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清朝英語教材曝光,150年前學英語原來也用漢字注音,你們學英語的時候有沒有用過這個奇招?還是自己另有秘訣?
12
回覆列表
  • 1 # 鄉村魚兒

    我學英語的時候為了好記,也在下面寫滿了注音。比如apple(蘋果),怕發音不好記下面寫(阿婆)。goodbye(再見),在下面寫(哥得擺)。其實這樣更不好記,容易搞混。腦筋搞亂了,既要記注音,又要記單詞中文的意思,根本就分心了。當年看到這樣一個笑話,一個剛學英語的學生,到商店裡買東西,既說漢語又說英語,使人摸不著頭腦,只聽他對售貨員說:“我買一個pen(鋼筆),”只見售貨員拿起一個盆子,他忙說NO(不),售貨員莫名其秒地看了看盆子,說這是新盆子,不漏啊!真是令人哭笑不得。

  • 2 # 宮殿君

    近日有人公開了一個他收藏的“古董”——清晚期的英語教材,經歷史專家們的鑑定,這本教材還真是那會兒人的英語課本:

    你看它一開篇就寫了一個導言:讀漢字要從右到左,而讀英文要從左到右;同時,英文的“綱領”就只有26個字而已。(還是充滿滿了對英文的‘鄙視感’,你才26個字母,掌握了就能學會你!)

    而翻開書,你會驚訝的發現,哇!當時的人們學英文竟然是用中文去註解的!比如:

    Tomorrow I give you answer to do with my friend(明天我會給你回覆。)

    竟然注的讀音是:托馬六、唵以、及夫、尤、唵五史為、土、度、回夫、買以、勿倫脫

    還有如:this(這個),竟然讀為:迪死!

    看完後,大家是不是有種似曾相識的感覺呢!你當年學英語是不是也用這種土方法去學習?

    關於學英語,有很多人反感;有很多人因為太爛,高考拖了分,最後只能上個差學校;還有很多人大學四六級總也考不過,獎學金拿不了,畢業也困難;當然,憑藉英語好取的好前途的人也有很多。這裡小君不想大談特談學英語的好處,只想跟大家聊聊當年我學英語時用的一些“奇招”:

    我學英語還是比較中規中矩的,一個字就是“背”,死命的背,英語課本背完,再背英文小說,還有最瘋狂的是把英語考試卷都背完。反正學語言,肯定沒有捷徑可走,多記就會有收穫。

    當然啦,注漢字讀音這種方法我是不用的,因為你注多了以後肯定就改不過來了,對英語學習只有害處。

    記得當年為了學英語還特意去什麼“英語角”,跟著大家一塊在大聲讀音語,最瘋狂的是冒著大冷天,早上6點左右我們一群人跑到香山去讀音語,那時候是冬天,在山頂喊一早上後,回來幾乎都病倒了。

    哎!還有一個奇招,現在想想都覺得當時膽子挺大的,就是凡是看到老外都過去跟人聊兩句,估計那些被搭訕的外華人肯定以為我是一瘋子。

    不過這些方法還是對學英語挺有用的,至少在口語交流上當時是比較順暢的,各種大考小考也都還不錯。

    英語是一種工具,掌握它最好的辦法是就是多練,熟能生巧。哎!現在工作了,英語也練的少了,聽說讀寫全都不如從前,想想以前那些所謂的“奇招”,雖然有點搞笑,但還真挺有用的。

  • 3 # 太陽知識局

    各位親愛的讀者,我是歷史直通車!

    第一 導語

    英語在我們中國的教育之中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科目的,例如:我們要與某一個西方的國家進行一個外交的交流或者是進行一個商貿往來等等,這些工作都是需要使用英語的,所以,我們必須得十分注重外語的學習,特別是在2001年中國進入世貿組織之後,中國更是興起了學習英語的狂潮,瘋狂英語就是其中一個很好的例子!

    那麼,作為非母語學習者,我們又是用到了什麼樣的方法去學好英語呢?

    筆者仍然記得,當初剛剛接觸英語的時候,使用的是“標註法”,例如:“How are you ?”筆者我會使用“好啊油”;“Student”筆者會使用“死丟得”,當時特別地得意,覺得自己發明了學習英語的好方法,但是這其實是我們的老祖宗學英語時玩剩下的方法!厲害了,老祖宗!

    第二 清朝英語書原來長這個樣

    我們千萬不要以為清朝只是一個落後封閉自大的王朝!根據2016年的一則新聞報道,在成都有一位市民在舊書市場淘回了一本沒有封面的繁體字書籍,經過後面的多方打聽,原來這一本書大有來頭,是咸豐十年(1860年)的英語教材!

    算算年份,這本“祖爺爺輩”的書已經有160年的歷史了,可見我們的老祖宗們早已經接觸了英語。在這本書的開篇“英話註釋目錄”後標註著,“地理門”、“君臣門”、“師友門”、“宮署門”、“五金門”等門類,按照英語使用情景的不同,劃分的也十分明確。

    然後在這本書中,每頁畫了12個小格子,每個格子裡都是一句英語,最上面的是一個漢語句式,中間為一個英語句式,最下面是漢語注音,這些注音都是用漢字代替音標,即筆者在第一節導語部分所用的“標註法”!

    在這本教材開始還有一段“使用說明”:“漢字從右至左讀、英字從左至右讀”……而作者也在開篇友情提示學習訣竅,“唯學者自揣摩之”。

    編這本書的作者是多麼的嘔心瀝血了,乃是清朝的“語言大師”也!

    第三 勵志故事

    在1862年的時候,有一位從浙江老家來到上海的14歲少年朱葆三敏銳地發現:上海會講洋涇浜英語的人的收入都比較高,他馬上就知道了掌握一門外語的重要性!可是在當時可沒有現在這種條件,每個月只有5角錢的工資怎麼能夠去那些學堂學習英語呢?但是,上天眷顧這個小夥子,隔壁店鋪有一位會讀英語的夥計,於是他把自己每月5角錢的工資全部都交給他,每天晚上跟這個人讀英語,最後,功夫不負有心人,這個努力的夥計當上了上海總商會的會長!

    可見,在當時掌握一門外語是多麼賺錢的工具!

    第四 洋涇浜英語

    洋涇浜,是當時一條英法租界上的分界河,是上海縣城到英租界的必經之地,由於當時很多的買辦和職員在這裡使用粗略的英語和英華人做生意,所以在洋涇浜附近出現了一種語法不準,帶有中國口音的英語,稱為“洋涇浜英語。這種英語存在了近2個世紀,可以說是對中國的對外貿易發揮了重要的作用,而且由於它的詞彙量也只有700詞作用,也不用在乎語法,可謂是非常實用!

    第五 總結

    在當今社會,英語已經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技能,它的要求自然而然也提高了很多!筆者在這裡希望各位讀者們要好好利用身邊的資源學習英語!

    最後,你看得了多遠的過去,你也就可以看到多遠的未來,歷史雖然沒有一定的規律,但是有一定的蹤跡可究。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我要拍寫真了,應該拍哪些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