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張生全精彩歷史
-
2 # 中正63944027
仁義禮智信,忠勇恕誠中庸等思想,是儒家推崇的基本精神,也契合人類發展的最基本道德理念。做生意在一定意義上講,也是做人。違背基本倫理公德的理念和行為也必然受到公眾的譴責和抵制。
喬致庸做生意講究信義,誠實不欺,聰明勤勞能幹,事業一步步發展壯大,是暗合儒家規矩的。
這裡講喬是儒商,不是說他讀了多少四書五經,背了多少子曰詩云,而是說他的經商理念和行為高標,是符合儒家精神的。
所以稱為儒商是非常恰當的。
-
3 # 倪說歷史
隨著喬家大院的走紅以及電視劇的熱播,喬致庸(18l8—1907)的名字也起來越大,被視為晉商的代表,也被稱為一代儒商。
喬致庸被為一代儒商的代表,有兩個原因。第一個原因是他本人原來就是讀書人,還考中了秀才。大家可千萬不要小瞧秀才,那也是需要經過縣裡的考試、府裡的考試和省裡的考試,三級通過後才能得到的稱號。在明清時期,考上秀才的難度,絲毫不亞於今天考上某某大學的博士。
喬家本是世代商人,是喬全美之子,喬貴發之孫,喬家第四代人,人稱“亮財主”。可惜喬致庸出生後不久,父母即雙雙離別人世,所以小時候他是由兄長持撫養長大的。當他考中秀才,本想進一步苦讀,在仕途上有進一步發展的時候,不料哥哥也英年早逝。為了養活一大家子,他只好把個人的理想放到一邊,而接手了以前由哥哥掌管的家族生意,當上了老闆。
喬致庸被稱為儒商的另一個原因,則是當時社會上非常流行的一種套路,即差不多所有的商人在事業上有所成就之後,都會樂善好施,傾心公益,資助讀書人,一是為獲得好的名聲,稍微改變一下社會上對商人的看法,因為在中國古代,士、農、工、商的排序不變,商人被視為斤斤計較的務末之人,長期為士大夫所不恥。與此同時,透過對讀書人的資助,也會是一種長期投資,一旦這人讀書人獲得功名,未來的回報無疑是十分巨大的。
-
4 # 燃鯉
對這個問題,首先要明確一點,在早期的封建社會,商人的社會地位在四民中是最低的,而冠以“儒”,代表中四民最高計程車的地位。在早期,士人是看不起商賈的,如果從商是要被鄙視和孤立。
到了明清,商人的社會地位雖然已經大大提高,但仍然進不了社會的上層。當商人有錢,秀才貧窮,於是阿Q們就誕生。
再來解釋喬致庸為什麼被稱為儒商,就好理解了。
第一,喬致庸考中秀才,在讀書人心中,這就是同類,更容易接受。
第二,喬致庸本欲走仕途,只因兄長去世,只得遵從兄長遺願,接手家族生意。在封建的價值觀中,這就是孝,立國立家的基礎就是孝,實乃大善。
第三,忠,所謂官商一體。左宗棠平疆,老喬出了力,李鴻章建北洋,老喬出了錢,國家有功,視為忠。
第四,做生意的基本是誠信,老喬賑濟過災民,捐建過學堂,仁義信算是齊了。
如上所述,喬致庸作為一個讀書人,做到了忠孝仁義信五德,又沒有傳出惡行,所以被成為儒商,這是就士階層對他的認可和評價。
-
5 # 亦文亦物
喬致庸,因電視劇《喬家大院》而聞名大江南北,大河上下,乳名亮兒,成為富商後便有了“亮財主”的稱號。此人生與1818年,卒於1907年,前後歷經嘉慶、道光、咸豐、同治、光緒五朝,得享高壽89歲,是喬家最長壽的老人,也是晉商的代表人物,可謂鄉梓大賢。
有人說,喬致庸是晉商中“儒商”的代表,這也沒錯。但是,這裡的“儒”並非單指儒生、讀書人從商,而是其做人做事合乎儒家的道德行事規範。
1、商業鉅子 貿壇巨擘(這個人,生意做的特別好)喬致庸年級輕輕,便接手父兄的生意涉足商場,使得原先的“復盛公”衍生出“復盛全”、“復盛西”等財資雄厚,聲勢浩大的商業王國。鼎盛時,復字號在包頭開設19家分店,職工500多人,當地商會領袖均由字號掌櫃輪流擔任,有“先有復盛公,後有包頭城”之說。大德通、大德恆即為喬家票號生意,在全國20多個城市有分號,流動資產多達1000萬兩白銀,是中國近現代金融業先驅之一。
2、結交權貴 押寶朝廷(喬致庸非常會做人)一般來說,會做生意的人,都非常會做人,懂得奉迎之術。喬致庸和慶王爺、趙爾巽、岑春煊、丁寶銓、內閣學士桂春等都是至交,他的兒子喬岱與九門提督馬玉昆為八拜之交。光緒二十六年,慈溪西逃山西,喬家在大德通總號傾心接待,後被賜予“福種琅環”匾額。為感激喬致庸慷慨出資,助餉軍隊,左宗棠曾親自登門道謝,留下“損人慾以復天理,蓄道德而能文章”的讚譽;李鴻章籌建北洋水師,喬家第一個慷慨出資10萬兩支援,李鴻章奉上“子孫賢 族將大;兄弟睦,家之肥”的匾額。與朝廷大員關係匪淺,這顯示出喬致庸精明通達的做人理念。
