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孔乙己亂彈

    “橡樹棍”反坦克導彈、是美國60年代設計生產的典型二代反坦克導彈。(“橡樹棍”MGM-51反坦克導彈)

    這型反坦克導彈主要配套美國的反坦克導彈坦克1966年研發成功(工廠代號XM13)。(M551謝里登導彈坦克)

    “橡樹棍”MGM-51反坦克導彈、彈長1.155米、重27Kg、戰鬥部重6.8Kg、射程200~2500米、理論最大垂直破甲厚度500mm、採取目視瞄準、紅外自動跟蹤、自動指令制導。(M60A2導彈坦克)

    MGM-51反坦克導彈、主要裝備美國60年代的導彈坦克、利用原坦克152毫米兩用炮(既可發生穿甲彈、破甲彈)也可以發射MGM-51反坦克導彈。(MBT-70殲擊/導彈坦克)

    “橡樹棍”反坦克導彈主要裝備了這3型坦克、多用於訓練和實驗、該型導彈無法穿透蘇聯坦克正面裝甲、電子裝置制導複雜、未能投入實戰檢驗。

  • 2 # 沙漠之湖

    由美國飛歌一福特公司研製的“橡樹棍”輕型反坦克導彈,屬於第二代反坦克武器系統。它可以用紅外指令制導,直接瞄準射擊,還可以從火炮發射器中發射,是世界上最早用火炮發射酌導彈。該發射器不但能發射導彈,還能發射一般的火炮彈藥,這是極為罕見的。

    早在上世紀50年代,蘇聯便於1957年提出第一代坦克炮射導彈的概念。美國從1958年開始研製坦克炮射導彈;並研製成功世界上最早的坦克炮射導彈“橡樹棍”,採用紅外製導。

    20世紀60年代以後,坦克炮發射導彈的研究進入新階段。蘇聯研製了第一種“紅寶石”坦克炮射導彈。由於其空心裝藥戰鬥部威力不大,無線電指令制導系統也容易受干擾,這種炮射導彈最終沒成功。此後,它們主要對已大量生產的T-62坦克和T-64坦克做改進。為避免重蹈覆轍,改進時沒有采用炮射導彈,而是用發射軌進行發射。287號坦克發射“颱風”導彈,150號坦克發射“龍”式導彈。其中“龍”式的試驗獲得成功。

    與此同時,西方國家也開始探討如何在坦克上採用反坦克導彈、法國研究了利用坦克炮直接發射的反坦克導彈,這就是有名的“阿克拉”導彈、它採用鐳射駕束制導方式,飛行速度500米/秒,最大射程3800米,單發命中機率接近100%。

    1966年,美軍在M551“謝里登”坦克上裝備了MGM-51A“橡樹棍”導彈。

    該導彈於1958年進行可行性研究,1964年生產出少量產品,1966進行定型試驗,於1967年裝備在美國陸軍的通用“謝里登”公司製造的AFV型裝甲車上。從1968年開始批次生產,並遠銷海外。到1971年共生產該型導彈88104枚。1972年,飛歌一福特公司又對該武器系統進行了改進。

    這種導彈主要用於地面攻擊坦克和裝甲車輛。它可以裝備在M551“謝里登”輕型坦克和M60A2坦克上,也可以裝在MBT-70中型主戰坦克上。導彈的發射制導裝置是由坦克上的152毫米兩用火炮發射器和紅外指令制導系統組成。火炮安裝在坦克迴轉炮塔上。紅外指令制導系統由紅外訊號發生器、訊號資料轉換器、調製器、射手瞄準具/紅外跟蹤器、測試面板、電源、炮塔速率感測器組成。這些裝置均裝在坦克車廂內。

