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笑搞

    你可以報考一個法律顧問師。更重要的是應該畢業後繼續進修,爭取拿到研究生的學位,這樣在單位中才是確實的競爭力,現在的證書很多都已經失去其獲得的價值,主要還是以你的實操能力為主

    在大二的時候就要決定自己的目標了。要麼考研,要麼工作。如果工作的話,那麼最好把司考過了(首要任務!!!!)。英語四級過了再過六級。計算機二級證是必須得有一個的。其他的證能拿的當然不要放棄,全都拿上吧!然後是想考研的話,那麼就趕緊開始準備考研吧。

    這個不用我說吧,作為一個法學的學生應該知道考研要做些什麼的。當然考研不是說 就可以不過司考了。如果覺得自己能行的話,最好還是把司考過了。司考大概在九月多,考研大概在一月。兩者不衝突。司考的準備也可以當做是考研的準備。當然與此同時還應該多看看關於法學的著作

  • 2 # 天涯風沙

    法學是一個專業性很強的專業,法學專業學生在校期間如何為自己“鍍金”,我有以下幾點建議。

    1、為法律職業做好準備。透過司法考試,這是從事法律職業必須的。按照中國現在的要求,本科大四時,初次具備參考資格。所以在這之前應該打好基礎,爭取一次考過。2018年司法考試將改革為法律職業資格考試,到時非法本參考資格可能會被取消,但對法學專業的來說,不會有影響,只是換了個名稱而已。

    2、準備考研。如果只是本科專業,對於法律職業來說還不是很好,如果再深造法學碩士、法學博士,那就更好了。例如你要請律師代理訴訟,一個法學本科,一個法學碩士、一個法學博士,你更願意請誰?考法學研究生可考慮法學類專業性大學(如中國政法、西南政法這類)或者實力強的綜合性大學(北大、清華、人民大學這類)。

    3、多學習先進的法學理論。目前本科階段的法學教育,還相對基礎。例如對於一些爭議性的東西,多采用通說,而在通說之外實際上還有不同的理論,甚至有一些很先進的理論,只不過不太適用現階段的司法實踐,所以未被通說接受。這種現象在刑法學領域尤為突出。多學習這些先進理論,無論對考研、法律職業、還是從事法學理論研究,都有很好的幫助作用。

  • 3 # 萌託號

    萌長:法學專業又是在校要遇上一個案例不容易,為“鍍金”:有一條路就是磨出幾篇有水平的論文,不求有很了得的閱讀量,但求論文精練,涉及面寬些,今後要提高的基礎寬泛些。本人不瞭解這方面的情況,如有新的悟得再說。

  • 4 # 高考家長圈

    提起法學專業,你可能知道它是文科生報考的經久不衰的熱門專業,也可能想起港劇和美劇中那些法律精英在法庭上高談闊論、指點江山的氣派模樣。大熱電視劇《何以笙簫默》中動輒幾千萬的經濟類官司就是由法學專業出身的何以琛來完成,由此引發新一輪報考熱潮。

    但與此同時,法學在麥克斯研究院公佈的《2016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中連續三年成為就業率最低的專業,還有網友調侃:除了極其難學和低價效比,這個專業還是挺不錯的。另外,學好了就是何以琛!學不好那就是張益達!對於法學專業的評價可謂是參差不齊,那法學專業到底學什麼?什麼樣的學生適合報考?未來的發展前景如何?走進它,你就會明白!

    Part1:專業內容☞包容度很大,與多個學科都有交集

    法學是二級學科法學類0301之下的一個專業,程式碼為030101K,屬於國家控制布點專業。從法學院本科學生的課表來看包括:法理學、憲法、民法、刑法、中國法制史、商法、智慧財產權法、經濟法、民事訴訟法、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刑事訴訟法、國際法、國際私法、國際經濟法14門核心課程。

    一般來說,民法、刑法、訴訟法被認為是法學當中重要的基礎課,而商法、經濟法、國際法、智慧財產權法當中的具體知識往往跟實務結合得更加緊密,是很多法學院畢業生在進入就業市場後需要經常接觸的領域。透過系統的學習,掌握法律語言,以此來了解法學的形式,法學的研究方法,法學在現實生活中如何運用和發揮效力的。

    其實,這個專業的課程和很多學科都有聯絡:比如法制史跟歷史關聯;法理學與哲學相連;學習憲法和行政法要懂政治學;商法、經濟法要涉獵經濟學的知識。法學專業本身是一門顯學,與多個學科都有交集,是包容度很大的一門學科。河北工業大學法學畢業的杜同學說道:法律知識在現實生活中很重要,她身邊的朋友都會向她諮詢一些法律問題。

