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東方易達安成
-
2 # 科普作家張軒中
這次頒獎是有點急躁了。
引力波被探測到,這個是LIGO一家之言,雖然最近也有virgo說自己也探測到了,但畢竟virgo的精度還不夠高。那麼,如果萬一LIGO搞錯了呢?雖然這個出錯的可能性不大,但萬一搞錯了,豈不是很尷尬?
尤其是,LIGO宣佈發現的四次引力波,都沒有相應的電磁對應體被發現,現在匆匆頒獎,顯得有點急躁了。也許等到明年頒發,有了一些電磁對應體之後,會顯得更合理一些。
引力波是非常重要的,它的重要性是100年一遇的,但它同時也是非常讓人懷疑的,因為如果引力波真的存在,那麼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可以描述黑洞碰撞這樣的高能物理過程,這說明幾何理論在極端高能的情況下也是對的。這太震撼了。我個人雖然是讀廣義相對論出身,也覺得相對論非常優美。但相對論居然一點瑕疵也沒有,這讓我感覺很神奇了。愛因斯坦的偉大簡直猶如天神。
我在這裡評價201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引力波探測,說的全是肺腑之言。我的很多朋友都是引力波探測的專家,這樣說也許會得罪他們。但本質上我不是反對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引力波探測,而是說現在頒獎有點急躁,也許讓子彈飛一會兒,等子彈落地了以後再頒獎是更好的。
不過這個獎對研究引力波的人是一個巨大的鼓勵,對中國投入巨資尋找其他的引力波也是一種促進。引力波被發現,這是科學的勝利,也是人類文明的最高成就之一。
-
3 # 孤猴78345271
物理精英們在引力波上所犯的錯誤實在是令人咋舌!引力產生能量嗎,不!引力產生負能量!兩個黑洞彼此靠近時,質量增加嗎?不!是質量減少!所以LIGO等探測到的資料完全是南轅北轍!這種初級錯誤竟然還得了諾獎?匪夷所思!不過這也不是第一次了:至今沒有發現分數電荷的單個夸克,可夸克卻得了多個諾獎,希格斯粒子只有慣性質量,而沒有引力質量,夠荒唐的了吧,也得了諾獎,那麼遲早會發現質量巨大,既有引力,又有慣性的質量點,希格斯粒子又往哪兒擱?
-
4 # simxpert
可以說是實至名歸吧。愛因斯坦提出相對論以來,很長一段時間內,人們無法接受。後來人們發現,一些天體執行中的現象,用牛頓第二定律無法解釋,或者得到的結果與人們的觀測結果有很大的偏差,如果用相對論來解釋,則與人們的測量結果高度吻合,這為相對論的合理性提供了必要的佐證。隨著這樣的案例越來越多,相對論越來越被人類所接受,並已經有了很多的實際應用。
但是,盤旋在相對論頭上的一朵烏雲始終沒有散去,那就是引力波。引力波是愛因斯坦在100多年前根據相對論預言的,但是在長達100多年的時間裡,人類始終沒有探測到引力波。那麼問題來了:引力波是根據相對論推匯出來的,如果引力波不存在,則說明相對論是有缺陷的。
現在人類透過很多人的共同努力,終於探測到了引力波,盤旋在相對論頭上的這多烏雲終於散去。這也為相對論的合理性提供了更加強有力的佐證。
引力波被證實,也會極大地推動人類對於整個宇探索的程序,是一件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重大事件。
這三位,為引力波的探測工作出了巨大的貢獻,被授予諾貝爾獎,是實至名歸的。
-
5 # 草原獨狼
從科學精神傳播角度看待引力波探測和獲得諾貝爾獎。希望這個角度比較新穎。
首先 引力波躋身社會熱門議題,凸顯公眾對科技創新的關注,渴求科普好文和便利傳媒。2016年春節期間,引力波作為一個純粹的自然科學發現,原本只應該在專業人員的小眾群體中的熱議話題。但是,成功探測“引力波”的訊息忽如一夜春風,在文化傳播佔主流的春節假期中吹開千樹萬樹的花朵。以果殼網微信賬號11日(農曆正月初四)深夜推送的文章《今晚的“大新聞”到底說了個》為例,在釋出不到24小時,閱讀數達到 200萬,點贊近2萬。果殼網微博主賬號的同題推送累計轉發超過13萬次,評論超1萬,贊超4萬,總瀏覽近3000萬,總漲粉6萬左右。股民、八卦網友乃至宗教界都對引力波探測發表自己的看法。可見,公眾對科技創新的關注已成常態,對重大科技發現的推崇已經超出普通的想象。新華網在2016年2月11日至16日,在中文全網共監測到“引力波”相關資訊1,369,960篇,其中微博1,126,343篇、論壇15,038篇、微信11,821篇、部落格52,734篇、移動客戶端988篇、紙媒704篇。網路輿情監測顯示“引力波”相關資訊關注度極高。