    “橡樹棍”導彈由戰鬥部、電子艙、發動機和尾段四部分組成。彈體呈圓柱形,頭部為球形,尾部帶4個微後掠彈出式尾翼。導彈長1.14米,彈徑152毫米,翼展290毫米,發射質量27千克,最大射程為3000米,破甲厚度500毫米。彈上的制導與控制系統包括:電子元件、陀螺儀、紅外接收器、燃氣噴氣反作用系統和曳光管等。動力裝置採用單級固體火箭發動機,而導彈的發射是靠火炮外動力進行的。當導彈飛離炮口時,發動機點火,工作時間約為2秒左右,可把導彈加速到最大速度。戰鬥部採用聚能破甲戰鬥部,重6.8千克。當導彈命中目標時,引信隨即將戰鬥部引爆。

    導彈發射後,射手只需將目標保持在望遠鏡瞄準器的十字線中心即可。與瞄準器相連的紅外導彈跟蹤/指令系統能發現和校正導彈飛行的航線與目標瞄準線之間的偏差。“橡樹棍”導彈具有較大的火力,可以用來對付各種型別的裝甲車、步兵和工事等目標。美國貝爾公司曾將這種導彈在UH-1B直升機上進行過空地發射試驗,當時採用的是一種穩定瞄準器。

    進入20世紀70年代,美軍用M60A2和“謝里登’,坦克發射的“橡樹棍”導彈準確擊中2000米的試驗坦克,此距離超過了當時主戰坦克的直射距離,引起世界各國極大關注。

    該武器系統也有許多不盡如人意之處。在低溫條件下,發動機的噴氣凝結影響紅外指令的接收,有時還出現早炸現象,從而降低了導彈的可靠效能。

    因此,1975年開始研製改良型“橡樹棍”導彈,用鐳射導引頭與鐳射發射器取代原來的紅外製導系統。第二年,在改型的M551“謝里登”和M60A2坦克上試驗並獲得成功。改進型的“橡樹棍”反坦克導彈於1980年6月開始小批次生產。

    由於該導彈射程遠、命中精度高,因而它又成為坦克和其他裝甲車輛的一種理想武器。

  • 3 # 魂舞大漠

    說起“像樹棍”,滿滿的故事。

    在“冷戰”焦灼的年代,T-54因其綜合性能優秀,使得西方世界的共主急火攻心,與西德合作MBT-70既不成,自已又搞了一款M60,給其配套的研製一款反坦克導彈,以增強火力。

    想法沒有錯,其技術也稱為先進,如同坦克本身一樣,就是搞得過於超前了一點。那時就有了雙向穩定器,只是發射導彈時不準動,需要鐳射照射。就像點亮自已,也照亮了別人。“像皮棍”的射程只有2000米,飛出去730米,才能接收到它反射回來的訊號,等接著也為時已晚,而且能見度差,溫度低,還接收不住訊號,奧惱的美軍氣得跺腳直罵是個中看不中吃的樣子貨。

    ▲天氣好沒有問題

    你要說它是一款反坦克導彈,也沒錯,只是只能專門用於坦克炮。如果專業的反坦克導彈弄成這揍性,還不只等著捱打呀。不光不能過於苛責,當年嘛,呵呵,就能大的本事,且稱為第二代,開始出現時被稱先進。

    先進的當然不只“橡皮棍”,M60使用了太多很新的技術,新而不能使用,自裝備之日起,即被瘋狂吐糟不已,吐到最後,連自家也失去了精神,只造了500多輛,便接不到訂單。

    即便是這樣,若不是當時受導彈萬能論影響,根本支撐不了6年。1973年的中東戰爭,打得以色列坦克找不著北,當時被認為坦克不加裝導彈就不能活,而1974年正式服役的M60正適應了這股風潮,所以才支撐了這麼久。

  • 4 # 科沁雜談

    “橡樹棍”導彈是美國第二代反坦克武器系統,是一款輕型反坦克導彈,主要用於地面攻擊坦克和裝甲車輛,由戰鬥部、電子艙、發動機和尾段四部分組成。

    “橡樹棍”反坦克導彈,彈長1.14米,彈徑152毫米,翼展290毫米,發射質量27公斤,最大射程3000米,破甲厚度500毫米。導彈採用目視瞄準、紅外自動跟蹤、自動指令制導方式,可以安裝在M551“謝里登”輕型坦克和M60A2坦克上。