    正因為法律知識在現實生活中應用廣泛,法學本身與多個學科有聯絡,所以知乎網友“吳司令”建議道:法學專業的學生要多讀課外書,擴充各方面知識。它是社會科學,不是孤立存在的,法律人要懂很多的社會知識,才能處理各種社會問題。

    ☞要學好法學,才不是背背背那麼簡單

    想必大家都會有這樣一個印象吧——法學院的學生幾乎要整本整本地去背書。一位財經類大學法學專業畢業的學生說道:無論是每學期的期末考試還是最後的司法考試,自己都是把課本、資料什麼的整本整本的背下來。每次考完,看到法條真心有想吐的感覺。

    對於剛剛進入一個全新學科的學生來說,透過大量記誦來了解基本的知識和原理是必不可少的,在文史哲和社會科學當中尤其明顯。無論任何學科的學習,背誦都是基本功,而具備較強記誦能力,往往能更快地瞭解這門學科。對於法學院的學生來說,常用法條、法律概念由於經常使用,必須熟記於心,而分析具體案例時,往往需要對法條進行查閱以達到更細緻的分析,才能熟能生巧。

    但事實上,想要學好它光靠背誦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很好的邏輯分析能力。一些法學概念往往和現實生活中的觀念有一定差距,在學習中較強的抽象思維能力可以快速地理解制度和法律規定。 而在法律實務工作,需要從錯綜複雜的現象和事實當中分離出法律要件,進行縝密地邏輯推理,很多時候還要全面考慮多種因素和不同的情況。法學專業作為一個對數學要求不高的學科,對邏輯思維能力卻有很高的要求。

    ☞文理兼收,各個學校專業方向側重不一

    法學專業本科階段是不分方向的。目前包括很多名校法學院在內,本科招生時都按照法學一級學科進行招生。但不同學校的培養側重點各有區別。

    比如中國政法大學較側重法律史、訴訟法的學習,專業學科劃分精細,注意強化法律的“職業性特徵”;北京大學法學院注重法理學、憲法與行政法、經濟法、刑法的學習,本科生培養理論與應用並重;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法學院更偏重國家法的學習;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發揮財經和政法兩大優勢,在法學學科中融入了財經類課程。

    新浪教育提醒大家在報考時一定要提前瞭解好學校的教學重點與自己的偏好是否吻合。

    雖然學校的側重點各有不同,但在目前設定法學專業的院校中,有的是專門的法學院,如中國政法大學、西南政法大學、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等;這類學校學科劃分較細,專業化程度高,可以接受到比較系統的學習;有的是綜合性大學裡的法律系或法學院,如北京大學法學院、華人民大學法學院等;這類學校的特色在於可以發揮多學科優勢,可以跨學科選課,能夠建立廣博的知識體系。

    一位已經工作了十年的李律師說道:“在招聘方面,相比於單純學法學的,更傾向於除了、法律外,還能掌握財務或者國際貿易的複合性人才。因為法律運用要建立在對其他行業熟悉的基礎上。見識各個專業的人,瞭解各類知識,不要以為這是一句空話,步入社會就會知道專業之外的談資有多麼重要。”所以新浪教育建議大家,在學有餘力的情況下,可以輔修第二專業。

    Part2:就業前景☞重要的事情說三遍,司法考試很重要!

    法學連續三年成為就業率最低的專業。但低就業率就一定找不著工作嗎?事實上,法學的就業路徑是非常清楚的。最典型的如檢法機關的公務員,訴訟或非訴律師,企業的法務人員等。此外和專業次相關的工作崗位還有涉及法律與合規工作的券商投行部、證券交易所、證監會等金融相關機構,以及其他政府機關等。

    據中國政法大學統計,近3年該校畢業生考研平均升學率約25%,大多數學生被國內著名高校和研究機構錄取;40%畢業生到黨政機關就業;30%左右到國企工作;到高校、教學、科研等事業單位就業的學生也佔一定比例。

    但是想要從事律師、初任法官、初任檢察官、公證員等職業的畢業生,都需要參加國家司法考試。中國司法部網站公佈了2002—2015年司考的透過率,2009年透過率最高才達到35%,而2015年透過率為10%左右,司法考試的難度可見一斑。

    雖然難過,但是司法考試非常重要,它是你進入法律行業必備的敲門磚,過了司考可以去律師事務所工作,實習一段時間後可以申請律師執照,同時進法院和檢查院的機率要大的多,而且有成為檢查官和法官的希望。如果過不了司法考試一切無從談起。

    一位透過省公務員考試供職於基層法院立案庭的吳先生建議道:“一定要透過司法考試,這是以後安身立命的一塊磚。最好一次性透過,否則對你個人的職業規劃會有影響。”

    雖然有這麼多的職業選擇,法學的就業率仍然最低。一位法學專業已經畢業的杜同學分析道:除去擴招使得畢業生數量供過於求之外,這個行業剛開始給律師的薪酬太低,許多人為了生存而放棄了從事律師,就業就成了問題。而低就業率的現狀會導致許多學生在報志願時避開這個專業,造成了國內越來越緊縮的法律行情,以此惡性迴圈。

