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黎濤微世界
-
2 # 鐵男春秋
印度當局深深的相信,發展軍事實力就會擠進世界一流大國,有著依靠軍勢力稱霸南亞、稱霸印度洋的野心,這也是印度的國防戰略。不論是巡航導彈、洲際導彈,還是成功試爆核彈,以及後來重金進口航母、核潛艇、驅逐艦都體現了印度著眼於國際大國的恆心和野心。印度軍力的弊端在於,軍事裝備均是採購不同國家的新式武器,這條快速發展的捷徑在增強它的軍事實力同時,也有很明顯的差距,整體軍事裝備相容難,自主研製的缺陷始終受制於進口。
-
3 # 縹緲孤鴻影45
道聽途說,印度的裝備都是花錢買來的,象中國這樣建立完全屬於自己的軍工體系乃至工業體系,是一個世界上最浩大的工程,需要由低到高,一層層積累,而要想立即就有一支現代化的軍隊,必須花錢去買,印度好象等不得,所以有錢就買現成的,發展軍工體系自然就大大落後於中國了,不過近年大力發展了:航空工業,衛星如導彈技術,能夠一箭發射幾十顆衛星,空間探測器,洲際導彈,核武器,而其他軍工技大多比較落後,但不缺先進武器,如飛機,航空母艦坦克,潛艇等,不過都是買來的。
-
4 # 新銳國際
做個有聲有色大國,確保在南亞擁有絕對的控制能力,併力爭在世界範圍內擁有較大的發言權,是印度的基本目標。人口超越中國,經濟超越中國,軍事上世界第二僅次於美國則是印度的遠景目標。
為了達成自己的既定目標,印度把軍備力量發展重點放在了航空航天方面,其中航天是重點。
印度航空發展較早,在英國的幫助下,印度早就有了自己的航空工業。但總體而言印度航空起步較早,但發展緩慢。主要原因就是印度工業基礎不完善,相應機制制度不完善。
印度雄心勃勃退出的光輝戰機,前後研製接近30年,至今雖然服役但效能仍不穩定,成了國際航空史上的一個典型。
印度航空發展在購買和自主研發的問題上始終難以達成一致意見。雖然印度政府希望打擊推進戰機中國產化,可是軍方對於本國戰機效能不敢恭維,傾向於外購先進戰機。為此印度不惜巨資購買陣風和F16生產線,但是美國在出售技術問題上總是猶猶豫豫。
在五代機研發上,印度希望藉助俄羅斯和美國力量進行,但是美俄更關注的是利潤,對於印度獲取技術獨自發展則保有戒心。這也是印度靠購買實現戰機大突破的目標遲遲難以實現的原因。
當然印度航空取得的巨大進步,我們絕對不能否認,印度在大量購買世界先進戰機之後,擁有了一支不能忽視的航空力量。
關於印度航天大家聽到的訊息比較多。火星探測,一箭多星等等,印度航天的成就絕對大於航空,這主要是因為在航天領域印度投入的精力更多,而且航天發展更能集中力量。
印度想要成為世界航天強國,併力圖與中國航天相競爭。印度航天收到各種利益羈絆減少,所以關心相對順暢,發展較快,成績明顯。目前印度已經把航天當作了其實現大國地位的重要抓手,制定了自己的空間計劃,登月計劃,導航衛星計劃等。
-
5 # 瞳眼天下
印度航空水平不行,但航天水平在世界上還是位列前面的,印度有自己的區域導航系統,較為成熟的運載火箭系列,曾發射過月球一號探測器,一箭104星,還計劃火星探測計劃。
月球二號
千萬不要小看印度航天的水平,繼一箭104星發射創下世界之後,印度航天又有驚世大動作。印度宣佈“月球-2號”探測器攜帶著陸器將於2018年正式登陸月球。
印度空間研究組織(ISRO)最近透露, 印度第二登月計劃的月球二號將準備在2018年第一季度發射,目前飛船正在與火箭整合的最後階段。印度說,軌道器正在準備,並且為著陸器和漫遊者計劃了一系列的測試。如果成功的話,印度將成為繼中美之後第三世在月球軟著陸的國家。
先來說說印度曾經發射的月球一號!
