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兒童康復指導金老師
-
2 # 陽光語言矯正師看到這個問題,想起以前遇到的一位母親,與丈夫去深圳打工,孩子很小時寄託在老家,由爺爺奶奶帶大,爺爺腦梗不會說話,奶奶眼睛視力差,可見家庭負擔很重,夫妻兩人只在春節回來一次,每次見到孩子都依依不捨,到了6歲那年,準備接孩子去深圳讀書,發現孩子的語言水平很明顯落後於同齡兒童,去醫院檢查,也沒有明顯的病理原因,諮詢過的一些相關專家,分析可能是幼兒語言環境影響導致。
其實像這樣由於父母務工在外,留下的留守兒童很多,很多孩子多處於偏遠地區,語言康復基礎設施不足,同時對家長的語言發育常識科普不足,恰恰可能是這些原因,讓很多孩子錯失了語言發育學習的重要階段。
父母作為孩子的第一個老師,有責任為孩子打造一個良好的語訓環境。同時更應該花費耐心進行循序漸進的親子式體驗教學矯正。同時學習一些家庭簡易語言矯正方法是很有必要的。
語訓環境打造:1、從視覺方面考慮,環境設定多用色彩差異大的物體,引起孩子注意力。
2、從聽覺方面考慮,考慮多種音效的玩具或物體,吸引孩子,刺激孩子感覺器官。
3、從觸覺方面考慮,多設定適合本年齡段的文具作為教學輔助道具,吸引孩子興趣。
自我語言矯正及初級語訓方法:1、先呼吸後發聲,在行為中刻意加入由口吐氣的動作,在訓練中要反覆示範及時給予正性強化如讚揚給糖果等。這樣才能順利進行發聲訓練。
2、讓孩子很快學會模仿口型和發音較為困難,可先從模仿一些身體大動作開始,逐步過渡到口型發音的模仿,對患兒來經特別訓練過程中的偶然正確發音,要立即給予物質鼓勵和感官刺激,逐步增加自動發音的頻率。
3、從簡單的單音節開始,模仿說出實際物品的名稱開始,逐步過渡到雙音節,輔導教學物品最好選擇孩子感興趣的食品或玩具等,對一些動詞可增加肢體語言進行學習。
4、分析孩子語言能力有問題的幾種表現,對孩子進行對應的訓練,如讓孩子按要求進行句子說話,開始要簡短之後逐漸延長,從單字詞,到重疊片語,如爸——爸爸,媽——媽媽,逐步過渡到多重片語。過度到多片語時,特別注意加入漢語語調的訓練,一聲 二聲 三聲 四聲 ,另外還有一個輕聲。
5、從模仿進入到簡單的對答,開始進入個人思維干預模式,可訓練孩子聽訓練者念句子或文章,然後正確加以模仿和複述,然後進行語境的設定,讓孩子在能複述20-30字以上後可利用畫書或日常情景訓練他的對答能力,此階段多利用語境環境從視覺、聽覺、觸覺進行干預
6、對於已經入學或認識一些文字的孩子,進行記憶思維干預矯正,可讓他朗讀一些有文字的畫、書或配有一定圖解的圖片,然後請他複述故事並針對故事內容進行簡單提問。鍛鍊孩子從思維到語言的過度能力。
重度的語障患兒,需要進行功能鑑定,以及更加專業更加系統的有針對性的恢復訓練,條件要求複雜,裝置要求精專,這些是個人家庭裡不具備的,所以家長還是儘早尋找更專業的康復機構進行早期干預,以免耽誤孩子的未來。
回覆列表
家庭是寶寶語言教學第一環境,怎麼做好呢?
0-3歲這個階段是語言學習的關鍵期,不同的階段孩子的表現大不相同。
在0-6個月的時候,寶寶的聽力有所發育。
7-12個月的時候,寶寶還會有一些發音方面的模仿行為,雖然有時候父母會聽不出來,但是卻可以發現孩子對於某些詞彙時有所瞭解的,比如說,家長說“水”,寶寶會伸手指指“水杯”。
12-24個月的時候,詞彙學習和積累。在24-36個月的時候語言學習突飛猛進,可以進行日常的表達和交流。
家庭是寶寶語言教學第一環境,創造良好語言環境,這4件事要做好
1鼓勵孩子語言學習
很多家長在鍛鍊孩子的這方面能力時,就會傾向於打斷孩子不斷地對孩子進行糾正,但是這樣卻會打消孩子學習的積極性,使得孩子對於說話有所牴觸。讓孩子多聽多說才能讓孩子的能力得到充分的機會鍛鍊。
2引導孩子複述故事
在孩子聽完媽媽講述的故事時,可以引導孩子重複一遍,這樣可以鍛鍊孩子的說話能力。家長們可以一個故事讀多遍,孩子並不會感到厭煩,反而容易實現複述的效果。
3引導孩子進行描述
描述是一個更加進階的語言能力學習,對孩子的質素要求也比較高,孩子需要調動與語言相關的功能區來進行。描述的過程有可能是緩慢的、斷斷續續的,但是效果卻是很明顯的。
4給予孩子豐富的詞彙刺激
給孩子讀繪本的方式比較推薦,孩子可以對詞彙有更多的接觸處,不再侷限於日常生活中的有限的詞彙數量。豐富的詞彙使得孩子語言基礎更加堅實。
培養的孩子語言學習的過程需要父母的耐心,把手機扔給孩子的做法並不可取,陪伴孩子的語言互動會更加有效。家長們不要以為孩子聽不懂就不願意對孩子說,或者是對孩子重複了幾遍沒有效果就放棄,這是一個持續刺激的過程,家長的用心終會有成效的,同時鼓勵孩子進行表達也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