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4
回覆列表
  • 1 # 好秀天下

    近年來,小麥赤黴病在黃海淮區域發生尤為厲害,小麥赤黴病是一種大面積發生病害,給農業生產造成了不可預估的損失。某些地區甚至造成絕產。對此,為了解決農業生產的難題,現推薦幾種措施有效避免以上情況的發生。

    小麥赤黴病在小麥產區每年都有發生,小麥抽穗期遇連續陰雨天氣發病更為嚴重。發病田塊一般減產10-20%,嚴重時減產80-90%,甚至顆粒無收。該病主要在小麥揚花期發生,病初在小穗穎殼上出現邊緣不清的水漬狀褐色斑,以後逐漸蔓延至整個小穗,使小穗枯黃。通常一個小穗發病後,病小穗上部的其他小穗也迅速枯死,不能結實。潮溼時,病穗上產生粉紅色黴層,並著生藍黑色小顆粒。 

    預防措施:

    1、用奧欣農業的三剎產品,在揚花期-盛花期噴施可有效杜絕赤黴病的發生。 2、 預防時期主要掌握在小麥揚花初期盛花期。預防的有效藥劑是多菌靈。具體方法是每畝用50%多菌靈可溼性粉劑80克或40%多菌靈膠懸劑100克,對水40-60公斤。噴藥時要重點噴在小麥穗部,噴霧要均勻。小麥抽穗揚花期若連續陰雨,搶在雨前進行藥劑噴霧,雨日天數長時,可隔5~7天再噴1次。

    小麥赤黴病在小麥產區每年都有發生,小麥抽穗期遇連續陰雨天氣發病更為嚴重。發病田塊一般減產10-20%,嚴重時減產80-90%,甚至顆粒無收。該病主要在小麥揚花期發生,病初在小穗穎殼上出現邊緣不清的水漬狀褐色斑,以後逐漸蔓延至整個小穗,使小穗枯黃。通常一個小穗發病後,病小穗上部的其他小穗也迅速枯死,不能結實。潮溼時,病穗上產生粉紅色黴層,並著生藍黑色小顆粒。 

    預防措施:

    1、用奧欣農業的三剎產品,在揚花期-盛花期噴施可有效杜絕赤黴病的發生。 2、 預防時期主要掌握在小麥揚花初期盛花期。預防的有效藥劑是多菌靈。具體方法是每畝用50%多菌靈可溼性粉劑80克或40%多菌靈膠懸劑100克,對水40-60公斤。噴藥時要重點噴在小麥穗部,噴霧要均勻。小麥抽穗揚花期若連續陰雨,搶在雨前進行藥劑噴霧,雨日天數長時,可隔5~7天再噴1次。 小麥赤黴病在小麥產區每年都有發生,小麥抽穗期遇連續陰雨天氣發病更為嚴重。發病田塊一般減產10-20%,嚴重時減產80-90%,甚至顆粒無收。該病主要在小麥揚花期發生,病初在小穗穎殼上出現邊緣不清的水漬狀褐色斑,以後逐漸蔓延至整個小穗,使小穗枯黃。通常一個小穗發病後,病小穗上部的其他小穗也迅速枯死,不能結實。潮溼時,病穗上產生粉紅色黴層,並著生藍黑色小顆粒。

  • 2 # 金蛋說農業

    小麥赤黴病的危害:

    小麥赤黴病俗稱“爛頭麥”,赤黴病可以引起小麥苗枯、莖腐和穗腐等病害,小麥赤黴病一旦流行會至小麥病穗率常達50%以上,不僅產量大減,品質變劣,而且病粒還含有毒素,食後可引起人畜發生中毒症狀。

    赤黴病從小麥幼苗至抽穗都可以發生,引起苗枯、莖腐和穗腐,尤以穗腐發生普遍和嚴重。小麥穗腐始於開花後,表現為小穗和穎殼初變褐色後轉灰白色,潮溼時穎殼縫和小穗基部先現粉紅色黴層,後現針頭大藍黑色小粒,而後導致小麥病穗籽粒乾癟。

    氣溫在25~30℃之間、溼度在80%左右是小麥赤黴病高發期。如早春氣溫回升快,雨水足,稻樁中病菌子囊殼形成早而多,菌源數量大,加之小麥抽穗揚花期又遇上連續陰雨天氣,在菌源、天氣、寄主生育期三者相吻合的條件下,則病害(穗腐)會大流行。

