的選擇。“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其實是我們無法把握的,而“做什麼樣的父母”是我們能夠把握的,這就是兩者的最大區別。當我們把著眼點放在我們自己身上而不是孩子身上,我們將體會到“能夠把握”的美妙感覺。

    比如想讓孩子“聽話”,我們的著力點就是做一個“我的話孩子願意聽”的父母。那麼,接下來就是怎樣才能達成“孩子願意聽我們的話”。其實,這並不是一件很難的事。如果能做到以下幾點,孩子自然就願意聽我們的話:

  • 2 # 中國心理衛生協會婦

    婦專委特邀心理問答專家志願者吳瓊燕:

    天下的父母都愛自己的孩子,都想自己的孩子好--- 這種心情我作為一名母親非常的理解。我們想孩子即溫柔又強悍,我們想孩子即學習好又體育好,我們想孩子即會彈鋼琴又會跳舞,我們想孩子即聽話又有主見……. 總之我們覺得冷,於是給孩子再新增一件外衣,殊不知,孩子其實很熱,這就是傳說中的“媽媽覺得冷”。

    會產生這種情況的原因是,我們以為孩子是屬於我們的,我們生下孩子,給他吃、給他穿,他就是我的,我想打、想罵、想怎樣都行……以致於按照我們自己的期待去教育孩子,想孩子成為我們自己想成為的人。

    忽略了孩子自己的意願、忽視了他的需求、忘記了他有自己的天賦;更重要的是,孩子有他自己的“界限”,我們以為父母可以肆意“入侵”,而忘記了尊重孩子們的“界限”,這是中國家庭普遍存在的問題。

    而聖經說,孩子是上帝的,他只是經由我們來到這個世界,去實現他自己的夢想,他有上帝交給他的使命需要去完成,他有上帝賦予他的天賦需要去發揮出來,作為父母我們只是在這一路陪伴孩子成長。孩子---他並不屬於你。

    孩子自出生開始,半歲以前與父母是共生狀態,之後他會逐漸擁有自己的“界限”,他的意識裡知道了這是我的玩具、這是我的地盤,誰也不可以入侵,當有人入侵時,他會生氣,他會維護。孩子們天生知道這麼做。

    而如果孩子的“界限”從小沒有被尊重,那麼他長大也無法尊重自己的界限,總是讓別人入侵,這對於成長是極為不利的。人與人之間長久處於“共生”狀態,就很難有自我主見。

    孩子雖然小,但他們也是具有獨立意識的個體,也需要被尊重,尤其孩子的“界限”。真正的教育不在於將自己的意志強加於孩子,而在於看到、聽到、理解、寬容、接納孩子,看到上帝賦予他們的天賦,看到他的夢想和使命,讓孩子成為他們自己,因材施教,他自然而然就會很有分寸,既能聽話,又有主見!

  • 3 # 積木育兒

    如果孩子一味聽話,家長會擔心,孩子以後出了家門,進入學校,進入社會之後會被人欺負,別人說什麼就是什麼,不會說“不”。

    如果孩子太有主見,什麼話都不聽,這樣倒是不會被欺負,但是也不太招人待見,而且現在家長自己養這麼一個不聽話的孩子,也是要生很多氣,上很多火,才能將孩子養大。

    養出“聽話又有主見”的孩子,這到底可能的,還是不可能呢?

    其實,不管它可能還是不可能,我們家長都要朝著“聽話又有主見”的方向努力。

    一、對應孩子年齡,要求合理

    對一個2歲多,自己用勺子吃飯的孩子,我們不能要求他吃得很乾淨,臉上、身上、地上都沒有食物的掉落,這是不合理的,但是我們能要求孩子按時吃飯,到了吃飯的時間,就要來到餐桌旁,而不是一直在那玩玩具

    只有要求合理,才能保證孩子能做到,才能讓孩子在做到的同時,體會到成就感。而不合理的要求,大大超出孩子的能力,孩子不管怎樣都做不到,又怎麼能聽你的話呢

    當我們要求合理的時候,也會發現我們給孩子的要求比以前少了,那些無理的要求都沒有了,孩子自主的空間自然也就大了許多。

    二、多聽少說,不要打斷

    當孩子在敘述一件事的時候,父母要耐心的聽完孩子所說的話,而不要從中打斷,或者過早的判斷,下定義。因為,很多事情孩子有自己的想法,只有透過孩子的傾訴才會瞭解孩子內心的感受,傾聽對於孩子來說就是一種接納,父母的接納會讓孩子樂於表達,當孩子說完了自己的想法後,父母再說出自己的看法和觀點,孩子就會容易接受父母的建議。