    ☞直接就業,本科畢業生起薪較低

    李律師現在是一家律師事務所的創始人,據他透露,北京地區律師助理的工資大約在3000元左右,條件差一些的可能在2000元左右,大型公司能夠達到5000元。來自天津的張同學在律所當助理,月薪只有不到2000,而同學在上海的一家小型的律所當助理,月薪4000。

    即使擁有碩士學歷的法學生,薪資待遇也不太樂觀。南開法學碩士,在深圳律師事務所做助理律師的徐同學每月的工資在5000—6000,3-5年之後薪酬預計在8000——10000元。

    知乎網友“汣是我”提到:在廣州以工作5年為限,法官薪資大約在5000—8000的水平,現在準備升助審,待遇不算十分高。

    像法院、檢察院之類的體制內的工作,對於學歷要求較高,一些發達一線城市要求國內名校碩士畢業、甚至要有留學背景。武漢大學碩士畢業、現在江浙地區基層法院做助理審判員的李同學說道:自己每月的薪酬不到6000,同學在檢察院,試用期4000,轉正後6000。

    在北京司法局工作的侯同學每月工資在5000左右,同學在遼寧的地方法院,每月3000多。一位來自石家莊鐵道大學法學專業的畢業生考上了公務員,每月工資3000多。總體來說,對於體制內的工作,南方比北方薪酬高,沿海發達城市比內陸地區高。

    公司法務對於女生來說是一個比較好的選擇,因為相對於高強度的律師行業來說,公司法務相對而言壓力要小,如果能進入一家法務部門較強的企業,也是一個很好的選擇。河工大學法學系的陳同學畢業已經兩年,進入北京一家科技公司,每月薪酬為6000—7000,企業法務的薪資水平取決於行業和公司經營狀況。科技網路類及網際網路類公司給出的薪酬較高。

    知乎網友“汣是我”透露:某旅遊公司開出的條件是8k+,某大型網際網路是10k+,如果條件優秀的可以到15k以上。所以大部分的畢業生順應潮流,去了網際網路公司做法務。

    介於本科畢業後較低的薪資,也有很多同學選擇了考研。據河工大杜同學透露,他們班有一半同學考研,另一部分同學選擇考公務員,兩者都考不上才去找工作,其中也是公司法務居多。湖南大學的張同學說道:“法學這個專業是需要深造的專業,讀到越高層越有前途,所以我們班大部分考研了,考的比較好,全班29個同學,有13個在讀研究生,其中4個是保送的研究生。”

    而知乎網友“人世行者”說道:班裡同學畢業後只有兩三個做律師的,因為本科生做律師起步難一點,所以大家比較謹慎,先去法檢部門或者考完研究生再進律所,大部分人考了公務員或是打算考試進省內各地的法檢系統。

    ☞冰火兩重天,律師薪水參差不齊

    法學專業畢業的學生比較熱門的職業選擇就是律師。知乎使用者“ryan van”2016年10月底正式結束了為期一年多的實習律師生涯拿到律師證,已經執業約半年,目前業務主攻刑事和經濟合同糾紛,他透露:與兩年前的“法務專員”相比,首先收入翻了好幾倍,但是應酬極多,接觸到的新鮮事物也不少,十分鍛鍊能力,但是壓力大、加班多、出差頻繁也真的不是說說而已。

    而武大法學碩士畢業、有出國留學經歷、現在在上海律師事務所做非訴訟律師的張先生,每月薪酬在10000—15000,3-5年後預計年薪可以達到30萬—50萬元。

    同樣是從事律師行業,為什麼有的人拿到了高薪,而有的人月薪只有三四千。知乎使用者“Raymond Wang”透露:決定律師收入的因素,除了學歷、外語能力、律所檔次和機制、城市、人脈、勤奮程度外,歸根結底還在客戶上。

    律師如果能夠拉到大客戶,或者其小客戶長成了大客戶,幾乎都會變成合夥人。有很多大客戶的合夥人,會成為律師中收入最高的那部分。因此要說律師收入差距的主要因素,還是在特定客戶群中的影響力,金融、房地產、智慧財產權、訴訟這些業務都都特別明顯,薪酬會比較高。

    ☞內向的人適合從事律師行業嗎?