    “橡樹棍”反坦克導彈安裝在坦克上使用時,其發射制導裝置由坦克上的兩用火炮發射器和紅外指令制導系統組成。動力裝置採用單級固體火箭發動機,導彈發射是靠火炮外動力推動的,火炮推力把導彈推離炮口,發動機啟動點火,2秒的時間就把導彈的飛行速度加大到最大速度。此時,操作導彈的射手只需要將目標保持在望遠鏡瞄準器的十字線中心就可以了。與瞄準器相連的導彈跟蹤系統和指令系統,會及時進行導彈的飛行調整。

    “橡樹棍”反坦克導彈可以有效擊毀各類裝甲車輛、步兵戰車以及工事目標,命中精度很高、射程也很遠,由於還可以發射火炮等彈藥,“橡樹棍”導彈也是一種坦克炮射導彈。一般情形下,坦克攜帶的彈藥基數為導彈10枚,炮彈20枚。

    雖然“橡樹棍”反坦克導彈的效能如今不是太優秀了,但也是坦克與反坦克導彈進行炮射導彈研究的第一次嘗試,現今很多坦克使用反坦克導彈的發射方式都是使用的“橡樹棍”反坦克導彈發射方式。

  • 5 # 科羅廖夫

    從二戰後期開始,各交戰國製造的坦克裝甲厚度開始以驚人的速度增長,即使是二戰時期最無往不利的反坦克炮,也難免會越來越陷入頹勢。所以從上世紀50年代初開始,美國陸軍偏向於使用高爆破甲彈(即HEAT)以及聚能裝藥彈頭,雖然的確提升了對敵方坦克的穿深效果,不過在遠距離的射擊使得瞄準很難實現,所以美國陸軍提出透過“炮射導彈”來解決這個問題,於是“橡樹棍”應運而生。所謂“橡樹棍”,即福特MGM-51導彈,是一款由福特航空子公司和馬丁•瑪麗埃塔公司研製生產的反坦克導彈,作為裝甲坦克的短程和中程武器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最早“橡樹棍”是為了西德和美國聯合開發的MBT-70主戰坦克計劃所開發的,但是隨著MBT-70的取消,MGM-51“橡樹棍”就成為了M551“謝里登”的專屬武器。拋開從今天的評估方式,按照當時的設計思路而言,MGM-51“橡樹棍”絕對是一款十分先進的反坦克導彈系統,導彈彈體類似一根長長的管子,並在尾部裝有摺疊式翼,透過小型炸藥的推動,“橡樹棍”從炮膛中推進而出,並同時啟動彈載發動機,藉助光學手段和紅外線鏈路(類似於電視制導),對敵方坦克發起襲擊。一般來說,“橡樹棍”反坦克導彈能夠做到百發百中,幾乎沒有失手的可能。“橡樹棍”的平均穿深在393.7毫米左右,對付同時期的蘇式坦克,基本夠用。先進的技術背後,一定是一個又一個無法解決的毛病和缺陷,由於福特低估了導彈的技術複雜程度,所以無論是小型助推炸藥、發動機還是紅外鏈路都存在著很多致命弱點,甚至在1991年MGM-51“橡樹棍”退役之時,一些毛病都沒能得到解決,這也成為了這款反坦克導彈系統的遺憾。 考慮到“橡樹棍”彈體較大,北約的105mm亦或者是120mm口徑主炮均無法對其完成發射,所以M551“謝里登”空降式輕型坦克是它最好的夥伴,這種坦克安裝的是一門152mm M81E1(E9)線膛炮,或者稱之為“152殺蟲劑”。由於M551僅15.2噸,所以較小的車體也只能攜帶少量的“橡樹棍”,對於“謝里登”而言最好的彈藥搭配是20枚M409 HEAT彈和9枚“橡樹棍”,在保障穿甲的同時並沒有失去反敵方輕裝甲和步兵的能力,這也是一款空降坦克需要擁有的。另外,針對美國乃至同盟國擁有的大量M60“巴頓”坦克,美軍同樣以M60底盤為基礎,開發了所謂的M60A2“星艦”坦克,這款坦克一門短粗的152mm口徑低膛壓線膛炮就是為發射“橡樹棍”而存在的。但M60A2事實上是一個拖了很久的方案,直到1971年,當“橡樹棍”反坦克導彈系統的主要問題得到解決之時美軍才下達交付訂單。1974年,配備了“橡樹棍”的M60A2正式投入使用,但受到可靠性問題的影響所妨礙,並於1980年被逐步淘汰。為了應對“橡樹棍”,蘇聯聯邦儀器設計局開發了一款類似的,由125毫米主炮發射的9M119“斯維裡”反坦克導彈。由於這款炮射導彈可以直接從T-72和T-80主戰坦克的炮管內發射,所以武器實用性較之“橡樹棍”要高得多。MGM-51“橡樹棍”反坦克導彈一共生產了98194枚,但是有趣的是隻有很少一部分在實戰中被射出,絕大多數都在80年代被逐步淘汰,並最終於1996年退役。接替“橡樹棍”位子的是更加先進的BGM-71“陶”式反坦克導彈。

