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奕辰視界
-
2 # HMSVICTORY
在戰國四公子中,我認為魏國的信陵君最強。信陵君(魏無忌),魏國公子,魏安釐王的異母弟。公元前276年,被封於信陵(河南寧陵縣),故稱信陵君。信陵君延攬食客,養士數千人,自成勢力。魏無忌禮賢下士、急人之困,曾在軍事上兩度擊敗秦軍,分別挽救了趙國和魏國危局。但屢遭魏安釐王猜忌而未能予以重任。前243年,魏無忌因傷於酒色而死。
信陵君(魏無忌)畫像信陵君(魏無忌)雕像竊符救趙 -
3 # 東東歷史
這個當然是信陵君啦。劉邦都很喜歡信陵君。
四公子總評
從才能來看,
信陵君 > 平原君 > 春申君 > 孟嘗君
如果春申君沒有後面那個偷樑換柱的事情,最後導致身敗名裂,個人覺得才能不弱於信陵君,但是最後玩大了。姑且排名靠後一點。
從門客的牛逼程度來看
信陵君 > 平原君 >孟嘗君 > 春申君
春申君最後就是被門客害死的,理應排名墊底。
四公子出身
信陵君 = 平原君 >孟嘗君> 春申君
四公子在當代的名氣
羋月傳之前:
孟嘗君> 信陵君 > 平原君 >春申君
羋月傳之後:
春申君>孟嘗君> 信陵君 > 平原君
四公子的人品:
信陵君 > 平原君 >春申君>孟嘗君
原因:信陵君能夠不問出身,選賢任能,真正為國為民。平原君雖沒做啥錯事,但是公子氣太重,春申君雖然晚節不保,但是沒有做與國不利的事情。至於孟嘗君嗎,還串通魏國進攻過齊國,這種大氣節都沒有,就排名墊底吧。
-
4 # 父母年代記憶
戰國四公子是太史公在《史記》中的提法,《史記》在各個篇目中都提過這麼一段話
近世延陵、孟嘗、春申、平原、信陵之徒,皆因王者親屬,藉於有土卿相之富厚,招天下賢者,顯名諸侯,不可謂不賢者矣。這樣一來,後人遵從太史公的提法,就將此四人稱為戰國四公子。
1、
在讀完四位公子列傳,我們不妨思考一個點,就是無論戰國四公子賢明也好,不賢明也罷,結果我們都很瞭解,就是戰國四公子都沒有達成一個目標。就是養士挽救國家,最後六國都被秦國所滅。這樣一來戰國四公子就要大打折扣,這四個人加起來養士不下萬人,這麼多人,怎麼就沒有完成這個使命呢?
講戰國四公子,彷彿在講四個人,這是我們固有的認知。所以有人講魏國為什麼會衰落啊,就是不用信陵君。彷彿用了信陵君,事情都解決了,真的是這樣嗎?
我們先拋開四位公子的能力不談,談什麼?那就是他們身上最突出的特點,養士。四人的門客加起來超過萬人,怎麼就出現不了幾個定國安邦之才呢。後來的呂不韋多少還貢獻出了一個李斯呢。
所以我們怎麼看這個問題?我們不妨把信陵君作為解剖的小麻雀,好好打量這個最賢能的公子。
2、
信陵君,魏華人,看過前面文章的人,都知道這一點。那麼魏國的衰落跟人才的直接流失是很有關係的。我們熟知的商鞅、張儀、范雎、孫臏、吳起、尉繚等等,這些都是屬於富國強兵的人才流失,我們不免疑問,魏國整個是秦國的“神助攻”啊。
但是翻開魏國的歷史,並不是這樣。魏國原來是晉國的一部分,周威烈王23年(公元前403年),韓趙魏三家,被周威烈王冊封為諸侯,史稱三家分晉。那麼韓趙魏三家誰的實力最強呢?趙國。而魏國屬於中下層,為什麼呢?
從圖上可以看出來,魏國處於韓、趙的夾縫之中,無法擴充套件領土。並且處於四戰之地,這樣一來魏國的發展岌岌可危。但是至少,當時的魏國還沒有面對虎狼之秦。儘管是這樣不利的戰略環境,但是魏國卻成為了戰國首強。依靠什麼?人才。魏國成也人才,敗也人才。當時魏國的人才濟濟,據《史記·魏世家》記載
1、西河之守(吳起),臣之所進也。君內以鄴為憂,臣進西門豹。君謀欲伐中山,臣進樂羊。中山以拔,無使守之,臣進先生(李克)。君之子無傅,臣進屈侯鮒。2、是以東得卜子夏、田子方、段幹木。那麼為什麼同樣一個魏國,一個能有這麼多人才,一個卻人才凋零呢。那麼魏國的衰落,大概有三種可能性。
1、魏國衰落,其他國家增強
2、魏國衰落,其他國家沒有增強
3、魏國不變,但是其他國家增強
那麼第二種可能性基本可以排斥,而第一種、第二種到底哪個比較靠譜呢?我們從邏輯上可以複習出,第三種可能性,不可能出現。好,那麼魏國衰落的歷史,就是其他國家增強的歷史,特別是秦國的增強的歷史。
首先我們看魏國怎麼強大的?魏國強大有兩個原因
1、重用人才
2、李悝變法
我們先不管魏國怎麼變法,我們就看最關心的問題,他怎麼招攬人才?
