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中國傳統文化集錦
-
2 # 夕陽紅遊天下
顏回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故有:唯我與爾有是夫!以至顏回蚤死,孔子哭之慟日:自吾有回,門人益親。還有:天道無親,常與善人!之嘆。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退而省其私,用之則行,捨之則藏。不遷怒,不貳過。顏回的用之則行,捨之則藏,與老子的且君子得其時則駕,不得其時蓬累而行是一致的。所以我也是喜歡顏回了。
-
3 # 城鄉一體鋒炫哥
孔子的弟子中我最喜歡顏回,為什麼呢?因為:
其一,他做人誠實。顏回是一個很誠實的人,他沒欺騙自己的師傅,他敢於認識問題,直麵人生。
其二,他不管做什麼事情,都慎重,會調查研究,會分析問題。他認識到,彼此之間建立信任是一項長期的工作。
其三,他不搬弄事非,在自己沒有查明問題真象之時,不會亂髮表言論。
其四,他處理事情,善於找到方法,講策略,不能聽一面之詞,會兼聽,明事理。
-
4 # 6462123025
曾子,又稱曾參,字子與,配享孔廟的四大明賢之一,世代受儒家學派的奉祀。以孝著稱。唐代皮日休曾稱讚曰:‘曾子之孝道,感天地,動鬼神。’曾子與閔子騫同名,對後世影響很大。‘孝’為忠之本。由於孝道在他的思想中無所替代,所以,他在為君主或他人謀事時始終盡以忠道,像對待父母一樣。這樣就形成了他特別具有的美德。曾子要求自己非常嚴格,每天經歷的事情都要反思,以檢查自己的疏漏。主要從三個方面反思:忠人、交信、傳習。忠信是儒家倡導的八德中的兩項,而孝弟毋庸諱言,他做到了極致。忠信也是他志在必得的目標。曾子想像孔子那樣達到幾乎完美,其標範不低。為了進入聖潔之境,他畢其終生之力身體力行。這是何等的苦和累啊!每天都緊繃著神經做事,唯恐有所缺失。在病篤之時,召門下弟子說:‘詩曰,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可見他的病是因為長期的心理高度緊張所致。此所謂‘衣帶漸寬終不悔’吧。當然,我們現代人不必要事事都要求完美,那太累人,易生病。聖人就是聖人,他的光環有自己努力的一面,也有天賦的成分,要不,後世怎麼能推舉他為宗聖呢?在學問和品德方面,除了孔子,再無人可及了吧。曾子對待老師傳授的知識注重練習實踐。《禮記•學記》裡說‘故君子之於學也,藏焉,修焉,息焉,遊焉’。其實曾子的主張如出一轍,都是倡導積累、練習、體味、涵泳。都是為‘篤信’正理,不至於違反道義。曾子、孔子都是社會的理想者,他們用‘仁道’改造社會的願望雖然沒有實現,但為中華文明的發展留下了一筆難以估價的精神財富。
-
5 # 詩經女孩
端木賜(公元前520年-公元前456年),複姓端木,字子貢,華夏族,春秋末年衛國(今河南鶴壁市浚縣)人。
1.他是孔子弟子中最能賺錢的子貢善於經商之道,曾經在曹、魯兩國之間經商,富致千金。為孔子弟子中首富。司馬遷作《史記·仲尼弟子列傳》,對子貢這個人物所費筆墨最多,其傳記就篇幅而言在孔門眾弟子中是最長的。這個現象說明,在司馬遷眼中,子貢是個極不尋常的人物。你想,三千弟子中的首富,就是今天的馬雲呀,必有過人之處。
2.他是孔子弟子中最會當官的好吧,那個年代還不像現在,有權就有錢。人家當官也不是買的,是憑人家的真才實學。孔子曾稱他為“瑚璉之器”,意思是指比喻人特別有才能,可以擔當大任。
子貢利口巧辭,能言善辯,不輸張儀。且有幹濟才,辦事通達。曾任魯、衛兩國之相。治世能臣呀,所以很厲害呀!
