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新優家父母圈

    對青春期孩子的教育是很多父母最為頭疼的事情,也是一個家庭在教育上的最大困惑,如果掌握不好,會給家庭、父母、孩子帶來無盡的痛苦。那麼,家長應該怎樣做好青春期孩子的家庭教育呢?

    青春期心理活動的矛盾現象可歸納為以下幾個方面

    心理上的成人感與半成熟現狀之間的矛盾。身體的急速成長,性機能的快速成熟使他們從心理上產生自己已經發育成熟的體驗,認為自己已經是成人,也就是成人感。具有成人感,便以為自己的思想和行為就屬於成人水平,應該被社會,環境和周圍成人平等相待:有了成人感便要求與成人相應的社會地位,渴望社會,學校和家長給予他們成人式的信任與尊重。由於心理發展的相對緩慢,心理水平尚處於幼稚的童年向成熟發展的過渡階段,實際上是少年兒童的認知能力,思維方式,社會經驗等處於半成熟,於是就出現了自己認為的心理發展水平與現實的是人生必經的矛盾衝突,這是青春發育期的少年兒童不能迴避的最基本的矛盾。心理斷乳與精神依賴之間的矛盾。成人感使他們的獨立意識強烈起來,他們要求在精神生活方面擺脫成人,特別是父母的羈絆,而有自己獨立自主的決定權事實上,在面對許多複雜的矛盾和困惑時,他們依然希望得到成人在精神上的理解,支援和保護。心理閉鎖性和開放性之間的矛盾。青春期兒童出現心理的閉鎖性,使他們往往會將自己的內心世界封閉起來,不向外袒露,主要是不向成人袒露,這是因為成人感和獨立自主意識所致。另外的原因是這時的少年兒童認為成人不理解他們而對成人產生不滿和不信任,又增加其閉鎖性的程度。但是,與此同時,少年兒童的諸多苦惱又使他們倍感孤獨和寂寞,很希望與他人交流,溝通,並得到他人的理解。這種開放胸懷的願望促使他們很願意向同齡人推心置腹。其實他們也希望在一定程度上向自己認為可信賴的成人談吐心聲。成就感與挫折感的交替青春期兒童通常表現成人式的果敢和能幹。如獲得成功或良好成績,就會享受超越一般的優越感與成就感。如果遇到失利或者失敗就會產生自暴自棄的挫折感。這兩種情況體驗常常交替出現,一時激情滿懷,時低沉沮喪。青春期叛逆是孩子成長的需要青春期是一個過渡期,既屬於兒童,也屬於成人,身體發育和思維能力幾乎和成年人一樣,但在經濟和情感上還需依賴父母,同時又渴望獨立。青少年是“邊緣人”,意味著青少年想要回避成年人的責任時言行舉止往往就像是一個兒童。有時候他們提出成年人的權利要求時,又像是成年人。青春期家長的任務是幫助孩子“找到自己”,幫助他們找到“我是誰”的答案。青少年的叛逆行為,也是他們尋找自我的一種方式。當然,這並不代表鼓勵青少年用暴力和激烈的言辭與父母相處,而是去理解他們行為背後渴望被尊重的心理。幫助青少年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給出建議而不代替他們決定,幫助他們得到自己所需要的,而不是給予家長認為重要的東西。青少年開始更關注同伴的交往和對自己的評價,這代表他們正在發展情感的自主性。青春期成熟過程中一個重要的部分就是孩子和父母情感紐帶鬆弛。可以說青春期最痛苦的心理上的完成,就是脫離父母的權威,透過撤回對父母的感情,並把感情轉向同伴來實現這個過程。而在成年期,人會轉向自己的伴侶而徹底完成與父母的分離,成為情感獨立的人。青春期的孩子有了自己的世界,不那麼依賴父母了。如果有的父母鼓勵過度依賴,補償自己孩子時代的遺憾,或者婚姻不偷快的父母試圖從孩子身上獲得情感的滿足,情感上過於依賴孩子,這些都會影響到孩子的情感獨立,甚至影響到成年期尋找伴侶和正常的婚姻生活。所以,我們該充分認識到青春期叛逆是孩子成長的需要。作為家長,注意與孩子的溝通方式,尊重孩子能有效地傳遞家長的意見,幫助孩子把握成長的方向。02糾正孩子不良叛逆行為的基本策略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特點,在他們的成長過程中免不了有時罵人、打架、不完成作業、不遵守紀律等不良行為。當孩子有不良行為時,父母應採取什麼基本策略呢?

