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教師公考
-
2 # 快樂庭院
完全不應該用學習成績好的名義給予金錢獎勵。
學習一個人應該做的事情,是責任也是權力,從中能得到很多的快樂和更好的成長,但孩子沒有這種意識。
給予金錢獎勵,會誤導孩子學習是為了金錢,如果他那一天認為自己不需要媽媽獎勵的錢了,那麼他就會放棄學習或者體會不到學習的樂趣。
有一個故事很能說明這個主旨:
一群孩子每天都在一個老太太門口玩耍,老人家嫌孩子們過於吵鬧,於是就想了一個招:有一天,孩子們玩耍時,老人家開門出來,對孩子們說,“孩子們,謝謝你們在這裡玩耍,你們歡樂的笑聲給了我很大的快樂,為你們在這我門口玩耍,我要獎勵你們每個人十塊錢!”於是每個孩子都非常高興地拿到了十塊錢。接下來的幾天,天天如此,孩子們努力地在老人家的門口笑啊鬧啊!天天能拿到十塊錢。幾天後,老人家開門出來,對孩子們說:“我非常感謝你們在我的門口玩耍,可現在我不能給你們十塊錢了,只能一個人給你們五塊錢啦。謝謝你們!”孩子們一下子都有些失望,可想一下,有總比沒有好,於是他們每個人拿了五塊錢就走了。接下來的日子,他們在門口玩耍似乎興致不那麼高了。幾天後,老人家開門對孩子們說:“謝謝你們!天天在我的門口玩耍,可我現在不能給你們錢啦!”孩子們一聽,全都非常失望,有個急脾氣的孩子氣鼓鼓地說:“走,咱們再也不在這門口玩了!”於是孩子們再也沒有在老人家的門口玩耍過。孩子們已經忘記他們來這裡玩耍最初的目的:快樂。玩耍給他們帶來了無限的快樂。老太太已經成功地把孩子們在門口玩耍的目的給變成了金錢。
儘管這只是一個故事,可生活中類似的事情很多,如果以孩子學習成績好的名義家長給予金錢獎勵,那麼後果很可能就和這個故事一樣。
-
3 # 使用者57564634073
這種金錢的方式當然好的地方就是會讓孩子有努力的動力,但不好的是可能會使孩子太小就對金錢產生朦朧的慾望,這樣不利於他們正確價值觀的形成,畢竟孩子還太小。
可以換一種獎勵方式。把獎勵改成去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而不是金錢。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孫雲曉研究員說,“家長的這種導向會扭曲孩子的學習動機。孩子最好的學習動機是因為個人認知需要、發展需要、報答父母和社會競爭。”有利的方面當然是對孩子有些促進作用,有動力。
出發點是好的
家長將零花錢作為教育孩子或者傳遞某種文化意義的重要手段,或作為一種獎勵,或作為一種愛的表達,或作為勞動成果的回報。
從你的實踐來看,“金錢獎勵法”確實可以增強孩子勞動的積極性,更重要的是讓孩子知道賺錢不容易,鼓勵他們透過勞動賺取回報,這無可厚非。但是,單純的“金錢獎勵”法只能收到短期效應,容易使孩子變得功利,“財迷心竅”。另外,有些孩子還不懂得怎麼存錢花錢,可能出現亂用錢的情況。因此,從長遠來看,單純用錢來滿足和激勵孩子,對孩子的成長是不利的。
其實,“金錢獎勵法”只是一種輔助的教育手段,孩子有受到大人肯定、欣賞和表揚的心理需求,滿足這種需求,可以是一個擁抱,一句真心的讚揚,一件小禮物等,同樣能達到良好的效果。
孩子遲早要接觸到金錢,與其迴避倒不如早些培養孩子的金錢意識。為了避免孩子亂花錢或者太“貪”錢。家長應提早對孩子在金錢的認識上有正確的引導,幫助孩子建立正確的金錢觀。
因此,孩子勞動所得的錢不一定要直接給孩子,父母可以給孩子在銀行開一個戶,把錢都存在銀行裡,這樣既可以防止孩子亂花錢,以後積累起來也是一筆孩子的“財富”。這筆財富不僅僅是物質上的,也是一種勤勞儉樸的美德。從上面的故事來看,那本“獎罰簿”就相當於是一家紙上的銀行,裡面的錢怎麼支配需要家長做好消費引導,如獻愛心、買書、交自己的學費等,而不是“你自己的錢怎麼花都行”。要讓孩子知道,獎勵的這些錢是屬於他個人的,他雖然有權利決定這些錢的用途,但也不能亂花,可以先把錢存起來,以後再用到該用的地方,讓孩子從小學會理財。
最後願你孩子學習越來越好哦!考試都能穩坐第一哈!