中國嫦娥一號與印度月船一號,兩者比較,科技含量如何?
“嫦娥一號”副總設計師孫輝先: “中印探月衛星各有所長,各有特點” 。
“嫦娥一號”只用一年時間即可完成科學目標和任務,而“月船1號”需要兩年的時間才能完成科學任務。
中國的“嫦娥一號”月球衛星有四項科學目標,包括獲取月球表面三維影像;分析月球表面化學元素及物質型別的含量與分佈;探測月壤特性;探測4萬-40萬公里間的地-月空間環境。其中,對月球進行三維立體空間成像、對月球上14種礦物進行探測與分析,用微波探測儀進行探測均是世界首次。
而印度的“月船1號”月球衛星的科學目標調查月球的地質結構和礦物資源,其間還向月球發射一枚撞擊器,要分析月球土壤,還要將一面印度國旗放上月球。“月船1號”月球衛星同樣也將對月球進行三維立體成像。
月船1號”攜帶有11種科學儀器,其中印度中國產的有5項,而另外的6項則來自美國、歐盟等。
中國的‘嫦娥一號’攜帶的是8種科學儀器。嫦娥一號”所攜帶的8種科學儀器均為中國產。此外,“嫦娥一號”用微波探測儀進行探測,微波探測儀將對月壤的厚度進行探測,並以此來估算氦-3的含量,這在世界上屬於首次。
“月球-2號”
印度此次“月球-2號”的主要目標是展現軟著陸能力。此外,還將收集關於月球地形,礦物學,元素丰度,月球大氣層,羥基和水冰特徵的科學資訊。
“月球-2號”與前一個“月球-1號”不同,“月球-2號”是一個著陸器,將以受控的方式下降到月球表面。月球-1號”是2008年10月至2009年8月期間執行的月球軌道器。
GSLV
月球-2號”將由印度的地球同步衛星運載火箭(GSLV)Mk II型號發射,將在印度薩迪什·達萬航天中心升空。
印度此次如果成功的話,就會超過許多西方國家,包括日本,大家拭目以待吧。
-
6 # 深空電報
印度航空航天技術屬於世界第三梯隊,我們說第一陣營就是美蘇,今天也是美俄,美俄的空間實力雖然有差距,但是其他國家沒有拉近這種差距的可能。因為美蘇在50年前就開展過登月競賽,今天的國際空間站也是美俄為主導,雖然經常吵架,但還有一點惺惺相惜的味道。第二梯隊就是中歐,具備較強的航空航天實力,能夠自主研發運載火箭,各有長短,歐洲民用方向發展較強,咱們有四代隱身戰機,歐洲沒有。
印度就排在之後,和日本處於一個檔次,航空航天體系也都有,但是缺乏大國風範,總有缺失的地方,而且總有受制於人的地方。印度的航空方面斯坦航空公司,去那邊修過的飛機都有墜毀的可能,日本航空方面雖然比較強,但受制於美製的發動機技術,美華人看的嚴,日本航空航天技術別想壯大。印度和日本相似,印度受制於本國技術,日本受制於美國限制,印度的航空航天實力整體上落後中國10至15年。
當然,幾十年來各國的航天技術已經得到急速發展,載人登月在技術上也沒有當年那麼困難了,但也是一個巨大的挑戰,由此可見,美蘇的航空航天實力不是第二梯隊能夠追上的。但各國也在依據自己的計劃穩步探索,其中我們中國的嫦娥工程之後就有載人登月的任務,相信月球上也將會留下華人的腳印,這是個時間問題。
-
7 # 朝野類要
說說航空吧。
先給個數據:1992~2004年間,印度斯坦航空公司一共:組裝米格-21兩架、大修八架,其中八架墜毀;組裝米格-21BISON一架、大修一架,其中一架墜毀;組裝美洲豹三架、大修五架,其中六架墜毀;大修Phantom-2000四架、全部墜毀;組裝米格-27三架、大修三架,其中四架墜毀;大修米格-29三架,全部墜毀。印度從1947年獨立後建立空軍,至2011年8月5日已墜毀飛機數量達1001架。
但是航天方面,比上不足比下有餘,之前人家火星探測器發射成功了,中國聯合俄羅斯發射都失敗了到現在還沒成功。僅從火箭技術來看,中印之間半斤八兩。雖然天朝氫氧發動機技術優勢明顯,但印度的大固推技術也甩你n條街。其他方面,印度深空探測和遙感衛星對天朝有技術優勢,天朝在載人航天上領先,雖然是山寨俄國技術。
近年來,印度在航空航天領域取得了一定成就,掌握了自行研發,製造和發射運載火箭,人造衛星等航空航天技術。為實現大國夢想,大力發展航空航天事業,大力推動各項龐大的太空計劃。那麼印度的航空航天實力到底如何?
