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張博
-
2 # 床墊D登
我最喜歡的就是我老媽手擀的紅薯麵條。小時候經常吃。現在由於工作忙也很少回去,回去老媽又是炸油饃,又是包餃子,當然還有我最喜歡的紅薯麵條。不說了,口水下來了。
-
3 # 自家小廚
我的家鄉是河南,時以麵食為主的,勞動人民的智慧是非常大的,也創造了許多的關於麵條的美食
粗的細的 寬的扁的////////////..........................
-
4 # 就戀這把黃土
曬曬我近年來做的家鄉面食,哪一種美食是你最喜歡的呢?
小編本是西北甘肅人,於2001年到河北定居工作近20年了。對於一個“一天不吃麵,渾身不舒坦”的西北人來說,初到河北一、兩年簡直是受罪。天天跑街上找西北面館,但很少找的見。饞的受不了,只能自己動手學著做。久而久之,居然幾乎把家鄉的麵食做了個遍,成為同事們眼中的“西北面神”。下面曬曬我近年來做過的部分家鄉面食,請大家評判一下,小編能否當得起這個“面神”(玩笑,大家別當真)。 這是我做的西北涼皮。說實話,涼皮的技藝來自於母親的傳授,十多歲我已經能獨立製作了!
旋涼粉,綠豆澱粉做的。其實最好吃的還是蕎麥糝子做的,不過由於做起來太複雜,很少有人做了。
自己做的秦鎮米皮。某天網購了一袋專門做米皮的米粉,做了一次就成功了。
醋粉。很少有人聽過,當然吃過的人也就很少了。這是流傳於陝西西府地區的一種小吃,做法類似與涼皮。我也是從網上購買的醋粉原料,試做一次就成功了!吃起來醋香流轉口舌之間,非常好吃!
菜搓搓。甘肅隴東地區家家會做的一種麵食,一般用菠菜、苜蓿與麵粉混合,一根根搓制而成,吃上去非常筋道。
酸湯旗花面,解酒開胃,非常美味。
攪團,流傳於甘肅、陝西的一種用玉米麵、蕎麥麵做成的民間美食,也有叫“散飯”的,可熱吃,可涼吃,入口滑溜,美滴很!
漏蝌蚪魚。做攪團時,將攪團趁熱盛入漏勺中做成,輔以漿水、韭菜食之,解暑去火,香滑可口!
洋芋糊糊面,小時候最經常吃的面,真正的“媽媽味道”。
一根面。
漿水面。西北人愛之若命,估計其它地方的人吃不慣漿水的味道!
雙色剪刀面。學做山西面食,自學成才!
學做新疆美食:丁丁炒麵。
燴貓耳朵,又叫“麻食”。
學做陝北小吃“洋芋饃饃”
菠菜褲帶面,挑戰你的喉嚨!
學做山西美食:抿尖
學做山西美食:蕎麥碗團,一次就成功!
回覆列表
biang、 biang、面陝西傳統美食,吃起來口感柔韌、淡雅清香、筋道有味,實乃老陝的最愛也。民諺有云:油潑辣子biang.biang.面,越吃越美賽神仙。不斷面好吃字也是相當的有難度哦!
一點飛上天,黃河兩頭彎,八字大張口,言字走進來, 左一扭,右一扭,左一長,右一長,中間來個馬大王,心字底,月字旁,兩個賊娃立在旁,坐上車車走四方。
關於biang.biang面的來歷版本眾多,無據可證啊,相傳清康熙年間,有一位騎著毛驢的商販,來到了西安臨潼魚池村,在村西頭的姓房的人間住了下來。姓房本是普通農戶人家,為人厚道淳樸,他用自己磨得上等麵粉,做了一頓biang.biang面來款待這位商販。吃後大為稱讚秒也,便詢問主人怎樣烹製如此的美味佳餚,主人當即伸出三根指頭。回答道:“紅嘴綠葉玉石板,金色魚兒浮水面,釜中兩浮即成餐。”三句話交代了原料、輔料和製作要領。
後來得知這位商販就是微服私訪、新疆、甘肅途徑陝西,駐蹕臨潼溫泉的當朝萬歲爺康熙皇帝。康熙回宮後,閒暇之時經常思念這頓美餐,就命御膳房大廚按老農傳授的三句製作秘訣烹製,但是御廚費勁心思,怎麼也製作不出來。康熙無奈,只好下詔將這位房姓農夫請進北京城,專門為自己做了一頓biangbiang面,如願以償飽了口福。高興之餘,康熙問農夫有何需求,農夫說連年歉收,納不起皇糧,康熙當即恩准免去皇糧,過後又下達正式文書。至今陝西臨潼魚池村附近百姓還流傳著清朝魚池村不納皇糧的故事。
製作方法:
1、麵粉適量加入食用鹽和成麵糰。
2、邊揉邊加水,揉到三光(盆光,手光,面光),這個面要偏硬。
3、醒發1小時,不要完全發,鬆弛下面團就好。把麵糰分成大約70-80克一個的小劑子。
4、麵糰搓成條。放入盤裡,刷層油(可以稍微多刷點)蓋上乾淨的袋子或者保鮮膜,鬆弛15分鐘。
5、鬆弛好的麵條擀成面片,用擀麵杖在中間用力按壓一下。
6、把面片拿起來,從中間開始向兩邊均勻的扯,此時很好扯,因為面軟硬適中,表面有油。可以扯到半米多長。
7、然後從中間扯開(就是剛才擀麵杖按壓的地方)。
8、扯的時候注意,一頭扯斷,一頭不要扯斷,這樣,一根面足有一米多長。
9、鍋裡水燒開下面,面快好時下入豆芽菜和青菜。這個面很好熟,3分鐘左右,撈出澆上菜和肉哨子,油潑辣子拌勻即可。