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積木育兒

    孩子做事拖拉,確實是個問題,試著問問身邊的父母,相信他們都會回答你,“我家也是如此,而且正為此跟孩子較量呢。”不過,你問效果如何,相信很多媽媽對此都十分頭疼,而且軟硬兼施均無濟於事,心煩不已卻不知道該如何處理。親,這是因為,父母們不太明白背後的原因:

    1.通常是我們所說的“手拙”,即做事情時,動作不熟練,笨手笨腳。這是由於孩子的神經、肌肉活動不夠協調,同時缺乏一定的生活技能,所以導致他們做事情比較緩慢。

    2.另外就是,孩子沒有時間觀念,做事情缺乏急迫感。孩子的時間觀念通常要到五歲左右才開始形成,而大約在八歲以後才逐漸穩定。

    深究孩子拖拉行為背後的心理根源,可以發現,做事情越是拖拉的孩子,其父母的控制慾通常都很強。而孩子呢,正是透過所表現出來的“軟性對抗”——拖拖拉拉的行為,來表達其對父母總是“催促”的不滿與報復。對此,大人可能會對孩子說:“你故意的是不是?”錯了,孩子本身可能都沒有意識到,而只是在行為上有下意識的反應。

    故而,父母不是透過更嚴厲的控制來要求命令孩子,相反不妨透過與孩子玩一些小的競技遊戲。像比賽誰穿衣服穿得快,誰洗澡洗得快等等。透過這些小比賽,可以在過程中隨時教導孩子穿衣、梳洗、收拾玩具等自己的事情自己處理的技巧,教導孩子如何利用做事的先後順序來提高效率、安排時間等。這些遊戲玩多了,孩子可能會感到無趣,這時,也可以給予適當的獎勵來肯定孩子的勝利。

    另外,父母不妨多給孩子一些時間。日常生活上的事,孩子不可能很快地、熟練地掌握技巧,他們需要花很長的時間逐漸學習快速地穿衣服、吃飯、準備上學的東西……對他們最好的幫助就是父母態度耐心的等待,並且對事情的困難度給予一些正面評價,如“收拾好床鋪很不容易”,這些持正面肯定的評價對孩子有潛在的鼓勵效用。

    讓孩子感受到被理解和支援。如果孩子成功做完這件事情,他們就會知道有一件很難的事情被自己解決了,因而會產生滿足感;如果孩子沒能順利完成這件事情,也會知道父母瞭解這件事很難完成,因此而感到被瞭解的安慰。

    不要對孩子有太多的關注和要求。例如孩子在吃的方面出現問題,通常是因為父母太關注所造成。父母在孩子的飲食口味上總是加入太多自己的喜好,而且嘮叨地吩咐孩子“應該吃什麼”“多吃什麼”“快點吃”之類。這會影響孩子的思維和選擇的判斷能力,制約他們味覺和嗅覺的神經感受,而不能品味食物的美味,慢慢地,孩子會以厭食方式對抗父母的關注。父母最好的態度是,一貫地採取合理提供用餐內容、用餐時間、向孩子表現出愉快而津津有味地享用食物的榜樣即可。

    提供給孩子判斷和選擇的機會。孩子之所以依賴、無助、拖拖拉拉,主要是因為父母完全左右甚至取代了孩子自己的思考和判斷,沒有從小開始培養他們對自己負責的能力。培養孩子的責任感,就是要在跟他們有關係的事情上讓他們有發言的機會,並讓他們學會自己作選擇。

    面對孩子的拖拉,父母總的原則就是:

    1.不打罵、不責備、不懲罰。

    2.聆聽孩子的願望和情緒,並適時加以滿足。

    3.給孩子機會做判斷和選擇,培養對自己負責的責任感。

  • 2 # 養身元123

    做事磨嘰,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會有,就是經常會提到的拖延症,拖延症的真正原因在於孩子還未形成良好的自控自制能力。因此教會孩子學會自控,這個是最重要的,首先可以給孩子定一個很簡單的目標,比如現在必須寫完5個字或者必須把這件小事做完,然後做完後給予獎勵,慢慢就會培養孩子的好習慣

