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四季農村
-
2 # 龍昌畜禽養殖平臺
在導致豬場重大損失的各種疾病中,產房仔豬腹瀉絕對是重量級的存在,因為它不僅能夠導致產房仔豬的高死亡率而且給豬群帶來的負面影響能夠一直持續到仔豬斷奶,在保育期仍有表現!
產房仔豬腹瀉難控制,原因有以下幾條:
1、發病誘因的多樣性 細菌、病毒、寄生蟲、環境因素、營養因素等多種原因皆可導致!
2、病程發展迅速 現場很多案例表明,有的時候還沒等治療方案充分發揮作用,仔豬已經脫水死亡。
3、現場案例多見繼發性感染 觀察到仔豬腹瀉表現往往是繼發感染的表現,腹瀉真正的原發病往往被掩蓋,導致問題變得複雜!
近年來隨著疫苗的應用及營養改善,包括養殖技術的提升,產房仔豬因為細菌、病毒等外因導致的腹瀉比例正在逐漸降低,在此背景下,一種隱蔽性非常強的腹瀉型別—肝源性腹瀉逐漸被更多的養豬人認識和重視!
肝源性腹瀉是指仔豬的肝膽功能受到破壞,肝臟受損後膽汁分泌減少或缺失,仔豬不能充分消化乳汁中的脂肪,脂肪不能被乳化吸收,亦不能將胰脂肪酶分解乳脂吸收,未被消化吸收的乳脂滯留在胃腸道內, 腸壁細胞為了維持腸道和腸細胞內外的滲透壓,會分泌過多的水分於腸道內, 造成機體腹瀉迅速脫水。這種腹瀉被定義為肝源性腹瀉!
眾所周知,產房仔豬腹瀉日齡越早,死亡率越高,而肝源性腹瀉的一大特徵就是導致仔豬在0-3日齡這個階段發生腹瀉,因此當有肝源性腹瀉發生時,往往導致仔豬死亡率大幅上升,可高達90%!
由於肝源性腹瀉的本質是仔豬體內膽汁不足,無法消化吸收母豬奶水中的乳脂,因此肝源性腹瀉往往使用抗生素或者抗病毒方案治療無效!
並且仔豬一旦腹瀉,腸道的通透性增加,必然引起細菌的繼發性感染,許多養豬人觀察到仔豬出現細菌性腹瀉的表現而誤判為細菌導致的腹瀉,於是往往會發生之前使用的治療藥物無效,頻繁更換藥物,既浪費了錢又耽誤了治療!
判斷仔豬是否為肝源性腹瀉有一個簡單快速的方法:取腹瀉仔豬糞便放到水中,如果能夠全溶則不是肝源性腹瀉;如果不能完全溶解,有部分油狀物,則為肝源性腹瀉!因為肝源性腹瀉仔豬糞便中含有大量未被完全消化吸收的乳脂,即脂肪!
導致肝源性腹瀉的根本原因在於母豬體內毒素蓄積過多,透過胎盤進入到仔豬肝臟,引起胎豬肝臟的損傷,導致出生後仔豬體內膽汁不足,這一點透過解剖仔豬,觀察肝臟變化可得出結論。
解決肝源性腹瀉的方案有兩個。
預防方案:母豬群產前20天新增龍昌膽汁酸1kg/噸料,保肝排毒,降低毒素蓄積。
治療方案:腹瀉仔豬龍昌膽汁酸灌服5g/頭/天,同時配合抗生素(主要是防繼發感染)。
同時母豬群新增龍昌膽汁酸1kg/噸料,幫助母豬排毒,減少母豬奶水中毒素。
母豬肝臟功能受損,導致毒素在母豬體內蓄積過多會引發一系列問題,仔豬肝源性腹瀉只是其中之一。
由於今年母豬新增的藥物種類會比以往更多,時間更長,因此母豬的肝膽負擔會加重,因為外源性的藥物進入豬體內要發揮作用必須依靠肝臟分解,將有效成分釋放;藥物代謝出體外也需要透過肝臟才能實現,藥物本身的肝臟毒性也會引起肝臟損傷,因此今年的產房仔豬肝源性腹瀉問題值得豬場重視和關注,以免在金豬年,金豬變銅豬,錯過發財機會!