    小麥赤黴病的預防方法 :

    方法一、消滅越冬菌源 清除田間稻麥樁、玉米秸杆等病殘體;並結合防治黑穗病等進行播前種子消毒。

    方法二、選用抗(耐)病高產良種 蘇麥2號、3號,湘麥1號,西農88、881,新寶豐,皖麥27號,鄭引1號、紅芒22,粵麥6號,萬年2號,寧8026、8017等表現較抗(耐)病,各地可因地制宜引種、試種。

    方法三、加強栽培管理 因地制宜調整播期;配方施肥,增施磷鉀,勿偏施氮肥;整治排灌系統,降低地下水位,防止根系早衰。

    方法四、在關鍵時期對小麥進麼噴藥保護,可以按照當地小麥抽穗前後的天氣、苗情和病情進行藥劑預防。首次施藥應掌握在齊穗開花期,噴藥2~3次,隔7天一次。可選用50%多菌靈,70%託布津,45%三唑酮福美雙或40%三唑酮多菌靈1000~1500倍液噴霧。

  • 3 # 欣賞3O

    作為一個農民,對小麥赤黴病應該懂點,雖然不深懂,每一年防治親自經手,這一過程不該忘。對這一問答本人認為不夠理想,這—過程別的病害同時發時,若氣溫潮,霧.多.雨,白粉病,全蝕病等等綜合治理,要省許多工,重複出工,功效基本一樣,不如一次。赤黴病,有人稱黃疸病,三唑酮多菌靈,等,有些藥名不同,新藥各異,治療效果還是可以的。

  • 4 # 興中種業緯宇果業

    小麥赤黴病,高溫高溼是大發生的主要原因,要以防為主,目前以甲基託布津為主,也要選好抗病品種,特別是小麥抽穗後多雨,要嚴防赤黴病,戊唑類藥也可防,並我殺蚜蟲的殺條鏽病的藥混用

  • 5 # 火娃說農業

    小麥赤黴病別名麥穗枯、爛麥頭、紅麥頭,是小麥的主要病害之一。小麥赤黴病在全世界普遍發生,主要分佈於潮溼和半潮溼區域,尤其氣候溼潤多雨的溫帶地區受害嚴重。從幼苗到抽穗都可受害,主要引起苗枯、莖基腐、稈腐和穗腐,小麥赤黴病中為害最嚴重的是穗腐。

    小麥赤黴病對小麥本身的危害:

    該病主要危害小麥,不但影響小麥產量還引起小麥籽粒腐敗變質,該病病菌分泌的毒素還能使人畜中毒,一般年份可減產1—2成,大流行年份減產5—6成,甚至絕收,對小麥生產構成嚴重威脅。

    小麥赤黴病防治誤區:

    誤區一:防治小麥赤黴病,不要只憑老經驗來解決

    誤區一:麥子赤黴病不要錯過最佳防治時間

    誤區一:防治小麥赤黴病選擇農藥要注意科學性

    誤區一:小麥赤黴病菌防治時要注意用水量

    誤區一:小麥赤黴病防治時一定要注意用藥次數

    小麥赤黴病用哪些藥治療好

    小麥赤黴病的特效藥:當前,在農業部獲得防治麥類及小麥赤黴病登記防治藥劑涉及到14種成分,分別為:多菌靈、甲基硫菌靈、低聚糖素、三唑酮、硫磺、福美雙、己唑醇、井岡黴素、咪鮮胺、烯肟菌酯、烯唑醇、戊唑醇、蠟芽菌、氟環唑。

    可以使用戊唑醇和咪鮮胺與多菌靈混配或輪換使用。具體計量為:50%咪鮮胺錳鹽、50%咪鮮胺錳絡合物1000~2000倍液(有效成分濃度250~500毫克/升)、25%戊唑醇乳油2500倍液(有效成分濃度100毫克/升)。一般掌握在小麥抽穗率到10%時噴藥,如預報有雨,可搶雨前打藥。由於南方小麥抽穗揚花期經常下雨,要搶晴天防治。根據當地小麥抽穗整齊程度和天氣狀況,有些地方要間隔7天,連續防治2次。

