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往事隨風1381386374110
-
2 # 魯生2020
糧食價再低也要種,土地不可荒廢,一旦形成草地,回覆種植糧食作物,付出的代價不可詁!
農村不一定以種植為主業,現在機械化種植,在種好地後,可搞養殖、加工,也可打工。
只要有地,就不能不種!
-
3 # 談說心聲
不主要是這樣的情況,糧食價格低,跟地裡種糧有少量關係,我們這裡是南方,人多地少,,種的糧食全部沒有賣的,都是自家食用的,每家人一到二畝地,就算漲十倍,二十倍情況也改變不了什麼,有耕作的家庭始終耕作,不耕作的家庭怎麼也不會耕作,耕地既辛苦,田少怎麼生產收入也維持不了現代的生活開支,現在我在田野望到,原來集體時一片片的糧食景象不見了,現在看到的是七零八落的農田,己有一半的地不見了糧食出現,集體分給他們的地只有佔有著生野草,又有誰來種呢?現代人怕幹農活了,都是老人在幹,老人又要帶小孩,也沒有多大的力氣,幹也幹不了多久,我這裡跟糧食收購好似沒有多大的關係。
-
4 # 石門閒夫
農民應忙於躬耕,樂於躬耕。在滿足自己吃飯的前提下,賣餘糧於他人或國家。多少年來,農民憑著一雙勤勞的手養活了一代又一代人,他們寄希望于田野,寄希望於家園。多產糧,產好糧,五穀豐登,是他們一年中最大的願望。
然而隨著農業大國向工業大國程序的不斷邁進,工廠,城市吸引著農村大量的勞動力進城務工。這些務工人員每年拿著比一年種地多得多薪酬,慢慢的就對種地失去信心。因為糧食價格便利,在家種個四五畝地,一年忙到頭也就那麼七八千塊錢。光靠種地改變窮困面貌是完全不可能的,誰還願意種地啊!尤其是年輕人更不願意吃這種苦。
就我們這兒拋荒不種地的現象並不是特別嚴重。因為我們這兒人口密度大,人多地少,工業發達,就近上班的人比較多,不少農戶有的一二畝地,有點三四畝地,利用上班之餘的時間種地,來解決自家的口糧。在圩區只是有很多農戶,把農田改造成養蝦,蟹,魚,種水芹菜,蓮藕,大棚蔬菜等經濟副價值高的產品。在丘陵山區由於灌溉得不到保障,不少農戶把農田用來栽樹,種樹苗等。
總之,糧食價格低已或多或少的挫傷了農民種糧的積極性。長期以往必將影響到國家的糧食安全,相信國家會解決此類問題的。
回覆列表
我們這裡不是,好多人種的糧食,鄉鄰鄉親就買了,因為他們都在外打工,沒種地所以我們沒賣給國家,在說我們鎮連國家糧站都撤了,也沒收夠農村糧食了,要不是鄉里鄉親買,連糧食還賣不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