-
4 # 周老師教語文
學生取得好成績,該不該用金錢去鼓勵呢?我認為獎勵的施動者應該是班主任,因為題目的賓語是“他們”。這個問題比較有意思,在正式回答前,我來說說我現在所教班級的班主任是怎麼做的吧。
我現在擔任兩個班的語文教學。其中一個班的班主任很擅長用金錢來激勵學生。每學期的四次大考(兩次月考,期中考試,期末考試),他都會以學生總成績進步的名次為標準,向學生髮放獎金。我以剛剛舉行的期中考試為例,他對前年級前80名的學生,各獎勵100元。進步獎則從170元到10元不等。這次獲獎的同學最高得到270元,最低得到10元。班主任一共為此支付了2820元。
當然,不是每個班主任都如此有“米”,但就這種方法,我與家長、學生都溝通交流過,他們普遍認為該方法很好。這次期中考試全班成績有較大進步也是一個力證。
學生很在意教師的評價,尤其是“獎金”評價
學生每天都在刷題中度過,本身就比較枯燥。教師的言語激勵,發個本子,筆什麼的,對現代學生,刺激不大,效果不明顯。但在班會課上,大張旗鼓地表彰,學生收穫到的,不僅僅是金錢,更多的還是老師的肯定與認可。
家長看見孩子的進步,看見孩子獲得“獎金”,也能感受到孩子的進步和班級的溫暖
如何保持“獎勵”的長效機制
肯定有網友會說,班主任每次付出這麼多,值得嗎?長此以往,班主任能堅持做下去嗎?上文說的班主任,就很好地解決了這個問題,因為,在“獎金”發出不久後,就有家長提出,讓班主任一人破費,不合適,最好大家捐點錢出來,建立一個獎勵基金。沒過兩個,所有家長每人在微信裡發了200元給家委會,一共受到1萬多元的捐款,保證了獎金能持續下去。
現代學生,用金錢獎勵他們,不失為一種好辦法。當然,也應引導學生,學習的事,還是需要自己多努力,不應一味追求“獎金”。
-
5 # 我高興18
謝邀。我見過最奇葩的父母對孩子考試成績按分數高低發獎金,分數越高獎金越多。還有的家長對孩子做家務也與勞務費掛鉤,拖地多少錢,洗碗多少錢都有具體標準。重償之下必有勇夫,看起來確能起到一些效果,可惜負作用不小,後遺症很大。首先扭曲了讀書學習的根本目的,做家務的初衷,變成為了多拿獎金而學習,結果高分低能。為了獲得勞務費幹家務,不給錢就叫不動。其次無形中培養出崎形的人際關係,私心膨脹,金錢至上,不利孩子健康成長,更不利孩子將來走進社會的發展。第三一旦學習成績不理想容易誘發不良現象,如作弊。萬一給的錢沒有不斷增加今天好使明天不好使。孩子是需要多鼓勵的,稱讚比指責好。但動不動就拿錢做籌碼既不可取也難滿足。
回覆列表
我覺得可以,這個簡直是解決了孩子厭學的世界級難題。
現在我覺得沒有必要把金錢看做吃人的魔鬼,現在的小孩誰不知道錢的重要性,完全可以給予現金獎勵,讓他們自己去買自己想要的東西。
孩子在讀書時候什麼最重要,不就是成績嘛,你去補課,請專家不就是為了提高成績?花一樣的錢,有一樣的效果,你會把這個錢給教育機構還是給自己的孩子?成績好了,能上更好的大學,能找更好的工作,是不是能賺更多的錢,有人說這樣的孩子會很勢力,如果你生活的問題都不能解決你還能在意別人的眼光嗎?
當然在這個過程中還是要注意方式方法,給多少,怎麼給還是很考驗家長智慧的,做得好能避免很多後遺症。
高中和大學都有很多獎學金,其實這是一個道理,就是獎勵你的,因為你很優秀,作為一種鼓勵,沒必要附加太多的含義進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