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寶寶幫手

    垃圾食品顏色比較鮮豔,包裝很亮眼,一開啟一股香精的味道撲面而來,雖然這樣說,但我自己也非常愛吃呢。明知道沒有營養,就是停不下來。

  • 2 # 只有營養師知道

    並非沒有食慾的時候,而是垃圾食品容易抓住人的胃,相對於日常的粗茶淡飯來說它們的吸引力更大。垃圾食品中富含脂肪、糖分,這些物質對於大腦來說更有誘惑力,因為它們更能夠讓大腦滿足,促進多巴胺(一種讓人興奮和開心滿足的物質)釋放,因此,只要一入口就能夠讓人愛不釋口。另外,垃圾食品日常不會經常食用,日常飲食如果千篇一律的話就很容易失去食慾,而腦海中想到垃圾食物的時候就會更興奮,而引起對它們的想法。

    人類為什麼喜愛垃圾食品,那也只能怪進化惹的禍,我們祖先的DNA還原原本本刻在我們的骨子裡,那就是弱肉強食,為了生存不斷奔波,遠古人類總是有一頓沒一頓,如果某天能獵殺到一頭大野獸,那整個組織就能夠飽餐一頓,但如果長期沒有獵物的話,大家只能採集野果,過著食不果腹的日子,因此,糖分和脂肪兩種重要的能源物質成了遠古人類追求的重點,為了生存,這些銘記的事情就刻進了人類的DNA。如果哪一天發現一顆結滿果子的果樹,那這個人一定會在樹下吃到撐的不行再走。多年後,我們的DNA並沒有得到改變,我們的大腦依然偏愛糖類和脂肪,它讓我們滿足和開心。萬萬沒想到,在解決了饑荒的年代之後,人類社會高度的發展讓食物充裕,生活也開始富足,更多家庭不愁吃穿了,來不及進化我們的DNA,富貴病就襲來了,也許到了世界上更多的人因高脂高熱食物而患病和死亡,多年後,我們的DNA將會改寫為抵抗高脂高熱食物,而偏愛低脂低熱的食物,不過,至少在現在,我們的大腦依然是被脂肪和糖類掌控。

  • 3 # 營養醫師曾瑤池

    對甜食和高鹽食物的偏好是人類共有的基因決定的,大多數垃圾食品都有著甜與鹹的口味,更能夠給人們帶來愉悅感。人們發現,人的舌頭天生“愛”脂肪。早在2005年,科學家就公佈了一項針對舌頭的研究成果:人類舌尖部位的味蕾中,有一種對脂肪特別敏感的蛋白質。這種蛋白質,特別擅長“偵察”食物中的脂肪酸,並且迅速把它囤積在體內。民間曾有“油多不壞菜”的說法意思是炒菜多放油,吃起來就覺得香。

    科學家曾從進化論角度解釋這種現象。史前人類物質匱乏、覓食艱難,他們整日奔忙卻難以餬口,體力永遠“入不敷出”,皮下脂肪永遠太薄。他們最嚮往的就是糖和脂肪,因為只有高熱量食物能讓他們生存下來。當人們看到食物時,大腦就會分泌多巴胺。阿片樣物質則是大腦分泌的另種化學物質,它會讓人們感到開心和享受,它和多巴胺共同作用,大腦就會把吃某種食物和愉悅的心情聯絡在一起。它們讓人類的祖先在高脂和高糖食物中得到了享受,大腦便下令讓祖先們去尋找這些食物,於是大腦就將攝入高卡路里的食物視作愉悅行為,指揮人們去尋找高油脂、高糖分的食物,即使人類進化到今天,雖然食物的來源充足,大腦的這種化學反應依然存在。

    當人體感受到壓力而沒有食慾時,身體會分泌一種激素皮質醇,它的首要任務就是提高血糖水平,給細胞提供能,但是也會使食慾增加,增加飢餓感,導致人想吃高熱量食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家裡的梔子花葉子變色乾枯了,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