魏國初期招攬人才,由誰主導呢?魏文侯。
魏文侯怎麼招攬人才,說穿了跟他的後代魏公子一樣,禮賢下士。但是不一樣的是,
1、人才數量沒有信陵君那麼多
2、人才具有互相舉薦的機制
那麼魏華人才流失的原因就找到了呢?我們再看魏文侯手底下的人和魏公子手底下的人
魏文侯手底有吳起、西門豹、樂羊、李克、屈侯鮒、卜子夏、田子方、段幹木。前面5個人屬於具體功用的人才,後面三位屬於學者型人才。我們可以看出儘管只有這幾位,但是武有吳起、樂羊,文有西門豹、李克、屈侯鮒。最後還有卜子夏、田子方、段幹木可以作為魏文侯的老師,可以講這種人才配置是十分合理的。
相對應的信陵君的人才配置,與魏文侯就相差甚遠。
並且魏文侯的人才中有很多戰略性人才。什麼叫戰略性人才?就是在國家的發展,在戰略怎麼打仗才能對魏國最有利,有獨到見解的人才。
魏文侯以後,魏國就是因為缺少這種人才,導致魏國的戰爭吃力不討好。
但是我們就要問了,那麼魏公子為什麼就沒有這種人才呢?
3、
原因就是君主掣肘。比如魏王對信陵君的態度,我們是知道的。那麼原因就是這麼簡單嗎?如果君主不掣肘,人才就能有嗎?那麼我們就找一個反例看。在戰國四公子裡,春申君是唯一一個被大王信任的人。
從楚考烈王做大王第一年,他就是國相,一直做到楚考烈王死。但是我們看春申君的表現
據《史記·春申君列傳》記載
楚考烈王以咎春申君,春申君以此益疏。何以保相印江東之封乎?這段史料我們讀過,我們注意這段話裡的幾個詞。這幾個詞很重要嗎?我們想盡管楚王十分信任春申君,但是
其一春申君畢竟是臣子
其二我們看春申君想的是什麼?不是富國強兵,而是保住封地。
為什麼要保住封地?封地是分封制下的遺留產物,土地所有者對這塊土地是有稅收,徵兵的權利的。
我們再看一段史料,據《戰國策》記載
今夫齊,亦君之水也,君長有齊陰,奚以薛為?夫齊,雖隆薛之城於天,猶之無益也。這段就是大名鼎鼎的海大魚的故事,我們也講過。但是我們仔細想,無論是田嬰修薛邑還是在齊國專權,這都說明君主和臣子並不是一條心。那麼為什麼君主和臣子不是一條心呢?
4、
原因就在於,這段話
是時齊有孟嘗君,趙有平原君,魏有信陵君,方爭下士,招致賓客,以相傾奪,輔國持權。這後半的話是不是史實我們暫且不管,但是他確實說明了君主和臣子的心態。君主認為手底下這幫人養了一大推門客不是為了國家好,而是為了專權(孟嘗君對田嬰一番話可以為證)。而公子們認為反正君主不信任我,就算君主信任我,經營自己的封地,專權是自己獲得好處(虞卿對春申君一番話可以為證)。
所以為什麼很多人對信陵君評價那麼高?因為信陵君是真心為國,但是這個邏輯的駭人之處就是無論你是不是真心為國,你都逃不出這個邏輯。
那麼這個邏輯怎麼形成的呢?原因就在於時勢二字。戰國是一個什麼時代?大變革的時代,一個重要的變化在於,所有制度開始向中央集權制轉變,這樣一來君主權力加大。君主權力加大,這就導致君主的位置的穩定性減弱。而戰國還殘留分封制,這樣而來交織的關係就加劇了君主的不安穩性。
據《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記載
且王舉君而相趙者,非以君之智慧為趙國無有也。割東武城而封君者,非以君為有功也,而以華人無勳,乃以君為親戚故也這段我們也讀過,像這種親戚的詞彙就表現出血緣關係對政權的依存。
那麼君主是這麼認為的,臣下也是這麼認為的,而其中的人只能這樣向前推進。所以選上了的人才其實只聽命於公子一個人,根本不聽魏王的。不然候贏就不會出計策偷出虎符。
所以戰國四公子只能在變法程度不完善,仍然有封邑去支撐門客的花銷用度(孟嘗君叫馮驩去收債一事可以為證)的這個特殊階段的產物。
所以中央集權制下的分封體制的人才選拔,必然出問題。
5、
那麼為什麼秦國能夠成功收攬人才。因為秦國的招攬人才方式和魏文侯的招攬方式,如出一轍。
賓客群臣有能出奇計強秦者,吾且尊官,與之分土。這是戰國時期,秦孝公最先開始招攬人才。首先招攬人才的主體是君主,這種招攬方式被稱為客卿,客卿能夠在戰國時期最大程度上避免上文所說的邏輯的出現。
這樣一來,我們就可以知道為什麼四大公子手底下沒有真正的人才,原因在於他們根本就不想挖掘人才,真正的人才都是舉薦上去的。那麼為什麼他們不想挖掘人才?因為首先想的是擴大自己的私利(信陵君的私家間諜可以作證),那麼是人多見效快還是有幾個定國安邦的人才見效快啊。那當然是人多,既可以宣揚自己的美名,又可以組成一個門客集團。而真正的人才壓根就不會來到這裡。而且公子們的選材方式僅僅作為選拔人才的補充方式。為什麼呢?
