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史海爛柯人

    再好的劇情,終究也是藝術加工。作為一部影視劇而言,《大明風華》無疑是成功的,但如果真以歷史的視角審視,那麼無疑會有諸多“槽點”。當然,透過歷史劇聊歷史,並非吹毛求疵,只是為了更好地欣賞歷史劇和熟悉歷史知識。

    其實大家都很清楚,為了收視率,歷史劇難免會增加一些似是而非的情節。在《大明風華》中,比較明顯的“杜撰”,莫過於明宣宗兩位皇后的身世與定位了。

    歷史上的明宣宗,冊立過兩位皇后,一個是恭讓皇后胡善祥,另一個是孝恭皇后孫氏。這兩位皇后,幾乎與《大明風華》中的兩位絕代佳人判若兩人。在此,僅指出與之相關的三點“訛誤”,供大家探討:

    一、劇中兩位皇后的身世完全錯位。

    在《大明風華》中,將兩位皇后說成是建文帝御史大夫之女,同為靖難遺孤,是一對姐妹花。陰差陽錯之下,一個被弄進了宮裡,一個流落到了民間,但殊途同歸,最終都成了宣宗的枕邊人。

    然而,歷史上這兩位皇后,絕非是什麼姐妹。據《明史》記載,胡善祥的出身“濟寧人,永樂十五年選為皇太孫妃”。說白了,胡善祥根本就不是什麼女官收養的遺孤。

    至於孫氏的出身更有意思,關於其身世,《明史》中有這樣的記載:

    “父忠,永城縣主簿也,誠孝皇后母彭城伯夫人,故永城人,時時入禁中,言忠有賢女,遂得入宮。”

    按《明史》記載,宣宗第二任皇后孫氏,是永城縣主簿之女。值得注意的是,當時誠孝皇后(也就是仁宗的妻子)的母親,也是永城人。可以推測,孫氏正是借用了這層關係,才得以入宮,搖身一變成了金鳳凰。

    二、胡善祥被廢原因也存在訛誤。

    《大明風華》中,胡善祥最終變得“畸形”,甚至有干政行為,最終被廢。但歷史上,胡皇后並沒有犯過什麼大錯,只是沒有生育子嗣而已。在《明史》中,關於胡善祥之所以讓出皇后位有著明確的記載:

    “時孫貴妃有寵,後未有子。又善病。三年春,帝令後上表辭位。”

    史書記載地很清楚,胡皇后沒有子嗣,加上體弱多病,所以宣宗乾脆讓將其給“勸退”了。胡皇后一退,自然是得寵的孫皇后上位了。值得注意的是,孫皇后也絕不是因為什麼“母憑子貴”:

    “妃亦無子,陰取宮人子為己子,即英宗也,由是眷寵益重。”

    孫氏之所以上位,一方面是因為她姿色很美,一直受寵,但更令人大跌眼鏡的是,以至於孫氏竟然敢取宮人之子冒充皇子,進而加固自己的地位,最終贏得皇后位,耍盡了心機,可以說歷史上的心機女並不是胡善祥,而是孫氏。

    三、胡善祥辭位後,還深受太后喜歡,地位比孫皇后高。

    儘管宣宗廢了胡皇后,可作為婆婆的張太后,卻對自己這個兒媳十分看好。張太后看中的,正是胡善祥的賢惠,故令其常居住在清寧宮,而不至於落得個被打入冷宮的下場。

    值得注意的是,張皇后在世時,每次安排朝宴,都會讓胡善祥位居孫皇后之上。試問,歷史上還有哪位廢后能有此殊榮呢?

    當然,張太后的做法,也讓孫皇后十分不快。歷史上,張太后去世之後,胡氏也便隨之去世。對此,我們不難想象,在胡善祥失去最後的依靠後,生活應該很不如意,加之原本就體弱多病,也就隨之過世了。這種種跡象表明,胡善祥完全是被影視劇黑化了。

    這一點,也有佐證。在胡皇后辭位時,大臣紛紛反對,以至於史書有“後無過被廢,天下而憐之”的說法。而宣宗晚年也發出感慨——宣宗也曾後悔說到:“此朕少年事。”

    綜上所述,《大明風華》中對宣宗兩位皇后的角色定位,幾乎完全與正史相左,完全是為了凸顯“宮鬥”而演義出來的劇情。當然,在瞭解歷史真相後,大家自然也免不了感慨:最是無情帝王家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阿富汗一飛機墜毀,如何看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