  • 6 # 陌上花無缺

    小麥赤黴病

    是禾穀鐮孢,燕麥鐮孢,半知菌亞門鐮孢屬或子囊菌亞門赤黴屬

    病原特徵

    該病由多種鐮刀菌引起。有Fusarium graminearum Schw.稱禾穀鐮孢,F.arde-naceum(Fr.)Sacc.稱燕麥鐮孢,F.culmorum(w.G.Smith)Sacc.稱黃色鐮孢,F.moniliformeSheld.稱串珠鐮孢,F.acuminatum(Ell.et Ev.)Wr.稱銳頂鐮孢等,都屬於半知菌亞門真菌。優勢種為禾穀鐮孢(F.graminearum),其大型分生孢子鐮刀形,有隔膜3~7個,頂端鈍圓,基部足細胞明顯,單個孢子無色,聚集在一起呈粉紅色粘稠狀。小型孢子很少產生。有性態為Gibberella zeae(Sehw.)Petch.稱玉蜀黍赤黴,屬子囊菌亞門真菌。子囊殼散生或聚生於寄主組織表面,略包於子座中,梨形,有孔口,頂部呈疣狀突起,紫紅或紫藍至紫黑色。子囊無色,棍棒狀,大小100~250×15~150(um),內含8個子囊孢子。子囊孢子無色,紡錘形,兩端鈍圓,多為3個隔膜,大小16~33×3~6(um)。

    為害部位:苗、穗、莖基、稈

    發病條件

    春季氣溫7℃以上,土壤含水量大於50%形成子囊殼,氣溫高於12℃形成子囊孢子。在降雨或空氣潮溼的情況下,子囊孢子成熟並散落在花葯上,經花絲侵染小穗發病。遲熟、穎殼較厚、不耐肥品種發病較重;田間病殘體菌量大發病重;地勢低窪、排水不良、粘重土壤,偏施氮肥、密度大,田間鬱閉發病重

    防治方法

    (1)選用抗(耐)病品種,截止2013年未找到免疫或高抗品種,但有一些農藝性狀良好的耐病品種,如蘇麥3號、蘇麥2號、湘麥1號、揚麥4號、萬雅2號、揚麥5號、158號,遼春4號、早麥5號、興麥17、西農88、西農881、周麥9號一矮優688系、新寶豐(7228)綿麥26號、皖麥27號、萬年2號、鄭引1號、2133、寧8026、寧8017等。春小麥有定豐3號、寧春24號。各地可因地制宜地選用。

    (2)農業防治合理排灌,溼地要開溝排水。收穫後要深耕滅茬,減少菌源。適時播種,避開揚花期遇雨。提倡施用酵素菌漚制的堆肥,採用配方施肥技術,合理施肥,忌偏施氮肥,提高植株抗病力。

    播種前進行石灰水浸種,方法參見小麥散黑穗病。

    藥劑防治

    ①用增產菌拌種。每667m^2用固體菌劑100~150g或液體菌劑50ml對水噴灑種子拌勻,晾乾後播種。

    ②防治重點是在小麥揚花期預防穗腐發生。在始花期噴灑,要在小麥齊穗揚花初期(揚花株率5~10%)用藥。藥劑防治應選擇滲透性、耐雨水沖刷性和持效性較好的農藥,每畝可選用25%氰烯菌酯懸浮劑100~200毫升, 或40%戊唑·咪鮮胺水乳劑20~25毫升,或28%烯肟·多菌靈可溼性粉劑50~95克,對水30~45公斤細霧噴施。視天氣情況、品種特性和生育期早晚再隔7天左右噴第二次藥,注意交替輪換用藥。此外小麥生長的中後期赤黴病、麥蚜、粘蟲混發區,667m^2用40%毒死蜱30ml或10%抗蚜威10g加40%禾枯靈100g或60%防黴寶70g加磷酸二氫鉀150g或尿素、豐產素等,防效優異。在長江中下游,噴藥時期往往陰雨連綿或時晴時雨,必須搶在雨前或雨停間隙露水乾後搶時噴藥,噴藥後遇雨可隔5~7天再噴1次,以提高防治效果,噴藥時要重點對準小麥穗部,均勻噴霧。

    2、用水量每畝不低於15公斤,噴片選用小孔噴片,提高霧化效果和單位面積霧滴數,提高穗部著藥均勻度。

    3、用直噴頭或如果無風風小,噴頭離開穗頂一尺左右,利於霧滴飄移降落,增加穗部著藥機會和數量。低容量噴霧法或彌霧機彌霧效果更好(但是缺乏專用製劑)。低容量噴霧法是採用0.7mm以下噴片,噴出的霧滴比普通噴片(1-1.5mm噴片)細一倍以上,即同樣體積的水量形成的霧滴數比普通噴霧法多1-2倍。

