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晴空袖舞

    謝謝邀請,這兩句話我們先分開來理解一下,為什麼說真理永遠掌握在少數人手裡?因為從廣義的範圍來理解,世間萬物中,任何一件新觀點,新發現,都是少數人最先發現的,比如牛頓發現了地球的引力,瓦特發現了蒸汽可轉換為動力,最先發現地球是圍繞太陽轉的科學家,不但人數少,還不被大多數人理解。如果橫向做個比較,其它領域也莫過如此。但為什麼又說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呢?因為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真理正確與否,是要透過實踐來檢驗的,而檢驗的結果是要大多數人來論證的。所以二者並不矛盾,前者是真理,而後者是實踐,所以,任何事物由一般到特殊這個規律並不矛盾,因為真理來源於實踐,又透過群眾來檢驗,最終,又受用於群眾。

  • 2 # 走吧一起看世界

    而群眾是一個群體,由不同的人組成,在某一個方面能判斷正確,所以有著雪亮這一說。 但沒有綜合水平的判斷能力和凝聚力,所以,群眾到領袖有很長一段路。

  • 3 # 歐陽雨晴

    有矛盾,又不矛盾→這要看把後一句放在哪裡。1>前一句是列寧說的,原話是:",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數人手中",柏拉圖也說過,真理可能在少數人一邊.

    →他們說的是"往往""可能",而不是"永遠",如果說"真理永遠掌握在少數人手裡"就成謬誤了!!

    →因為在柏拉圖所處的時代,多數人還是奴隸,列寧時代也是沙皇封建時代,因此那時發現真理的人基本都是精英人物,甚至連普通的科學工作都很少,因此,他們才那樣說。

    →到了今天,雖然科學家、學者多了起來→很多自然科學的問題及社科問題還是要相信他們的成果。但相對而言,他們還是少數。因此,真理往往還是在少數人手裡。

    →但在某些情況下,特別是社會生活/政治領域,多數人的意見往往是正確的,往往就是真理。

    2>"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的意思是:

    A>以此來教育幹部心中要有群眾,你幹得好與不好,群眾是能看得見的→這句話根本目的本在此。

    →如果把"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用在考核幹部的政績上,那麼它與"真理"就沒有矛盾。

    B>當然,這句話也含有要相信群眾,要進行民主決策的意思→就是少數服務多數。

    →本來真理的正確與否,並非決定於少數服從多數,多數人也可能否決真理!

    →因此,真理的絕對性與民主決策是矛盾的,那麼怎麼辦呢?

    一→民主決策只能適用於社會政治生活領域,而不能適用於自然科學專案。

    一→在社會政治領或內,民主是通往真理最好的方法。

    一→在進行民主決策的過程中,要進行充分的辯論,→真理不辯不明是也→並充分聽取少數人的意見。

    一一>這樣,就能儘量減民主與真理的矛盾。

    當然,《烏合之眾》一書中又說到,群體的智商以該群體中智商最低者為標準→你怎麼看這個問題呢?

  • 4 # 思想磨坊

    這是從兩個不同的角度說的,一個是認識論角度,一個是利益論角度。這兩個命題必須從各自的角度看才能統一起來。

    “少數”是相對於“多數”來說的,從發現真理、理解真理、掌握真理的角度看,由於真理反映的是事物之間的本質與內在聯絡,就需要具備相當的知識與思維能力,甚至往往需要專業的探索與專門的研究,而只有少數人才能勝任這項工作。大眾對於真理的掌握並非不可能,但往往是“後發”意義上的,也就是教育宣傳普及的結果。所以說,“真理永遠掌握在少數人手中”。

    “群眾”是相對於“政黨”“領袖”來說的,但“多數”不能與“群眾”直接劃等號,群眾也有“多數”與“少數”之分。為了治國理政,政黨和領袖都要制定實施一系列路線、方針、政策,往往還自詡是真理性的、為了大眾利益的,但這些路線、方針、政策是不是正確,能不能為大眾帶來好處,需要經過群眾的檢驗才能知道。而群眾無論知識多寡智力高低,“心裡都有一杆秤”,都會從自身利益出發做出自己的判斷。所以說,“群眾的眼光是雪亮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現代戰爭是否還有可能出奇制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