國家體制僵化,那麼公子們的選拔方式是作為體制外的選拔。這就註定了大量低端人才的進入,高階人才的流出。因為高階人才不可能有更高的階梯給他們爬,留下來的只能是低端人才。
-
5 # 玉潤萬古
戰國四公子指的是戰國時代末期的魏國的信陵君魏無忌、趙國的平原君趙勝、楚國的春申君黃歇、齊國的孟嘗君田文,在人才輩出的戰國這四人的出現可以說帶來了不少的亮點,戰國四公子中誰更加厲害一點呢?
戰國四公子排名: 一、信陵君魏無忌魏無忌,號信陵君,戰國四君子之首,魏國第六個國君魏安釐王魏圉的異母弟,由他彙集手下門客思想言論編纂成《魏公子兵法》。魏無忌處於魏國走向衰落之時,魏國自梁惠王魏罃時的馬陵慘敗後,國勢衰落,江河日下,而西鄰秦國經商鞅變法、張儀略地,在列國中突起,有兼併六國之勢,沒有一個國家敢真正抗禦秦國,魏國毗鄰秦國,受秦害較深。他效仿孟嘗君田文、平原君趙勝的輔政方法,延攬食客,養士數千人,自成勢力。他禮賢下士、急人之困,曾在軍事上兩度擊敗秦軍,分別挽救了趙國和魏國危局。但屢遭魏安釐王猜忌而未能予以重任。為離間信陵君和魏王的關係,秦王派人持金萬斤到魏國行賄,找到晉鄙的門客,叫他們詆譭信陵君。秦王又幾次派人假意祝賀信陵君,問他是否已經做了魏王。魏王因聽信讒言,心生疑竇。信陵君則推說有病,日夜以酒色自娛。如此四年,被魏王賜予鴆酒毒死。 二、平原君趙勝趙勝,戰國四公子之一,趙國貴族。趙武靈王之子,惠文王之弟。因賢能而聞名。封於東武,號平原君。他禮賢下士,門下食客至數千人,和朋友關係處理的很好。但不注意禮貌對待平民,後在一名門客的指導下和平民搞好了關係,威名大震。初為趙惠文王之相,趙惠文王死後,又為趙孝成王之相。趙孝成王七年,秦軍進圍趙都邯鄲,趙王派平原君向魏和楚求援。九年,食客毛遂自告奮勇,同平原君去楚國求援,說服了楚王,派春申君率軍救趙。此即“毛遂自薦”。援軍到來之前,邯鄲城內兵困糧盡,平原君盡散家財,發動士兵堅守城池。直到楚軍和魏信陵君援兵趕到,解邯鄲之圍。趙平原君雖立大功,卻不向趙王請封。有一次和秦昭王喝酒,秦昭王想讓他殺他的好友魏相魏齊,但他卻厲聲拒絕了。趙孝成王十五年卒。武安君記敘:“至於平原君之屬,皆令妻妾補縫於行伍之間。臣人一心,上下同力,猶勾踐困於會稽之時也。” 三、春申君黃歇春申君,名黃歇,為戰國時期楚國公室大臣,曾任楚相。黃歇遊學博聞,善辯。楚考烈王元年,以黃歇為相,封為春申君。春申君明智忠信,寬厚愛人,以禮賢下士、招致賓客、輔佐治國而聞於世。楚襄王時,秦昭襄王派大將白起帶兵打敗南韓和魏國後,聯合韓、魏兩國共同討伐楚國,形勢危急,楚襄王派能言善辯的春申君出使秦國,說服秦昭襄王退兵。楚襄王病重,春申君設計使留在秦國作為人質的楚太子熊完逃回楚國即位,即楚考烈王。楚考烈王任他為相。在秦軍圍攻邯鄲時,春申君帶兵救援。後又為楚北伐滅魯。當時楚考烈王無子,春申君以此為憂。後來,春申君娶趙人李園之妹。李園之妹有身孕後,獻於楚考烈王,生子被立為太子,而李園之妹被立為王后。李園因此逐漸掌握大權,蓄養死士,欲殺春申君。