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經典人生e
-
2 # 含光化萬物
飯後血液集中在胃部幫助消化,心臟和大腦出現缺血是正常的。建議吃飯要少吃肉多吃素,七分飽,這樣消化的時間縮短了,心梗和腦梗的高發會降低機率
-
3 # 心血管內科侯曉平
腦血管病人也是類似的道理,進餐尤其飽餐、脂餐後會影響腦供血。還有一點,有一部分人尤其是老年人、高血壓、糖尿病、帕金森病患者,容易發生餐後低血壓,這樣會加重腦缺血,也容易形成血栓。
動脈血栓的後果,就是血管堵塞,相應的供血部位出現梗死。
因此,心腦血管病人尤其要注意避免飽餐、脂餐,保持清淡飲食,七八分飽,必要時,少量多餐,調整飲食結構。
-
4 # 橙醫生健康課堂
飯後狀態下,迴圈需血量增大,心臟負擔加重。所以血壓,心率都會有所上升,這就增加了原本有心腦血管疾病的患者發生心梗。腦梗的風險。
-
5 # 苑醫堂zjg
據臨床統計,大部份心梗死,發生在情緒激動,心情煩燥,或在激烈運動中以及驚恐腦怒之下所發生,而腦梗的含義有所不同,它是經過多少年慢慢的形成了區域性輕度,中度,或多發性大面積腦梗,一旦腦梗死就會造成中風癱瘓,輕者偏癱,重者全癱,這種現象大部份發生在早晨5一9點鐘,這是高危時段。所謂飯後是心梗,腦梗高發期用詞不準,心梗,腦梗是病症現象,而心梗死,腦梗死是由此現象產生的後果。
-
6 # 心血管王醫生
昨天晚飯送到,直到十點半還沒吃到嘴裡,等忙完兩臺手術,一看麵條已經坨了,吃去已經沒法吃,扔去又可惜,又餓,微波爐打一打,想想兩萬五千裡,還是硬生生的吃完。
準備吃飯的時候,急診來了一個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等第一個剛做完,還沒出導管室,又來一個,不得不連臺,為什麼總能遇到一些患者飯後發生心梗,發生腦梗呢?
其實吃飯如果吃不好,確實會誘發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但這只是誘發原因,根本原因還是動脈粥樣硬化斑塊斑塊破裂,只有這種血管垃圾也就是動脈粥樣硬化,積累到一定程度,吃飯不合適只是那個導火索,而動脈粥樣硬化是炸彈本身,吃飯不合適點燃了這個炸彈,發生了心肌梗死腦梗死。
那麼吃飯後,為啥會發生心腦血管疾病呢?這也是我們一種科普大家吃飯不宜過飽的一個重要原因,簡單說我們體內的血液是一定量的。我們吃完飯,胃腸道消化吸收食物,工作量增加,需要的血液也就增多,這樣一方面心血管本身的血液相對減少,另一方面胃腸工作的時候,相對也會增加心臟的負擔。正常食量,正常心血管,自然不會造成什麼後果,因為我們見健康的心臟會自我調節,有一定的儲備能力,能完成這些正常的生理行為。
可是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加重,引起心血管狹窄的情況,如果價加之飽餐,一方面血管狹窄,提供的血液就會減少,一方面飽餐後需要更多的血液,兩方面導致心肌缺血加重,誘發心絞痛,甚至誘發心肌梗死。
我們在醫院,總能遇到這樣的患者,因為吃飯過飽導致心肌梗死,導致心衰。當然我說了飽餐只是導火索,正常血管,我們就算吃的太飽,最多隻是會引起腹脹等不適,並不會發生心臟病,最根本的原因還是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加重。
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加重,也和吃飯有關係,那就是我們說的不健康飲食,比如高鹽高油高糖以及粗糧雜糧不夠,水果蔬菜不夠,都會會明星增加動脈粥樣硬化,所以如果我們飲食不健康,那麼長期的結果就會加重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形成,如果加之飽餐,那麼就更增加心肌梗死,腦梗死的風險。
足見吃飯不但要講究搭配科學,而且吃飯也不宜過飽,老祖宗其實早就說過飯到嘴邊留一口,能活九十九,也是勸解大家吃飯不宜過飽!
健康生活從健康飲食開始,從一日三餐開始!
-
7 # 小影大夫
為什麼飯後是心梗和腦梗高發期呢?