回覆列表
仔豬腹瀉是集約化養豬生產條件下的一種普遍存在的多因素性疾病,產房內仔豬發生腹瀉後,輕者可使患病仔豬體質下降和免疫功能減退從而導致其對其他疾病的抵抗力減弱,嚴重者可引起仔豬死亡,給養豬生產造成嚴重經濟損失。
1 .發病原因
產房仔豬腹瀉是集約化豬場常見疾病,也是較為複雜的疾病,其病因多種多樣,總結起來主要有兩個方面的因素:一是病原微生物性腹瀉,二是非傳染性腹瀉。
1.1 病原微生物性腹瀉
1.1.1 仔豬黃痢
由致病性大腸桿菌引起的產房仔豬的急性腹瀉性疾病。病原是以溶血性大腸桿菌O抗原O60和O1152種血清型為主,又稱早發性大腸桿菌病,多發生於出生後1周以內,以1-3日齡的仔豬最常見,最快有出生後12小時發病者,隨日齡增加而發病減弱,發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以排出黃色或黃白色、內含凝乳小片的稀便為特徵,患病仔豬最後排糞失禁、脫水消瘦、衰竭死亡。產房衛生條件差、母豬抗體水平低,會導致本病發生和流行。
1.1.2 仔豬白痢
也是由致病性大腸桿菌引起的產房仔豬的急性腹瀉性疾病,又稱遲發性大腸桿菌病,常發生於10-30日齡仔豬,以排出灰白色、有腥臭味的糊狀稀便為特徵。幾乎每個豬場都可發生,病死率較低。衛生條件好的產房,仔豬吃到母源抗體水平高的乳汁,發病相對較少,就算髮病,很快就能得到控制。
1.1.3 仔豬紅痢
又稱豬梭菌性腸炎,是由C型魏氏梭菌的外毒素引起的,主要侵害1-3日齡仔豬,1周齡以上仔豬很少發病。以排出紅色、內含壞死組織碎片、惡臭、常帶有小氣泡的糞便為特徵。病程急而短,死亡率高,常常是全窩發病全窩死亡,發病季節不明顯。剖檢病變主要為腸粘膜充血、出血,易脫落,腸繫膜充血,淋巴腫脹。
1.1.4 豬傳染性胃腸炎
主要發生於冬春寒冷季節,各種年齡豬均可感染髮病,但以10日齡內高發而且嚴重,冬春季高發,死亡率可高達100%,其發病率取決於豬群的免疫力水平及環境因素。仔豬出現嘔吐,以排出黃色或黃白色、含有未消化的凝乳塊、惡臭、水樣糞便為重要特徵,最後脫水衰竭死亡。主要病變在小腸和胃,仔豬胃內充滿凝乳塊,胃底部黏膜輕度充血,小腸壁變薄,小腸內膨滿,含泡沫狀液體和未消化的凝乳塊。腎常發生變性,並有白色尿酸鹽沉積。
1.1.5 豬流行性腹瀉
發生於冬末春初的寒冷季節,以11月份至翌年3月份間多發,夏季偶爾會發生,各階段豬在短時間內同時發生腹瀉,病豬小腸擴張,內充滿黃色液體,腸繫膜充血,腸繫膜淋巴結水腫,小腸絨毛縮短。與傳染性胃腸炎相比,傳播速度較為緩和,1周齡內仔豬死亡率較低。
導致上述致病的因素有:
1.2.1 母豬因素
分為母豬的泌乳量與母乳的質量兩個方面。①母乳的泌乳量:一種是泌乳充足、乳脂率較高的母豬,由於仔豬吃乳過量,不能完全消化吸收而導致腹瀉;另一種是產後無乳或少乳的母豬會導致仔豬低血糖性腹瀉,同時由於仔豬不能及時吃到初乳獲得免疫力,也會導致生理機能下降而引起腹瀉。②母乳的成分:母豬在泌乳期採食量不足時,會分解體脂肪提供乳脂,體脂為長鏈脂肪酸,仔豬不易消化吸收長鏈脂肪酸,卻能給腸道後段的有害微生物提供營養,造成有害微生物的大量繁殖,引起仔豬腹瀉。母豬發生子宮炎、乳房炎、無乳綜合症,產後發熱或採食含黴菌毒素的飼料,乳中的有害微生物含量多,仔豬採食後,在仔豬胃內引起乳變質,也會引起仔豬腹瀉。
1.2.2 仔豬自身因素
