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不帥的帥哥
-
2 # IT時代說
這個問題最近看到了好多,對此我也是有點感觸。那麼就讓我來回答一下吧。其實“二選一”說白了就是電商巨頭之間在爭奪流量罷了。因為對消費者來說有了多平臺的選擇,但是畢竟蛋糕就那麼大,多一個人來分,另外的其他人就得少分一點。這是毋庸置疑的。
其實稍微對電商有些瞭解的都知道,“二選一”早就存在了,其並不是憑空出現的。比如從之前2012年雙十一期間原本說好在京東上活動的商家阿芙精油臨陣倒戈天貓,接下來的2013年京東618,阿里同樣以二選一來逼迫商家放棄參加京東大促,二選一這件事就幾乎是每次的電商大促都會發生的既定話題。
在剛開始我就說到過,二選一就是電商巨頭之間在爭奪流量,而這也是二選一的本質。不過平心而論,這或許有利於消費者,但是對商家而言,卻並不是一件好事。因為這種透過平臺資源逼迫商家二選一,受制於人的商家只能選擇一家平臺來做活動,整體的曝光量和銷量轉化肯定比不上多個平臺同時進行。試問在沒有壓力的情況下,哪個商家願意把雞蛋放到一個籃子裡?這不是增加自身風險嘛。
更何況,雖然就目前而言對於消費者來說,電商平臺越多,之間的競爭越激烈,從而能最大化的保障消費者以最低的價格獲得最佳的服務,但是如果二選一這樣的情況一直繼續下去,最後形成壟斷局面,後果最後還是消費者來承擔,因為喪失了選擇的權利,就沒有話語權。一旦寡頭現象確定,不管是商家還是消費者,都是最終的受害者。
畢竟任何市場都應該是一個開放競爭的狀態,多元渠道的建立和發展才是平臺和商家以及消費者三方的最佳選擇。最後我想說的是,無論是平臺亦或是商家,還是需要想想自己的初心,讓天下沒有難做的小生意,而這個願景,是需要在一個公平的市場競爭環境中才能實現的。即使電商的競爭更加趨於激烈化,仍然不應該禍及商家和消費者,讓他們承受損失啊...
-
3 # 奶爸聯盟社群
電商經歷了十幾年的發展,目前就形成了雙寡頭的局面,基本上是阿里巴巴和京東的天下,兩家佔據了超過80%以上的市場份額。目前電商的主要競爭,也就是阿里巴巴和京東之間的競爭。
雙十一,原本是阿里巴巴公司的一個公司內部的電商節,由於做了這麼多年,做的越來越成功,去年雙十一,整個阿里巴巴單日成交額超過1200億元。目前的雙十一已經成為電商全行業在下半年促銷的重頭戲,基本上主流的電商平臺基本都會參與,那京東也是少不了的。
而在這場競爭中,尤以阿里巴巴和京東的競爭比較激烈,每年兩家都會在公司拉橫幅,喊口號,各自在媒體上掀起口水戰。當然,每年的雙十一期間的“二選一”已經成為活動的標配。促銷活動期間,一定有一部分商家因為平臺的施壓,而退出競爭對手的促銷活動,或者直接甚至退出平臺運營。
對於平臺方來說,取得了產品和品牌的獨佔性,但對於商家和品牌方來說,無疑是失去了更多的曝光機會和銷售額,但是店大欺客的道理大家都懂的,這樣的行為也是商家無奈之舉,為了更大的利益,只能犧牲小利益了。
但這樣的做法,無論對於商家,還是消費者來說,並不是一件好事,也是市場不成熟的表現。
-
4 # 使用者72673306595
轉眼間,一年一度的雙十一又將來臨,為了吸引更多的流量和關注,各大電商平臺會投入大量資源進行客源和流量的競爭,這個時候強////迫入住商家“站隊”已經成為了各大電商的必用手段。然而,這種“壟斷”行為會造成什麼後果呢?
據悉,京//東電器類目對商家提出許多無//理要求,包括強制家電類的商家緊盯友商預售的產品打傾//銷價//格戰。許多商家無奈地表示,“我們沒有辦法二//選一。”
京/東和“霸//權”,要論近的,可以直接追/溯到今//年年中618大促。
當時,除了“二/選一”之外,京//東強/迫品牌商家參與618活動,甚至在未和商家溝通的情況下,強//行鎖//定系統後臺,修//改庫存等,知名服飾品牌七格格、Lily時裝、裂帛等都提出了抗//議宣告,甚至宣佈/tui出京//東平臺。
很快,這件事便受到了法學界的關注。
此後,有關方面也做出了迴應,就不說什麼了,,,呵呵呵噠
大家怎麼看呢?
回覆列表
謝謝邀請,首先京東和淘寶不是一個量級的選手,就好比一個重量級一個輕量級,根本不能進行對決。第二個模式有很大不同,淘寶起家是普通人開店,京東是自營。至於說二選一,就如同動物界弱肉強食一樣,把競爭對手扼殺在搖籃裡,雖然京東暫時不能威脅淘寶,但以後不好說,畢竟誰也不知道未來。所以二選一就成了時代的產物,一些拙見僅是個人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