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鄭捕頭
-
2 # 覺來
50年代,河西區下瓦房的東南角瓊州道靠人民公園處,有好多無業的演員在那落地表演,記得有表演戲法快手劉,表演口技和雜耍的話梅張,數來寶的李傻子,都是下午4點多來。那時楊少華在軋鋼一廠上班,下班騎著腳踏車也來表演,為的是斂幾個錢補貼家用。後來西樓后街成立了建築工人俱樂部,楊少華就在那演出了。
-
3 # 天津往事
這個問題的答案必須是肯定的,楊少華從十幾歲就開始說相聲,雖然中間來天津當了一段時間工人,但一直沒離開相聲。
楊少華1932年生於北京,1944年,12歲時入啟明茶社,當檢場,打雜,老先生教楊少華,也就教一句兩句,真正學得“燻”。常連安讓楊少華管郭榮啟叫師父。郭先生問楊少華,你認識字嗎?你念念那廣告。楊少華說,不認識字,連你都不認識字我更不認識了。郭榮啟很生氣。
常寶霆、杜三寶都是郭先生的徒弟。常寶霆對楊少華說,咱把門戶掰扯清楚了。後來郭先生又樂意收楊少華了,楊少華就想,那就拜師吧。
楊少華從小跟姐姐長大,姐夫在天津要幹一個軋鋼廠,姐姐也去了天津。姐姐特別疼楊少華,1951年,19歲的楊少華也來到天津,進鋼廠當工人。此時常家都來天津了,楊少華與常寶霆等人總湊一塊聊天打麻將。常寶霆對楊少華說,你別扔下,你還說相聲吧。楊少華說我不行,我不會說。常寶霆說,你不會說?
楊少華還是愛相聲,幹別的不舒服。他去南開區相聲隊串門,跟管事的穆祥林說,有事給我佈一個(安排演出)。穆祥林說,今兒就演一個就行。結果楊少華說了一段相聲,南開區相聲隊的書記,就想讓楊少華來相聲隊。
楊少華有工作,本來不想過來,書記問他掙多少錢,他說掙65塊錢,書記說,我給你兩個65塊,120塊行不行。從這時候起,楊少華就去了南開區相聲隊。馬志存是刷漆的,演出時認識了楊少華,開始給楊少華量活。
到了七幾年,天津市曲藝團叫楊少華過去,馬三立讓楊少華給馬志明捧哏。捧哏、單口相聲、逗哏,反正說相聲這點兒事,楊少華都能劃拉下來。此時楊少華40歲。
關於以上這段故事,是本人2017年在天津楊家大院與楊老先生聊天時,老先生親口說的,有錄音為證。
(楊少華與孫子楊化然)
-
4 # 剛強204142387
是,只是沒紅。後到北京找師兄侯寶林,侯寶林在北京很紅,楊少華來後,就找馬三立,叫他帶帶楊少華,並一起登臺。從這以後,逐漸被大家認識並走紅。
-
5 # 曾經滄海睜眼看世界
大約二十多年前,在電視上看到一段相聲作品《枯木逢春》,是由中青年相聲演員趙偉洲和老演員楊少華搭檔說和的。逗哏演員趙偉洲說得好,但笑點卻都在捧哏演員楊少華那裡,看似不像是包袱的活他也能把觀眾逗笑,蔫兒巴嘰的捧活確實是他的一大風格,自然就受到大家的喜愛。
零零碎碎看到一些介紹楊少華的文字,得知他與趙偉洲的父親是世交,趙父生前曾拉著楊少華的手,拜託他帶一把兒子趙偉洲,楊少華沒有失信,與趙偉洲合作了好幾段相聲作品,儘管趙偉洲說得可圈可點,可出彩的總是楊少華。中青年時的楊少華鮮有名氣,他屬於那種大氣晚成的相聲演員。
資料顯示,楊少華1932年生於北京,12歲入啟明茶社打雜,這家茶社就是當時北京有名的相聲茶館,受到相聲的薰陶,時而有老先生教一句兩句。有人讓楊少華管郭榮啟叫師父,郭讓楊少華念段廣告,楊少華說:“不認識字,連你都不認識,我就更不認識了。”郭榮啟聽了很生氣。後來郭又樂意收楊少華了,楊少華說那就拜吧,但沒擺枝,算是郭口頭承認吧。
