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現代青少兒英語

    少兒英語的清華北大,專注少兒英語教育14年;指導家長幫助孩子更好學習英語;定期為孩子們免費指導英語口語發音;幫孩子養成每日學習英語的好習慣。

    有一個學生問爸爸“你到底是愛我還是愛分數”,作為孩子的父親該怎麼回答這個問題呢?我們每一位家長也應該問一下自己,你是愛你的孩子還是愛孩子的分數?

      當前的學校教育中,考試成了孩子的“家常便飯”。考試成績更是成為衡量學生優異的最大尺度,大到中考、高考,小到月考、期末考,小考大考不斷,而且成績排名也不斷出現。一些家長覺得孩子在班級的名次,排名靠前,十分欣喜;排名落後,便十分惱火。家長關心孩子的學習分數,是無可厚非的。但並非每一位家長都能使自己的這種關心,轉化為孩子學習的動力。家長應該知道考試只是檢驗孩子學習情況的一種手段,基本上是對孩子所學的書本知識的抽查。考試分數是能反映孩子的一些情況,但也不能僅僅依靠學校考試成績去衡量學生。考試成績並不能證明孩子真正學到了多少知識,也不能證明一個孩子的品格與才能,它不是衡量孩子的唯一標準。

      美國教育家斯賓塞曾經說過:“身為父母,千萬不能太看重孩子的考試分數,而應該注重孩子思維能力、學習方法的培養,儘量留住孩子最寶貴的興趣與好奇心。絕對不能用考試分數去判斷一個孩子的優劣,更不能讓孩子有以此為榮辱的意識。”但是,目前的教育過程中不少家長缺乏正確對待孩子考試成績的態度,麻木的依靠考試成績去衡量孩子的學習,而忽視孩子思維能力、學習方法的培養。

      過於注重孩子的考試成績,往往會帶來許多不良的後果。

      首先:家長、老師過於看重考試成績,會令孩子懼怕學習,二躲避學習。

      其次:家長、老師過於看重考試成績,會傷害學生的自尊心和信心。

      第三:家長、老師過於看重考試成績,會拉大家長、老師與學生的距離,不易於學生與家長、老師溝通。

      對於家長遇到的這類問題,在中國教育過程中是比較普遍的。那家長改如何看待學生的成績呢?(個人覺得最重要的是家長要學會和孩子做朋友)

      我個人覺得:不要片面誇大分數的作用,以分數高低為判斷學習優劣的唯一標準,要用一顆平常心看待孩子的學習成績。家長要善於從考試成績的分析中發現孩子的進步,並及時給予恰當的表揚,以充分發揮分數的激勵功能。當孩子學習成績進步時,家長的肯定與表揚能使孩子體會成功的喜悅,產生強烈的學習動機。明智的家長應該適當的提醒孩子不要驕傲,不要輕浮,要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去迎接更艱鉅的挑戰;當孩子學習成績後退時,更需要家長的鼓勵與幫助。幫助他分析失利的原因,從孩子的諸多不足中發現孩子的“閃光點”和優點,找到孩子的長處優勢的地方,這樣最能體現家長的教育水平。

      有些家長經常說,你看人家誰誰家的孩子,人家的家長也顧不上管,家長也沒什麼文化,人家的孩子怎麼就學習那麼好。我覺得家長應該承認孩子之間存在的差異,理解教育是循序漸進的。如果你的孩子問你,人家別人的爸爸媽媽都升了官、發了財,當了什麼大老闆,你為什麼還是一個普通人?你會怎樣回答?我們不得不承認,人天生是有差異的,有的孩子擅長形象思維,有的孩子擅長邏輯思維,每個孩子都有自己擅長的,也有自己的弱項。前兩天聽一個朋友說到于丹,說于丹數學成績非常差,沒有方向感,經常迷路,甚至會鬧出很多笑話。但並不影響她成為一個大家非常喜歡的學者。

      實際上,上了中學的孩子,已經能夠明白學習的重要性和競爭的壓力。但每個孩子由於智力的因素、以前的學習基礎、對新環境的適應等的不同,學習成績總會有差異。父母要做的是認真瞭解情況(如考試的難度、孩子對知識的掌握程度等),聽聽孩子的解釋,不能武斷地得出孩子學習不努力、不用功的結論,而應該鼓勵孩子努力學習,逐漸提高成績。作為家長,既要引導與幫助孩子提高學習成績,又要重視孩子的全面素質與非智力因素(意志、動機、興趣、情感、性格等)的培養,重視孩子健康心理的培養,發展孩子的個性,發掘孩子所蘊藏的潛能。你的孩子也許考不上名牌大學,但也許你的孩子將來會成為成功的企業家、一個著名運動員、管理人才,或者一個頂級廚師。360行行行出狀元。只要你的孩子健康、快樂地成長,將來的社會上一定有他的位置。

      在中央臺十二頻道《道德觀察》欄目裡有這樣一個故事:一個大學生畢業後不找工作,整天在家無所事事,夫妻兩個帶著一個二歲的孩子,完全靠父母的退休金養活。父母意見大,逐漸不再給他們生活費,兒子夫妻兩對老人進行辱罵,老人無奈,將兒子自己告上法庭。像這樣的大學生,成績好,這樣的人才,我們苦心培養他們有什麼用?且不說讓他對社會有什麼用,他自己能過上幸福的生活嗎?

      “博士不會炒雞蛋”這你相信嗎?據這位母親介紹,千里迢迢從家鄉趕到北京,為的是給在京讀博士的兒子洗衣服。今年已經30歲的兒子,至今連雞蛋都不會炒。

      巍永康這個“神童”曾經轟動一時,這位神童相當聰明,2歲識千字,4歲學完初中課程,13歲上大學,他才17歲就考上了中科院碩博連讀研究生。從智力方面將,沒有說他不聰明,可是,這樣一個聰明過人的”神童”卻無法適應大學的生活,連天冷了要加件衣服都要導師提醒,和同學老師更糟糕,不洗衣服,不洗腳,個人生活一團糟,從來不顧忌別人的看法和感受。最後,不得不被勒令退學。

      成功的案例1:有一次考試後,家長看到孩子低著頭鑽到自己的房間去了,心想,孩子考分不理想,心裡一定很難受,再雪上加霜可不好,於是兩口子商量好,站到孩子房間門口對話。當父親的說:“今天孩子沒考好,我們今天說的話可別讓孩子聽見。”其實聲音正好讓孩子聽見。孩子在房裡想,越不讓我聽我越聽。爸爸接著說:“孩子心裡難受,咱們今天別批評他了。”孩子心想我爸不批評我了,聽得更認真了。這時媽媽說:“別看孩子沒考好,可他有志氣,肯定能吸取教訓,我們的好兒子一定正在偷偷下決心呢!”爸爸又說:“孩子沒考好,也不全怨孩子,我們也有責任,要檢查我們倆得先做檢查。”媽媽又說:“我們的孩子聽話,他會努力的,他不會讓我們倆傷心……”孩子聽到這兒眼淚不覺地流出來,衝出房間撲到媽媽懷裡說:“媽,您放心吧,這次我讓你們失望了,下次我一定努力,決不讓您傷心……”

      分析:這對夫婦對考試成績不理想的孩子沒有語言上的訓斥,而是用親情來感化孩子。不是家長要孩子學,而是孩子自己要學,發自孩子內心的力量才是真正的力量。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蛋白埋線減肥有用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