    1、走進孩子內心世界根據青春期的第三大特點,心理閉鎖性和開放性之間的矛盾,我們知道這個時期的孩子心理上盼望獨立,但又很想得到父母的理解和支援,其實他們的內心還是很脆弱的,所以需要藉助父母的力量來強大自己的內心因此父母應看到孩子的成長,尊重孩子的自尊心,信任孩子,積極去了解他們的內心世界。蘇霍姆林斯基說:“兒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而只有真正進入孩子的內心世界,才能瞭解他們豐富的智慧和細膩的內心世界,才能與孩子更融洽地相處。還要相信孩子有獨立處理事務的能力,允許並積極遨請他們參與家庭的管理。比如,讓孩子利用週末嘗試做家長,由他們安排各個成員的活動,這不僅展示了孩子的獨立能力,同時使他們做到了換位思考,加強了與父母的情感。

    2、用“讚揚”杜絕“破窗”中學生階段,學生兩極分化趨勢明顯,與那些優秀的孩子相比,那些暫時落後的孩子更需要父母的關心和教育。這時候,肯定、鼓勵和表揚顯得尤為重要。泰戈爾說:“聰明的人懂得如何教育,愚昧的人知道怎樣打擊。”幫助他們樹立“我能學好”、“我能成功”的信念,讓他們真正感覺到父母在關心他、幫助他,永遠不會放棄他,這樣才能從根本上消除他們的逆反心理,促使其轉變。要用積極、鼓勵的教育方式代替簡單、粗暴的教育方式。“破窗戶理論”給我們很大的啟示。科學家將兩輛外形完全相同的汽車停放在相同的環境裡,其中一輛車的引擎和車窗都開啟,另一輛則封閉如常,保持原樣不動三天後,開啟車窗的汽車被破壞得面目全非,而另一輛則完好無損。科學家又在剩下的車窗上打了一個小洞,只有一天工夫,車上所有的窗戶都被人打破,內部的東西全部丟失。這表明,人們往往認為壞的東西讓它再壞一些也無妨。而對於完美的東西則會主動地維護它,捨不得破壞。學生的心靈好比是車,是否完好無損,看教育工作者的態度和維護的技巧了。表揚、讚美是一種認可、一種肯定,更能使孩子朝著積極健康的方向發展。堅持正面教育。對有不良行為的孩子非打即罵,往往毫無效果,甚至更糟。首先應對孩子的具體情況具體分析,透過講道理等使他知道自己錯在哪裡,鼓勵他改正。

    3、教育措施一致。家庭教育孩子切忌一個管、一個護;一個嚴、一個寬。那樣會被孩子鑽空子,使家長失去威信,以致根本無法糾正孩子的不良行為。家長在教育孩子時要意見統一,配合默契,有不同看法可過後再說。

    4、多些理解和寬容。有時理解和寬容比訓斥和懲罰更有力量。孩子產生不良行為時,應在耐心批評教育後給予安慰,鼓勵他振作起來改正錯誤,在他有好行為時要及時給予表揚。

    5、給予愛撫和關心。成長中的兒童常需要父母的親暱和愛撫,對行為不良的孩子不能討厭,應該滿足其希望得到父母的撫摸、擁抱、親吻。心理需求,不僅能加深親子之情,也能使孩子變得聽話、懂事。

    6、滿足歸屬需要。孩子需要被人們所接納,歸屬他所在的社會、家庭、班級和同伴群。因此家長應該讓孩子參與日常議事、制訂計劃及集體活動等,使孩子充分到自已是社會、家庭、群體中的一分子,並承擔起自己的一份責任,從而嚴格要求自己,改正不良行為。

    7、發揮表率作用。父母應該為孩子做出好榜樣,起到言傳身教的作用。任何人可以說都是環境的產物,父母的潛移默化也是最好的教育方式之。

    8、用書面溝通代替口頭語交流。青春期的孩子心理上開始封閉自己,開始有自己的想法。與父母的隔閡往往也是從這一階段開始。有時父母會覺得無從下手。

    我們都知道有時候書面語更利於人們之間的情感表達和溝通,有些口頭表達說不出口的話,其實很容易在書信中淋漓盡致的表達出來。所以建議家長和孩子之間用書信交流的互動,我們會發現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還有更多關於青春叛逆期孩子的教育禁忌,都是在新U+父母圈裡面學到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獼猴桃為什麼會叫這個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