考烈王病死後,李園令人埋伏於棘門之內,殺死春申君及其全家。 四、孟嘗君田文孟嘗君,媯姓,田氏,名文,中國戰國四公子之一,齊國宗室大臣。其父靖郭君田嬰是齊威王么兒、齊宣王的異母弟弟,曾於齊威王時擔任軍隊要職,於齊宣王時擔任宰相,封於薛,權傾一時。田嬰死後,田文繼位於薛,是為孟嘗君。孟嘗君以廣招賓客,食客三千聞名,同時也是權傾一時,孟嘗君死後,葬於薛國東北內隅,與其父親的墓冢東西排列,為古薛“四門八堌堆”之中兩大堌堆。戰國四公子誰最厲害? 信陵君魏無忌位列四公子之首,其能力也都在其他三位之上,除了個人品質上的無可挑剔之外,為了拯救趙國蒼生甘願接受客死他鄉的結果,說明此人忠肝義膽,尤其是在魏國國君猶豫不決時,明白趙國一旦滅亡,魏國也將活不長的道理,表明了信陵君長遠的戰略眼光,此外還有冷靜沉著,善於用人等特點,也都給他加了不少分。 在個人能力上,春申君可以和信陵君相媲美,尤其是在春申君成為楚國的令尹後,整個國家的實力開始走向強盛,雖然“毛遂自薦”掩蓋了春申君在支援趙國上的作用,但是其戰略眼光還是值得稱讚的也許是在楚國丞相的位置上呆的太久了,或者說是對權力的貪戀。想要和呂不韋一樣給大王戴綠帽子的他,最終被門下的李園給陰死了。 提到孟嘗君,自然會想到他那三千人的門下食客,不過,能養活這平時不幹事的三千人,我們首先得佩服孟嘗君的有錢任性。總的來說,孟嘗君沒有幹出值得一提的大事。就對待齊國的內政事務上,孟嘗君還是比較看重個人私利。在整個戰國曆史上,趙國一直是能夠和秦國相提並論的強國。不過平原君的才能不僅不如功績赫赫的信陵君和春申君,也比不上平庸的孟嘗君。在上黨之爭中,平原君的目光短淺充分暴露。而讓毛遂自薦,也表明自己之前沒有知人善用。而且老好人的他,在執政趙國的過程中,政治軍事全面無能,促使趙國一步一步走向衰敗。
-
6 # 小王愛歷史
戰國四公子指魏無忌、趙勝、黃歇、田文。
中國戰國時代末期,秦國越來越強大,各諸侯國貴族為了對付秦國的入侵和挽救本國的滅亡,竭力網羅人才。他們禮賢下士,廣招賓客,以擴大自己的勢力,因此養“士”(包括學士、方士、策士或術士以及食客)之風盛行。當時,以養“士”著稱的有魏國的信陵君魏無忌、趙國的平原君趙勝、楚國的春申君黃歇、齊國的孟嘗君田文。因其四人都是禮賢下士、結交賓客之人,後人稱之為“戰國四公子。
魏無忌,即信陵君,魏國公子,與春申君黃歇、孟嘗君田文、平原君趙勝並稱為“戰國四公子”。是戰國時期魏國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魏昭王少子、魏安釐王的異母弟。公元前276年,被封於信陵(河南省商丘市寧陵縣), 所以後世皆稱其為信陵君。魏無忌處於魏國走向衰落之時,他效仿孟嘗君田文、平原君趙勝的輔政方法,延攬食客,養士數千人,自成勢力。魏無忌禮賢下士、急人之困,曾在軍事上兩度擊敗秦軍,分別挽救了趙國和魏國危局。但屢遭魏安釐王猜忌而未能予以重任。前243年,魏無忌因傷於酒色而死。十八年後,魏國為秦所滅。著有《魏公子兵法》。