    4、注意用藥量和用水量。要科學認識農藥使用說明,正確使用農藥,包含準確計算用藥量和用水量。避免農藥用量不足達不到效果,超量用藥造成浪費、增加選擇壓力迅速增加病蟲害的抗藥性、環境汙染等。每個正規農藥的推薦用量都是經過專業機構(部門)多年測定的結果,否則不會有批准登記證號。但是試驗時是按照一定的科學方法做的,一般用水量為小麥50公斤(以噴溼噴透但不流水為限),但是農民為省工省時(一畝地用水50公斤,對於大田而言確實不現實)噴藥時都做不到合理的用水量,一是用水量小,二是噴片孔越來越大,導致農藥在田間分散性差、對靶標潤溼時機短、吸收時間短、降低靶標著藥機會,從而降低藥效。所以我個人推薦常規工農16型手動或電動噴霧器,畝用水量15公斤比較合適,不低於10公斤,而且得呼籲廠家和農民儘量降低噴片噴孔,以提高霧化效果,為提高效率可以使用一竿三頭。另一個需要重點說明的是,當遇到推薦用藥量為某某倍水的時候,用藥量計算方法是,畝用藥量(商品製劑)=50000÷倍數(商品製劑),比如對於1000倍液的,畝用藥量應該不低於50克,500倍液的畝用量為100克。有的農藥使用說明是原藥用藥量,還要折算成商品製劑用量。

    5、安排好澆水時間,避開揚花期澆水,以避免增加田間溼度和感病機會。但是如果揚花期乾旱也是減產因素,因此需要靈活掌握和合理安排澆水時間。但是一定杜絕用噴灌澆地。

    6、防治赤黴病新型農藥。烯唑醇、咪醯胺、克百菌、戊唑醇(立克秀)、氰烯菌酯、蘇銳克、速保利等。多菌靈也有不同製劑,膠懸劑效果好,可溼性粉劑容易發生沉澱。

    大田生產預防為主,發病時就有些晚了。千萬不能抱僥倖心理。還有說不好聽的現在收貨在即,預防確實很晚了,一般的話現在已經進入第三次防止。今年相對較幹,小麥赤黴病發病高峰。

  • 7 # 幸福總在你我身邊

    小麥赤黴病近幾年發生嚴重,主要原因對我們種地人來說是件頭痛的事情。經過幾年觀察,掌握一點經驗,分賞一下。近幾年農民種地普遍存在用種量及肥超量,小麥群體密而氮肥過剩,造成小麥通風光照困難,利於病菌發生。而且許多農民對小麥防病不重視,從而使赤黴病嚴重發生,小麥首先要養根,在正月底用丙環唑+三唑酮+吡蟲啉防治一下,丙環唑對全蝕病、根腐病都有很好治療及保護作用。清明以後用戊唑醇+殺蟲藥+調節營養藥噴一遍。破口期用氰烯菌酯+戊唑醇+蟲藥+營養藥。(戊唑醇+咪鮮胺+三唑酮+蟲藥+營養藥)、(多菌靈+戊唑醇+吡唑醚菌酯+蟲藥)因多菌靈歷史悠久,許多病菌產生抗性,用時適量加點別的殺菌劑增加殺菌能力。養花期用(氰烯菌酯+戉唑醇+蟲藥+營養藥+適量三唑酮)做到抗幹風熱、養葉,而且赤黴病發病率非常低,實現增產增收,這才是種地人的最大心願。僅供參考。

  • 8 # 北方農村網

    很簡單:在小麥抽穗後、揚花前噴施一次43%戊唑醇殺菌劑8克+80%乙蒜素殺菌劑10毫升+藍色晶典25克+菊酯類農藥25毫升,每桶水成本4元左右,可以“一噴十防”,防病,治蟲,曾參效果顯著。

  • 9 # 農事一線

    小麥赤黴病重在防,治的效果很差!

