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陌上人618

    我們經常會在網上看到或聽到盎格魯-薩克遜人(Anglo-Saxon)的些資訊,一般都會聯想到英國及英聯邦的移民國家,那麼盎格魯-薩克遜人究竟是怎樣的群人?盎格魯-薩克遜人是古老的日耳曼人的一個分支,原來生活在德國北部和斯堪地那維亞南部的波羅的海沿岸地區,中世紀時遷移到大不列顛島東部和南部,經過長期的融合發展,演變成後來的英格蘭人,因此從種族角度來看,英格蘭人被認為是盎格魯-撒克遜人的後裔。英格蘭人認為是盎格魯-撒克遜人是高貴優秀的種族,而這種自我優越感透過英國的殖民擴張逐漸流傳到了其他以白人移民為主的英聯邦國家,比如美國,加拿大,澳洲和紐西蘭等國家。

    這種種族優越感放到美華人身上反而是最明顯的。最早的美華人就是英國移民,白人新教徒,當然是也認為自己是盎格魯-撒克遜人的直系傳承。但在美國,因為有這種很直接的種族和文化的衝撞,直接影響到經濟利益和政治平衡,成為所謂的美國卓越主義,而這種態度也直接決定了很多不公平社會現像。

    到了十九世紀,這些白人新教徒開始相信先天優越論,就是盎格魯-撒克遜人是從骨子裡就有優越基因,而其它民族沒有。在解放黑人問題上,那些不接受黑奴,又不想讓黑人汙染社會的人,就曾夥同了一些黑人領袖,勾想出了一個宏大的計劃,要把黑人送回非洲。最後這批返鄉的黑人在非洲建了一個國家,就叫賴比瑞亞,取自由之意。同樣移民而來的美國天主教徒和愛爾蘭人,也被視為只會被人支配的劣等民族。這種種族優越感讓美華人是盎格魯-撒克遜民族,受之於天命,要在北美大陸傳播美式自由和民主(當然還有新教的教義),替上帝管理美洲。於是美華人在這昭昭天命指引下,在十九世紀一路西進,把整個北美大陸幾乎都收於自己名號之下,把印第安人趕進幾塊保留地裡,印第安人到十九世紀末才拿到所謂的選舉權,那時黑人已經被名義上解放了(也被隔離了)幾十年了。

    到十九世紀末,美國在北美大陸已沒有土地可以繼續彰顯他們的天命,邊疆已經消失,於是,有一幫耐不住的人開始一路向西衝入太平洋去替天行道。就是那時候,美國的傳教士們開始大規模的加入歐洲傳教士的隊伍,進入中國這樣的地區進行傳教。而在美西戰爭後,美華人前後拿下了夏威夷,菲律賓等地。然而美國認定象菲律賓關島這樣的地方已經無法同化,最後美國終於停下西進腳步,正式進入帝國主義時代,開始推行美國特色的軟性殖民。

    到二戰後,隨著民權運動的興起,各種弱勢群體開始爭取自己的社會權益,所謂的種族文化優越論開始變得政治上不正確了,同化這個概念也開始被其他的概念取代。最後,大家把白人新教徒這兩個詞和盎格魯-撒克遜放在一起,就成了有點貶義的白人盎格魯-撒克遜新教徒,指當年這些處在社會上層,替上帝管理世界恩寵世人的遺老遺少,這也是現在常見的提及盎格魯-撒克遜人的情由。種族主義雖然是成了人人喊打的過街老鼠,這不等於盎格魯-撒克遜的這個民族稱乎後的文化理念也被拋棄了。當年的美華人舉起盎格魯-撒克遜的大旗,是因為這後面有著他們自我標榜的民族優越的特質,也是把他們所認定這些理念,紮根於普通美華人的內心深處,這是美華人與生具來的傑出特質,不可磨滅的民族精神。

    盎格魯-撒克遜民族的傑出特質到底是什麼呢?其中最關鍵的就是所謂的自治能力,即美華人在社會各級各地自發的形成自我管理系統,抗拒集權統治的能力。這也是讓早年的美華人已經引以為榮的特質。因為早在殖民地時期,各個北美殖民地就成功實現了自治(其實是也因為英國政府力不能逮),不僅地方政府自治,具體到新英格蘭的早期殖民者定居點,也更是一個個自治的小城鎮,教會也是會眾式的自治形式。事實上,美國的獨立戰爭,很大程度上就是北美殖民地試圖維護自己的自治形式的一次大型政治運動。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在工作中喜歡吵鬧的人是怎樣一種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