  • 3 # 蒲公英娃娃時代

    孩子磨蹭到底有什麼原因呢?我將從以下三方面介紹:

    一、父母不放手造成的磨蹭

    我們回老家,我妹家兒子三歲,自己穿上衣,我妹一邊拽著我外甥的手讓孩子往袖子裡鑽,一邊嘴裡不停的數落孩子,讓你穿個衣服慢的不行,笨死了,教過多少次了,都不會穿,孩子表情很不高興,我看著沒說話。第二天,跟著我們,我就讓我外甥自己穿衣服,我說舅舅相信你自己會穿衣服,他就慢慢自己穿上了,因為不熟練,確實時間稍長。其實不是他故意磨蹭,而是我妹不願放手,不給他練習的機會,練習多了,熟練了,自然就快了。

    二、父母不夠堅持導致孩子磨蹭

    很多時候,父母怕孩子餓著,一定會喂的。孩子們也常常會抓住父母的心思。我女兒就是到吃飯時,經常叫她吃飯她不吃,她就玩她自己的,她奶奶心疼,她不吃,她奶奶就喂。這樣幾次下來,她就等著餵了,我和她媽媽發現這個問題了,就不讓她奶奶喂。每次跟我說,我想當小寶寶,就餵我最後一次吧,等我玩完之類的託詞。我們就很堅定的告訴她,過了這個時間點,就沒飯了,我們不會餵你。開始就是不吃,餓了兩次,知道我們堅持,就自己到吃飯點吃飯,不再磨蹭著玩了。

    三、孩子需要尊重才磨蹭

    可有一天女兒跟我說 :“爸爸,別催,因為我的屁股有點肥,褲子又小了,穿褲子要慢一點,能不能多給我一點時間?”“好的,我等你。”

    有一天她又跟我說“爸爸,你別催,因為我本身就這麼慢。”的確呢,她那小小的手指還不夠靈活。你瞧,他磨蹭是因為衣服的拉鍊頭很難插進去。有時候,他正在為鞋子的左右分邊而發呆。但是怕父母發脾氣,或者為了證明自己,孩子的小臉憋得通紅都在那堅持著。

  • 4 # 壹父母

    三歲之前的孩子,很少故意磨蹭。他們磨蹭的原因可能是:動機不夠或能力不足。

    動機不夠體現在對某件事情不感興趣。比如,他們覺得睡覺燈一關什麼也不能玩了,於是便想要拖延時間,他們覺得今天的飯菜不好吃,於是不想吃或者吃得很慢。孩子刷牙磨蹭很可能就是因為他覺得刷牙這件事很無趣。

    能力不足是說孩子想快但是快不起來。比如精細動作寶寶還做不順溜,刷牙時候他的動作不夠熟練。三歲多的孩子注意力也很有限,很容易被其他事物吸引去,所以在他刷牙的時候,最好不要打擾他。

    其次,就是孩子還沒有形成一定的時間概念。三歲的孩子大腦中負責計劃的區域還不成熟,他不明白這件事做完還有別的事,他不知道刷完牙之後還要有別的事情做。

    大人不要過分著急,要找到孩子磨蹭的根本原因。

    如果是不感興趣,可以試試遊戲的方法,和孩子做一個遊戲,比如看誰先刷完牙,誰就能當(小朋友喜歡的一個卡通形象。)或者,刷完牙之後可以有時間玩玩具。

    教孩子時間管理,明確優先事項。教給他刷牙的好處。也可以試試獎勵法,當孩子能儘快刷牙,並堅持下去,就可以換得一個自己想要的禮物。

    如果是能力不足,可以將刷牙這件事分解為幾個小步驟,幫助孩子一一學習完成。告訴他,你先幹什麼後幹什麼,以及刷完牙之後你要幹什麼。

    此外,我們應該弄清哪些事是需要堅持的,這些事就溫柔堅持,哪些事可以按照孩子的節奏來的,就不要過度催促,因為孩子可能會覺得自己不好,影響自信心,要幫孩子慢慢來。

  • 5 # 小布點mami

    三歲多的孩子做事磨蹭的背後不存在什麼心裡機制,他們只是行動力不夠或者對某種事情過於執著,還有一種原因就是家長性格急躁,孩子性格溫和,兩種性格的差別讓急躁的家長認為孩子做事太磨蹭,沒有時間觀念。

