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jessica宣
-
2 # 珍視映畫
最近有寶媽留言,說自己家的小男孩已經10歲,但每天晚上必須摸著媽媽的咪咪才能入睡,作為媽媽覺得很尷尬,但又不敢斥責孩子,雖然已經分房睡,但每天晚上睡前,孩子早早鑽進媽媽的被窩,怎麼勸都沒用。有時待孩子睡著了抱他回去,沒多久自己又跑回來。孩子曾經很多次讓爸爸獨睡,不能和媽媽睡。
很明顯,已經10歲孩子的這種行為是不正常的,表現出了對媽媽的過度依戀,即戀母情結。
一般來說,有些孩子在3~6歲的階段會表現出依戀母親,媽媽到哪裡孩子也跟到哪裡,晚上要跟媽媽一起睡,他們甚至還有些小怪癖,比如摸著媽媽耳朵、頭髮甚至隱私部位睡覺,這些都是正常現象。但作為媽媽也不能放任孩子這樣的行為,因為一旦養成習慣會不利於孩子的獨立成長。但孩子6歲後還表現出對母親過度的依戀就要注意了,會影響孩子的心理正常發展。
日本心理學家兼女作家、三個孩子的母親金盛浦子指出,戀母情結的發生其實有規律可循,如果只考慮家庭的孩子的出生順序以及孩子性別,即戀母情結最易發生在這4類孩子身上:
第一類:如果老大是女孩,老二是男孩,老二的可能性大;
第二類:如果老大是男孩,老二是女孩的話,絕對是老大的可能性大;
第三類:如果是兩姐妹的話,那麼大姐的危險更大;
第四類:如果是兩兄弟的話,那麼大哥的危險更大。
千萬不要以為只有男孩子才有戀母情結,女孩子也有。當然,上面的只是機率問題,並不絕對,最好還要考慮孩子的性格。
如果你家的孩子這樣被人評價:“這個孩子好乖哦,媽媽說什麼都聽,媽媽省力不少呢。”那麼這樣的孩子戀母情結的可能性會比較大;
如果人家這樣評價你家孩子:“這孩子太不聽話了,媽媽說什麼TA都唱反調,她媽媽肯定要操碎心了”,這類孩子戀母情結的可能性偏低。
最後,綜合孩子的這些因素,即“乖巧性格+男女孩+出生順序”,得出戀母情結的可能性排序:
第1危險:兩兄弟中的大哥
第2危險:兩兄妹的大哥
第3危險:兩姐弟的小弟、兩兄弟的小弟
第4危險:兩姐妹的大姐
第5危險:兩姐妹的小妹
如果你家孩子性格不乖巧,那麼參考上面的類別分類。
如果說上面的可能性是3成的話,再加上父親長期缺失,可能性會加大到5成。
如果你家的是獨生子女呢?
不少人以為,獨生子女最容易得戀母情結,但從機率上來說,獨生子女反而屬於低機率。為啥呢?獨生子女的父母由於孩子少,他們往往有讓獨生孩子儘早獨立的意識。即使沒有這樣的意識,因為只有一個孩子,媽媽很快就能脫離大多數時間陪伴孩子、日夜顛倒照顧孩子的狀況迴歸正常,該上班的上班,該學習的學習,該跟老公恩愛的恩愛;也因為孩子少,孩子接觸其他家人的機會也多;更因為媽媽的迴歸職業軌道或尋求個人發展,孩子也會自己獨立找樂子,比如比較早的對社交的興趣。
當然不排除例外情況,個別很疼愛孩子的全職媽媽,一直難以跟孩子分開,會導致負面後果,或者被保護過度的獨生孩子也可能難以跟媽媽分離而導致戀母情結。
最不可能發生戀母情結的家庭
當家裡的兄弟姐妹越多,發生戀母情結的可能性越低。作為一個母親,精力和時間是有限的,家裡的孩子越多,單個孩子獲取母親的陪伴也少,發生戀母情結的可能性就會越低。
孩子戀母情結會有什麼危害?
如果一個孩子過度依戀母親,童年時期會阻礙孩子跟外界的接觸,包括孩子跟其他小朋友的交往,上學喜歡哭鬧捨不得離開媽媽,無法跟爸爸建立親密的親子關係等。當這樣的孩子長大後,他們往往也缺乏主見,更願意聽從媽媽的安排,跟媽媽的關係過於親密,比如每天跟媽媽煲電話粥,甚至帶著媽媽約會,經常拿女友或妻子跟媽媽比較等,不利於正常的婚姻關係的形成,影響婚姻幸福。
如果懷疑孩子有戀母情結,家長該怎麼辦?
