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扒劇少女喵

    有一種假說,重元素會在引力作用下向地心聚集,作為自然存在的最重元素,鈾在地核中含量極多,因此地核中一直進行著劇烈的核反應,這種能量維持著下地幔和地核間的空隙,從而使地核可以緩慢旋轉,維持著地磁場的存在,每天消耗的鈾都是數萬噸級的(不是TNT當量,那個弱爆了)。

    想象一下,人類製造的,包含幾公斤鈾的核彈丟在上億噸鈾堆起來的鈾山上會產生什麼作用。

    以下摘自百度百科——地核

    大核反應編輯

    美國地球物理學家瑪文·亨頓(J.MarvinHerndon)在他的理論中提出,地球是一個天然的巨大核電站,人類則生活在它厚厚的地殼上,而地球表面4000英里深的地方,一顆直徑達5英里的由鈾構成的球核正在不知疲倦地燃燒著、攪動著、反應著,並因此產生了地球磁場以及為火山和大陸板塊運動提供能量的地熱。

    亨頓博士的理論大膽地挑戰了自1940年以來在地球物理學領域一直處於支配地位的理論。傳統的理論認為,地球的核心是由鐵和鎳構成的晶體,在向周圍的液態外核放熱的過程中逐漸冷卻和膨脹。在這種理論模型中,放射能只是附屬性的熱量來源,其產生於廣泛分散的同位素衰變,而非集中的核反應。

    在上世紀50年代,就曾經有科學家提出假設,認為行星表面甚至內部都可能存在自然的核反應,但這種理論的第一個物理證據出現在上世紀70年代。當時法國科學家在非洲加彭一處鈾礦點發現了發生於地表的天然連鎖核反應,這一核反應已經持續了數十萬年,並在這一漫長的過程中消耗了數噸重的鈾。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清朝八旗入關後,是怎麼慢慢喪失戰鬥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