    對於性格溫和的孩子做事不急不慢,我們就該用溫和的方法讓他們形成良好的時間觀念。

    我們工作忙凡事都想盡快完成,對待孩子也是一樣,總想自己只要說一聲出發了,孩子就已經準備好跟著出門。但大多數時候每次出門我們都要提醒好幾遍,孩子一會忘了這個,一會忘了那個,又得尋求我們的幫助,於是本是一次快樂旅行變成了家長吼叫,孩子哭泣甚至被迫取消所有的計劃。

    對於行動力差的孩子,我們需要有足夠的耐心,由於孩子才三歲多我們無法給他們制定計劃,只能是提前1小時就告訴他們出門,並告訴他們準備什麼東西,還能等他們多長時間等(這麼小的孩子對時間基本沒有概念,之所以告訴他們等他們多長時間,是要讓他們懂得時間的重要性。)當一切收拾完畢,告訴他們自己學著檢查有沒有少拿或拿一些無關緊要的東西。經過幾次的練習孩子做事必然會提高效率。

    既然無法改變孩子的慢性格,就試著提高他做事的效率,同時讓自己也慢下來,不要凡事急躁,慢養給孩子一個好性格。

  • 6 # 家有寶寶學心理

    很多家長會以為孩子做事拖拉、磨磨蹭蹭,一定是因為懶或者是缺乏時間觀念。

    但事實上,孩子磨蹭、拖延可能有更為深層的心理原因。

    1. 他可能是怕自己做不好

    這類孩子做事情常常要求盡善盡美(可能與家庭教養有關)。他們總是希望等到自己準備得更充分一些、再充分一些,再開始著手完成任務。比如他們常常需要有一個安靜的環境,要把本子和各種可能用到的文具(尺子、橡皮、筆、圓規等等)準備好,他們才肯開始做作業。

    而且,在這種情況下,他們還可以在作業完成的不盡如人意的時候,告訴自己或別人“這是因為後來時間不夠了,所以我做的不夠好”。

    2. 他可能怕自己做得太好

    不同於前一種孩子,這類孩子害怕“能者多勞”。自己高效地做完一件事之後,老師或者家長就有可能給自己佈置新的任務,比如完成了課內作業,又佈置提高的課外作業;或者完成了作業,又讓他做許多家務。

    所以,有時候孩子拖拖拉拉,是為了避免別人把事情都交給自己。

    3. 他可能心情不好

    心理學家們發現,焦慮和抑鬱是和一個人做事磨蹭最相關的兩類情緒。這兩類人或者感覺到情緒低落,提不起精神,對什麼都沒有興趣;或者坐立難安,思緒混亂,很難集中注意力,這就讓做任何事對他們來說都變得十分困難。

    如果你懷疑自己的孩子有這方面的困擾,不要一味地責罵他,而是應該從如何改善情緒或者幫助他一起應對情緒著手,改善他做事磨蹭的狀況。

    4. 他可能是一個喜歡刺激的人

    還有一種孩子做事拖拉,可能是因為他們是個追求刺激的人。時間的緊迫感可能給人帶來“興奮和緊張”的感覺(這兩種感覺的生理感受是很類似的,人們自己實際上很難區分)。

    所以,有些孩子會享受這種“最後一刻”迸發出來的效率和興奮感,併為此而在事情的前期拖拖拉拉。

    5. 他可能還不具備“為未來的自己考慮”的觀念

    我們做事不拖拉的一方面動力,是我們能為“未來的自己”考慮。我們會想象到如果現在不抓緊時間,到未來的某一個時間點的時候,自己可能會更加焦急、痛苦,為此我們會在當下抓緊時間。

    然而,這並不是一種所有人都與生俱來的能力。我們需要在日常的生活中,幫助孩子培養這種“為長遠利益考慮”的能力和觀念。

    另外,根據題主的描述,孩子是在睡覺前刷牙的時候拖拉,那麼,還有可能有什麼事情“阻礙”著他想要快點去睡覺,可能是一些比睡覺更有意思、更有誘惑的事情,比如玩ipad或看電視等等。

    想要解決孩子做事磨蹭的問題,需要的不是“一概而論”的答案,更重要的是作為家長的我們,嘗試去了解自己的孩子,和他一起面對問題。

  • 7 # 橙子媽育兒日記

    似乎大部分父母都有過這方面的苦惱,孩子做事慢騰騰,催促他幾次之後,不僅沒有好轉,還有越來越慢的跡象。

    那麼,孩子為什麼會磨蹭呢?該如何解決呢?