3.他是孔子弟子中學以致用最好的我們常說學以致用,學習的目的就是為了應用到我們的生活工作中來,他是孔子所有弟子中學以致用最好的的一個。
他經商,有“君子愛財、取之有道”之風,為後世商界所推崇。他在經商過程中始終堅持誠信原則,而且把財富作為他實現理想抱負的工具,留下了"端木遺風"!
他當官,通達事理,高屋建瓴,從宏觀上把握問題的全域性和整體,把政事處理得有條不紊。正因為他有政治才能,他才會在出使齊、吳、越、晉四國的外交活動中得心應手,獲得圓滿成功。
他尊師重教,有萬仞宮牆典故。一次,魯國大夫在別人面前貶低孔子,抬高子貢。子貢聽說後非常氣憤,他當即以房子打比方,說老師的圍牆高几丈,屋內富麗堂皇,不是一般人能看得到的;而自己不過是隻有肩高的圍牆,一眼就可望盡。
總之,你看他,經商上像馬雲,言語能力上像張儀,政事上像外交部發言人,又不張揚,很低調,好學問。這樣的人,我們如何不愛呢?
-
6 # 看透古今
孔子的弟子中,子路比較有正義感和求是精神。我喜歡子路堅持實事求是,總是愛撕開孔子的偽善面具,讓其露出可恥的醜惡本相。比如,孔子以講學為名,去勾達南子。子路就當面指責先生,表示對先生的不滿。還有,孔子曾兩次應允去參加叛亂。子路都是用先生曾經說過的大道理,去指責先生。逼得先生不得不己矛攻己盾,自打耳光,荒不擇言,醜態百出。對於孔子剛上任就誅殺政敵少正卯,子路也向先生當面提出質疑和指責。在學生的質疑和指責面前,孔子的迴應近乎狡辯,理由十分牽強,完全無法服眾。從子路身上可以看到,師道尊嚴,在正義與事實面前,是何等的蒼白無力。
-
7 # 猛哥厲史
孔子及其弟子,我哪一個也不喜歡。如果非選一位的話,我選宰予。
凡是弟子對於老師,必定學習他的言語,效法他的行為,直到力量不足、智力不及才作罷。可是孔子是一個跑官要官的官迷,一個當面不說背後亂罵的人渣,一個虛仁假義的騙子,一個等級尊卑的奴才,一個克己復禮的殭屍。老師的品德行為如此,那麼一般弟子和後世儒生就可以懷疑了。
看看孔老二帶的那些學生吧,72位春秋戰國時期的優秀青年,被孔子教育成了72只毫無建樹的學舌鸚鵡,整天只會搖頭晃腦“子曰詩云”、“之乎者也”。
孔子的兒子孔鯉,也被教育成了一條糟蹋糧食默默無聞的紅燒鯉魚。
對於孔子的評價,說得好聽一點叫誤人子弟,說得難聽一點叫社會蠹蟲。這些評價可不是我造謠的,請看:子路問曰:“子見夫子乎?”丈人曰:“四體不勤,五穀不分,孰為夫子?”韓非子在《五蠹》中說“儒以文亂法”。
為什麼我相對來說喜歡宰予?是因為宰予還有些獨立的人格。
當時周禮規定父親去世需要守上三年,而宰我偏偏就說三年之喪也太長了——你看老師你經常要我們維護禮樂,可我們三年都要披麻戴孝,什麼事都不能幹,那誰去維護禮樂呢?這樣下去不是禮崩樂壞了嗎?所以要我看守上一年就可以。
孔子目瞪口呆,因為宰我的理由很正當,邏輯也十分清晰。孔子這輩子最害怕的就是禮壞樂崩。宰我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用孔子最害怕的事情去挑戰孔子,這讓孔子無言以對。
等宰我出去之後,孔老夫子終於是忍不住在背後開罵了,“宰我的不仁到了如此地步啊,你小子小時候三歲之後才不用你媽抱了,父母死了,服喪三年可是天下通用的習俗,你都不樂意!”