    掌握髮生規律才能達到更好效果。

    小麥赤黴病發生在小麥楊花灌漿期,如果這期間遇見連陰雨或者大霧天氣,赤黴病的發生率就偏高,晴朗天氣不利於赤黴病的發生和傳播!在揚花灌漿期注意檢視天氣預報,提前做好預防!較好的配方:氟環.甲硫

  • 10 # 農學谷

    小麥的種植中,經常會發生赤黴病,特別是南方氣候相對潮溼的地區,農民朋友要早發現早根治,一旦發現異常要及時對症下藥,避免造成更大的損失。

    1.病情觀察:從小麥抽穗始期開始進行系統監測,選擇代表性品種2~3個,分早、晚兩期播種型別,共4~6塊麥田,觀察病穗始見期;始見期後,在其周圍固定200株,每隔3天調查一次病穗率及嚴重度,至病情穩定時止。病情普查一般於主要小麥品種蠟熟期進行(收割前10~15天),選擇各型別田共20塊,每塊田隨機五點取樣查100穗,調查病穗率及病情指數。

    2.菌源基數調查:在小麥拔節期、孕穗期和始穗期分別調查一次。選擇主要夏熟作物2~3個型別田各查3~5塊,每次每塊田隨機取樣50叢稻樁,調查稻樁赤黴病子囊殼帶菌率,同時鏡檢稻樁子囊殼成熟度。

  • 11 # 瀟灑如你們

    關鍵是防治時期,而且小麥赤黴病只能預防,如果發生治療效果是微乎其微的,最多能抑制不擴大,對已經發生的是治不好的。

    1、穗子似露非露時用三唑類殺菌劑(戊唑醇、己唑醇、苯甲丙環唑、氟環唑等),甲氧基丙烯酸酯類(醚菌酯、吡唑醚菌酯、氰烯菌酯等)以及他們的復配劑。並且能夠兼治其它真菌性病害。

    2、小麥齊穗期再防治一遍,特別是遇連陰雨一定要防治的。提示:噴藥時水量一定要足,要噴透。

  • 12 # 農作物栽培知識講解

    小麥赤黴病是長江流域和淮河流域小麥種植區主要病害之一,小麥赤黴病發病後一般可減產10%-20%,嚴重時80%-90%,甚至顆粒無收,小麥赤黴病不僅造成減產,病粒還含有多種對人、畜有害的毒素,誤食後可致發熱、嘔吐、腹瀉等症狀。

    一、小麥赤黴病在什麼條件下發病重。小麥在抽穗揚花期如果遇上連續3天以上連陰雨天氣,小麥赤黴病極易大發生。

    二、小麥赤黴病防治效果不好的原因。很多小麥種植戶由於對小麥赤黴病防治技術方面的欠缺,看到症狀後再進行噴藥,此時噴藥效果肯定不好,就如同人得了癌症,已經到了晚期了,花費再多的錢也是回天乏術;另外小麥赤黴病對個別赤黴病產生抗性,如多菌靈;施藥不規範、兌水量不足都會導致對小麥赤黴病防治效果不好。

    三、怎麼才能更好的預防和防治小麥赤黴病。預測預報是防治小麥赤黴病的基礎,根據天氣情況選擇合適時間適期噴藥預防。小麥赤黴病必須提前噴藥預防,噴藥最佳時期是小麥揚花初期,錯過這個時間即使增加施藥次數防治效果也不是太理想,建議選擇48%氰烯•戊唑醇懸浮劑、35%戊唑•福美雙懸浮劑、430克/升戊唑醇懸浮劑等推薦防治小麥赤黴病防治藥劑在揚花初期藥劑每畝兌水30-50kg,充分混勻後對準小麥穗部全田均勻噴霧,噴施防治一次即可,施藥後遇雨的情況下,搶晴天在噴施一次。

  • 13 # 十星科技

    很簡單的!請記住一定是在揚花前,小麥抽穗及時的噴藥,越早越好,以利於小麥植株吸收。

    噴藥的原則是“一噴多防,一噴多效”,以實現“省工省力,經濟實惠”的真正的科技水平!

    核心技術:在預防赤黴病的同時,也要同時兼治“白粉病”和“鏽病”,以及預防“吸漿蟲”和“穗蚜”,同時預防“6大生理病害”(微量元素缺乏症),同時,抗旱,抗倒,抗乾熱風,明顯提高產量。

    用藥配方:殺菌劑8%氟矽唑或43%戊唑醇+殺菌劑80%乙蒜素+多微類促壯增產劑“藍色晶典”+菊脂類農藥+爆發力抗逆增產劑,同時,用藥的藥液清水可提前加入1%的硫酸鉀+1%的磷酸二銨融化備用,可以為小麥補充“磷”和“鉀”(起到“磷酸二氫鉀”的效果,但成本僅僅是“磷酸二氫鉀”的20%) ,這對於一些承包耕地幾百畝幾千畝的“種田大戶”來說,既降低了投入,又增加了產量,真是“兩全其美”啊!

