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造就

    大家好,我是古典。每次演講都有人問我:“古典,你的真名叫什麼?”不好意思,我的真名就叫古典。我是兩個女孩兒她爹,我大女兒叫古靈精,二女兒叫古聖心,這個聖心倒過來就是怪,所以我們全家就是:古典、古靈精怪。

    前段時間,我那小名叫“彎彎”的大女兒問了我一個問題:“爸爸,我聽阿姨說,在家裡你賺的錢竟然比她還要多,為什麼呀?”這我可以理解,因為在她心中,我就是全家最沒用的人——不按時上床洗腳,不按時睡覺,不按時吃飯,還總玩電腦。

    但是,這個阿姨卻很厲害。她可以邊吃飯邊換尿片,還可以做所有的事情,所以彎彎想不明白,為什麼那樣一個努力又有能力的人,卻比不上我這個混吃混喝的爸爸呢?

    你的收入和付出成正比嗎?

    我覺得這是個好問題。

    我是一個生涯規劃師,我的任務就是研究怎麼樣讓一個人的付出和努力成更大倍數的增長,怎麼樣讓一個人的職業生涯走得更好。所以,我覺得我女兒問了一個非常經典的問題,我也想問問你,你覺得你的收入和付出成正比嗎?

    大部分人都覺得,自己的付出和收益不成正比。這不僅是我,也是很多社會學家、經濟學家常年研究的一個話題。

    比如說前段時間我們的首富王健林就發了一條微博,列舉出自己一天的清單:早上4:00起床,4:30開始健身,然後飛了很多國家,晚上7:10回到辦公室。

    什麼意思呢?那意思就是說,你們別覺得我首富就不努力,我也是很努力的,我四點鐘起來,幹到晚上七點半,對吧?很多人就誤解了,覺得“天啊,富人比我們還要努力,我是不是要死掉了?”

    你錯了!這其中的關鍵點根本就不在努不努力。因為我也採訪過一個快遞小哥,他的工作也很感人,每天奔波於50個樓盤,來回取送一兩千個郵件,還有高難度溝通,他也得幹到晚上八點。

    他的努力程度一點都不比王健林低,可為什麼他的收益卻比王健林低很多倍?為什麼在我們這個社會,努力和收益的關係不呈正比?

    今天我們想聊聊這個話題。當你真的去研究那些高淨值人群的成功路徑時,你會發現,很少有人的成功路徑是線性的,他們都不一樣。

    一個人只要持續地努力,他就會有線性的增長,對不對?我們有一句話叫“從量變帶來質變”,但是你會發現,其實量變不一定帶來質變。很多年以後,有人會成為優秀員工,有人只會成為老員工,那麼這其中最大的區別是什麼?

    很多成功人士會有一到兩個甚至三個我稱為“非連續性的”突然增長,術語叫做“躍遷”。在物理裡邊,躍遷就是指一個電子突然被激發,蹦上一個高能級,人也會這樣。你有沒有見過你身邊這種被我們稱為“暴發戶”的人?

    每隔一段時間,突然他就不知道摸到什麼機會,上了一個平臺,層次、觀點、眼界、格局、乃至思考問題的方式都變得不一樣,這就是真正的躍遷。於是我就開始研究,這些人到底做對了什麼,可以讓自己躍遷?

    二八原則驅動“躍遷”

    為什麼新東方的人會在這個領域爆發得這麼快?

    2007年,我還在新東方的時候,受俞敏洪老師之託,研究教師的能力發展模型。當研究了一千兩百多名老師後,我們發現,所有的培訓界老師都可以被分拆成五大類,具備以下五種核心能力。

    第一,有專業知識

    第二,有課程設定能力

    第三,有呈現能力

    第四,有個人魅力

    第五,有積極的心態

    我們制定了一份五項課程去培訓這些新晉的老師,希望他們可以迅速成為名師。但有意思的事情出現了:三個月以後,有一群人變得特別的牛,而有一群人就很一般。當時能進新東方的老師一定都很努力,每天工作12小時,天天講課的。