產房仔豬與其他新生家畜相比生理機能很不成熟,主要表現在:①仔豬調節體溫的機能不健全,被毛稀,皮下脂肪少,體溫調節機能差,環境溫度變化極易引起消化系統紊亂而發生腹瀉。②新生仔豬本身沒有保護性免疫機能,通常只有從初乳中吸收免疫球蛋白而獲得被動免疫。初乳中免疫球蛋白的含量雖很高,但下降也快。因此仔豬易受環境中病原微生物的侵襲而患病。③產房仔豬消化功能不完善,上皮細胞僅能分泌乳糖酶,胃內僅含有凝乳酶,而胰脂肪酶、胃和胰蛋白酶等消化酶活性很低。胃酸分泌不足而使胃內酸度下降,大腸桿菌、沙門氏菌等各種腸道有害病原菌生長繁殖佔優勢,導致腸道微生物菌群失衡而腹瀉。
1.2.3 氣候環境因素
溫度、溼度、空氣等因素也是引起仔豬腹瀉的主要因素之一。初生仔豬周圍環境的溫度必須保持在32℃左右,以後每週可降低2℃。由於仔豬調節體溫機能尚不健全,過度寒冷(如冬春季節)影響其新陳代謝,因而會受外來病原入侵而常引發腹瀉。產房溼度過大或陰雨連綿、衛生條件差、天氣突變,加上通風不暢、有害氣體沉積、損害仔豬的抵抗力,易造成病源微生物的侵害,引發腹瀉。
1.2.4 營養因子缺乏
母乳不良,仔豬缺乏維生素(如VA、VB、VE)、礦物質或其他必需的營養物質(如微量元素、鐵、硒、鋅、銅),導致抵抗力降低而出現下痢。病仔豬排淡黃色、白色、灰綠色糨糊狀或水樣惡臭稀糞。
預防措施有:加強飼養管
3.1.1 母豬的管理
加強妊娠母豬的飼養管理,合理調配飼料保證母豬產後乳量的平衡與優質,防止母乳過濃、過稀或不足。母豬產前40天和15天接種大腸桿菌K88、K99、987P三價滅活苗,仔豬透過母乳獲得保護。對有流行性腹瀉或傳染性胃腸炎常發生的地區可於產前20-30天注射流行性腹瀉-傳染性胃腸炎二聯滅活苗1次。有必要的地區於產前30天、15天各免疫接種一次紅痢菌苗。仔豬出生後發生腹瀉,傳染源主要來自哺乳母豬與汙染的環境,因此管理好哺乳母豬十分重要。母豬分娩前或分娩後1周投服長效抗菌藥物,從而控制母豬產後發生乳房炎-子宮炎-無乳綜合徵、產後發熱等病症。同時,還能預防和控制仔豬黃白痢等腹瀉性疾病的發生。
3.1.2 仔豬的管理
仔豬產出後,立即用乾淨的紗布或毛巾將仔豬口鼻及全身黏液擦乾淨,然後將臍帶內血液向仔豬腹部方向擠壓,距離腹部4-7cm處斷臍,斷面用2%碘酊消毒,然後將仔豬放在30-32℃的保育箱中。仔豬出生後2小時內吃到初乳,初乳含有大量的免疫球蛋白和乳糖,對於提高胃內酸性環境,刺激腸道蠕動,抑制有害菌生長,提高仔豬的抗病力大有幫助,採取自選為主,人工輔助為輔的方式,在2-3日齡內固定乳頭。3日齡應補鐵補硒,預防仔豬缺鐵性貧血和提高其抗病力。
3.2 嚴格消毒
保持圈舍清潔衛生、舒適乾燥。每批母豬、仔豬轉出和轉入前後,要對圈舍的門窗、牆壁、地面、料槽等進行全面徹底的清洗和消毒,儘可能的殺死周圍環境中的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在母豬產仔後,應每天清理圈舍內的糞尿,保持圈舍的清潔和乾燥。消毒要定期進行,消毒藥品應針對不同的致病微生物經常更換使用,以防產生抗藥性。母豬進入產房前應對母豬體表進行徹底清洗,用高效低毒消毒劑進行體表消毒,臨產前應用溫熱的0.1%高錳酸甲溶液冼滌母豬的陰門、乳房、腹部。進產房當天應對產房沖洗消毒,產前對母豬乳房、陰部及助產器等進行嚴格消毒,保持產欄衛生。 3.4 保溫和通風
產房要保持乾燥清潔,冬暖夏涼,通風良好。無論冬夏都要設定保溫箱,保溫箱的底部鋪電熱板,上面用紅外線燈泡照射取暖並防止有賊風侵襲。可準備250 W、150 W、100 W三種型號的紅外線燈泡,以備不同階段使用。冬季保溫箱溫度要做到l-3日齡34-32℃,3-7日齡30-8℃,7-25日齡25℃,溫度過低是誘發大腸桿菌病的主要原因。 3.5 藥物預防