  • 14 # 農技110

    進入4月份農民朋友還是比較忙碌的,尤其在地作物小麥由南至北,已經進入一個關鍵時期抽穗揚花期(也是小麥一噴三防的重要時期),那麼從我最近在田間走訪檢視,整體小麥大部分長勢還是比較喜人的,另外小麥整體處於就是處於打苞孕穗階段,稍微早點的已經抽穗,那麼這個階段是決定小麥產量和品質的最關鍵時期,所以我們要做好小麥一噴三防工作,同時全國農技推廣中心釋出的《2019年小麥重大病蟲害全程綜合防控技術方案》中提到預計今年全國小麥赤黴病很多地區偏重以上發生,另外4月8日省農業農村廳舉行小麥赤黴病防控新聞釋出會。小麥赤黴病在我省發生範圍和程度有逐年擴大與加重的趨勢,預計今年小麥赤黴病全省大發生,預測發生面積2950萬畝,需實施預防面積約7000萬畝次,是近年來最多的一年,防控任務十分艱鉅。

    從當前和未來一段時間天氣來看,今年這種氣候及田間菌源非常有利於小麥赤黴病的大發生,那麼對於小麥赤黴病預防之前和農朋友提個醒,我們一定不能在防除赤黴病時候出現“馬前炮”和“馬後炮”的問題!究竟小麥赤黴該如何防治效果才能好呢?透過田間實踐總結結合我們大學所學的理論相結合,希望打好、打贏小麥赤黴戰!

    小麥赤黴病的危害?

    小麥赤黴病首先影響產量,其次影響糧食賣價、再次影響質安全,最後加重下茬作物病害的嚴重發生。專家透過實驗表明小麥病粒率達到4%或赤黴毒素1公斤小麥裡超過1000微克人畜就不能食用。另外大量調查發現,小麥赤黴病菌源不斷累加,不僅導致小麥病害加重,小麥收割以後也使水稻穗腐病和玉米穗腐病呈現加重發生態勢。所以小麥赤黴病防治得到了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不斷的強調赤黴病防治的重要性!

    防治赤黴病誤區:

    1、對赤黴病的發生心存僥倖,依賴經驗解決問題

    在小麥赤黴病的防治中要三看,"看天、看苗、看地",要綜合考慮發病因素,有農戶不能綜合考慮以上因素,未能充分認識赤黴病的發病症狀、流行規律、發病因素,只參照老經驗注重天氣的變化(雨水及溫度),而忽略田間溼度和品種差異的影響因素,雖沒有出現大範圍的病害發生,但同樣也造成了病害的發生,影響到了小麥產量和品質的提高。

    2、重治輕防,見病用藥,錯過最佳防治時期

    小麥赤黴病可防不可治,應預防為主,主動防禦,重治輕防的傳統做法不利於赤黴病的防控;同時,對病害預防過程中用藥時期的選擇會直接影響著防效高低。眾多資料介紹赤黴病用藥時期為"抽穗期到揚花期",如此長的用藥時期內,不同時間段用藥效果存在較大差異。有部分農戶選擇在孕穗期或是揚花末期用藥,更有甚者見到粉紅色黴層後再用藥,都沒有很好的把握住最佳防治時期,防效較低

    3、盲目選擇藥劑,忽略藥劑抗性及作用機理互補的問題

    很多品種在出現某些藥劑防效減低的區域,建議積極關注新品種,如戊唑醇.噻黴酮混劑(勇護)、氰烯菌酯(勁護)、戊唑醇.肟菌酯(穩騰)丙硫菌唑.多菌靈(靚傑)等。同時,要注意不同作用機理藥劑的正確混用,確保所使用藥劑具備內吸治療、保護剷除的多重功效,全面阻止病害蔓延。

    4、畝用水量偏少,不利於藥效發揮。

    透過走訪得知,部分麥區農戶使用常規噴霧器噴霧畝用水量多為15升,一般農民朋友都是一桶水噴施一畝田,如此少的用水量,會影響到藥效的正常發揮。為保證藥效,若使用常規噴霧器畝用水量宜在45升-60升之間,或是加入植物油15毫升以上(派米瑞)。

    5、不能正確掌握用藥次數

    防治關鍵在於抓住時機+足量用藥+足量用水+二次用藥。防治時機為抽穗至揚花初期、降雨前6-24小時+5-7天后再次防治,其次為雨停後24小時內最晚36小時或雨間歇期間噴藥+5-7天后二次用藥。

    如何更好的防治赤黴病?

