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君臨天下YSF
-
2 # 句句都是謊言
不求聞達於豬猴是孔明的志向,像普通隱士一樣生活,受劉備拯救蒼生之心而感動,出山時就說了,功成後要卸甲歸田,無心於功名。
自此管仲、樂毅,並不是自吹自大,說孔明才華高於他倆,恰恰是這兩人都是孔明所敬重的,自此他倆,就是希望有像他倆一樣的品德跟才華,也是孔明志向的體現,周敦頤自此蓮,並不是說他比蓮潔白無瑕,而是表明他追求蓮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品性。
-
3 # 九州歷史
不求聞達於諸侯,是在《出師表》中對劉禪說的,當然是客氣話。自比管仲、樂毅,其實非常狂妄,管仲幫助齊桓公成為春秋五霸之一;樂毅幫助燕昭王幾乎打垮齊國,建立蓋世功業。另外,管仲與樂毅,一文一武,諸葛亮暗示自己也能文能武,可以出將,也可以入相。執掌蜀漢政權後,一方面把國家治理得井井有條,又親自提兵伐魏。
除了自比管仲、樂毅,還有幾個方面都能看出諸葛亮高臥隆中的志向:
一是抱膝長嘯、好為“梁甫吟”。“梁甫吟”是一首慷慨的曲子,演唱者一般胸懷大志、心繫蒼生。抱膝長嘯是名士們的標誌動作,凸顯自己卓爾不凡的氣質,估計也是自己表達情感的做法。
二是自視甚高。古人讀書就為做官,這並不丟人。與諸葛亮一起讀書的徐庶、崔州平、石韜等人,都認為諸葛亮有才。諸葛亮經常對他們說:“你們做官,將來可以做到刺史郡守這個級別。”他們問諸葛亮能做多大官,諸葛亮笑而不答。
三是讀書學習的習慣。諸葛亮讀書“觀其大略”,從不死讀書、尋章摘句,不是做學問的料,這是戰略家、政治家才有的習慣。
諸葛亮的結交,都是荊州俊傑。他兩個姐姐分別嫁給了蒯氏家族的蒯祺、龐氏家族的龐山民(龐德公之子),自己娶了黃承彥之女,劉表是他二姐夫、蔡瑁是他舅舅。他跟荊州四大家族、劉表家族都成了親戚。在這樣一個圈子裡,想要做官很容易,崔州平、徐庶、孟公威等人都能做官。
即便如此,劉表等人沒拿諸葛亮當回事,史載“時人莫之許也”,諸葛亮應該是很失望的。
諸葛亮期望像管仲、樂毅那樣,也是擇主標準,齊桓公、燕昭王都給了他們充分的權力和空間,君臣和睦,諸葛亮所等待的,就是那樣的主公。他選擇弱小的劉備,是眼光、更是志向。
回覆列表
那只是諸葛武侯的謙詞,諸葛亮腦懷大志怎麼能不聞達於天下呢?可惜的是三分天下無法統一,太多精力用於平衡內、外矛盾上了,如果能處在一個統一的天下,諸葛亮的治國之才能全面發揮,一定是個經濟繁榮的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