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螺旋真理
-
2 # 喵喵歷史君
曹操實行薄葬,一是曹操本身生活就不喜歡奢華,還曾經因為兒子曹植的妻子穿的華貴招搖而處死了她,二是有人說曹操曾經有過一段盜墓的生涯,看到盜墓賊把墓室盜的破敗不堪,屍骨無存,害怕將來自己的墓也被盜,所以才要求薄葬。
-
3 # 小樹談史
感謝邀請。曹操在北方起兵後,一直都缺錢少糧。為了彌補財政上的不足,曹操不惜採取盜墓的手段,為此還專門設定了摸金校尉這樣的職務。可能是由於盜的墓多了,曹操也有了心理陰影,如果隨葬物品太多,難免會遭賊人惦記。曹操是一個不要虛名選擇實惠的人,用他的話來說就是“不可務虛名而處實禍。”儘管墓修得簡陋點,略顯寒酸,但更利於儲存而不被人盜,所以曹操選擇了簡單的陪葬。
0.因為曹操實行了薄葬,且陵墓後世被盜,大量陪葬品喪失,所以給人一種略顯寒酸的印象。
1.曹操對自己的後世,是有安排的。根據《魏書·武帝記》的記載:
建安二十三年六月,令曰:"古之葬者,必居瘠薄之地。其規西門豹祠西原上為壽陵,因高為基,不封不樹。《周禮》冢人掌公墓之地,凡諸侯居左右以前,卿大夫居後,漢制亦謂之陪陵。其公卿大臣列將有功者,宜陪壽陵,其廣為兆域,使足相容"。
建安二十五年春正月,至洛陽。權擊斬羽,傳其首。庚子,王崩於洛陽,年六十六。遺令曰:"天下尚未安定,未得遵古也。葬畢,皆除服。其將兵屯戍者,皆不得離屯部。有司各率乃職。斂以時服,無藏金玉珍寶"。
根據這兩段文獻的記載,曹操選擇了瘠薄之地作為墳墓,而且實施了薄葬,沒有隨葬金玉珍寶。
而根據《全三國文》的記載,曹操臨死之前是這麼說的:
吾夜半覺小不佳,至明日,飲粥汗出,服當歸湯,吾在軍中持法是也。至於小忿怒,大過失,不當效也。天下尚未安定,未得遵古也。吾有頭病,自先著幘,吾死之後,持大服如存時,勿遺。百官當臨殿中者十五舉音,葬畢便除服,其將兵屯戍者,皆不得離屯部。有司各率乃職。斂以時服,葬於鄴之西岡,上與西門豹祠相近,無藏金玉珍寶。吾婢妾與伎人皆勤苦,使著銅雀臺,善待之。於臺堂上安六尺床,施繐帳,朝晡上脯糒之屬,月旦,十五日,自朝至午,輒向帳中作伎樂。汝等時時登銅雀臺,望吾西陵墓田。餘香可分與諸夫人,不命祭。諸舍中無所為,可學作組履賣也。吾歷官所得綬,皆著藏中;吾餘衣裘,可別為一藏。不能者,兄弟可共分之。
也說明曹操實行了薄葬。
曹操的薄葬,要點有三
一、不另行置辦壽衣,入殮衣物用活著時候的就行。
二、葬禮之後,文武官員就要脫下喪禮的衣服,官員要恪守崗位,士兵不離開駐所。
三、不用金玉珠寶隨葬。
2.曹操患有頸椎病,所以戴了頭巾(著幘),死後告知孩子依然用頭巾,意味著不用冠冕,這也是一種變相的薄葬,這其實和曹操生前儉省的生活習慣也相一致。三國志記載曹操的生活有如下等句:
“雅性節儉,不好華麗”
“孤不好鮮飾嚴具,用新皮葦笥,以黃葦緣中。遇亂世無葦笥,乃更作方竹嚴具,以皂韋衣之(一作以帛衣粗布作裡),此孤平常之[所]用者也。內中婦曾置嚴具,於時為之推壞,令方竹嚴具,緣漆甚華好。”
“孤有逆氣病,常儲水臥頭,以銅器盛,臭惡,前以銀作小方器。人不解,謂孤(喜)銀物,令以木作。”
根據考古發掘,因為曹操有頭疼病,所以出土了“慰項石”
3.不過,曹操墓裡倒不是真正一點金玉珠寶都沒用,還是發現了部分金銀和玉器,有金絲、金扣、金環、銀帶扣、銀飾件、銀環、玉佩、水晶珠、瑪瑙等。
不過這些東西一般都是零件和小事物,不是專門的金銀珠寶,所以也不算違反曹操的遺令,和曹操的顯赫身份相比,亦然算是薄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