為防止細菌性腹瀉的發生,藥物預防是目前最常用的方法。跟據情況可在哺乳母豬料中加一些藥物或直接對仔豬進行給藥,如新黴素、磺胺類藥物、氟哌酸、恩諾沙星、土黴素、卡巴氧、硫酸粘桿菌素、青、鏈黴素等敏感藥物。病毒性腹瀉沒有有效的藥品可以防治,但防治中一定要考慮繼發感染帶來的危害。球蟲性腹瀉佔仔豬腹瀉的13%。預防球蟲性腹瀉關鍵在7一10日齡,常用藥品如百球清、地克珠利、氨丙琳等。
4 治療
仔豬腹瀉比較容易診斷,但對頑固性腹瀉和具有腹瀉症狀的病例要在全面分析的基礎上進行,其治療要採用綜合防治、對因治療和對症治療相結合的方法。
4.1 及時補液
對脫水嚴重的仔豬應採用喂服口服補液或腹腔補液(葡萄糖20 g、氯化鉀1.5 g、氯化鈉3.5 g、碳酸氫鈉3.5 g、加水到1000ml)的方法,及時補充失去的體液、電解質,以恢復機體的正常迴圈,維持恆定的電解質、酸鹼平衡,從而達到糾正脫水和酸中毒。
4.2 調節胃腸功能
內服乳酶生、胃蛋白酶、鞣酸蛋白酶和乾酵母等。
4.3 澀腸止瀉
可以使用阿托品、山莨菪鹼、活性碳。
4.4 治療方案
4.4.1 硫酸鏈黴素混飲療法
將硫酸鏈黴素溶於適當水中,按每頭每次灌服10-20萬IU,每日2次,連續2-3d,對仔豬黃白痢治癒率高。
4.4.2 肌注地米與硫酸慶大黴素療法
取硫酸慶大黴素注射液0.2ml,0.5%地塞米松磷酸鈉注射液0.1ml混合後,肌肉注射,每日1次,連用2天。
4.4.3 交巢穴注射鏈黴素與黃連素療法
取鏈黴素2g與黃連素16ml混合均勻,每頭仔豬交巢穴注射1-3ml,一天一次,連用兩天。
4.4.4 口服新黴素療法
應用硫酸新黴素+東莨菪鹼混合口服,也可用恩諾沙星、諾氟沙星、慶大黴素等,發生嚴重脫水時,可用活性炭10-20g或次硝酸鉍2-5g等口服。 4.4.5 病毒性腹瀉治療
使用干擾素,對初生3周齡仔豬內服1-20IU的人用干擾素,可明顯增加患傳染性胃腸炎的存活率。利用雞新城疫工程疫苗作為干擾素誘導劑,刺激機體內干擾素的產生來控制病毒性腹瀉。使用生理鹽水對雞新城疫疫苗作50-100倍稀釋,肌肉注射,每隻仔豬3-5ml,現配現用,個別未愈病豬可重複一次用藥。
5 總結
5.1 防治產房仔豬腹瀉要走出誤區
毋庸諱言,產房仔豬腹瀉是需要我們克服的一個世界難題。預防為主也是我們所無法釋懷的永久話題。應該肯定,腹瀉既能造成脫水、腎衰,也能因排洩毒素而對機體損害起到延緩作用,所以早期腹瀉應該是有利的。因此,給藥時機的選擇不宜太早,不能一見腹瀉就用緩瀉藥,以免毒素無法及時排出造成中毒。產房仔豬腹瀉如果多次治療效果甚微.或複發率很高,則應該在治療仔豬的同時配合治療母豬。母仔同治的效果一般都很理想。
5.2 控制溫度是防治產房仔豬腹瀉的關鍵
溫度是影響仔豬腹瀉的一個非常重要因素。剛出生不久的仔豬所需溫度較高,而在實踐當中,尤其在冬春季節,由於產房中溼度大,實際溫度往往很低,由此導致的腹瀉是仔豬腹瀉的主要原因之一。所以在治療仔豬腹瀉時,適當提高仔豬溫周遭環境3℃並使豬舍保持乾燥,無疑是非常重要的。。 5.3 給藥途徑以口服效果最理想
交巢穴注射應激非常大,對仔豬日後發育不利。肌肉注射,藥物透過血液流通作用於胃腸道,起效慢,效果較差。口服給藥應激小,藥物直接作用於消化道,操作也方便。建議每頭仔豬初生後剪犬齒時,口中擠壓1-2ml痢速停(恩諾沙星+甲溴酸東莨菪鹼),有效預防產房仔豬腹瀉。治療給藥時,每頭仔豬給藥2-3ml,一天一次,連續兩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