  • 6 # 王司徒軍武百科

    科技水平在同時代還不錯,這種導彈主要還是炮射效能沒過關,導致整體效能比較渣,相比於幾乎同時代崛起的“陶氏”導彈,橡樹棍實在是有點說不出來的冤。

    MGM-51“橡樹棍”(Shillelagh)是一種20世紀50年代美軍開發的炮射導彈,主要為輕型坦克“謝里登”使用,也是美軍最早列裝的炮射導彈。

    1958年,美軍為開發新型的輕型坦克,搞了個“anti-armour weapon systems for the modern battlefield”計劃,試圖搞出一種新的依靠HEAT戰鬥的武器系統。

    二戰以後HEAT彈藥逐漸成為反裝甲的主流,這種武器穿深高、受發射條件限制小,大有讓坦克裝甲變紙糊的味道,因此許多大國都搞起了“導彈坦克”的概念,其中尤以蘇、法、美最突出。

    美軍的“現代反裝甲武器系統計劃”就是在這種背景下開場的,在研發高機動輕型坦克的同時,開發出中短程導彈形式的反坦克武器。這項研究由福特公司和斯佩裡公司共同完成。

    1959年斯佩裡和福特開發出XM13反坦克導彈,並在當年6月獲得了系統開發合同,這款導彈當時就得到了“橡樹棍”的名稱。

    “Shillelagh”這個名字從那時起就經常被人唸錯,被人念成了“屎裡垃圾”,或者是“傻兒雞”,而它的正確讀法是“屎雷裡”。

    有人說,可能從一開始“橡樹棍”就已經不對頭了,它總有莫名其妙的毛病,哪怕是個名稱。

    XM113在1960年11月成功發射,然後開始被裝到大炮上進行研發試射。這項工作很有挑戰性,相比於蘇聯人同期給140工程坦克安裝“龍”式導彈的做法,美華人的炮射導彈技術更具開創意義。

    1963年XM113得到了軍方編號,它獲得了試驗性生產和裝備的機會,被重新命名為XMGM-51A“橡樹棍”導彈。量產工作在1964年開始,還生產了用於訓練的XMTM-51A彈。

    至1966年5月,“橡樹棍”前面代表實驗型的“X”字樣終於被去掉,MGM-51A得以成為美軍正式的標準裝備,被裝備到“M551 Light Tank ”,也就是“謝里登”坦克上,這年也是該坦克獲得量產的時候。

