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積木育兒
-
2 # taimeibaby
存在這種行為的原因可能有三個:一是孩子年齡太小,本身的自制力不夠;二是平時家長對孩子過於寬容驕縱了;三是孩子對成人的控制和反對會有一些逆反心理;解決方法:可以事先約法三章,家長必須注意言必行行必果;如果是經常任性的孩子,家長可以採取冷處理的方式,孩子的情緒比較強烈時,不妨轉移孩子的注意力;讓孩子品嚐任性的後果,比如說到了吃飯的時候不回家,那就讓他體驗這種後果。
-
3 # 替你讀書郎
孩子任性從心理學角度來說,孩子的年紀小,心智發育不成熟,對很多事情都缺乏判斷能力,所以多多少少都會有些任性。當孩子們的要求得不到滿足時,他們會用哭鬧、摔東西、在地上打滾等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情緒和要求。
可以說,任性在某種程度上是孩子的普遍現象。但是如果我們放縱他的話,很可能對孩子的性格造成消極的影響,甚至會影響到他們長大後事業的成功,因為一個任性的人很難和他人進行友好的合作和協商,而往往把自己放在中心位置。
一般來說,孩子驕縱任性的性格主要與以下因素有關:
1、父母過分的嬌慣和遷就。在很多家庭中,父母都把孩子放在中心位置,在孩子提出不合理要求時,父母也不忍心拒絕他們,而是放任、遷就他們。慢慢地孩子就會形成了驕縱任性的心理以及行為定式。
2、孩子對他人的模仿。當幾個孩子在一起時,如果一個孩子出現了任性的表現並且取得了不錯的結果,其他孩子就會進行模仿。
3、父母對孩子不尊重,粗暴的對待孩子。有些父母對孩子要求非常嚴格,孩子怎麼努力都達不到父母的要求,慢慢的就會產生逆反心理,從而變得任性起來還有些父母動不動就斥責孩子,孩子為了儲存面子從而產生任性、對抗的行為。
對於一個任性的孩子,以及以上原因,父母應該採取什麼方法來糾正這樣不好的習慣呢?
一、教育孩子分清是非,不去模仿他人很多時候,孩子的驕縱任性是和其他同伴學來的。當他們看到同伴用哭鬧的方法逼迫爸爸媽媽滿足了自己的要求,他們也會使用同樣的方法。所以,我們應該讓男孩分清是非,並對任性產生一種排斥的心理,這樣,他們就不會模仿自己的同伴了。
二、父母不要過分遷就自己的孩子現在大多數的孩子都是獨生子女,而且在人們心目中,孩子是家庭的延續,是父母最為看重的家庭成員,所以很多時候父母會遷就和嬌慣自己的孩子,即使孩子提出一些不合理的要求也會答應下來。正是這種無原則的遷就,讓孩子形成了驕縱任性的心理以及行為定式。
-
4 # 心燈與人
哈哈哈!送給我吧!半年什麼毛病都沒有啦關鍵是你捨得嗎?
同理,捨不得收拾的孩子肯定任性。三歲看到老,你這孩子再不管,以後也不好改了。
至於怎麼教育,每個父母認知水平不同,自然教育之道也不同。成年人沒素質的也很多,想讓他們教育好孩子,就先改變自身吧!如果非要給個意見,那就軍事化管理,先從守規矩開始。
-
5 # 小林子啦啦啦
任性這個孩子多多少少都會有,只是一個程度的大小不一樣,而且一個任性得表現形式也不一樣,那麼作為孩子的家長,孩子任性了要怎麼去教育,正確的引導呢?
方法一:理性說教。比如:說話的時候儘量心平氣和,不要做其他無關的事情,專注著孩子的眼睛說話,不可以暴躁,讓孩子感知到父母的愛,這可以有效幫助孩子糾正自己的行為。
方法二:不加理睬法。一般孩子任性的時候,總喜歡哭鬧,打鬧,而如果在保證安全的情況下,作為孩子的家長,可以不加理睬,等到孩子發現這樣沒有作用之後,便會停止了,這時候加上理性教育效果更好。
方法三:從孩子的性格入手。一般任性的孩子,都很好強以及好勝,如果家長利用這一點,孩子在自尊心以及好勝心理的作用下,一個任性的表現也會加以剋制。
方法四:進行暗示法。可以從孩子熟知的故事或者事件中,讓孩子知道自己行為的後果,孩子得到教育之後,之後如果任性也會聯想到進而剋制自己的任性行為。
方法五:提前預防。一般孩子任性都是有規律的,而家長可以先摸清孩子的脾性,進而在孩子做出任性行為前先對孩子進行一個約束,這也可以很好剋制孩子的任性行為。
方法六:與孩子多互動。作為家長可以有意識的分配一下孩子力所能及的事情去完成,這樣可以鍛鍊孩子又讓孩子產生自信以及信任,得到了滿足一個任性的行為也就減少了。另外三歲之後是寶寶比較重要的時期,是孩子身體的快速成長期,同時也是寶寶開始培養識字的最佳階段。當然學習這種東西不能強迫寶寶,容易讓他對學習產生反感牴觸,導致以後教育事倍功半。最好的方法就是培養興趣。一是尊重孩子興趣想法,多陪伴他,透過玩的方式讓他喜歡上學習。搜尋【貓小帥學漢字】應用有驚喜哦,比如:我家閨女喜歡搶手機,我就根據她的喜歡,效果非常贊。裡面很多冒險故事,教寶寶識字,還有遊戲鞏固。
回覆列表
感謝邀請,我們先來看看什麼是任性的孩子,問題中提到的寶貝5歲半,舉了看電視的時候不聽話的例子。問題中表述的不夠清晰,爸媽不允許孩子關電視,我們就是把時間控制好,什麼時候就不能看了,跟孩子說清楚,然後父母到點了執行就好了,寶寶沒有關掉,父母要幫忙關掉電視,開始允許孩子有不舒服、哭鬧,我們平靜的跟她說明,咱們說好了就看這會時間。下次看電視是**時間。
養成孩子的良好作息習慣,每日看電視、讀繪本、聽音樂等等專案,我們和孩子一起有一個固定的流程,可以是每週一是看電視時間,週二是繪本時間,週三是家庭大掃除,週四是運動日等等。也可以每日先看五分鐘電視,再和父母一起做遊戲等等。穩定的一個作息,會慢慢讓父母省掉每日跟孩子講道理、孩子鬧脾氣的時間,也讓孩子對這些活動有個預期,最好這些計劃是和孩子一起制定下來。
提問者的描述中還有一個隱隱的問題,感覺是孩子喜歡看電視是因為家庭中有姑姑沒有做好示範,帶著抱怨姑姑的情緒又不好發作。這個時候我們一方面跟姑姑談好,她看電視的時間做些調整,同時也跟寶寶說姑姑是姑姑,寶寶是寶寶,父母堅持自己給孩子制定的規則,姑姑給她的影響會漸漸淡化一些。其實不是真的姑姑在影響寶寶,是媽媽心裡面對姑姑的一些不舒服在作怪,建議媽媽跟姑姑好好談一談,將看電視的時間調整到寶寶有事情做的時間,比方寶寶可以戶外活動、或者睡覺時間。一家人會因為很多情況下發生意見不一致,我們不要藏在心裡,以解決問題為出發點的溝通多多益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