回覆列表
印度是第三世界航空工業發展較快的國家,飛機生產以仿製外國軍用飛機為主。40年代,印度僅有一家小型飛機修配廠,到60年代後半期印度已經有了能夠製造複雜戰鬥機的綜合性航空工業。印度航空設計力量薄弱,本國研製並裝備部隊的飛機只有HF-24 “風神”超音速對地攻擊機和HIJ-16“凱蘭”初級教練機。印度仿製的外國飛機有英國的“蚊”式戰鬥機,法國的“雲雀”Ⅲ直升機,蘇聯的米格21殲擊機和少量的英國HS-748運輸機。1984年開始仿製蘇聯米格27對地攻擊戰鬥機,並計劃在1985年仿製英、法合作的“美洲虎”飛機。印度航空工業集中在印度斯坦航空公司,1983年職工人數約4萬人,有飛機、發動機、附件和翻修工廠11個,其中最大的工廠是生產米格21的那茲克工廠。
印度的航空研究機構主要是國家航空研究所 (NAL)和印度科學院航空工程部。印度有兩家航空運輸公司:印度航空公司和印度航線公司,1983年航空運輸的貨運量和客運量居世界第15位。
印度航天活動始於60年代,1962年,印度便成立了專職航天機構——國家空間研究委員會。次年,印度發射了首枚探空火箭。1968年建立印度空間研究組織,下設:①維克拉姆·薩拉巴伊空間中心:主要研製探空火箭和運載火箭;②斯里哈里科塔發射場;③人造衛星中心:負責人造衛星的規劃、設計、試製、組裝、測試和技術鑑定;④空間應用中心:從事衛星通訊、電視和用於資源勘察、氣象、大地測量的技術研究。印度的探空火箭技術是在聯合國和有關國家的幫助下發展起來的。1963年,聯合國出資在印度南部靠近赤道的頓巴建立了探空火箭發射場。1967年印度發射第一枚探空火箭“羅希尼”RH-75。1973年,印度開始自行研製運載火箭SLV-3,它是四級固體火箭,可將重約40公斤的有效載荷送入近地軌道。印度第一顆人造衛星是科學衛星,以印度數學家阿里亞巴塔命名,1975年,藉助蘇聯的“宇宙-3”號運載火箭,4月19 日由蘇聯代為發射,印度航天計劃的主要目標是發展通訊衛星、氣象衛星、地球資源衛星,用以解決國內通訊、廣播和電視以及氣象研究資源開發問題。1980年,印度使用自行研製的運載火箭,將一顆試驗衛星送入太空。此後,印度逐步掌握了火箭設計、衛星研發、航天測控等方面的技術。
1981年6月19日,印度自行研製的試驗通訊衛星“蘋果”號由歐洲空間局代為發射成功。1982年8月和1983年8月由美國代為發射印度的“印度衛星”1A號和“印度衛星”1B號兩顆多用途衛星。“印度衛星”1A號原定壽命7年,實際只工作了4個多月;“印度衛星”1B 號入軌後太陽電池翼展開時曾出現故障。到1984年底,一共有9個印度人造衛星被送入軌道。其中3個人造衛星是用印度的運載火箭發射的。
2007年1月,印度發射並回收了首個返回式太空艙,為實現載人航天邁出重要一步。2008年4月,印度成功發射“一箭十星”,同年10月,印度首個月球探測器“月船1號”所攜帶的撞擊探測器成功撞月。截至2012年,印度航天部門共執行了100次空間任務,製造了62顆衛星和38枚火箭。