  • 4 # 趙小明心理團隊

    1、每一個孩子在性格上有差異性,尊重孩子先天的某些性格特質

    首先我們必須要承認每一個孩子在性格上的差異性,先天就有,有些孩子的確顯得要聽話一些,而另外一些孩子的確就會顯得似乎每件事都要想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做,也就是顯得特別有主見,或者說主意很正,而且是按照自己的主意來。那麼父母有的時候又偏要想讓孩子滿足自己想要成長的某一種方向、某種形式、某種性格,所以我認為第一點做父母的應該做到的就是尊重孩子先天的某些性格特質的。

    2、讓孩子從小意識到我有權利去做選擇,而且我應該做出選擇

    對於有一些先天就比較聽話的孩子而言,其實父母反而要嘗試去鼓勵他們,引導他們去說出自己的想法,說出自己的主意,而且嘗試自己拿主意,自己決定一些事情。比如說最早的時候從小從選擇這件事情上開始培養,我們有的時候是給孩子一個東西,而不是讓孩子去做選擇,這個時候孩子是接受的,有些孩子,他可能是先天比較乖巧比較聽話,比較順從,你給他什麼他就拿什麼,你給他吃什麼他就吃什麼,你讓他做什麼他就做什麼,他不會太多的去按照自己的想法。這樣的孩子特別要強調去攻他做選擇,讓他從小意識到我有權利去做選擇,而且我應該做出選擇,每件事情我都可以做出多種選擇,我有選擇的條件。這對於他來說就是培養自主能力的最重要的一個環節。

    3、重大的事情要孩子進行商量

    比如說當我們給他用晚的時候,你可以選擇不同顏色的碗,不同顏色的筷子或者勺子,可以問他,你想用哪個或者今天選哪個,那麼每件事都嘗試讓孩子去自己做主自己做決定,你想坐在這兒還是做那,你想在這吃飯還是在那吃飯?從小培養他自己選擇的權利這樣的話孩子會慢慢的變的就有自己的意見,有自己的主意了。在街上買東西時候超市買動手也是一樣,不要買一個東西給孩子,而是讓孩子去挑選。我想要什麼,這都是培養自主性好方法。很多重大的事情要孩子進行商量。商量的目的就是讓孩子知道有哪些選擇,聽聽他是怎麼想的。這樣的從小比較聽話的孩子往往說出自己意見的機會就比較少,所以父母應該更多地鼓勵他在每件事情父母決定之前先聽孩子怎麼說,鼓勵他說出自己的意見,這樣就能慢慢地培養孩子,表達自己的看法,這樣對他未來以後成年之後的社會化生涯是非常有好處的。

    4、過於聽話的孩子,從小培養主見,這對於孩子未來的職業生涯是一個基礎

    我們知道在社會生活中,我們一方面需要一個人能夠遵守規則,遵守單位的制度,遵守職場的很多要求。要聽話,簡單的說,就這個道理,要接受社會化的閹割。但另外一方面,如果一個人只是太聽話而沒有自己的主意,又會被人家認為,這個人沒有自己的想法,沒有自己的意見,沒有自己的聰明才智,也會被別人認為是個庸才而得不到重用,所以這兩點都不好。因此,對於過於聽話的孩子,應該從小培養主見,這對於他未來的職業生涯是一個基礎。