    有人說律師是跟人打交道,內向不愛說話的人一定不適合做律師。事實上,內向的人可以從事律師,但會遇到瓶頸。律師是屬於服務業。

    當然,內向不代表不善溝通,溝通是一種能力,與性格無關。如果打算從事律師行業,就不可避免地要和人溝通——甚至在有的崗位,主要的工作內容就是溝通。所以,如果難以從他人處獲得有效資訊,那就真的需要鍛鍊。

    無論是訴訟律師還是非訴律師,交流能力都是非常關鍵的能力,甚至比法律分析能力還重要。性格過於內向的人,往往喜歡悶頭幹活,但是和客戶、同事溝通的不充分、不順暢,容易出現一些問題。如果性格比較內向又對法學專業比較感興趣的同學可以適當鍛鍊一下自己與人溝通的能力。

     Part3:報考建議☞什麼樣的學生適合報考?

    張勳老師提到從法學專業的特性來看,長於邏輯思辨,口頭表達能力強,溝通能力較強的考生,較為適合法學專業,從長遠發展來看,法學專業的學習是需要時間做沉澱的,期望一下子成功,出人投地,不大可能。這就需要考生選擇法學專業前,有一定的興趣,只有熱愛這個專業,才能學好這個專業。

    此外,報考法學類專業也有身體條件要求。報志願時,考生要對照體檢意見和高等院校的招生章程中對身體條件的特殊要求,避開限報專業報考。根據《普通高等學校招生體檢工作指導意見》,一眼失明,另一眼矯正到4.8,鏡片度數大於400度的;兩耳聽力均在3米以內,或一耳聽力在5米另一耳全聾的;嗅覺遲鈍、口吃、步態異常、駝背,面部疤痕、血管瘤、黑色素痣、白癜風的考生不宜就讀法學專業。

    除此之外,新浪教育也提醒大家:關於法學,是典型的先苦後甜的長線專業。畢業前幾年要經受各種痛苦,要背最厚的書,參加最難的考試,忍受最低的就業率。如果沒有堅定的決心,不要輕易進入。

    ☞不同層次的院校推薦

    張勳老師建議,不同層次的考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層次進行選擇。對於達到重點大學分數線的考生來說,首選院校主要是“五院四系”即:中國政法大學、西南政法大學、華東政法大學、中南政法大學、西北政法大學,或是“四系”北京大學法律系、華人民大學法律系、武漢大學法律系、吉林大學法律系。

    針對分數達到普通一本批次控制線的考生,張勳老師推薦吉林大學、南京大學、南開大學、四川大學、南京師範大學、中山大學、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等都是比較不錯的選擇。

    針對分數達到普通二本批次控制線的考生,張勳老師建議地方的綜合院校,比如河北大學、上海大學、東北師範大學、蘭州大學等可以嘗試報考。

    此外,由中國科學評價研究中心(RCCSE)和武漢大學中國教育質量評價中心聯合中國科教評價網推出《2016年中國大學及學科專業評價報告》中釋出的2016-2017年法學類大學排名也可作為參考。(如下圖)

    當然,排名都是相對的,依據的參照標準不同,同一高校的排名也會有所差異,以上僅供大家報考志願時參考。有意願報考的考生及家長還是要結合考生成績和自身興趣,充分了解各院校的培養側重點,最後再做出選擇。

    ☞建議學校的選擇以發達城市名校優先,儘量早做規劃

    其實法學專業並不是網友眼中的“低價效比”的專業,這個學科的就業對口度較強並呈現出明顯的市場導向。對比其他熱門的專業大類,其對口度和市場性可能僅次於經管金融類專業和計算機軟體工程類的專業。是一個典型的勝者通吃的長線專業,對畢業生整體素質要求較高。在畢業的前幾年幾乎看不到任何回報,相反還要忍受極低的薪酬。但是如果積累了豐富的實習經驗、在律師界摸爬滾打積累了案源,在薪酬上還是比較樂觀的。

    所以對法學有極大興趣的同學報考學校應以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沿海非常發達的城市為主,迅速透過司法考試,這樣可以保留眼界和一定的先進理念,對以後的職業發展很有幫助。如果成績達不到一線城市的院校,也要報考至少二線城市的綜合類院校,見識各類的人、多積累知識。

    許多法學專業畢業生給出的建議都是法學專業的同學要儘量早作規劃,可以利用大二的寒暑假和大四的空餘時間多去實習,法院、檢察院、律所、公司都可以去實習一兩個月,對這些行業有個大致的瞭解之後,自己本身也會有相對合理的判斷。

    一位已經工作了的法學專業畢業生說道:“法學的世界裡,光明的一面我們會看到,黑暗的一面也不會錯過。四年後你會覺得自己比別人更深刻的認識了這個複雜的社會。”事實上,這個專業是一個歡迎情懷的學科,因為它關乎社會公平正義,但又不適合只有情懷的人來報考,必須要有堅定的信心和勇氣來面對路上的各種磨難。

    其實,任何一個行業都是如此,唯有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向目標邁進,才能擁有美好的明天!

    以上是解密大學專業第10期的內容,接下來各大專業解讀陸續呈現中,敬請關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2.1功放板要配什麼樣喇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