2013年12月1日,印度首個火星軌道探測器“火星飛船”——“曼加里安”號脫離地球軌道,開始飛向火星。如果一切順利,“曼加里安”號將在未來9個多月內飛行7.8億公里,於2014年9月24日抵達火星軌道。 此次火星探測引起廣泛質疑。在印度官方看來,發射火星探測器在印度航天史上具有“史詩般的光榮”;但在印度普通百姓眼中,這卻是政府責任的本末倒置。“曼加里安”號火星探測器已成為印度航天史上最具爭議的太空探索專案之一。
印度空軍的另外一個重要發展計劃是“太空計劃”。 印度空軍已經建立了航空航天大隊,這為其組建航空航天司令部奠定了基礎。
印度空軍目前面臨著具有挑戰性的轉型任務,需要擁有一支太空隊伍,以便和國內其它一些組織中共同處理與太空有關的事務。新成立的航空航天大隊的主要任務是與處理太空事務的其它部門和組織進行空間互動,以增強印度空軍的整體作戰潛力。現在,航空航天大隊具體負責這個大型的組織網路,以幫助印度空軍努力成為一支真正的航空航天力量。印度空軍自稱擁有航空航天力量,其意圖應視為準備出於軍事目的而使用太空。印度空軍與其它太空研究組織的合作正在日益加強,以獲取有關天基應用的技術和知識。印度空軍一位前領導人馬歇爾 沙希 特亞吉指出:“印度空軍是一支能夠橫越大洋的空天力量,我們已經開始為航空航天司令部培養核心人才的工作。” 這種從空中力量向航空航天力量的過渡,將給印度空軍提供急需的力量和準確性,其結果可能是使其成為一支強大的戰略威懾力量。
印度區域導航衛星系統(IRNSS)是印度研發的區域型衛星導航系統,一共包括7顆衛星,號稱能夠對印度及其周邊1500公里範圍內的使用者進行精確制導和定位授時,據報道在印度本土的定位精度為10米以內,其他地位則是20米以內。這一資料指標,基本可以滿足其打贏2.5場戰爭的精確打擊支援需求,但距離區域和全球精確戰略打擊還有很遠的距離。
印今年二月發射的101顆微小衛星被裝配在這25個“箱子”裡
軍事專家指出,印度作為新興的航空航天大國具備一定的自主開發實力。除了實用價值不大的火星探測行動之外,印度最令人矚目的還是多次重新整理了“一箭多星” 世界紀錄。遠的不說,2017年2月15日,印度空間研究組織ISRO在該國南部薩迪什。達萬航天中心成功發射一箭104星,打破俄羅斯在2014年6月創造的“一箭37星”世界紀錄,是迄今人類單次發射衛星數量最多的一次。這次創紀錄發射的104顆衛星來自7個國家,印度本國研製的高解析度遙感衛星“Cartosat-2D”是此次發射的主載荷,該衛星重714公斤,還包括兩顆印度奈米衛星“INS-1A”與“INS-1B”,其餘101顆奈米衛星分屬6個國家,其中96顆來自美國,另外5顆分屬以色列、哈薩克、荷蘭,瑞士與阿聯酋。104顆衛星總質量1378公斤。由於大都是微小衛星,以至於被軍事網友嘲諷為專業“向太空撒土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