3、治家有道 文商貫通(除會做生意,會做人之外,他治家也頗有手段)這個傢伙命硬,一生娶了6房老婆,卻並非納妾,而是前妻亡故後續娶,他還親自訂下六道家規:
第一不準納妾;
第二不準虐待僕人;
第三不準嫖妓;
第四不準吸毒;
第五不準賭博;
第六不準酗酒
他將《朱子治家格言》刻寫在屏風、門窗之上,作為兒孫每日的行為規範。至今,喬家大院中還掛有他親筆撰寫的不少對聯,如:求名求利莫求人,須求己;惜農惜食非惜財,緣惜福”和“氣忌躁.言忌浮,才忌露,學忌滿;膽欲大,心欲小,知欲圓,行欲方”等做人箴言,今日讀來,也是振聾發聵之言。
此外,喬致庸還熱心公益,光緒年間大旱災,他捐資3.6萬兩賑災,開設祁縣學堂、女子學校,家中只僱傭老媽子,杜絕小丫鬟,對僕人慷慨相對,非常得人心,遠近聞名。
-
6 # ww3721王建文
喬家大院劇夲寫得很好演得也很好劇夲本身就是幹百個晉商故事合在幾個人身上超規範放大結果喬致康是戲中主角更是所有晉商作得好事合在他身上環事放在別人身上高大全式人物|這樣才會人物生動個性鮮明對比感強烈使人產生共嗚有一想三效果當然必須要這麼編才能給立體映象和豐富情感否則晉商那麼多作事那麼多一個個能說明白你也看不清楚,這就大編劇和小作家差距一他能把生活精煉準確百人成一樹起來代表這詞有點不確
回覆列表
喬致庸是一代傳奇,是商人中的傑出人物。以喬致庸為原型拍攝的電視連續劇《喬家大院》,風靡全國。
(喬致庸畫像)
儒商,是商人中的崇高稱謂。為什麼這麼說呢?在古代,商人的地位一直是比較低的。比較低的原因,一是古代是農業大國,以農為本。商人不事農業,靠倒買倒賣卻能發大財,所以古人認為,商人動搖了農業的根基。二是商人做生意的基礎是不誠實。商人的目的是求利,如果商人完全誠實,他就賺不到錢。所以,古人對商人有“唯利是圖”、“無商不奸”這樣的評價。這也讓商人的形象非常不好。
那麼,喬致庸對商人的形象做了哪些改變,他為什麼被稱為“儒商”呢?
喬致庸有一個經商理念:一信,二義,三利。
我們剛說了,“信”和“利”,其實是一對矛盾。你要做到信,就不容易獲利。你要想獲利,你就得欺騙。
那麼,喬致庸是如何解決這個矛盾的呢?他有四句話:“人棄我取,薄利廣銷,維護信譽,不弄虛偽。”
(喬家大院)
這四句話,就很好的解決了這個矛盾。“人棄我取”就是說,我不和別人搶蛋糕,我做那些別人不做的領域,這樣就避免了勾心鬥角。“薄利廣銷”就是說,我知道做生意是有欺騙行為在裡面的,但是我賺得少一點,值我的勞動就是了,我的欺騙也就小一些。“維護信譽”就是說,答應了別人的事情,就要照辦。信譽重於一切。就算答應了別人,最終不賺錢,我也要按照這個來做。信譽就是說“信”是一種名譽,關涉道德問題,是決不能少的。“不弄虛偽”就是說,做生意的根本。就算是你要賺錢,你要求利,只要你是誠實的,不人為作假,都是對的。
喬致庸的這番解釋,可以說,從根本上,從文化上解決了古代商人抬不起頭來的問題,讓這門在古代被多番輕視和誤解的職業,堂堂正正的挺起他的脊樑。
喬致庸做生意,排在第二位的是“義”。
在“義”字上,最明顯的就是對閻維藩的使用。閻維藩原來是平遙蔚長厚票號福州分莊經理,與年輕武官恩壽關係很好,當恩壽為升遷需銀兩時,閻自行作主曾為恩壽墊支銀10萬兩。後來,恩壽也把這個錢還了,但是閻維藩因此被人彈劾,失去了工作。喬致庸卻認為,閻的這種做法,是一種義氣的做法,而且閻本人舉止有度,精明穩健,精通業務,是一個難得的經濟奇才,所以他用八抬大轎把閻請到自己門下。
(喬致庸的商號)
當然了,這裡的“義”,只是對朋友義氣,喬致庸能成為儒商,更重要的是他把一這個“義”字,用到了整個社會,幫助了很多需要幫助的人,饑荒年月,多次開倉賑糧。這種做法,與當下提倡企業家要做慈善,也是一脈相承的。
解釋清楚了信義二字,喬致庸作為儒商的形象,也就成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