    為什麼有些人會比另一些人更厲害呢?我們發現,這並不在於他們的努力程度,而在於他們的學習路徑。

    你注意到老師的五項能力嗎?有人會花100%的精力全力以赴地去學專業知識,學了三個月,覺得還很一般,還想繼續再學一年。

    而另外一些老師,他意識到一個領域裡,20%的知識就可以囊括80%的內容。這就是所謂的二八原則。所以他會花一點時間迅速地學這個專業知識領域裡最精華的20%,然後再去學課程設定的20%,演講的20%,魅力的20%,心態的20%。

    所以,三個月下來,同樣是花了100%的時間,這些老師卻獲得了五個80%,即400%的力道,有意思吧?僅僅是因為學習路徑的不同,在這些老師之間,三個月內就拉開了四倍的差距。

    可能有人會說,這有什麼了不起?我們基礎打得好,後發制人不可以嗎?不可以,因為接下來很快就會有第二輪躍遷的發生。

    找到頭部:第二輪的躍遷

    在新東方系統裡,如果你一定要選一個老師來排課,你會選誰?大部分人都會選400分的吧。

    好,400分的老師訓練得比較多,於是課就講得更好一點;課講得更好,就能帶更多的學生;學生多了,優秀的學生就更多,於是名氣就更大;名氣更大就排課更多,排課更多錢也更多,便又可以花更多的時間去投資自己。

    請注意,400分的老師就莫名其妙地形成了一個正迴圈,等到一個暑假下來,可能400分的老師就變成4000分的老師,遠遠地把100分的老師拉下了。這其實是一個很簡單的法則,不知道聽過沒有,叫“冪律法則”。

    經濟學家很早就發現了冪律法則,他們在研究國家財富時發現,20%的國家佔據了80%的財富,這個冪律法則也被稱為“長尾法則”、“二八法則”。

    它的核心是:整個社會遵循冪律法則,窮者越窮,富者越富。

    而且不僅僅是財富這麼分配,其他事物也這麼分配,比如微博的粉絲數、英語的詞頻、你媳婦兒上網看到的導購品牌等,也是這麼分配的。

    比如說看這張圖,美國的GDP幾乎是最低那個國家的46萬倍。在一個自然系統的平均分佈中,經過一系列系統的放大,就可以讓這個差距變得無比的大,這就是冪律法則的恐怖之處。

    到底是什麼原因,讓心智相同、付出努力相同的人,卻有如此巨大的財富差距呢?

    其實就是第二種躍遷的方式——系統能力。你們有沒有看過星際航行?一個飛船剛剛飛出宇宙時靠的是什麼力量?靠的是自己的燃料。但當它飛到一定程度後,它就不再靠燃料,而是靠星際間的引力來推進。

    那個星際間的引力就是一個組織、一個系統,以及帶一個人躍遷的力量。這種借勢的力量遠遠比個人努力大很多倍。

    比如說今天你看看世界最高峰是什麼峰?珠穆朗瑪。第二呢?喬戈裡峰。這個倒黴的山只比珠峰矮了266米,就沒有人認識它了。

    在一個系統裡,第一名幾乎可以攏擴這個系統40%的流量,第二名是30%左右,第三名只有10%,前三名共分了這個系統裡70%的注意力和流量。

    就像我們現在手機裡的新聞客戶端APP,有70%的流量都集中於排名前三的新聞端。在任何一個系統裡,只要你能夠找到頭部,就能夠帶你上升。

    美國總統特朗普還在做房地產大亨時說過:“地產的秘訣在於地段、地段還是地段。”

    同樣的道理,公司、系統、組織全都有自己的頭部,我們就是要站到系統的頭部去,讓整個系統帶著你往上走,這是我們的第二次的躍遷。

    世界就是不公平的,聰明人要懂得利用局勢來躍遷。等你成為了某一個領域的頭部,你會發現,你又遇到同樣的問題了:

    你到底是像以前那樣在一個點上做深做透,守死頭部呢?還是選擇在這個山峰去連線其他領域的頭部,把它做得更大呢?