    1、一看苗情 分類防治

    對於小麥赤黴病今年的防治和往年防治有差別,由於2018年小麥播種偏遲、播種後遇到乾旱,還有一部分早春化學除草受到藥害、漬害的問題,整體導致同一塊田中小麥生育期有差別,也就是有的小麥已經抽穗、有的小麥還在打苞孕穗。當前安徽省這種田塊的比例比較多(尤其稻茬麥地區)一定要以早抽穗的為準打藥,一般抽穗到揚花3-4天左右,如果等到整塊田都抽穗揚花打藥,這時候早抽穗的就已經感染赤黴病,後面打藥就為時已晚!針對這樣的田塊我們在防治第一遍赤黴病後7-10天需要根據田間和天氣情況進行第二次防治,這時候不但可以高效防治赤黴病還以兼治鏽病、白粉病!(藥打出頭麥,不打揚花麥)

    2、二看氣候 靈活把握

    小麥赤黴病是一種氣候性病害,主要危害小麥穗部,它的發生主要因數與小麥抽穗揚花時候是否遇到持續下雨有極大關係,如果遇到雨天、霧天我們的防治次數2-3遍。由於今年4月的天氣比較特殊,從安徽省當前情況來看防治高峰期基本在4月17-18號左右,但是前兩天的溫度上升快27-28度,對於一些早抽穗的小麥是一邊抽穗一遍揚花,這個時候就要在降雨之前施藥,對於遲一點的小麥那麼4月11號以後的一個禮拜陸續開始抽穗揚花;但是從天氣預報來看剛好持續的陰雨出現,這個時候就要根據田間情況見穗打藥。所以2019年小麥赤黴的防治情況特殊,按照植保角度和書本來說小麥齊穗到揚花5%-10%開始打藥,但是實際田間情況我總結了2019年小麥赤黴病防治口訣:晴天見穗打,陰天搶前打 雨天搶時打,雨停間隙打 一次防根本,二次防看天氣 ,綜合防效好。另外我們在根據苗情及氣候防治小麥赤黴病的時候要注意小麥的揚花:由於小麥抽穗揚花與其他作物不同,小麥揚花時從穗子中部往上部,然後往下部逐漸花色由黃變白。一般小麥在上午9-11點和2-4點左右處於揚花階段,這個時間段儘量避開施藥,同時小麥揚花開始是黃色花序說明開始揚花,揚花結束後是白色,注意觀察;正常年份應該搶在出現黃花5%左右開始施藥,這個時間基本是防治的最佳時期。今年這種情況我們就要根據天氣靈活把握赤黴病的防治。(藥打黃花現 不打白花現)

    3、三看藥劑 一噴多效

    對於目前市面上防治小麥赤黴病的藥劑很多,我們在選擇藥劑的時候不能一味的圖便宜,我們最終的是要效果,達到小麥豐收,還要考慮赤黴病對藥劑產生抗性問題。對於赤黴病的防治我們一定要選擇大廠正規登記的產品,首先主要正式登記小麥赤黴病的藥劑,其次我們在選擇的時候要注意藥劑的復配和能否兼治白粉病、紋枯病、鏽病。這些病害主要危害小麥的最上面三片功能葉;其次注意藥劑劑型最好選擇水乳劑,這一類對於小麥花期影響小,防效高。

    另外對於防治赤黴病的藥劑選擇,以前多菌靈、甲基硫菌靈的復配製劑比較多,由於多年使用赤黴病病菌對於這類藥劑的抗性比較大,我們不建議選擇使用單劑多菌靈或者甲基硫菌靈,那麼當前建議大家在防治赤黴病時候不要單獨使用某一種藥劑,要選擇現在市場上主流產品,同時最近幾年都是用過表現效果不錯的藥劑。我們在藥劑使用上要注意合理的輪換施藥;於此做好一噴三防進行綜合防治!針對小麥赤黴病、穗蚜、吸漿蟲、早衰、乾熱風等問題,當前主要藥劑可以分為幾大類:

    病 害:對於防治小,麥赤黴病儘量選擇正規登記的藥劑,目前市場主流產品都是以三唑類戊唑醇為代表的復配製劑,不但內吸性好而且對小麥的白粉病、鏽病都有效果!