趙勝(?-公元前251年),戰國四公子之一(注:戰國四公子又稱戰國四君),趙國貴族。趙武靈王之子,趙惠文王之弟。因賢能而聞名。封於東武城(今河北省故城縣西半屯鎮),號平原君。他禮賢下士,門下食客至數千人,和朋友關係處理的很好。但不注意禮貌對待平民,後在一名門客的建議下和平民搞好了關係,威名大震。趙勝初為趙惠文王之相,趙惠文王死後,又為趙孝成王之相。趙孝成王七年(公元前259年),長平之戰後,秦軍進圍趙都邯鄲(今屬河北邯鄲),形勢十分危急。趙王派趙勝向魏和楚求援。門客毛遂自告奮勇,同趙勝去楚國求援,最終毛遂說服了楚王,派春申君(黃歇)率軍救趙。此即“毛遂自薦”。援軍到來之前,邯鄲城內兵困糧盡,趙勝盡散家財,發動士兵堅守城池,長達三年之久。直到楚軍和魏國信陵君援兵趕到,解邯鄲之圍。
黃歇(前314年-前238年),楚屬黃國(今河南潢川)人,楚國大臣,曾任楚相。 黃歇遊學博聞,善辯。楚考烈王元年(公元前262年),以黃歇為相,賜其淮河以北十二縣,封為春申君。與魏國信陵君魏無忌、趙國平原君趙勝、齊國孟嘗君田文並稱為“戰國四公子”。公元前238年,楚考烈王病逝,黃歇在前去奔喪,李園令人埋伏於棘門之內,殺死春申君及其全家。又據《越絕書》表明黃歇是在楚幽王之時為楚幽王所殺。
田文,即孟嘗君。
媯姓田氏,名文,“戰國四君”之一(注:戰國四君亦稱戰國四公子),戰國時期齊國貴族,齊威王田因齊之孫,靖郭君田嬰之子,齊宣王田闢疆之侄。
因封襲其父爵於薛(今山東省滕州市官橋鎮和張汪鎮),又稱薛公,號孟嘗君。孟嘗君依仗父親留下的豐厚資產,在封地薛邑廣招各華人才,門下有食客數千。秦昭王求賢若渴,聽說孟嘗君的名氣,便想將他招攬到秦國來, 封為丞相,不久逃歸。後為齊湣王相國。曾聯合韓、魏擊敗楚、秦。齊湣王七年(前294年)因貴族田甲叛亂事,為湣王所疑,謝病歸薛,不久出奔至魏,任相國。曾西合秦、趙與燕共伐破齊。齊襄王立,田文遂保持中立,不久復與莫聯合相秦。死後諸子爭立,領地薛為齊、魏共同攻滅。孫子田陵、田國在劉邦平定天下時改為薛氏,定居沛郡竹邑。
個人認為,魏無忌最厲害,也是最悲哀的人物,魏王為了抗衡秦國,支援信陵君仿照齊國孟嘗君那樣招賢納士,得門客數千人。信陵君充分發揮自身優勢,進而縱橫捭闔,組織起兩次規模較大、影響深遠的合縱運動,將秦國擊敗,名揚天下,立下了不世之功。信陵君發動兩次合縱攻秦運動,均聲勢浩大、取得了一定成效,給予秦國一定的打擊。在秦國當政的呂不韋明白:不除掉信陵君,秦國統一天下將很難實現。於是,呂不韋就不吝萬金,派間諜到魏國搞破壞,離間魏王與信陵君的兄弟關係和君臣關係。不久,魏王解除了信陵君的兵權。從此他縱情於酒色,直到死去。
-
7 # 寧靜的大海29184229
戰國四公子指的是戰國時代末期的魏國的信陵君魏無忌、趙國的平原君趙勝、楚國的春申君黃歇、齊國的孟嘗君田文,在人才輩出的戰國這四人的出現可以說帶來了不少的亮點,戰國四公子中誰更加厲害一點呢?