    5、非常有主見的孩子,父母要提要求,還要告訴孩子父母這樣要求的原因是什麼

    另外一類孩子他們恰好相反,他們從小就顯得特別強調我要怎麼樣,比如說當你第一次給他一個東西時候,他就會推開,也許他要去拿一個他想要的東西,這樣的孩子你從小就發現他每件事都想自己做主,只有代表著非常有主見的一類孩子。非常有主見的孩子一開始我們可以按照他的要求去做,不要去強行的規定,我們必須要讓他做什麼,除非是一些重大的安全情況下,我們才會對他提要求,但是孩子太小的時候,孩子並不明白我們為什麼這麼做,在這種情況下,孩子只是有時候被動的服從一些我們的要求,但是一旦當孩子稍微大一些之後,能夠和父母溝通的時候,能夠聽懂我們語言的時候,我們就應該跟孩子探討為什麼父母非要讓你這樣做,讓孩子知道原因。也就是說雖然你是個非常有主見的孩子,但是我要告訴你父母這樣要求的原因是什麼,當孩子能夠理解父母的原因的時候,孩子就更容易去聽懂領會,並且願意去配合父母的一些要求,這是第一步。

    6、鼓勵孩子提出更好的解決問題的方法,讓孩子從小願意和父母商量

    第二步就是孩子有時候聽懂了父母的看法之後,他就會說出自己的想法,他說那我也可以是不是也可以用第三種方法呢?那麼這時候父母應該鼓勵他,有時候鼓勵孩子提出更好的解決問題的方法,這樣的話就可以讓孩子從小又會願意和父母商量,並且有時候因為他明白父母這樣要求的原因,而且能夠配合父母,去達成一些必要的安全規則,這對孩子安全來說,當時必要保障。能夠執行幼兒園社會的一些學校的一些基本的規章制度和要求,這樣的話,對於孩子在學校裡面能夠更好地配合老師,對孩子而言當時有意義,他成長的也能夠讓老師不至於去討厭他,能夠有助於他的學校的生活。同樣對他長大之後,進入職場之後他又有主見,同時也能夠善於去理解別人的想法,並且甚至還能夠創造出更好解決問題的方法。當然這樣的人在職場中往往被認為是難得的人才,也是可培養可塑造的重點的培養物件。當然,這就是最好的培養的方法了。

    7、成年之前的監護VS成年之後的引導

    在孩子未成年之前,父母的很多決定孩子有時候不能理解的時候,父母也可以給孩子說就為什麼我們現在會對有這麼多要求,為什麼有時候我們要到哪裡去必要讓你跟上?雖然你也不願意去,原因是什麼?因為在18歲之前,在法律上我們是你的監護人,因為是監護人,所以必須要你做什麼,有時候我們要跟著你做什麼,我們要配合陪著你在一起而不能獨自把你丟在家裡面等等,這樣還就明白,原來這是法律上規定的監護人必須要完成的一些職責要求和義務。等孩子再張長大一些之後,比如說進入高中了,他們要進入到大學和社會生活的時候,父母要進一步引導他,讓他認識到社會有一些他的紅線,社會有一些他的底線。在某些情況下,某些條件下社會也是有他的規章制度的。我們有時候還不得不服從社會的規章制度,但是要積極的尋求突破的可能。在能夠不違反大原則不違反法律和道德前提下,尋找自己最寬鬆的生活和最寬鬆的一種創業的環境,這當然就是成功的先決條件了。

    8、均衡培養孩子,對未來成長才是最好的

    就像馬雲做的很多事情,實際上都在灰色地帶在做,很多成功的地方就在灰色的地帶,所以又能夠遵守法律,又能夠尋找自己的機遇,這就是我們培養這樣的有主見的孩子,未來的方向就這樣去做就可以了。所以不管是有主見的孩子,還是先天來說就比較聽話的孩子,都可以有意識地把他往另外一方向培養培養,平衡一下,這樣對未來的孩子成長才是最好的。

  • 5 # 侯媽家庭教育

    1. 父母要相信孩子,對孩子的管理不要太嚴格,孩子自己能夠處理的事情讓他自己去處理,孩子自己能夠作決定的事情讓孩子自己去作決定,父母不要干涉孩子,不否定和懷疑孩子的想法和做法,多對孩子作下面的暗示,培養孩子的主見性。

    2. 父母要給孩子一個好的家庭環境,父母要關注孩子的想法,要幫助孩子,孩子對父母產生信任,自然願意接受父母的意見和建議。

    3. 父母不打擊孩子的自尊心,不打罵孩子,多對孩子作正面的評價,培養孩子的自信心。

    4. 教育孩子能夠明辨是非,知道什麼事情是對什麼事情是錯誤,孩子自然有主見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們覺得香港樂壇的四大天王,誰最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