所謂的心梗就是供應心臟的冠狀動脈出現了斑塊,引起動脈狹窄,供應到心肌的血流減少,引起心臟缺血缺氧,從而引起相應的症狀。
腦梗其實也是一樣,由於頸內動脈或者腦動脈的狹窄引起顱腦血液供應減少,出現腦細胞的缺血和壞死。
所以心梗是心臟缺血了,腦梗是腦子缺血了。
我們飯後,吃下去的食物在胃腸道內,胃腸道的食物需要消化,就需要呼叫更多的血液來維持工作。所以飯後,血液就會聚集在胃腸道里。我們都有吃完飯後感覺很困的經歷,特別是中午吃完飯就想睡覺,這就是腦子相對缺血缺氧,比較容易犯困的原因。
那麼,本來就已經有冠心病,或者腦梗的基礎病的情況下,供血心臟和腦子的血管就已經有病變,心臟和腦子的血液已經相對要少了。那麼飽餐後,血液就聚集在胃腸道,這就更加重了心肌和腦子缺血,到達心臟和腦子的血液就更少了,就會引起心梗和腦梗的發生。
所以,醫生一般都會交代有冠心病,有動脈硬化的患者,不要吃的太飽,可以少吃多餐,情緒要保持穩定,有高血壓的要堅持藥物治療,要養成良好的低脂低鹽飲食習慣,不適及時就診。
-
8 # 張之瀛大夫
在我們的生活中,有許多的健康相關的知識需要我們醫學工作者和科普工作者去宣教。但是,其實,生活中處處是學問,處處可能都與我們的健康息息相關,只是,我們可能沒有過多的去思考這個問題。例如,題目中的這個問題就是很生活化的話題,但是裡面確實蘊含了比較豐富的健康醫學知識。下面,張大夫就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這裡面的內容。
什麼是心梗?什麼是腦梗?這是老百姓自己的一些提法。其實在醫學上,大家所說的心梗,我們稱之為心肌梗死,它是指供應我們心肌的血流出現了中斷而引起了心肌細胞的缺血和壞死,嚴重者可在短時間導致患者死亡,因此這是一種危急重症。而腦梗,其實在醫學上,我們稱之為腦梗死,同樣的道理,是供應腦的血流出現了中斷,而引起了腦細胞的缺血壞死,也是危急重症,需要儘快治療。
而無論是心梗還是腦梗,最常見的病理生理學原因就是出現了動脈的粥樣硬化,進一步導致了動脈管腔的狹窄,在一些誘因的作用下,管腔出現了閉塞,停止了正常的血液供應。
飯後是心梗、腦梗高發期?這個提法是很有道理的,但是並不絕對。這是因為在一般狀態下,我們狹窄的冠狀動脈能夠勉強供應我們的心肌用血。但是如果我們吃飯過飽的話,此時胃腸道內的血液要求量明顯增多,此時心臟的負荷增加,但是我們本身就缺血心臟卻不能夠供應更多的血,而且原本供應心肌的血液可能會分流一部分,引起了心肌缺血程度的加重,進一步可能誘發心肌缺血的發生。腦梗死的發生也是類似的道理,我在這裡不做贅述。
總結
最後,我想說的是,本已經心肌缺血或者腦缺血的患者,一定要注意不能夠吃飯過飽或者劇烈運動或者處於溫度相差較大的環境中或者情緒波動過大。
-
9 # 藥師方健
隨著生活方式的改變,中國心腦血管疾病所致的死亡已躍居為中國居民的首要死亡原因。而在眾多心腦血管疾病當中,心梗和腦梗是最具有殺傷力的兩大病重,致殘致死率非常高。網路上有這麼個說法,飯後是心梗、腦梗的高發期,這是真的嗎?
心梗和腦梗的本質是血流供應障礙
依據中國最新版《內科學》,當心髒的冠脈血液供應與心肌的血液需求發生衝突時,即提供的血液流量不能滿足心肌代謝的需要,就可引起心肌缺血缺氧。暫時的缺血缺氧可引起心絞痛,而持續嚴重的心肌缺血就可引發心肌梗死,如未能及時救治,可能導致猝死。
依據中國最新版《神經病學》,腦梗死又稱缺血性腦卒中,是指各種腦血管病變所致腦部血液供應障礙,導致區域性腦卒中缺血、缺氧性壞死,而迅速出現相應神經功能缺損的一類臨床綜合徵。同心梗一樣,如果不能及時恢復腦血流供應,人就可能有生命危險。
因此簡單來說,心梗和腦梗都是因血流供應障礙繼而引發區域性組織細胞缺血缺氧而導致。
飯後是心梗和腦梗的高發期嗎?
對於健康人而言,這麼說不客觀,因為對於無基礎疾病的健康人群來說,無論飯前還是飯後,突發心梗和腦梗可能性皆較低,故我們這裡主要說的是既往有心腦血管疾病的非健康人群。
中國《中醫內科學》教材在心繫病症-心悸、胸痺等疾病中皆提到,該類疾病常可由飽食等因素而誘發。實際上我們在飽食後,大量食物進入體內,血糖及血脂等水平會較平常異常升高,增加心梗及腦梗風險。不僅如此,飽食後胃腸道需要大量的血液供應來消化食物,而人體血液就那麼多,此長彼消,心臟和腦部組織的血液供應就會減少,從而導致心梗和腦梗。
原濟南軍區司令部門診部的研究人員對曾經有發作心肌梗死的患者進行長期回訪後發現,有飽餐習慣的人群發生再次心梗及猝死率明顯高於無飽餐習慣組(兩類人群的飲食皆為低脂、低糖、低鹽、高纖維素飲食)。
綜上所述,對於既往有心血管基礎疾病,有三高的朋友,吃飯還真不能隨心所欲,古話“吃飯只吃七分飽”還是有一定道理的,同時,吃飯要注意選擇葷素搭配,三分葷,七分素,菜裡面油鹽儘量少放,只有從點滴細節做起,才能最大程度減少心腦血管疾病發病風險。
回覆列表
常言道:“病從口入”,東西吃不對,極易引發各種疾病。但若在該要吃東西的時候不吃東西,同樣也會傷害健康!心梗和腦梗,是盡人皆知的威脅我們健康的兩種疾病。而這兩種疾病的發生,和現代人對早飯的忽視關係密切。
快節奏的生活讓很多人加入了不吃早飯的大軍,熟不知早飯不吃會增加患心梗、腦梗的風險。因為胃中缺少食物,人體血液裡就會形成很多的B型血栓球蛋白,這是一種能導致血液凝固,使人易患心肌梗塞的蛋白質。另外,不吃早飯的人,血小板比吃早飯的人更加容易粘稠與聚集,這就加大了血栓的形成機率,使人更加容易患上腦梗和心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