當代號稱新儒家的跳樑小醜們,還有堅持孔老二推崇的三年喪期的嗎?爹三年娘三年,老婆三年兒三年,儒家們這輩子只剩哭喪了,活得真happy!
他不拘禮法、隨心所欲,在孔子周遊列國時,路過當年的商朝故都朝歌,因商紂王曾經在這裡荒淫無道以至於亡國,所有人都覺得這個地方是個不祥之地,好學生顏回不願意在這裡留宿,其他學生也紛紛掩目不想看這個鬼地方,只有宰我不管這一套,自顧自地扭頭看了過去,結果被性格暴躁的子路給一腳踹下了車。
如果都像孔老二及其別的弟子那麼虛偽,中國還有幾個城市能住人?
-
8 # 時代中國
子夏(前507-?)姓卜,名商,字子夏,後亦稱“卜子夏”、“卜先生”,春秋末晉國溫人(今河南溫縣)(另有魏人、衛人二說,近人錢穆考定,溫為魏所滅,衛為魏之誤,故生二說),孔子的著名弟子,“孔門十哲”之一。
子夏少孔子四十四歲,是孔子後期學生中之佼佼者,才思敏捷,以文學著稱,被孔子許為其“文學”科的高才生。子夏為學時,因常有獨到見解而得到孔子的讚許.
孔子去世後,子夏至魏國西河(濟水、黃河間)講學,近人有以為子夏思想中具有“法家精神”,韓非子稱“儒分為八”不及子夏之儒,是因為將之視為法家.
漢代以來,學者大多認為,儒家的經學最初主要是從子夏一系傳授下來的.
子夏晚年,因喪子而哭之失明,離群索居。唐玄宗時,被追封為“魏侯”,宋代時又加封為“河東公”。
回覆列表
應該是顏回,我們可以從《論語》中從孔子對顏回的表揚中看出:
一、不違。回在與的對話中,不與老師發生爭執,這是孔子所提倡和欣賞的,這也是夫子的一貫觀點,如:“事父母幾諫,諫志不從,又敬不違,勞而不怨。”
二、聰明,反應靈敏。在夫子面前,“不違,如愚”,而同學子貢卻說“回也聞一以知十”,充分說明了回的聰明,深入領會夫子的教誨。回對夫子的言語能很快領會,誰都不希望自己所講的是對牛彈琴。
三、足以發。回能躬行實踐孔子平日所講授的內容。每個老師都喜歡這樣的學生,實踐老師所講,充分說明了學生對老師的深信不疑及崇拜,更何況夫子所講的都是些做人的標準、應具備的品德等,這也是回難能可貴的地方。
四、不遷怒。想想在工作的一些委屈,別人的不認可,自己當然會一肚子氣,然而,顏回能做到不遷怒於他人,讓自己心中的怒火逐漸地熄滅,而不表現於外。
五、不貳過。不重複犯錯誤,就如高考前的做題,做題不在多少,能把做的題都掌握了,不再在錯題上接著出錯,這是很難。
六、不違仁。顏回能將孔子所講的仁貫穿於自己的一言一行中。
七、安貧樂道。“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在經典了,不說了。
八、勤奮好 學。顏回勤奮好學,“吾見其進也,未見其止也!”
九、師生共患難。子畏於匡,顏淵後。子曰∶“吾以女為死矣!”曰∶“子在,回何敢死?”,顏回與夫子共患難,更讓夫子喜歡這個。
十、不誇其能,不揚其功。夫子並沒肯定回的這個優點,這是在顏回的志向中體現的。子曰:“盍各言爾志?”子路曰:“願車馬衣輕裘,與朋友共,蔽之而無憾。顏淵曰:“願無伐善,無施勞。”子路曰:“願聞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顏回集眾多優點於一身,作為七十二之首,當之無愧。
這麼多優點,老師不喜歡你也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