    1.孩子動作不熟練

    有些孩子磨蹭是因為他們對於做某件事的動作很生疏。跟大人比起來,孩子的肢體協調性還不夠完善,生活經驗也有所欠缺,他們暫時還沒有掌握某些動作的操作技巧,不知道該如何提高做事的效率。

    解決方法:對於這類磨蹭,你千萬不要責怪孩子,也不要去催促他。因為這時孩子的心裡是希望變快的,只是苦於沒有方法,因此,你可以先教孩子一些基本的技能,比如怎麼樣穿衣服才能更快地穿好,怎麼洗漱,如何把自己的物品分類整理好,如何把握吃飯的時間。

    對於那些學習能力沒那麼強的孩子,你可以多教幾遍,直至孩子多次嘗試並熟練掌握某動作之後,才放手讓孩子自己去做。

    另外,對於一些肢體協調性較差,手腳靈活性不太好的孩子,你可以適當地給他增加一些特殊訓練,有針對性地練習肢體協調性。比如讓孩子搭積木玩,陪孩子踢毽子等。

    2.孩子沒有“時間觀念”

    對於有些孩子來說,他們對時間還沒有一個準確的認識,當你跟他說十分鐘後出門時,他根本不知道十分鐘是多久,所以,早上出門的時候,當你火急火燎地催促他快點,告訴他還有十分鐘就要遲到了,他根本就沒在意,因為他心裡還沒有時間這個概念。

    解決方法:教孩子認識時間,可以從家裡的鐘錶開始,教孩子先了解1秒鐘、一分鐘、一小時分別是多久,讓他心裡先有時間這個概念,然後再訓練他在規定的時間內,快速地做完某件事。

    孩子的認知以及生活經驗都及其有限,因此,教孩子認識時間,訓練孩子的速度,都是需要一個過程,家長不要太急切。

    3.家長催促過多,出現了“超限效應”

    超限效應是指因刺激過多、過強或時間過久而引起極不耐煩或逆反的心理現象。

    也就是說,當孩子動作慢的時候,如果家長一直在旁邊催促,容易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孩子會出現“破罐子破摔”的現象,你說我慢,那我就慢到底。這就說明,家長過多的催促,導致孩子對於磨蹭這事出現了超限效應。

    解決方法:家長不要經常催促,發現孩子動作很慢的時候,可以偶爾說一說,但不要一件事反覆的反覆地催促,催一遍就行,催多了孩子容易不耐煩。

    有時候,對孩子的催促少一點,讓孩子用自己的速度慢慢來,由可能會出現意想不到的好處。

    4.家長一次釋出多個指令,孩子不知道該做那個

    早上起床的時候,孩子需要穿衣服、刷牙、洗臉、吃早餐、收拾書包、穿鞋子等。如果你在他穿衣服的同時,催促他趕緊去刷牙洗臉,然後在他吃飯的時候,又催他快點吃完然後穿鞋子、拿書包,同時還不忘囉嗦幾句,“快點兒,不然就遲到了。”

    這時,孩子很可能會出現磨蹭的情況,因為你同時釋出的指令很多,孩子不知道該做哪個,並且,你說的話太多了,孩子很難全部聽進去,他也沒法抓住你說的重點。

    解決方法:每次只給孩子釋出一個指令,要他專心做好一件事之後,再發佈下一個指令。並且給孩子的指令要語言簡潔,直接說出要求。

    比如,要孩子抓緊時間吃飯,你就直接告訴他,“快點吃飯”。而不是說,“快點吃飯,不然就要遲到了,別的小朋友都已經出門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麼給狗狗取一個好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