戰國四公子排名:
一、信陵君魏無忌
魏無忌,號信陵君,戰國四君子之首,魏國第六個國君魏安釐王魏圉的異母弟,由他彙集手下門客思想言論編纂成《魏公子兵法》。
魏無忌處於魏國走向衰落之時,魏國自梁惠王魏罃時的馬陵慘敗後,國勢衰落,江河日下,而西鄰秦國經商鞅變法、張儀略地,在列國中突起,有兼併六國之勢,沒有一個國家敢真正抗禦秦國,魏國毗鄰秦國,受秦害較深。
他效仿孟嘗君田文、平原君趙勝的輔政方法,延攬食客,養士數千人,自成勢力。他禮賢下士、急人之困,曾在軍事上兩度擊敗秦軍,分別挽救了趙國和魏國危局。
但屢遭魏安釐王猜忌而未能予以重任。為離間信陵君和魏王的關係,秦王派人持金萬斤到魏國行賄,找到晉鄙的門客,叫他們詆譭信陵君。
秦王又幾次派人假意祝賀信陵君,問他是否已經做了魏王。魏王因聽信讒言,心生疑竇。信陵君則推說有病,日夜以酒色自娛。如此四年,被魏王賜予鴆酒毒死。
二、平原君趙勝
趙勝,戰國四公子之一,趙國貴族。趙武靈王之子,惠文王之弟。因賢能而聞名。封於東武,號平原君。
他禮賢下士,門下食客至數千人,和朋友關係處理的很好。但不注意禮貌對待平民,後在一名門客的指導下和平民搞好了關係,威名大震。初為趙惠文王之相,趙惠文王死後,又為趙孝成王之相。
趙孝成王七年,秦軍進圍趙都邯鄲,趙王派平原君向魏和楚求援。九年,食客毛遂自告奮勇,同平原君去楚國求援,說服了楚王,派春申君率軍救趙。此即“毛遂自薦”。
援軍到來之前,邯鄲城內兵困糧盡,平原君盡散家財,發動士兵堅守城池。直到楚軍和魏信陵君援兵趕到,解邯鄲之圍。趙平原君雖立大功,卻不向趙王請封。
有一次和秦昭王喝酒,秦昭王想讓他殺他的好友魏相魏齊,但他卻厲聲拒絕了。趙孝成王十五年卒。武安君記敘:“至於平原君之屬,皆令妻妾補縫於行伍之間。臣人一心,上下同力,猶勾踐困於會稽之時也。”
三、春申君黃歇
春申君,名黃歇,為戰國時期楚國公室大臣,曾任楚相。黃歇遊學博聞,善辯。楚考烈王元年,以黃歇為相,封為春申君。春申君明智忠信,寬厚愛人,以禮賢下士、招致賓客、輔佐治國而聞於世。
楚襄王時,秦昭襄王派大將白起帶兵打敗南韓和魏國後,聯合韓、魏兩國共同討伐楚國,形勢危急,楚襄王派能言善辯的春申君出使秦國,說服秦昭襄王退兵。
楚襄王病重,春申君設計使留在秦國作為人質的楚太子熊完逃回楚國即位,即楚考烈王。楚考烈王任他為相。在秦軍圍攻邯鄲時,春申君帶兵救援。後又為楚北伐滅魯。
當時楚考烈王無子,春申君以此為憂。後來,春申君娶趙人李園之妹。李園之妹有身孕後,獻於楚考烈王,生子被立為太子,而李園之妹被立為王后。李園因此逐漸掌握大權,蓄養死士,欲殺春申君。
考烈王病死後,李園令人埋伏於棘門之內,殺死春申君及其全家。
四、孟嘗君田文
孟嘗君,媯姓,田氏,名文,中國戰國四公子之一,齊國宗室大臣。其父靖郭君田嬰是齊威王么兒、齊宣王的異母弟弟,曾於齊威王時擔任軍隊要職,於齊宣王時擔任宰相,封於薛,權傾一時。
田嬰死後,田文繼位於薛,是為孟嘗君。孟嘗君以廣招賓客,食客三千聞名,同時也是權傾一時,孟嘗君死後,葬於薛國東北內隅,與其父親的墓冢東西排列,為古薛“四門八堌堆”之中兩大堌堆。
戰國四公子誰最厲害?