其次,引力波傳播內容無法滿足公眾探索的需求。科普中國抽樣4000條網民對各大新聞媒體“引力波”報道的評論進行分析發現,37.1%的觀點認為“天才愛因斯坦的理論是正確的”;26.4%的觀點認為“不是學霸,看不懂”;19.6%的觀點認為“中國的科學研究還需要努力”。這些觀點多為簡單評論,而無深入思考,同時也少有質疑的觀點。
最後,從科學精神角度思考,引力波的傳播現象凸顯:
一是傳媒的求真求實精神不足。科學報道應以真實、準確為首要,但媒體在“引力波”的新聞報道中,就出現過度興奮、是非不清的鬧劇。“引力波現象”之一是“原初引力波”事件。2014年3月,BICEP2團隊的科學家宣稱:他們在宇宙背景輻射中探測到了某種細微的“捲曲偏振結構”,這被認為是“原初引力波”的蹤跡。國內外媒體紛紛興奮報道。然而不到一年,這個團隊又宣佈此發現是一個錯誤!這在科學傳播中並非偶然事件,前幾年荷蘭公司的“火星移民”鬧劇中媒體也曾被“烏龍”。即便是此輪“引力波”的報道,也沒有媒體對科學發現的真偽進行探究,甚至沒有一點點的懷疑。對究其原因,媒體面對科學新聞時所關注的是轟動性、時效性,而將真實性置於次要位置,選擇“先發而後快”,將訪問科學共同體權威人士以確認真實性的環節直接忽略,難以規避鬧劇風險。
二是公眾和傳媒的寬容精神不足。“引力波現象”之二是民科郭英森在電視錄製中受奚落的事件。5年前,下崗工人郭英森參加電視節目《非你莫屬》,初中畢業的他,為清楚解釋自己 “發現”的讓汽車不用輪子、讓人長生不老的理論時,提到了“引力波”一詞。郭英森對自己理論闡述確實不夠充分,但主持人和嘉賓的冷嘲熱諷也不免苛刻。科學的道路從來都是迂迴曲折的,科技創新從萌芽到成才,時時處處都需要寬容失敗、鼓勵探索的環境氛圍。即便是沒有依據地妄想,也不應該成為被捉弄貶低的物件。
三是批判質疑意識缺失,盲目跟風凸顯科學素養髮展不均衡。“引力波現象”之三是現象二的續集。隨著引力波發現,郭英森的影片被再度挖出,只是情節變成對人才被嘲笑埋沒的感嘆,還以諸如《拱手相讓的諾獎 下崗工人5年前首提“引力波”遭無情打壓》為標題,稱呼郭英森為“諾貝爾哥”,很多跟帖感嘆“尊重知識何其難”、“我們欠他一個道歉”。輿論風向峰迴路轉,卻仍然是大開大合。事實上,引力波是物理學裡面廣為人知的名詞,在某個人介紹中簡單提及和缺乏深入理解地堆砌,是與大科學時代所依託高階國家科技實驗室和高水平團隊專業化工作取完全不可同日而語的。面對科學新發現,媒體和公眾不去探討如何完成科學新論的實驗檢驗,不對科學發現的方法依據展開質疑,而是人云亦云地點贊或批評。足見傳播和關注的熱點在資訊本身,即是對科技知識的關注,而科學方法、科學思想和科學精神則難以踐行。
-
6 # 安茲烏拉恭
這個獎名至實歸的。
廣義相對論作為現代科學基石之一,萬一它預言的東西實際並不存在,那是大事情。
其實93年諾貝爾獎就頒發給了天文觀測間接證實引力波存在的事。直接觀測到,理當有獎的。
-
7 # 自然風57778401306
引力波的發現,震動了科學界。其實引力波這個問題,愛因斯坦早在100多年前就提出來了,探測到宇宙中引力波的存在,也給廣義相對論這個理論畫上了完美的句號。據說全世界有不少頂尖科學家也參與了這項工作,透過鐳射干涉儀,在特定的環境下跟蹤觀測,整過探測過程歷時三年時間。僅管有人對探測結果持質疑態度,但是也沒有更有說服力的證據來推翻這個理論,除非另劈溪徑找到更好的解決辦法。能獲得諾貝爾獎項的,他們所取得的成績是值得肯定的。
回覆列表
科學大獎西方升,東方是否也進行?
東方智慧幾千年,霍金評價已說明!
引力波論是小形,絕對真理再說明!
北京上海中心成,尖特智慧緊跟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