    美軍隨後生產了1662輛“謝里登”,1970年11月2日所有的該型坦克全部停產。

    “謝里登”的主炮是一門口徑達到152mm的M81式火炮,身管不到3米,模樣又粗又短,它具備雙穩和液壓彈簧反後座裝置,專門配備了為發射“橡樹棍”而設計的發射導軌。

    除了發射“橡樹棍”外,M81還可以打M409反坦克炮彈,這也是一種HEAT破甲彈,破甲深度達到500mm,只是它不能制導,射程也只有1500米左右。(根據駐西德的裝甲師對M60A2的吐槽,它的實際射程才900米)

    “橡樹棍”導彈的射程遠遠超過M409,MGM-51A可以打到3000米之遠,穿深同樣也是500mm。3333333333但它也有個弱點,炮射導彈最小的射擊距離是200米,東西太近它還不好打。

    MGM-51A,重27kg,全彈長1140mm,最大飛行速度達200m/s,射程為200m~3000m,最大垂直破甲厚度500mm

    一般一輛“謝里登”會攜帶8枚“橡樹棍”和20枚M409 HEAT,前者主要用來遠距離射擊目標和反坦克,後者屬於經濟實惠的多功能用途。

    “橡樹棍”被大炮打出去後,透過固體燃料二次點火併推動其打到200m/s的速度,拋售需要透過十字準心持續對準目標,導彈的跟蹤器會監測飛行軌跡的偏離情況,並根據紅外線指令對導彈糾偏。

    在有一些說法裡,“橡樹棍”的最小攻擊距離並不止200米,“謝里登”坦克被認為需要在730米外才能良好的操控它們,否則“橡樹棍”會因為紅外系統的原因無法正常引導制導。

    而且其紅外導引系統還有視場狹窄的毛病,它偶爾會出現導彈飛出控制範圍,導彈紅外接收機停止工作,導致導彈無法制導的情況發生。

    因為紅外導引系統過於令人頭痛,美軍在1975年重新升級了“橡樹棍”和謝里登坦克,改用鐳射駕束的方式操縱導彈,取消了不可靠的紅外系統。但這批導彈直到1980年才小規模生產,因為“謝里登”已經失寵了。

    美軍也嘗試著將M81坦克炮和“橡樹棍”導彈送到M60上面去使用,製造出了極為特殊的M60A2坦克。但換了個平臺的兩用火炮依然表現一般,它過於複雜,操作難度非常高,保養也不易,實操中的精度也沒有宣傳的那麼好,令人詬病的最小射程範圍制導問題也同樣突出。

    “謝里登”倒是上過不少戰場,比如越戰、海灣戰爭,也贏得了一些名聲,據說在越南口碑還不錯,人們都喜歡這種援救及時,靈活機動的小坦克,它那152mm的坦克炮也很能鎮邪。但問題是,沒一個坦克兵喜歡“謝里登”,他們都覺得被這破玩意兒坑苦了。

    後來有些人回過神來,原來不是“謝里登”的車不好,根子在那門152mm炮上,尤其是那個“橡樹棍”,戰果沒見著多少,屁簍子是出個不停,而且還貴的要死。

    你想想看,連M60這種當年的“扛把子”平臺都能帶溝裡去,M81的配套火力得有多渣?

    M409 HEAT的名聲也沒多好,這種炮彈的可燃藥筒有高殘留問題,糊著糊著就把炮管子給堵了,嚴重的時候坦克手不得不臨陣掏炮管,否則裝填都成問題。美軍為拯救它,專門給做了個壓縮吹氣抽菸裝置,讓它們把渣滓吹出去,但問題是解決了,時代也過去了。

    美軍期間也嘗試著給“謝里登”換別的炮,但這種車本來就小,M81火炮也有點專用開發裝備的意思,所以“謝里登”無論換啥都不對勁,只能作罷。

    當歷史揭過新的一頁後,這些50年代技術的東西就更不存在繼續使用的價值了,人們給悍馬車裝個“標槍”反坦克導彈也能比橡樹棍幹得更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請推薦一款具有回看功能的會議直播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