信陵君魏無忌位列四公子之首,其能力也都在其他三位之上,除了個人品質上的無可挑剔之外,為了拯救趙國蒼生甘願接受客死他鄉的結果,說明此人忠肝義膽,尤其是在魏國國君猶豫不決時,明白趙國一旦滅亡,魏國也將活不長的道理,表明了信陵君長遠的戰略眼光,此外還有冷靜沉著,善於用人等特點,也都給他加了不少分。
在個人能力上,春申君可以和信陵君相媲美,尤其是在春申君成為楚國的令尹後,整個國家的實力開始走向強盛,雖然“毛遂自薦”掩蓋了春申君在支援趙國上的作用,但是其戰略眼光還是值得稱讚的也許是在楚國丞相的位置上呆的太久了,或者說是對權力的貪戀。想要和呂不韋一樣給大王戴綠帽子的他,最終被門下的李園給陰死了。
提到孟嘗君,自然會想到他那三千人的門下食客,不過,能養活這平時不幹事的三千人,我們首先得佩服孟嘗君的有錢任性。總的來說,孟嘗君沒有幹出值得一提的大事。
就對待齊國的內政事務上,孟嘗君還是比較看重個人私利。在整個戰國曆史上,趙國一直是能夠和秦國相提並論的強國。不過平原君的才能不僅不如功績赫赫的信陵君和春申君,也比不上平庸的孟嘗君。
在上黨之爭中,平原君的目光短淺充分暴露。而讓毛遂自薦,也表明自己之前沒有知人善用。而且老好人的他,在執政趙國的過程中,政治軍事全面無能,促使趙國一步一步走向衰敗。
-
8 # 王海斌24834386
四公子都非常重視人才,號稱門客三千,從這個角度對比一下可以看出高下:
信陵君在不能勸魏王出兵,決定孤身救趙,三千門客皆隨同,信陵君非常看重的老隱士侯嬴最後出計策竊符救趙而成功,可見信陵君識人用人都恰到好處,普通門客和侯嬴能兼顧。
平原君在邯鄲被圍出使楚國求援,選了十九個都沒用,還是毛遂自薦,才會成功,識人不明比信陵君差之遠矣,不過還能信任毛遂,在趙國幾十年還算是用人得當,趙奢還在做收稅的官的時候,就能聽趙奢的意見的,只能次之。
孟嘗君喜歡雞鳴狗盜之徒,失意之時,門客離去,只有一個馮媛助其復相,識人用人就更差了。
春申君徒有虛名,在長平之戰後趙國實力大損之際,不能振興楚國恢復合縱,坐失良機,自身沒有善終,識人用人毫無建樹,名列四君子徒有虛名。
-
9 # 高舉老叔叔
魏國的信陵君魏無忌 、齊國的孟嘗君田文、趙國的平原君趙勝 、楚國的春申君黃歇被稱為戰國四公子,四人都取得了輝煌成就,戰國是一個連年征戰的年代,我們就從軍事上角度看,究竟誰才是最強呢?
魏無忌,號信陵,魏無忌處於魏國走向衰落之時,他效仿孟嘗君田文、平原君趙勝的輔政方法,延攬食客,養士數千人,自成勢力。他曾在軍事上兩次大敗秦國的侵犯,最有名的就是“竊符救趙”,分別挽救了趙國和魏國危局。名震天下,領秦國數十年不敢出函谷關,這兩次足見信陵君的個人魅力和軍事成就。
田文又稱薛公,號孟嘗君。門下有食客數千。最主要成就的是他的三次為相。率三國大破秦國函谷關。
平原君乃趙武靈王之子,惠文王之弟。在諸多的公子當中,趙勝是最賢明的。“毛遂自薦”就是出自平原君,平原君盡散家財,發動士兵堅守城池。無論平原君多麼賢明,秦趙“長平之戰”他都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以身徇君,遂脫強秦,使馳說之士南鄉走楚,黃歇之義。”這是司馬遷對春申君的綜合評價。在戰國四公子中唯一一個不是王室的人就是他了。但他和考烈王的關係卻和兄弟無異。春申君最主要的是他的義和忠,但是這樣的君子,晚年也死自小人之手。
司馬遷認為信陵君的“接巖穴隱者,不恥下交”、“名冠諸侯”,都實有不虛,所以歷史信陵排在戰國四公子之首是當仁不讓。
回覆列表
戰國四公子是何許人物?他們是怎麼來的?
中國戰國時代末期,秦國越來越強大,各諸侯國貴族為了對付秦國的入侵和挽救本國的滅亡,竭力網羅人才。他們禮賢下士,廣招賓客,以擴大自己的勢力,因此養“士”(包括學士、方士、策士或術士以及食客)之風盛行。當時,以養“士”著稱的有魏國的信陵君魏無忌、齊國的孟嘗君田文、趙國的平原君趙勝、楚國的春申君黃歇。因其四人都是王公貴族(一般是國家君王的後代),後人稱之為“戰國四公子”。
魏國的信陵君魏無忌前243年號信陵君戰國四公子之首。魏國第六個國君魏安釐王魏圉的異母弟。
齊國的孟嘗君田文前279年媯姓田氏名文戰國四公子之一。