    1、氰烯菌酯——勁護100-150毫升(成本高、防效單一、抗性增加)

    2、戊唑.咪鮮胺——穗滿多30-40毫升 (產品質量混亂,尤其在劑型和溶劑上)

    3、戊唑.噻黴酮——勇護40-50毫升(水乳劑型、安全高效、防治病害多樣性、無互動客互動)

    4、戊唑.肟菌酯——拿敵穩15-20克、穩騰(調節增產比較明顯、唯一登記赤黴病)

    5、丙硫菌唑.多菌靈——靚傑130ml(專利配方、無互動抗性)

    蟲 害:針對性小麥中後期蟲害問題,我們重點針對性的防治小麥穗蚜、吸漿蟲、粘蟲。小麥穗蚜蟲快速繁殖危害;蚜蟲的繁殖速度驚人一年可繁殖10-20代,如果條件適宜一般一個3-5天就可以繁殖一代可以選擇速效+持效的藥劑,所以要選擇速效+持效的藥劑,市面常用的藥劑防效比較單一,例如:噻蟲嗪、吡蚜酮;建議農民朋友選擇防治普廣的藥劑:(例如:陶氏氟啶蟲胺腈+毒死蜱、高氯+噻蟲啉)

    鐵證:(10%高效氟氯氰菊酯.噻蟲啉)

    鐵證是高效氟氯氰菊酯.噻蟲啉,這兩種藥劑復配以後殺蟲廣譜、內吸性好,他是新菸鹼類殺蟲劑與菊酯類復配,具有用量少、速效好、活性高、持效期長等特點。對刺吸口器害蟲有優異的防效,另外最近幾年很多地區發生比較嚴重的粘蟲防治效果依然很優異。與其他藥劑沒有互動抗性!一般對於抗性的蚜蟲效果突出!這個產品見蟲打蟲快、沒蟲防治時間長!

    防早衰:同時我們要注意今天小麥由於前期氮肥施都是偏多的,對於目前來看我們要結合一噴三防加入優質的葉面肥,不建議單獨選擇生物刺激素、氨基酸之類的葉面肥,可以選擇植物強壯劑、高鉀葉面肥或者結合植物源發酵高蛋白質葉面肥來葉面補施,能夠有效的防治小麥後期早衰,促進秸稈韌度,防治倒伏又能促銷快速抽穗!

    挺護+磷鉀能量

    挺護 做為荷蘭進口原料,他屬於植物源豆餅酶解發酵而成,富含螯合態鐵錳銅鋅微量元素,另外我們知道作物在吸收營養和藥液時透過氣孔張合作用,那麼挺護富含小分子物質和生物活性物質,能更快更徹底的被作物吸收,尤其提高作物的免疫系統,另外更好補充小麥後期所必須的大量水溶肥,結合高純度含量的99%磷鉀能量,遇水速溶,易吸收!市面上很多磷酸二氫鉀雖然便宜,基本雜質比較大、純度不夠!

    一噴三防可以選擇表現不錯的海增麥套餐解決方案,使用成本低、防治效果好、持效時間久!

    海增麥套餐主要精選了優質的產品搭配而成的解決方案:防病:穗滿多、勇護、防蟲鐵證、防早衰、乾熱風促進籽粒飽滿:挺護+磷鉀能量

    用足藥水量 均勻噴霧

    由於我們今年的赤黴病整體發生形式,預計會大爆發年份,那麼在第一次施藥的時候一定要按照登記用量的上限,或者推薦劑量的提高5%的用量,不能馬虎,第一次用藥很重要。那麼我們藥劑用足的同時要注意施藥的用水量問題,當前對於農民朋友最頭疼的問題:有錢買藥、無力打水,每當防治季節結束後有不少農民朋友反映防治效果不好,其實主要原因是我們施藥的時候用水量不足導致。當我們用水量不足的時候藥液很難打到小麥穎殼縫隙裡,即使選擇再好的藥劑也達不到好的效果!包括飛防用水量不足,一定加入高效助劑,才能達到高效!由於小麥現在長得比較深,我們在打藥時候基本行走還是比較慢的,同時主要把藥液打到小麥穗部,同時要兼顧上面三片功能葉白粉病、鏽病所以我們一定要保證施藥的用水量,一畝地2桶水,也可以加入安全性比較高的農藥增效劑,植物油!可以更好的增加展吸附性!更好提高藥效!切記一畝使用2桶水!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賓士2020改款E260L四驅和2020改款E300L怎麼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