1、及時跟孩子分房睡
一般來說,孩子3歲後就可以嘗試分房了,如果6歲後還未分房,並且懷疑孩子有戀母情結的話,會讓孩子對媽媽的依戀越來越嚴重。如果家庭沒有條件的,比如房間不夠多,至少也應該與孩子分床睡。如果孩子跟老人睡可以嗎?如果孩子已經超過6歲,6歲的孩子已經進入性萌芽期,尤其不建議繼續跟異性老人睡。
2、跟家人一起照顧孩子
如果有條件,建議媽媽跟家人一起照顧孩子,尤其是當家裡的男孩子6歲後,要多跟爸爸接觸培養男孩子的堅韌和剛強的氣質,否則男孩子不僅會模仿了女性的言行舉動,還會導致男孩子對媽媽過多的依戀。相比起男孩子,6歲後的女孩子跟媽媽的關係應該稍微密切但也不能過於親密,否則會阻礙孩子的獨立。
3、減少陪伴孩子的時間
養育孩子的最終目的是分離,隨著孩子的長大,媽媽要適當培養孩子的獨立,減少陪伴孩子的時間了,無論上班也好,或是媽媽發展自己的興趣愛好也罷,讓孩子有更多的自由發展的時間和機會,鼓勵孩子出外跟其他小朋友接觸玩耍,或者參加興趣班等,及時培養孩子獨立的人格。
-
3 # 積極家庭教育
戀母情結(Oedipus complex),中文翻譯為伊諦普斯情結、俄狄浦斯情結、伊底庇斯情結。通俗地講是指人的一種心理傾向,喜歡和母親在一起的感覺。戀母情結並非愛情,而大多產生於對母親的一種欣賞敬仰。是一種普遍的社會現象,男孩女孩都可能有戀母情結。大部分人多多少少都會在某一年齡段有戀母情結,而在兒童時期幾乎所有人都有戀母情結。 戀母情節的原因有太多種說法:成人幼童化、從小缺乏父愛、女性長輩為了隴斷他的感情不讓其他異性佔有、從小接受異性中唯毋至上的觀念等等,不管怎麼說有戀母情節的人大部分有性格、人格上的缺䧟。這種人很難結婚,即使結了婚,離婚率極高。
大多數人的“戀母情結”,只是一種隱性的對父母親的依賴,由於學習或成長的需要,他們逐漸會遠離父母,與家長的實際距離相差的越遙遠,分離的時間越久遠,他們對父母在心理上依戀就越弱。孩子早期的思想在逐漸與外界的接觸過程中,不斷得到糾正,最終完全走出父母的懷抱,走上獨立的道路,形成自己的生活圈子和健康的性取向。 從出生開始,母親對孩子的照顧佔主導,使得孩子對母親的依賴感特別強。孩子會產生“我喜歡媽媽,我長大要和媽媽結婚”的念頭。
就孩子的成長髮現來說,順利過渡戀母情結,有以下建議:
一,孩子在嬰兒期(3歲前),給他足夠的撫觸,抱抱,增加孩子的安全感,安全感足,孩子的探索能力和獨立性更強。
二,孩子在性器期(3~5歲),孩子對性器官很很好奇,可以和孩子一起洗澡的時候(建議和同性父母洗澡),回答孩子提出的關於身體結構的問題,還可以和孩子一起閱讀相關的繪本,讓孩子知道男性和女性的區別。
三,建議孩子在6歲開始要分房獨立睡覺。因為這個年齡是孩子的青春期前期。他們需要知道,爸爸媽媽的親密關係,是他們的隱私,從而迎接青春期的到來。
四,孩子進去青春期,建議給孩子保留足夠的空間,如果家裡的男孩的家庭,媽媽應該和孩子保持身體距離。如果是家裡是女孩的家庭,請爸爸和孩子保持身體距離,沒有孩子的允許,不要擁抱或親吻。
如果孩子在6—7歲之後,仍然沿襲著幼兒期將父母作為自己的情慾物件的原始情感,繼續在父母或母親身體上尋求性滿足,排斥同行父母,就形成了戀父戀母情結。
回覆列表
孩子幼兒時期戀母是很正常的,但是孩子在學齡前心理上會變得上進、勤勉、與他人交往合作,開始產生獨立意識,這時如果孩子還未能從戀母情結中順利過渡,孩子容易產生心理障礙。
孩子形成依賴性人格。孩子過分依戀母親,孩子容易變得自我中心、執拗、自理能力差,他們既需要父母多陪伴照顧,但也經常對父母的管制感到不滿。孩子的這種雙重人格,使得孩子既難管教,又難相處。
影響家庭關係。母子之間過分依戀,使得媽媽經常以孩子為中心,有些媽媽甚至把孩子看得比丈夫還重要,這樣夫妻之間容易常因孩子的事吵架。而且孩子會因為戀母而和爸爸比較疏遠,關係冷淡,家庭關係因此會變得不平衡、不和諧。
孩子易患心理病。母子之間親暱刺激過多容易造成神經質,感情變得豐富而脆弱,容易患孤僻症、社交恐懼症、抑鬱症等,男孩子戀母過重過久還容易失去男性氣質和魅力,變成“奶油寶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