趙國的平原君趙勝約前308年前251年戰國四公子之一趙國貴族。趙武靈王之子惠文王之弟。因賢能而聞名。封於東武今山東武城號平原君。
楚國的春申君黃歇前314前238年戰國四公子之一善辯。楚考烈王元年以黃歇為相封為春申君賜淮北地12縣。
先說平原君趙勝,他是趙武靈王的兒子,趙惠文王的弟弟。原君初為趙惠文王之相趙惠文王死後又為趙孝成王之相。趙孝成王七年前259秦軍進圍趙都邯鄲今河北省邯鄲市〕趙王派平原君向魏和楚求援。九年食客毛遂自告奮勇同平原君去楚國求援說服了楚王派春申君率軍救趙。此即“毛遂自薦”。
趙勝的功績:竊符救趙應該是最為大家熟知的了。竊符救趙的緣由是南韓用割地來引趙國對抗秦國,但是趙國怕秦國報復,商量之下決定讓趙勝去接受封地,趙勝任用廉頗,長平之戰打響,趙王卻錯誤的把廉頗換下,換上了只會紙上談兵的趙括,這才有了40萬降卒被坑殺的慘劇。趙國都城邯鄲被圍,生死存亡關頭,大膽用毛遂,說服了楚國,又依靠著自己妻子和魏國信陵君的姐弟關係,拉到了魏國的幫助。楚魏聯軍到了後才解決了趙國的危機。
孟嘗君最出名的,最為大家所熟知的應該是那個成語“再世孟嘗”了吧。其父靖郭君田嬰是齊威王么兒、齊宣王的異母弟弟曾於齊威王時擔任軍隊要職於齊宣王時擔任宰相封於薛今山東滕州東南官橋張汪一帶權傾一時。田嬰死後田文繼位於薛是為孟嘗君。
孟嘗君以廣招賓客食客三千聞名,同時也是權傾一時。但是後來齊湣王滅了宋國十分驕橫要殺田文於是田文逃到魏國為相聯合燕國、趙國、魏國、楚國、秦國幾乎滅了齊國。孟嘗君田文很出彩的經歷就是被軟禁秦國時候的雞鳴狗盜這個典故了。
春申君黃歇明智忠信寬厚愛人以禮賢下士、招致賓客、輔佐治國而聞於世。秦襄王時秦昭王派大將白起帶兵打敗南韓和魏國後聯合韓、魏兩國共同討伐楚國形勢危急頃襄王派能言善辯的春申君出使秦國說服秦昭襄王退兵。楚襄王病重春申君設計使留在秦國作為人質的楚太子熊完逃回楚國即位即楚考烈王。楚考烈王任他為相。在秦軍圍攻邯鄲時春申君帶兵救援。後又為楚北伐滅魯。
信陵君魏無忌,前243年魏無忌號信陵君戰國四君子之首。魏國第六個國君魏安釐王魏圉的異母弟。由他彙集手下門客思想言論編纂成《魏公子兵法》。他效仿孟嘗君田文、平原君趙勝的輔政方法延攬食客養士數千人自成勢力。他禮賢下士、急人之困曾在軍事上兩度擊敗秦軍分別挽救了趙國和魏國危局。
但屢遭魏安釐王猜忌而未能予以重任。為離間信陵君和魏王的關係秦王派人持金萬斤到魏國行賄找到晉鄙的門客叫他們詆譭信陵君。秦王又幾次派人假意祝賀信陵君問他是否已經做了魏王。魏王因聽信讒言心生疑竇。信陵君則推說有病日夜以酒色自娛。如此四年被魏王賜予鴆酒毒死。
信陵君也是竊符救趙這個典故的關鍵人物之一。李白有一首《俠客行》:趙客縵胡纓,吳鉤霜雪明。銀鞍照白馬,颯沓如流星。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閒過信陵飲,脫劍膝前橫。將炙啖朱亥,持觴勸侯嬴。三杯吐然諾,五嶽倒為輕。眼花耳熱後,意氣素霓生。救趙揮金槌,邯鄲先震驚。千秋二壯士,烜赫大梁城。縱死俠骨香,不慚世上英。誰能書閣下,白首太玄經。
其中侯贏和朱亥都是和信陵君有關的,這個問題的答案其實太史公司馬遷已經給出了,司馬遷把信陵君魏無忌作為四公子之首。從功績和能力來說,信陵君都是當之無愧的。
諸侯的賓客所進獻給公子的兵法公子皆書其名世稱《魏公子兵法》。《漢書·藝文志》兵形勢家中有《魏公子》二十一篇。
信陵君盜竊兵符奪晉鄙軍而敗秦存趙是違背、對抗魏安釐王的意旨的但實際上卻是魏國的大利。趙存使魏不孤立而有屏障。敗秦軍消除了魏王尊秦為帝的幻想減少了對秦畏俱思想也使魏在東方各國間的威信有提高。
司馬遷是把信陵君作為一個禮賢下士的人物來寫的。他認為信陵君的“接巖穴隱者不恥下交”、“名冠諸侯”都實有不虛所以歷史上將信陵君排在四公子之首位。
《太史公自序》說“能以富貴下貧賤賢能詘於不肖唯信陵君為能之”。信陵君在秦漢之際是一個有影響的人物。張耳是梁人“其少時及魏公子毋忌為客”“陳豨梁人其少時數稱慕魏公子”。
漢高祖劉邦少時也“數聞公子賢”當皇帝后每過大梁常祭祀信陵君漢高祖十二年更為信陵君置守冢五家年年四時舉致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