楊少華從小跟姐姐長大,1951年隨姐姐到天津進了扎鋼廠當工人。楊少華業餘時間說相聲,被南開區書記看中,到區文藝團體說相聲,工資也由65元漲到120元。七幾年天津曲藝團召楊少華進去,馬三立讓楊少華給馬志民捧哏,後來又給馬三立捧哏,還曾經給侯寶林、馬季、侯躍文等人捧過。
對相聲這門藝術,無論是逗、是捧、還是單口,楊少華都能劃拉。晚年與兒子楊義合說的相聲《肉爛在鍋裡》、《獲獎之後》等作品堪稱傑作。
-
6 # 曾經滄海睜眼看世界
大約二十多年前,在電視上看到一段相聲作品《枯木逢春》,是由中青年相聲演員趙偉洲和老演員楊少華搭檔說和的。逗哏演員趙偉洲說得好,但笑點卻都在捧哏演員楊少華那裡,看似不像是包袱的活他也能把觀眾逗笑,蔫兒巴嘰的捧活確實是他的一大風格,自然就受到大家的喜愛。
零零碎碎看到一些介紹楊少華的文字,得知他與趙偉洲的父親是世交,趙父生前曾拉著楊少華的手,拜託他帶一把兒子趙偉洲,楊少華沒有失信,與趙偉洲合作了好幾段相聲作品,儘管趙偉洲說得可圈可點,可出彩的總是楊少華。中青年時的楊少華鮮有名氣,他屬於那種大氣晚成的相聲演員。
資料顯示,楊少華1932年生於北京,12歲入啟明茶社打雜,這家茶社就是當時北京有名的相聲茶館,受到相聲的薰陶,時而有老先生教一句兩句。有人讓楊少華管郭榮啟叫師父,郭讓楊少華念段廣告,楊少華說:“不認識字,連你都不認識,我就更不認識了。”郭榮啟聽了很生氣。後來郭又樂意收楊少華了,楊少華說那就拜吧,但沒擺枝,算是郭口頭承認吧。
楊少華從小跟姐姐長大,1951年隨姐姐到天津進了扎鋼廠當工人。楊少華業餘時間說相聲,被南開區書記看中,到區文藝團體說相聲,工資也由65元漲到120元。七幾年天津曲藝團召楊少華進去,馬三立讓楊少華給馬志民捧哏,後來又給馬三立捧哏,還曾經給侯寶林、馬季、侯躍文等人捧過。
對相聲這門藝術,無論是逗、是捧、還是單口,楊少華都能劃拉。晚年與兒子楊義合說的相聲《肉爛在鍋裡》、《獲獎之後》等作品堪稱傑作。
回覆列表
我不知道提問者為什麼把時間卡到楊少華40歲的節點,我這裡的資訊是,他在1949年前曾在北京啟明茶社當學徒,而這家茶社是當時北京有名的相聲茶館。他20多歲進天津在鋼廠負責文藝宣傳,當時就參加業務相聲演出,不算專業相聲演員。
他後來調入天津南開區曲藝團,這時成為專業說相聲的,但當時到沒到40歲,我不太清楚。這不那麼重要吧?70年代末楊少華為馬志明捧哏,後來調入天津曲藝團,到80年代又為馬三立捧哏。
他真正廣為人知是90年代,他和趙偉洲合說了一段《枯木逢春》,開始捧哏演員使蔫包袱的獨特手法。這也讓楊少華老來走紅,後來又和趙偉洲合作過多個作品。
最早聽這段相聲時我正讀初中,對於楊少華那種壞壞的表演方式很是欣賞,整個相聲幾乎所有的包袱兒都來自他那裡,看似順口答應順手拈來,不刻意逗笑,又非常貼合實際,真是讓人耳目一新。他後來的表演大多沿襲這種方式。
再後來他的兒子楊議走上舞臺,他又為兒子捧哏,《肉爛在鍋裡》、《獲獎之後》都很有意思,適合倆人表演。
楊少華的經歷可以給很多演員以啟示。年富力強的時候沒有特別突出的表現,似乎這輩子就要默默無聞下去,到幾乎晚年忽然找到適合自己的對路的表演方式,又遇到好的作品,一下子就被觀眾認可。
前兩年因有事諮詢,曾跟楊老透過一次電話,電話裡他咳嗽了好幾聲,客氣中帶著歉意,因為不太瞭解沒能回答我的問題。掛電話前我問您身體怎麼樣,他說你沒聽出我在咳嗽嗎?
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