    連線頭部:第三輪的躍遷

    你要做的事情是連線更多的頭部。第三步的躍遷就取決於能否跟各領域裡的高手連線。請注意,當高手們、頭部們開始連線,他們就會變成我們所謂的終極圈層,當高手開始互聯,別人就徹底的進不去了。

    我們來舉個例子,吳京老師前段時間很火,我們分析一下他。他剛出道時被人稱為叫李連杰接班人,我跟你說,以後你做任何行業,別人跟你說什麼接班人,最好的回答是什麼?“呸”,對吧?因為做接班人就不是頭部,是巨大的坑。

    所以當年吳京一開始做了李連杰接班人,困了很久覺得沒出口。他拍了《太極宗師》,你看,怎麼都比不上李連杰。又有人跟他說,其實你有可能是甄子丹接班人,他就去拍了《殺破狼》,被人爆打一頓。慢慢地,他意識到要找到自己的頭部。

    最後,他在2012年開始接觸一部叫《我是特種兵》的電影,他發現軍旅可能是他的頭部,然後用了五年時間,耐心地選點,終於在這一兩年,正好也跟我們的國運搭到一起,形成了一個特別大的系統的頭部。

    如果說《戰狼2》前二十億的票房是因為這部片子本身很卓越,那這後面的二十億乃至三十億票房,絕對是因為他站到了電影票房的頭部,甚至某種程度上站到了中國電影的頭部。

    這個頭部,這整個系統,包括了國家的力量,在後面幫他一起往上面推,成就了他這個頭部。我相信下一步吳京老師會面臨一個更大的問題,就是如何拍好《戰狼3》?

    當他有這麼大的資源時,他該如何更好地連線更多領域的頭部、更多明星,或者說更好的適應國家的宣傳需要?這可能是吳京需要思考破局的點。

    所以現在我們可以回答王健林的那個故事了,為什麼付出和收益不成正比?因為別人不僅僅是在付出,而是在聰明地付出,所以他們的付出變成了質變。

    這一次次的質變疊加起來,能讓個人效能放大百倍、千倍,這就是我說的“躍遷”。

    每個人都要做頭部嗎?

    萬物皆有頭部。我相信現在每個人都有一些選擇,那麼你的選擇是你的頭部嗎?你的選擇會讓你進步還是會讓你躍遷呢?

    也許有人還會覺得很焦慮,他會說,這個世界上只有一兩個頭部,那腰部誰來做?腳部誰來做?如果我們全家都要做頭部,那該怎麼辦呢?其實我覺得這是對頭部的一個誤解。

    我舉個例子,你想過沒有,你做一件事情雖然能獲得社會的功名利祿、大成就,但如果這些外界的東西不能夠兌現成你內心的平和、寧靜和幸福感,我把這稱為“心靈假幣”。

    當你去外國賺了大錢,回來中國卻發現根本用不了,你是不是覺得這是假幣?

    其實頭部也是一樣,我覺得每個人最終都能找到一個外界成功和內在成功之間的平衡點,那個點才是你的頭部。在那個點中間,你的天賦發揮到最大,你的價值觀最被契合,在這個點上面,你找到一種內外的平衡。

    我想,其實不一定這個世界上的頭部會很多,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頭部,關鍵是你能否找到自己的頭部。

    人們總是傾向於低頭去做那些自己熟悉又好像很有收穫的事情,比如說學英語、讀書、健身……但那些事情並不能放大你的價值。

    希望有一天,你可以擺脫這種虛幻的安全感,真正看到什麼東西是最重要的。如果今天你有很多個選擇,請盯緊那個對你而言最重要、最高效的選擇。

    希望有一天,你能做到躍遷的選擇。

    羅輯思維專欄作者成甲:不要瞎忙!花1分鐘掌握這個小知識,保證讓你從明天開始不勞而獲

    中歐商學院教授陳威如:想要出人頭地,要麼當媽咪,要麼做頭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宋慧喬宋仲基公開婚訊,喬妹是恨嫁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