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敏西園長

    孩子自己正在玩的時候,你為什麼要打斷他?

    有不安全因素存在嗎?到了吃飯時間嗎?或是要進行其他活動嗎?

    如果沒有危險存在,沒有什麼緊急事情,最好不要打擾孩子,孩子的專注力才會被好好的保護起來。

    孩子從小在玩的過程中,家長不要輕易去打擾和打斷孩子,這樣容易破壞孩子的注意力。經常會看到這種場景,孩子玩搭高積木,玩得很好很專注的時候,家長也很吃驚孩子的“作品”時,會聽到家長大聲讚美“哇!寶貝你真棒!搭得這麼高這麼穩”!

    家長讚美確實是發自內心的喜悅,孩子動手能力進步真快,但是,家長不知道這個時候,無意中把孩子的專注力給破壞了,如果長期是這種狀態的話,孩子長大上課會受干擾,教室開個門,他會分小差看門不聽講,在家聽到媽媽接個電話,就被會干擾他正常寫作業等等,專注力特別容易被分散。

    所以,孩子在玩的時候,能不打擾就不打擾,讓他盡興,讓他專注!

    如果你確實有不得不,想要打斷孩子的話,我是一名32年的幼兒園老園長,憑我的經驗,我給出3個比較合適的方法,即解決問題,又沒有過多的打擾到孩子,過渡平穩而自然。1、參與孩子的活動,陪孩子一起玩。

    跟孩子一起玩5分鐘左右,然後邊玩邊輕聲用語言引導:“寶寶,我們倆現在一起整理一下玩具,準備去吃飯好嗎”?這種方法孩子不是在遊戲中戛然而止。

    2、音樂提示法。

    日常巧妙訓練,用同一種音樂,提示寶寶,只要這種音樂一響,孩子就知道要收拾整理了,玩玩具結束了,下次再玩了。

    3、提前約定告知法。

    孩子在玩之前,給孩子規定時間,並告知允許家長提前5分鐘提示。,到點了孩子自然知道該是結束的時間了。

    以上3種方法比較“婉轉”合適打斷正在玩的孩子,也是比較尊重孩子的,孩子也樂於接受。

  • 2 # 魯南製藥

    面對這樣的問題,每位自己親力親為自己帶孩子的媽媽們可能都會有自己的想法,但強硬的打斷可能會破壞孩子的專注力。

    首先我們先來了解“專注力是什麼”:

    心理學上,專注力又叫注意力;從狹義的角度來講,指的是注意力五大機制中的集中注意力。

    生活中周圍環境為我們提供了豐富的感官刺激,這讓我們的的視覺、聽覺、觸覺等無時無刻不被外界的各種資訊包圍,我們的大腦就發展出了注意機制。

    正因為人類進化出了注意機制,所以才不會一直被無關緊要的大量資訊所幹擾,而是專注地做某些事。

    當小寶貝一個人玩耍時,就非常難得地處於這樣一種專注的狀態。

    之所以難得是因為幼兒的注意力機制和成人的注意力機制完全不同。成年人可以習慣性的忽略掉很多不太重要的事情,這是因為在天長地久的探索中逐漸形成的。孩子則不一樣,小孩子的注意力非常分散,即使他們在做一件事情時,也會同時關注好幾件事情,這就是為什麼孩子非常容易發現細節的原因。所以,當小寶貝自己一個人玩耍時,其實是在自然的 形成注意力機制,這種注意力能夠幫助孩子以後上課認真聽講、自己獨立玩一會等等。

    小寶貝的自由探索非常重要,只有他們瞭解自己,才能獲得安全感,才知道如何去探索世界。

    所以,綜上所述,當小寶貝一個人玩的時候,不要去打擾他!

    小寶貝的成長既需要家長的陪伴,也需要有自己的自己空間,就像手裡握著的沙子,越是握得緊,手裡留住的沙子越少。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35歲大齡離婚,無房無車,人生一片渺茫,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